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3月 28 日小米 SU7 正式上市以来,小米汽车几乎被“钉”在了热搜上,交车了、锁单了、保险贵了、车撞了、座椅磨损了、排队等车了,和智己打嘴仗了,赛道刹不住了,各种与小米汽车有关的消息接连不断,激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坐拥数亿米粉与雷粉,小米汽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热搜体质。而在众多黄牛和米粉看来,小米汽车,尤其是首批车型,是“行走的人民币”,拥有小米汽车,不仅能够赢得无数亲朋网友艳羡的目光,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一份荣耀,还可以转手加价实现双重受益。
但随着产能逐步爬坡,黄牛及二手车转手难度增大,小米汽车头顶的光环变暗,小米汽车的挑战才算真正开始。
买小米、卖小米、谈小米,是一门生意
在小红书平台上,不少漂亮时髦的都市女郎们发提车视频或提车照片,在直男聚集地虎扑论坛,一则SU7 提车贴下面全是“很帅”“恭喜恭喜”。
有些人提前预判了小米SU7热度而果断购入靠出租赚钱,在社交媒体上称,“五一假期一天3000块,不香吗?”
订小米、提小米、谈论小米,为很大一群人带来了非凡的满足感,以及金钱收益,其中也不乏为了“装X”、跟风晒单的车主,以及一些想要借机炒作的黄牛。
比如说,有消费者在订了SU7后投诉称,小米官方没有提示不明显,导致自己“误操作”,5000块订金退不了。甚至某书、某音用户组织了数百人的维权群。譬如,可享有优先购买权的小米SU7创世版“F码”,被炒至5000元乃至上万元不等。
在知名二手平台咸鱼,仅上海市,就有不少于五辆小米SU7订单在转让,除了要付5000元定金外,还有若干转让费,尤其是首发版,3000、5000不等。也有人宣称,“小米SU7定金已付,无法退款,求大佬收留”,但询问下来,只是引流,仍需支付一定溢价费用。
面对SU7旺盛的转单需求,还有人或机构打起了“小米SU7”退定金业务,表示“专业服务,1-3个工作日内退回定金”,声称“专业律师”,服务一次6000元,创世版32000元一次,收到定金同等金额(5000元)的概率为90%,若起诉小米公司胜率大概50%。
还有黄牛表示,有办法可以帮“转订单”,买卖双方无需过户即可上牌,避免新车变二手车,前提是收取一定费用。
有原本想靠贩SU7赚一票、过把黄牛瘾的小米车主叹息称,“羊毛也不能逮住一个劲儿薅啊。”
产能爬坡,妖魔鬼怪退散
不否认有人拿着6500的工资,但3600元的车贷月供实在不堪重负,忍痛转卖;有人因为“女儿喜欢”买入,但与自己家庭使用的期待实在格格不入,转投华为的怀抱;有人等不及超长的交付周期。
但一边是想买却买不到的米粉,一边是买完养不起、拿不到、不喜欢的新车主,再加上天生的“网红”体质,小米转单/二次销售中隐藏着太多“妖魔鬼怪”,在小米汽车产能爬坡阶段,悄悄涌出来,收割消费者。
据报道,在小米汽车App上锁单小米SU7任意车型,排产周期已达到28周以上,SU7 Max版交付时间则更长,达到32-35周,小米汽车在全力以赴提升生产速度。
有报道称,6月起,小米汽车工厂开启双班生产,同时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了众多职位空缺,涵盖了总装、焊装、涂装、车身制造、电池生产以及全自动化等不同生产车间。这些岗位提供的月薪范围大致在6500元到8000元之间,而某些特定技能岗位,如叉车操作工,月薪甚至可达一万元。
据现有公开的数据,小米SU7 4月份交付了7058台,5月份交付了8630台,截至6月13日,小米汽车官方宣布,累计交付量已突破20000台。
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表示,今年 4 月 3 日开始交付,全年仅 9 个月时间,冲刺目标12 万辆 。
业内人士表示,一旦小米迈过“产能地狱”,炒作的空间降低,这些黄牛就会自动退散。
年轻人撑不起车市,挑战真正开始
小米的“热搜”体质,与其首批用户群体不无关系。一份针对小米首批锁单用户的调研显示,“小米SU7没破圈,收割的主要是米粉和雷军粉”。
小米SU7车主以90后男性为主,均龄30.1岁,未婚者和已婚无孩者占比63%,本科学历占比62%,家庭平均年收入高达43.5w,与岚图梦想家和腾势D9等MPV用户几乎持平,多从事IT业。80%的锁单用户认为自己是米粉,64%的用户拥有10个以上米家生态产品,家庭保有车辆多为BBA。
“将小米品牌换成其他品牌,67%的锁单用户将不会购买”,相比传统车企的车主,以及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车主,这批车主天生就对小米有非凡的热情。因此,这就造成小米的锁单量持续上升。
但正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说,“Z时代的年轻人撑不起中国汽车市场,不要指望年轻人,他们人口又少,能力又差。未来汽车市场发展,换购需求是主力,是中老年人,总人口3.3亿人,拥有34%的财富,未来驾驶员会有6亿到7亿,女性驾驶员暴增,我们要指望中年人和女性消费者和家庭增购获得车市增长。”
写在最后
与其说“第一批小米SU7车主开始卖车”,不如说“第一批小米车主已经成了二手车贩子”。不过,与最早一批小米手机“抢到就是赚到”的人不同,实力不足的真黄牛和想过一把黄牛瘾的稚嫩的首批汽车消费者,很快发现汽车的持有成本、使用成本太高,而随着交付量节节攀升,转手难度越来越大。“击鼓传花”的游戏,最终曲终人散,只余残花,只能忍痛止损。
在这场数亿人参与的舆论场里,那些自信满满,认为自己能从小米汽车的泼天富贵中分一杯羹的小米车主,终于发现,自己也不过是企业、行业发展进程中的提线木偶,远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终极BOSS。
于是乎,火速退却,反映在表面,就是给烈火烹油、花团锦簇的小米汽车降温,但这对小米而言,黄牛、倒爷退散,才是这家造车新势力真正挑战与征程的开始。
一对一交流,加小志微信(xinqich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