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周榜”,呼吁监管:销量数据只剩下满足各方表演的需求了|稷下楼第九期

2024-08-05
这是《稷下楼》的第九期,想了解理念的可以看第一期

本期发表思想和观点的“稷下先生”共有13位:
  • 郑智斌-里奥新车评创始人
  • 黄伟冲-车圈公关鲜生
  • 管宏业-人汽传媒总编
  • 张红-车市红点/红点新能源/红姐车世界 创始人
  • 杨开然-深度车评创始人兼主编
  • 赵文华-线外邦创始人
  • 苏雨农-汽车长镜头主理人
  • 黄少华-《华山论剑》、《汽车女记者》创始人
  • 徐钟-《钟叔驾道》创始人
  • 施雷-传立媒体总经理
  • 薛冰-《汽车华尔街》创始人
  • 唐华-汽车通讯社&买车大师创始人
  • 宫涛-《车主必读》、《懂车大神》创始人
(以下按大咖参与次数和姓氏拼音排序)


唐华

汽车通讯社&买车大师创始人

只要定语足够多,你肯定能进周榜TOP3

在大部分国家,汽车的产量、终端交付量、上牌量不是什么机密,一般都会定期发布,基本上不会收费。但在中国,汽车销量的数据一直就是一个谜。
如果数据定期免费发布了,会怎么样?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数据的拥有方不能借此获利了,包括二道贩子,三道贩子(他们会分类、二创做“切片”零售);另外一个就是数据透明公开了,一目了然,想权变通融一下给自己传播就没有那么方便了。车圈有个段子,说的是“只要定语足够多,任何品牌都能进榜单TOP3!”譬如价格、配置、动力等等。
数据不公开符合汽车生态的需求,对大部分品牌也没有坏处。可能的不方便就是,研究机构、媒体等从业者在分析市场的时候,需要去找相关方购买数据,而且这个数据也仅是某个分类标准的,有局限性。所以有媒体老师认为,中国汽车的销量分类,从批发量到零售量,从上险数到上牌数,从经销商口径的统计到整车厂家的统计,基本失去了精确数据该有的功能,它们存在的理由只剩下满足各方表演的需要。



施雷

传立媒体总经理

如果为了卖车?大型的国际车展还有效吗?

展会逻辑是后工业时代的产物,世博会、广交会这类的展会的兴衰,也可以看出当今营销链路的变迁,多元化的线上数字渠道兴起。
即将到来的8月成都车展,11月广州车展,各个车企也都在忙活,布展、发布、公关、新品传播,忙的不亦乐乎。千万级的展台成本自不必说,还有车企的发布会,一应费用,价格不菲。线下流量差不多百万人的规模。若按照1000万的投入来算(远远不止),假使有10%的用户到你的展台看车,每个来看车的成本100元。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车企退出车展,新车发布用自己的节奏和发布会的形式进行。
  • 制造线上内容话题,用产品来拉动品牌故事
  • 数字渠道宣推及各圈层KOL的加入
  • 借势联动区域经销网络去做试乘试驾体验活动
最后是控制成本。舍九取一,品牌最想在这次车展让消费者记住的一句话是什么?需要反复打磨。



薛冰

《汽车华尔街》创始人

中国汽车媒体业兴起是近20年的事。从官方机构者到草根车评人,从纸媒大屏到门户垂直再到社交平台跨界,尤其是碎片化以及去中心化的近5年,时代发展令夯不啷当一堆从业者很难明确自身定位。

回顾90年代末行业起步,涌现了一批政策评论家。此后,一批财媒属性的商评思想家,与初阶产品体验家也陆续登上舞台。而今,这些“家”们要么放下身段改做“流量家”,要么晚宴争着敬酒社会活动家。

趋势看,媒体们会进一步像素化。与前辈那样,做一名指点江山的评论家,个人认知毕竟有限, 研报机构更为替代。而所谓产品体验家,终因互联网有记忆,说过的话吞不回去,最终回滚为一两个品牌门客的角色。也就是做KOC更具站位优势与长期持有。

一句话,天天跑龙套当鼓掌群演拿车马费也能混个肚饱的时代终将告结。而深耕品牌,专注人设,将自身定义像素化与品牌车主群融为一体,不正符合蔚来理想华为们从中挑选自己中意话事人的现实操作吗?




徐钟

《钟叔驾道》创始人

销量低了不想发,销量高了又重新发。说好的新势力榜单,结果专注纯电的埃安却不在榜当中。反倒是传统车企出身的魏牌,却突然成为了“新势力”。这就是妥妥的双标,任何一切不利于自身榜一大哥的因素,都得通通干掉。
归根到底,通过各种非对称对比以及加定语的榜单,来达到自身的宣传推广目的,这就是理想的周榜单。也难怪蔚来、吉利高管公开吐槽和反对,本来企业的周销量数据就没几个人知道,也未曾授权给任何车企发布周榜单,非第三方统计性质的理想凭什么发布?
它又不是乘联会和中汽协,发布其他车企未经核实的数据,的确有失公允。卷技术、卷价格、卷服务都没有问题,但是卷榜单就有点过分了,这就是妥妥的低水平内卷。有关部门真的要出来管一下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清朗的营商网络环境。



黄少华

《华山论剑》、《汽车女记者》创始人

“怒斥”周榜,维护的是一个群体的价值观

这几天,经常有人问我:你怎么看李斌与何小鹏“怒斥周榜”事件?

这件事的过程我就不复述了,我想说的是,李斌与何小鹏都是体面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竞品一些暗戳戳的“小动作”,基本都隐忍了下来。
但,这是个撕裂的时代。
你不表态,别人就以为你认怂;你不表态,你的拥趸者就只能成为受气包。
除了产品竞争力外,当下消费者在选购汽车品牌的时候,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对品牌价值观的认同与契合度。在李斌与何小鹏“开喷”理想之前,彼此的用户和拥趸者早已“泾渭分明”,两个群体的互怼,已经成为网络上的“常态”。
所以,李斌与何小鹏决定“摊牌”,维护的不仅仅是品牌的利益,更是一个群体的价值观。



苏雨农

汽车长镜头主理人

我印象里,月初抢发销量海报这事起自于蔚小理这拨企业,显示出比传统企业更积极的心态。后来演变成周榜什么的,本质上没区别。如今引发了争议,只能说是内卷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欲罢不能”的情绪折射。其实,销量数据的发布,只是企业营销的一小部分,小米只说自己交付破万,就能引发用户的欢呼响应;有的企业说的再多,也不过是公关口径的自嗨,自己心里的苦自己清楚。
但是,真正的销量数据对于企业合理制定策略,以及从业者的研究,显然具有价值,要公开就全公开,大家坦诚相见。可是,最有参考价值的上牌数据一直无法真正公开,就给各种水分数据制造了机会。反对内卷,要“反”的是那些不够诚信的企业,有准确的数据做背书,欺骗投资人和消费者的企业,就更难遁形。



赵文华

线外邦创始人

单方面退出周榜,改变不了被流量绑架的现实

“以销量论英雄”由来已久。以前是每月小卷一次,自打有周榜后,小卷变成天天卷。
周榜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周榜1.0是一些车企通过价格、级别、动力形式等限定词自己制作榜单,还经常让公关公司找我们转发。后来因为每周销量肉眼可查,媒体开始自己搞榜单。“只要定语加得好,第一绝对少不了”这话很熟悉吧。
周榜说到底是为了搏流量,看图说话既省事又很容易获得平台推荐。所以,周榜也算是一个行业性产物,车企、媒体、平台都在助推。
单方面退出周榜改变不了我们被流量绑架的现实,汽车行业需要一场大手术:首先,车企不要拉踩对手、无脑宣传;其次,媒体要恪守自己的职业良知;此外,平台的流量机制也得跟上。顶层监管固然有用,但行业合理合规的竞争还得靠真正的参与者。



杨开然

深度车评创始人兼主编

扬言当选后限制电动车并大肆放行原油开采与炼油项目,特朗普为了争夺眼球与选票的言论引起巨大争议。但是,世界舆论并未将焦点放在他与保护环境宗旨背道而驰上,这是非常遗憾的。

作为标榜的世界领袖,美国有义务为碳中和及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是需要贡献最多的力量。但在现实中,环保在美国呈现的却是民间热政府冷,历届美国政府从未制定过保护环境的战略,也从未将新能源作为汽油车的替代方案。美国的汽车油占比在今年不降反增就是最直观的结果,涉及原油开采的各州环保意识下降就是更深远的影响。

同样是二氧化碳输出大国,中国的战略更让人信服,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从一开始他就制定了新能源战略和目标,也给予转型新能源的车企很多鼓励和引导,这就是对世界的态度和交代。

同样是汽油车绝对领先的国家,日本也进行了很多努力,从补贴层面鼓励民众购买,从产业方面鼓励联合开发电池技术,企业更是纷纷启动电动化转型,丰田宣布要在2030年将电动车销售提高到350万辆。三菱更是宣布加入本田-日产联盟,目的就是加快三电技术研发速度,降低成本,更好更快向电动化转型。

综上所述,美国电动车占比的下降,对电动车态度的逆转,违背了全球鼓励新能源和电动化的潮流,也不符合美国对世界的承诺,值得警惕。




张红

车市红点/红点新能源/红姐车世界 创始人

方程豹豹5降价,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上一周闹得沸沸扬扬的豹5降价,的确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任何的商品最终售价都由供求关系决定,豹5推出全新的价格,也能看得出比亚迪花出了很多努力在推出“技术平权”,从而让更多消费者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这样的电混方盒子车型。

方程豹接下来该做的,除了安抚好已购车主的心情,看会否做出相应的补偿措施,同时还要接住豹5重塑价格之后的这一波流量,加大热销传播力度,从而引发公众对方程豹品牌和豹5更多的市场关注!




管宏业

人汽传媒总编

合资普跌的大时代,没有哪个企业幸免,只不过多少的区别。上汽通用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49.98%,仅为巅峰期的两成;日系上半年146万辆的销量下降12.4%。

更致命的是,在价格战的背景下量与利同降,合资依旧没有好转的势头,在关闭的门店中,大部分都是主流合资品牌。

日前,本田宣布将关闭年产能共29万辆的两条生产线,在华总产能下调至120万辆。同时,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将先后在9月和11月启用新能源工厂。

除了所有合资车企都面临的共性问题,本田也面临着自身独特的挑战。日方急促的转型,在之前公布100%电动化进程之时,激进的策略甚至惊呆了友商。

在e:N品牌表现不及预期后,本田马不停蹄在上半年发布了全新电动品牌“烨”,“璀璨、闪耀”的官方注解固然美好,但略显生僻的字眼,依然不接地气。

另一方面的中方,在市场转型最动荡的关键期,东风集团一把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空缺,致使诸多战略决策无法推进。而全方位反腐,力度与成果不必多说,但在高压之下,不可避免出现人人自危、“不尝试就不会出错”的动作变形。

可以说东风本田这样一个中外交汇的复合体成功在此,受挫亦在此,股东双方都理所应当地把合资企业当作利润奶牛,而行业动荡来临时,早年间在可持续发展层面的短板也就一一显露了出来。




黄伟冲

车圈公关鲜生

为何很多车企老板的视频我们看不下去,完播率很低。
在视频里,只谈自己企业,而且产品和技术是完美的,这是不行的,讲的内容在很多渠道都可查到,营养偏少。有几个老板做得挺不错,包括朱华荣、魏建军、小米的大婶cmo。
内容问题主要是这四点,第四点是最重要
首先,不能只讲自己企业。这是把观众当员工。可结合行业现象、社会热点来阐述,比如萝卜快跑和你公司有啥关系,咱家智能化的技术水平、路线、体验是怎样的。也可以与别人同框为别人点赞啊。
第二个,不能只讲好的。伟光正在互联网上没有市场。比如近期产品、用户服务有啥需改善的,这也是向全体系传递信息 统一思想。互联网要的是真实和坦诚。这才能构成完整的人格。
第三点,不能只讲表面上的。可以讲背后的故事。这是用户看不到但想听的。比如宝马收回让价,那企业内部怎么讨论的,奔驰奥迪问界理想的态度和行动是什么方向。这是做事背后的价值观,很隐私,但很有看点。
最后一点,多讲稀缺性。老板自己就是最稀缺的。包括经历、资源、观点。比如朱华荣在漂移,魏建军请智驾团队庆功,小米大婶开复盘会,我认为很好。所以多讲稀缺性。
既然开号了,就躬身入局,才能摸到互联网思维的屁股,才能培养起网感。毕竟雷军已经触网30年了。



郑智斌
里奥新车评创始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这真是一场“及时雨”,给已“疲惫不堪 “的车市带来一阵强心剂,车圈沸腾。
7月中,BBA发声:价格战,我们不玩了!随即价格政策收紧。
7月中国品牌也频频发声,吉利汽车杨学良在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指出,企业应从根本上认识到内卷的本质,通过法律合规的竞争、加强基础建设和内部管理,来提升企业的品质和服务。而蔚来汽车马麟“友圈”喊话“想哥“认为行业内公布周销量榜单,将纯电和增程混榜的做法,可能会扭曲市场真实情况,误导消费者,甚至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
“造车与卖车”说到底是就一门生意,生意要可持续就要有合理的利润。员工需要收入、网络需要利润、产品迭代与服务提升更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
市场需要“卷”来吐故纳新,但应当是一种有序、螺旋爬升式的“卷”,这样的“卷”才有意义。



宫涛

《车主必读》、《懂车大神》创始人

当体面人被拽进修罗场

ToC的做法里,有一种效果很好的,叫”贱“。
帅、卖、怪、坏,女孩子露露大腿,很有效,但”不是很体面“。
一般情况下,正经路子出身的企业家,干不了这种事。他们能做到的极限,就是”真诚“。
2010 年,一份杂志在大封面上使用了性动词,举世罕见。传说中,pony说:他们怎么可以骂人?
我们这个行业,可能每天都有不同的企业这么疑问:
他们怎么那么多定语?
他们怎么可以不顾广告法?
他们怎么可以无证驾驶?
他们怎么养水军弄我们?
他们怎么可以把这些数据公开讲?
——在传播领域,人咬狗,效果肯定好,不太体面。
但是,修罗场这种地方啊,进来了,不弄S几个,谁也出不去。子曰,彼做初一,此做十五。
时间会验证所有事。
所有的汽车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公司,是一个巨大群体。一个价值观不正的公司,里面的所有好人都会很难受,在时间的长度上看,好人都会离开。





 关于 稷下楼
在我们的“汽车与未来”社群里,常有高价值的真知灼见。
我们认为,让它们仅发生在社群里,有些浪费。我们决定收集起来,每周发布一次。
这些都是关于汽车行业发展的各种思想、观点、判断。就像百家争鸣一样。
所以它的名字叫”稷下楼“,取百家争鸣的意思。发言者称”稷下先生“。
如果您也能够做到每周都发表一次思想或观点,请联系我们的负责人许甜。
鸣谢:感谢 赵文华@线外邦 在第一期后建议做每个人的金句图片,使本文的阅读预约性大大提高。
(本文编辑:许甜)






© 2016-2022 车主必读 京ICP备15004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