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9月19日,蔚来汽车旗下全新品牌乐道的首款车乐道L60即将正式上市。
这是一款纯电SUV,似乎与大家争相奔涌的增程赛道有点偏差,而李斌继续坚持纯电,似乎也与外界期待有所偏差。
毕竟,进入2024年,增程已然是车企寻求销量增长的一大捷径。
截至目前,鸿蒙智行、理想、零跑、小鹏、哪吒等新势力车企都已经开始计划或销售增程车型。而在传统车企中,包括长安(阿维塔、深蓝)、北汽、吉利(极氪)、东风、比亚迪(仰望)、广汽(埃安)、上汽(智己)等也均有在增程技术上进行布局和计划。甚至是小米汽车,也在其招聘官网上放出了与新能源车增程技术有关的职位,据外界消息,首款搭载增程技术的小米汽车可能会在2025年底或2026年首次亮相。
这预示着,选择坚持纯电动汽车路线的主流品牌可能只剩下两家——特斯拉和蔚来。
没办法,增程汽车的销量势能太惊人了。
数据显示,增程式汽车在2024年上半年的销量达到了46.9万辆,同比增长了124.2%,这一增速远超过了插混和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对于部分新势力车企来说,增程车型已经成为拉动销量增长的“扛把子”。以8月交付量作为切点来看,位列前三的理想、问界、零跑都布局了纯电和增程的车型,且增程车的销量占比较重。
但李斌,依旧不为所动。
蔚来作为“纯电赛道”的坚决拥护者,李斌在公开场合不下数次地表达过,自己坚决不会做增程的态度。品牌在至暗的时刻,蔚来团队都始终没有提出过转战增程的意思。
今年5月,他在乐道品牌发布会后说:“如果回到2015年或者16年,看看要不要抓住未来10年的这一轮机会,我可能还是不会做(增程),我们不是机会主义者。插混和增程解决的是5%或1%的极限条件下的使用场景和里程焦虑问题。”
不得不说,站在新能源汽车的热烈浪潮里,李斌的勇气着实让人敬佩。
其实,近两年,李斌的蔚来并不太好,销量从5月才重回2万规模,企业亏损一直居高不下,业内普遍认为,面对一直处在高空走钢丝状态的蔚来汽车,李斌不妨“主动否定自己”,脚踏实地寻求更加现实的开源节流之举,将节约下来的资本投向眼下更为赚钱的增程路线,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之举。
但站在李斌的角度,做汽车不应该是这个算法。2014年,蔚来汽车成立,到今年正好10年。前五年,蔚来高光开局,高歌猛进,不曾想亏掉了几乎所有资金,陷入绝境。2019年,他是汽车圈最惨的人。
后五年,被捞回来的蔚来绝处逢生,从鬼门关走过一道的人,往往对生活有了新的领悟。2024年,李斌成了最清醒的那一个。
所以,他才一遍一遍的强调,蔚来的企业价值体系 3.0,就是要“成为技术和体验领先的用户企业”。
李斌没有否定增程,只是不愿意在技术上妥协,更不愿意在自己的价值观上妥协。
事实上,关于增程,虽然很多人嘴上都在解释,增程式混动并非是落后的技术,但是行动上的决策却很诚实,因为他们自己深知,增程式混动的技术护城河太浅,浅到随时随刻都能被复制和取代。
对于坚持双动力技术路线的新能源车企来说,理想的销量增长模型是增程车型带动销量增长,不会过分影响纯电动车型的销量,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尽管从未有一家车企披露采用双动力技术车型的销量比例,据一些第三方销量统计显示,混合动力车型就是会影响纯电动车型的销量。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由纯电走向增程容易,但从增程走向纯电,很难。
所以,纵然现在纯电车型有各种补能问题,李斌也没想过向下增程并举的路线。李斌认为,不如把增程器的成本分摊到充换电网络的建设上,这样可以兼顾纯电动汽车的补能效率、摊销电池折旧以及为消费者提供无忧补能体验。
今年5月,雷军到访蔚来总部,李斌和他算了一笔账劝说前者不要做增程而选择换电:“增程器加上一套系统,便宜的成本大约1.5万,做到100万辆规模对应就要150亿,那可以建1万座换电站,密度和目前的加油站相当。”
而且,他也一直在力推蔚来“换电联盟”,寻求更多车企在换电上和蔚来进行合作,而非选择增程技术。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本质上,蔚来的亏损在于其布局未来,只有通过建立自己具有优势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才能让其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具有一定护城河。”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许会更加理解,为什么即使是在蔚来销量并不太好的时候,“头铁”的李斌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投入到技术研发之中——2023年,蔚来在研发上的投入达到134亿元人民币,2022年为108亿元人民币,即使是在亏损的情况下,也达到了连续两年超过百亿,研发人员超过11000,全球专利超过9000项。
截至2024年6月30日,蔚来2024年上半年的研发支出已达60.80亿元。
李斌表示,自己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蔚来汽车拥有长期竞争力。“研发的终极目标要么是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要么是长期有更好的竞争力,研发不是为了研发而研发,而是最终为了未来的目的去研发。”
所以,过去10年,对芯片、电池、操作系统等的研发投入和换电站的建设投入成为了蔚来的开支大头。
仅是今年的蔚来科技日上,蔚来就发布了多项重磅技术,推出了首款自研5nm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蔚来神玑 NX9031,一颗芯片可以抵得上业界四颗旗舰芯片的性能,同时还发布了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天枢,全新一代智能系统Banyan 3和中国首个智驾世界模型NWM。
这些成果,都在一步步塑造蔚来作为一家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的技术形象,也在逐步转化为蔚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用户体验价值——当然,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技术能力本身,也在构建蔚来的护城河。
这就是李斌所说的,技术就是对未来的投资。
当然,再说纯电是未来已是无用,残酷的环境里,只有活下来,才能争未来,这一点,李斌也十分清楚。
于是,乐道来了。
李斌也曾表示,NIO品牌聚焦保持高毛利率,冲击盈利关口,乐道早期阶段销量的优先级高于毛利率。关于市场最为关心的定价问题,李斌提到,L60正式上市的时候,价格会比预售价低,不会有特别激进的定价,蔚来需要平衡毛利率和定价。
李斌对乐道的上市非常有信心,乐道面向的市场是800万辆以上的市场,结合BaaS(电池租赁方案)、充换电网络的优势,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订单情况已经超出了预期。
这段时间,为了保证乐道能有稳定、持续的订单“入账”,蔚来在商圈、汽车城密集开店。目前,乐道已经在55个城市开了105家门店。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透露,销售们早已进店就位,处于“摩拳擦掌、大干一场”的状态。
除了乐道之外,蔚来旗下的第三品牌“萤火虫”,预计在2025年上市。届时,蔚来产品将覆盖14万-80万元的价格区间,含BaaS的话,价格区间将进一步下探至10万-70万元。
李斌必然也要对资本负责,尤其是2022年以后的资本市场变化,现在的资本,早已重新调整对电动车企的衡量标准,从一味看重规模到规模与利润并举。
相比于以往蔚来激进的增长策略,能够明显感受到蔚来现在更多地强调毛利率的提升,努力扩大产品的利润空间。
在李斌看来,蔚来主品牌的理想销售目标是每个月能够达到3万-4万辆,长期目标是实现25%的毛利率。而明日即将上市的公司第二品牌——乐道,预期达到15%以上的毛利率目标。
这会让李斌冲击BBA的愿景更有底气。
他在今年 NIO IN 后的采访中表示,蔚来用户大部分都来自传统高端的油车用户,现有油车用户里面有 30% 已经决定下一辆车要买新能源车,蔚来有信心成为一个承接这些用户的重要品牌。
事实上,2024年上半年,BBA三个品牌纯电车的总销量,都抵不上一家蔚来,其中蔚来ES6,还拿下了上半年30万以上高端纯电汽车销量冠军。根据官方统计的数据,购买蔚来二代车型的消费者中,有超过56%的都是BBA车主。蔚来已经成为BBA下一辆车的首选,连豪华三强都开始易主。
对此,李斌也用一句广告语表达了他的期待:“BBA 的下一辆是蔚来”。
任正非曾详细阐述过“领先半步”的竞争策略,并时常在公司警示高管们,在新趋势来临时,“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是先烈”。
在新能源浪潮中,身具“先进和先烈”两大属性的李斌,使得蔚来常年保持在高空走钢丝的危险状态。即使蔚来总裁秦力洪一次次出面澄清,“蔚来汽车不会倒闭,也绝无倒闭的可能。”都没有阻挡外界的质疑。
可再有2个月就满10周岁的蔚来,哪一天没有被质疑呢?可李斌还是坚持下来了。
脱口秀承重墙呼兰“内涵”时代现状时说,“我的灵魂世界观不断调整变化,去应变这个世界的变化,即时满足不了,就说是长期主义;长期满足不了,就说是活在当下。”
或许,李斌永远做不了一个“灵活满足”的人,但有他在,中国汽车通过纯电实现弯道超车的希望就依然还在,即使不是他自己,也会有人成为他的信徒,把这条路走下去……
拥抱新能源汽车未来
商务微信:Amarantine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