废话不多,干货走起!
马赫DH-i混动变速器的结构-别出心裁
平顺性佳:没有「机电耦合机构」产生的切换顿挫; 经济性佳:「发动机」可以更久地保持在高效区间,较传统燃油汽车的能源利用率更高; 动力上限低:由于受限与动力无法解耦,「发动机」时刻拖拽变速机构,动力传递路径长等原因,瞬时提速较弱,最高极速受限较大。
「机电耦合机构」的优化:进一步降低切换时的顿挫可能,比如强化「机电液压系统」的响应速度,亦或尝试采用其他机构,比如五菱采用了「电磁式离合器」; 系统标定的优化:部分多挡位的多挡串并联混动系统,在装车上市前期,其油耗表现并未完全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好在伴随汽车智能化的发展,通过OTA升级,也可以完成后续的标定优化; 成本优化:组件越多,硬件和标定的成本越高,所以,对于主机厂而言,要么通过规模化效应来降本。要么则是减少组件,降低成本。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不用考虑。
『内外』各一套「同步器」:一套「同步器」置于「行星齿轮机构」中(即「低速挡同步器」),实现的是「功率分流」下的两个模拟挡位,即是低速1挡和2挡;另一套「同步器」置于「行星齿轮机构」外(即「高速挡同步器」),实现的是「串并联」下的两个真实挡位,即是高速3挡和4挡。为了方便标注和理解,我将所有挡位画在了一起,而非误导; 没有「机电耦合机构」:由于「行星齿轮机构」的加入,摒弃了「离合器」和「机电液压系统」等组件,整个变速过程是通过两个「电机」进行「发动机」、轴系端的转速调节,「同步器」进行机械啮合。
马赫DH-i混动变速器的变速原理-相对复杂
马赫DH-i混动变速器的工作模式-模式繁多
巧思背后的可能性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