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项促销活动,本身的主题已经概括了内容,就是让车主以16.99万起的裸车价购买到昂科威PLUS。可根据很多用户的反馈,到店之后虽确实有这样的价格,但附带了要捆绑贷款,店内买保险,或者是远高于市场行情价的上牌费等条件。
看到这里,笔者一下就回忆起来当初刚刚进汽车行业,在4S店短暂又印象深刻的工作经历。彼时(15-16年),行情不同于现在,合资是大家都抢着买的香饽饽;但实际上,厂商也会时不时给出一些福利和活动,比如买车送苹果手机等等。4S对这事,从上到下都是秘而不宣的态度,为的是每卖一台车,能多拿七八千的利润,毕竟当时的iPhone,可是很多人割腰子都想要的神器,转手也好,以一定的折扣处理给内部员工也罢,总之这厂家给的福利,就这么被截胡了,而且不光是厂家给的,当初由政府倡导的汽车下乡等活动,很多经销商也按照类似的方式处理。
而这次别克昂科威PLUS的事件,本质上也是回事。作为官方发起的优惠政策,很多时候是不需要经销商来买单的,由于折扣带来的变化,一般都会由厂家承担,比如降低这一批次车型的进货价等等。可到了合资品牌卖车尤其艰难的时刻,部分经销商的理念,依然是“雁过拔毛”:不需要它承担折扣带来的损失,但反倒用捆绑金融、保险、上牌等老套路来牟利。比起想要尽量打开销路的主机厂,经销商的格局一直停留在那个买办时代。
好在,这次促销活动并非秘密而是公开进行。所以经销商设置各种门槛的行为,被消费者反馈到了厂商那里。此间,可以感受到,过去应该是有无数次利好活动,被4S店给独吞或者搅黄了:如果遇到是小范围,并未通过官方渠道公开、公布的促销福利,那就会像当初笔者经历的苹果手机一样,既传不到消费者耳中,更到不了他们手里;如果是实在隐瞒不了的公开促销,4S常常也会跟消费者强行“分红”,以“厂家促销不能跟日常优惠叠加”等由头,让闻讯而来的消费者失望而归。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一些厂商价格战打的很凶,销量却不见起色的重要原因。上头定制的促销政策、优惠利好,绝大部分没有真正落地,而是被经销商给劫走了,那么各种广告、海报喊的再凶,也无济于事。尤其当这种现象成为一种常态后,各种促销,连吸引眼球、提高到店量的作用都达不到了。
再回到昂科威PLUS促销事件本身,好消息是,收到消费者的反馈后,这次别克终于作出了公开声明:称16.99万起是消费者可以买到的裸车价,这次活动不附带任何的额外购车条件,如果消费者遇到了任何限制,均可以通过官方投诉,一经查实会严肃处理。此外,别克还重申,除了16.99万起的裸车价,还有额外最高2.5万的置换补贴。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有额外这两个字撑着,就意味着最低裸车价之外,置换补贴是可以叠加享受的,事实上,这也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公开给出的利好政策。
总的来说,从这次别克昂科威PLUS事件当中,看到了合资式微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面对经销商抢夺消费者利益这一公开的秘密,合资跟自主也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区别。比如时至今日,应该还是有不少人记得,当初秦PLUS,以及其他DM-i车型供不应求的时候,比亚迪用上百万罚款坚决打击经销商加价行为的态度。
说到底,经销商难看的吃相虽然可恶,但板子最终还是要打到监管上,尤其面对合资车依旧远高于国产的单车利润,越是有操作的空间,就越需要公开透明。而这一次,别克虽然学起了当初的比亚迪,但面对消费者对合资优惠的不信任,对于各种套路的反感,你觉得这次促销还能见成效么?以后的又会不会再次回到老路上?
汽 | 研 | 社
纵览汽车行业大事小事
解析你关心的车事
微信号:qiyanclub
长按二维码关注汽研社
入驻平台「不止」
今日头条 | 搜狐 | 车家号 | 新浪 | 易车 | 网易 | UC | 企鹅 | 一点 | 百家
汽研社旗下媒体「还有」
球叔教你买车 | SUV与越野车顾问 | 豪华车视界
汽车行业发展与研究 | 精准购车 | 新车点评 | 汽车发烧友
商务合作 - 微信-chemisheng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