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64项领先配置 长安Lumin宝藏惊喜价4.79万起

2025-10-30

从五菱宏光MINI EV、五菱缤果,再到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今年纯电A0&A00小车市场的表现,可谓精彩。

当然,机遇的背后,也意味着其实市场的竞争相当激烈。因为消费者选车大概率就会认准头部那些品牌。对于车企而言,又该如何保持产品竞争力呢?依托央企强大实力,以及50万用户的口碑积淀,Lumin宝藏版耀目登场。

1030日,长安Lumin宝藏版正式上市,共推出3款配置车型,售价区间为4.99-5.89万元,宝藏惊喜价为4.79-5.59万元。为回馈用户,Lumin同步推出极具诚意的“惊喜6+1”大礼,购车门槛大幅降低。

升级多项安全功能,保障行车安全

安全性能是Lumin宝藏版的核心亮点之一。为让用户安心无忧出行,Lumin宝藏版新增刹车辅助、牵引力控制、车身稳定系统、坡道辅助、自动驻车等功能,全面提升行车安全。并且,Lumin宝藏版还对动力底盘性能进行优化,既可全面覆盖复杂路况下的安全需求,也让用户拥有更灵动、更轻便的“好安全”驾控体验。而且,制动系统采用先进的压力闭环方案,使刹车脚感更为线性稳定,有效提升制动时的可控性与安心感。

电池方面,搭载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一线电池品牌供应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从源头确保电芯的可靠与稳定。配备专属电池防撞横梁,有效抵御碰撞冲击;采用一体式成型轻量化箱体,结构更坚固;电池系统更具备IP68最高等级防尘防水能力,无惧雨天与涉水路况。此外,车辆还搭载24小时全天候电池状态监控系统,对电池健康进行实时诊断与预警。多重防护,让用户每一次出行都更为安心。

0.91高宽比轿车体态,演绎“小车身,大空间”

Lumin宝藏版以3293mm*1700mm*1545mm的长宽高,1980mm的轴距,打造出优越的乘坐空间。其0.91的高宽比,呈现轿车体态带来低重心,不仅静态视觉更为协调,更带来动态行驶的优异稳定性。3293mm同级最长,1700mm同级领先车宽,为车内带来极为宽裕的横向空间。

副驾标配一键礼让功能,后排进出轻松优雅。后排更拥有宽达1125mm的座椅宽度,在前排成员身高165cm的情况下,后排乘坐空间770mm,后排腿部空间320mm,即使两位身高180cm的成人也能舒适乘坐。

标配104L的后备厢,可满足四人满座时的日常出行需求。放倒后排座椅,可拓展至804L,轻松容纳婴儿车、大型行李箱等大件物品。此外,同级独有的副驾手套箱,让车内物品收纳井井有条。

外观内饰设计焕新升级,个性改装玩出新花样

Lumin宝藏版前脸造型焕然一新,融入寓意“吉祥如意,美好长安”的中国经典“十字纹”福纹设计。同时,前脸新增DIY装饰条,让用户可以轻松打造百变个性前脸,瞬间化身街头“显眼包”。

侧身来看,宝藏版充电口一体化布局,快充与慢充集成于副驾一侧,不仅省去绕车寻找、记忆位置的烦恼,提升便利性与安全性。此外,全新设计的“经典十字徽章”轮毂盖,延续“十字纹”设计语言,在车辆转动时形成独特炫动视觉效果,进一步强化整车的运动感与科技感,让用户的每一次出行都成为一道“好养眼”的风景。

内饰采用水墨色与鎏金棕两种不同风格,水墨色内饰以“墨韵留白”的东方美学,营造出静谧典雅的座舱氛围;而鎏金棕内饰则通过米白与棕色的温暖搭配,营造轻奢舒适空间。

方向盘左下按钮冷光显示,科技感与实用性完美融合。仪表台覆盖细腻荔枝纹,并搭配撞色细腻缝线的装饰条,提升内饰高级感。整个座舱内的饰件均采用哑光同色设计,与内饰风格浑然一体。

其中鎏金棕内饰在多功能方向盘旋钮、换挡旋钮、空调出风口等细节处,采用了玫瑰金色的优雅点缀,尽显时尚与精致。

智能配置全面进阶,提升现代化驾乘体验。

Lumin宝藏版搭载10.25英寸全液晶高清智能触控大屏,亮度高达800nits,正午强光下也清晰可读。得益于车规级芯片AC82252G+8G内存的全面升级,系统运行更为流畅稳定。标配4G网络,标配3USB接口,同级领先。并是同级唯一同时支持手机热点、WLAN直连和USB连接的车型。通过手机互联功能,更能实现车道级导航与红绿灯读秒提示,导航更贴心。

此外,车辆还支持手机APP远程控制空调与车机端预约充电功能,前者让上车瞬间即享舒适温度,后者则能巧妙利用波谷电价,显著降低用车成本。标配集成电机,驾驶更高效。同时,全新升级的ECO+驾驶模式带来更高效的能量回收,搭配清晰的挡位指示,让每一次出行都智能又经济。

总结:作为小车市场的经典作品,Lumin2022年上市以来,凭借其精准的市场定位与过硬产品力,以及背书的央企品质,成功赢得超50万用户信赖。

此次上市的Lumin宝藏版通过大安全、大空间大漂亮与大智能四大核心维度,以64项领先同级的配置,重新定义微型电动车的价值标准。未来,Lumin宝藏版上市后,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其“国民出行精品车”的市场地位。


文章作者
杨帆 记者
© 2016-2022 车主必读 京ICP备15004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