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蔚来的几乎所有能够接触到的汽车核心功能,都已经有了AI的布局。 比如,蔚来的AI智能底盘,就会采用全栈的自研底盘架构。同时,刚才提到的人机交互体系下的NOMI,也同样依托于Banyan 3的情感智能,基于AI大模型能力和原生智能系统,打造出全新的 NOMI GPT 架构,加速 NOMI 进化成长。更重要的是,蔚来率先引入 NOMI Agents 多智能体架构,重构 NOMI 的认知和复杂任务处理能力,加速座舱体验从「单点功能」向「主动智能」进化。除此之外,蔚来 SkyOS-C 数字座舱全栈架构及多个 AI 模型上车,催生出全新 AI 原生应用及个性化的服务和生态。蔚来数字座舱实现了和自身服务能力的打通,比如可以通过 NOMI 预定代驾、预约售后服务等。 这些功能其实原本都有,只是依托于AI技术,让他的集成化更高,更重要的是使用更方便,也与整车的关联更为紧密。 但这些并不是蔚来AI的最重要功能组成,更重要的是——NWM。 如果说,截止到前一段时间,L2仍然是一个拦在所有人面前,无法突破的天花板,那么如今这个突破的时间节点已经到了。 首先是在更早时候,多家车企拿到了L3在制定区域道路的试验许可;然后是特斯拉的FSD明确了将在不久的将来被引入中国市场;而后是依托于百度智能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开始对有人驾驶的车辆进行冲击,并从武汉开始向其他大型城市进行辐射,需要通过智能AI大模型实现的智能驾驶将会快速普及。 而蔚来正在做的,是通过让AI模拟人脑的运行规律,在一个平行的时空中,进行模拟与试验。按照蔚来的理解,NWM能够基于真实视频进行重构,“想象”出一个平行世界,并且生成各类天气、各类时段,各类路况的场景。在NWM的脑海中,每0.1秒就会生成216种可能的轨迹,并对每一个轨迹进行评估,选出来最好的。 在这种模拟的过程中,NWM将会生成非常复杂的变化,同时又要符合动态和静态的物理规律,对于时空的理解也要更深。 在某些特殊场景中,例如看不到前因后果的刮蹭事故,也可以让模型穿回到事故前的三秒钟,让它学习如果遇到这种场景可以怎么做。目前看,NWM只是看了视频,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踩急刹车。 当然,这样的模拟,自然要从现实世界中寻找到可用的数据来进行输入。而采样的范围,是否足够广,决定了NWM模拟的速度与深度。 与此同时,相比于去年的架构, 蔚来的算法架构NADArch2.0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该架构,我们将产品端的功能收敛到了两个产品——全域领航辅助2.0(据说下半年会上车),智能安全辅助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