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中美车价对比的文章,当时虽然也有很多车型在中国购买相对划算,但整体来说,美国车价仍然比中国更划算。
然而,时过境迁,仅仅4年的时间,很多事情发生了变化:
1. 美国汽车官方售价随通货膨胀持续增加,相反中国这边则在工业规模持续扩大的过程中,虽然也有通货膨胀,但官方售价起码仍然大体保持不变。
2. 新冠疫情后,特别是从2021年开始,受芯片供应链影响,美国汽车市场一直存在严重的供不应求,大量车型存在加价10-20%的情况,甚至个别车型加价幅度达到40%以上(如福特紧凑型皮卡Maverick),相反中国汽车供应链虽然也受到芯片的影响,但本土公司解决生产的决心和能力都要强很多,因此终端售价仍然保持平稳,仍普遍存在优惠。
3. 过去的四年中,新能源车型进一步发展,而中国的“弯道超车”战略,确实让电动车在中国生产的成本格外降低。
4. 今年,受多种因素影响,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截止到成稿时,已经达到了1:7.12。
因此,当今天我们再考察中美车价对比时,扣除掉在国内需求量相对较小的进口车型后,国产车的美中车价对比的中位数已经达到了1.24。也就是说,美国汽车平均终端售价比中国贵24%。这几乎与几年前的情况完全相反。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中国对美国售价优势最大的10款车型。
1.大众ID. 4
大众ID.4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52518美元,折合人民币37.39万元。而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18.69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2.00。
大众ID.4在中国的售价是格外便宜的。实际上,很多业内人士也没有想到,大众在中国把这款车的售价做到了跟燃油紧凑型SUV相近的水平。这里面当然有大众让利抢市场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市场上纯电动SUV竞争极为激烈,大众面对一众自主造车新势力,未必在品牌价值上能占到便宜。
2.现代悦动(Accent)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18662美元,折合人民币13.29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6.89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1.93。
小型轿车在美国销量持续走低,然而规模上不去,实际上也不利于价格做低。目前,美国市场的大量小型、紧凑型轿车都在墨西哥等地生产,之后再出口到美国。但因为美国人工成本高,即使生产转移到墨西哥,算上税费、运输、仓储、销售等成本以后,小型车也难以做得很便宜,销量低更让各种成本无法摊薄。因此小型轿车在美国往往并不能比紧凑型轿车便宜多少——而后者在美国已经不算很划算。
相反,中国虽然市场重心也已经从轿车转向SUV,小型轿车也早已失势,成为一种“廉价”选择,但整体的销量规模仍然比美国大很多,大体可以保持规模效应。
此外,韩系车本来在中国的品牌认知度就不高,萨德事件后品牌更受影响,相比自主品牌都没有优势。目前韩系车更多的在轿车和跨界车、小型SUV领域错位竞争,终端价格相比自主品牌都更激进。
3. 起亚KX3(Seltos)
起亚KX3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26308美元,折合人民币18.73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9.91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1.89。
除去小型轿车以外,中国价格优势最大的就是大一档的小型SUV和紧凑型轿车。而同样是韩系车最便宜。
美版的Seltos比国内的KX3定位略高一点,也稍大一点。但两者基本仍是同一款车。不管怎样,一款小型SUV卖到26K美元(近19万人民币)还是令人咋舌。疫情前这个价格在美国紧凑型SUV中基本也随便买。
4.现代伊兰特(Elantra)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23970美元,折合人民币17.07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9.24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1.85。
与中国的情况不同,现代和起亚这几年在美国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不再主打性价比,而是在机械素质赶上来以后,往往内外饰档次更高,尤其外形设计比较突出,从而保证了韩系品牌在美国——尽管也是后来者——但却已经可以通过产品力的弥补跟日系正面竞争。而新一代现代伊兰特就是代表。
5.本田缤智(HR-V)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26762美元,折合人民币19.05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10.8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1.76。
虽然日系品牌前几年在中国走强,价格优势没有以前大,但在小型SUV领域,随着自主品牌紧凑型SUV做得越来越好,大家也越来越难接受合资小型SUV的溢价。缤智/XR-V在国内的终端售价比前几年已经实惠了很多。
6.起亚K3(Forte)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21161美元,折合人民币15.07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9.01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1.67。
与现代一样,起亚的品牌定位在美国也有所提高,而起亚在换标后,前后对比的提升还要更大一些。
7.特斯拉Model Y
Model Y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65990美元,折合人民币46.98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29.65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1.58。
虽然是纯纯的美国品牌,特斯拉的中美定价对比却显得非常“卖国”。美国卖得比中国要贵一半还多。当然,特斯拉的定价策略很难说是在“讨好”中国人,原本美国售价要便宜很多,现在的情况主要还是供需关系决定的——美国电动车供应链受影响比燃油车更大,相反特斯拉作为电动车的代表却越来越受认可,成为了硅谷在全美文化输出的代表;另一边中国的电动车供应链更稳定,也有更多类似的新势力竞争对手。
8.丰田亚洲龙(Avalon)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38367美元,折合人民币27.32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17.52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1.56。
这样一款久经考验的中大型轿车,在中国能以不到18万元的价格买到,还是很划算的。相反不管贵还是便宜,这个级别在美国已经是日暮余晖,不再受青睐。
9.日产劲客(Kicks)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22558美元,折合人民币16.06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10.36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1.55。
劲客这款车实际上跟很多其他小型SUV最早主打中国市场不同,反而是先为美国市场研发的。后来才国产投放中国。不过虽然在中国市场卖得比美国便宜,但表现却很一般。主要还是看起来太小了。不用说跟自主紧凑型SUV相比,跟很多同价位合资SUV比也不占优势。
10. 别克昂克拉GX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25339美元,折合人民币18.04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11.64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1.55。
作为TOP10里的另一个美国品牌,别克倒是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更“讨好”中国消费者。
别克原本的定位实际上是有些“轻奢”的,然而后来受定位“老气”影响持续走下坡路,但别克在美国选择了保持高定价,牺牲销量,在中国却选择了降低定价,保证销量。结果是别克在美国除了昂科雷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在中国还一直保持竞争力。
此外,别克很多车型也已经都是放在中国的泛亚中心研发,跟上汽也一直保持紧密合作关系,说别克是半个中国品牌也不为过。从这一点看,可能别克还真是个“卖国”品牌。
备注:在整理前十名的榜单时,排除掉了创酷和昂科拉(非GX版本)两款车型,原因是美国仍然在销售这两款车型的上一代产品——几年前这还曾经是大家对中国市场经常的诟病,没想到这么快车型的换代快慢就已经易位。
上面我们列举了相对美国市场在中国买最划算的车型,虽然目前绝大多数双方共有的车型都是在中国更便宜,但也仍然存在一些例外,接下来盘点一下,美国终端售价相对中国最便宜的车型。
宝马X5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62883美元,折合人民币44.77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59.55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0.75。
在中国市场,车型的尺寸差异带来的售价差异整体上大于美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中国车型的大小仍然更多的跟“面子”相关,更大意味着更有排场,而在美国则更多的还是根据具体空间需求来选择尺寸;另一方面,还是因为美国人工成本更高,而车型无论大小,摊到的人工成本都类似,而中国则是人工成本低,相对来说材料多少带来的成本差异也更明显。
此外,豪华品牌因为本来产量就低,疫情后在美国受到芯片供应的冲击更大。因此价格的额外上浮要低一些。而且美国豪华品牌一直有把同级别的SUV定价贴近同级别平台、但尺寸小一号的轿车车型的传统(比如X5定价更接近5系)。
相反,豪华品牌在中国不但仍然更多的被当作奢侈品和身份象征,享受了更多品牌溢价,而且SUV车型的利润率一直就更高。
X5作为目前中国海外品牌国产车型售价最贵的一个,以上所有Buff全中,也享受了最多的溢价。
相反,在美国X5则是硅谷中国程序员的“装X”利器,虽然目前车价较贵,但仍然在很多程序员能力范围内,而这款车在中国人的印象里是妥妥的有钱人的身份象征。
2.林肯飞行家(Aviator)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54354美元,折合人民币38.70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47.3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0.82。
飞行家和第三位的福特探险者是姐妹车型。虽然福特近几年在中国整体上表现不佳,但在大型SUV领域认可度仍然比较不错。
林肯车型进入中国后,因为都是跟福特同平台的车型,新增的成本较低,但内外饰上的提升又比较看得见,因此活得比福特更滋润。
美国市场相对来说,还是不太为这种“精装修换皮”型豪车买账。
3.福特探险者(Explorer)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36892美元,折合人民币26.27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30.06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0.87。
整个福特品牌在中国的利润,目前应该主要就是靠探险者这一款车了。虽然售价相对美国较贵,但仍然是中国这个级别唯一的后驱平台车型。加上逐步放开拖挂资质后,这款车应该是国内拖房车最好的几个选择之一。
当然,在美国购买探险者就更划算了。
4.宝马X3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43940美元,折合人民币31.29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35.03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0.89。
X3作为缩小版X5,价格的差距也有所缩小。
5.大众途昂(Atlas)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35630美元,折合人民币25.37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27.93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0.91。
虽然大众品牌在中国整体上品牌溢价比几年前低了很多,但途昂的价格仍然坚挺。毕竟这款车也是中国市场同价位第三排唯一真正能坐成人的选择了。动力上相对美版也没有劣势。
在美国来说,虽然拖挂的能力不足,但Atlas的乘坐空间几乎可以跟大一个级别的Suburban和Expedition相媲美,是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
6.奔驰GLC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46157美元,折合人民币32.86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35.3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0.93。
奔驰在中国近些年在经过了溢价强势上扬以后,受一些公关事件影响,这两年又有所回落,跟宝马基本齐平。而在美国的售价仍然保持传统,比宝马更具优势。
7.奥迪Q5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44451美元,折合人民币31.65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33.78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0.94。
BBA的中型SUV里面,虽然Q5中国售价也贵于美国,但再考虑到在中国有加长,实际上在中国市场算是比较划算的选择了。
8.起亚嘉华(Carnival)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38040美元,折合人民币27.08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28.72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0.94。
大型MPV身板比大型SUV没小多少,中美的价格对比也是类似的。受韩系品牌中国认知度劣势的影响,嘉华在中国的价格优势也要更大一些。
9.英菲尼迪QX60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52742美元,折合人民币37.55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39.78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0.94。
性质跟林肯飞行家类似,但是一方面兄弟车型Pathfinder在中国并未上市,另一方面QX60在中国的售价也要便宜很多,这导致虽然在中国售价略高于美国,QX60却是最值得在中国购买的豪华中大型SUV之一(当然没上榜的XT6还要更划算一些)。
10.丰田赛那(Sienna)
美国最低配成交均价41271美元,折合人民币29.38万元。中国最低配成交均价31.1万元。美中低配终端成交价比值0.94。
全新一代赛那在中美同步上市,但实际上这款车个人认为甚至更多的是一款针对亚洲市场的车型。不仅是动力总成改为混动后更为省油、更适应中国严苛的油耗法规,而且在内部布局上,第三排座椅不再可拆卸,第一排中间也不再有通道,更像一般轿车的设计,显然是一款抛弃了传统美国minivan而更多是一个兼顾装载大件的Van(面包车)的特性,从而更多的向亚洲市场对丰田商务接待取向的大型MPV的追捧靠拢。
不过尽管如此,赛那在美国实际还是很受追捧,看来也有很多的美国消费者在大型MPV的使用上并不那么重视拉大件,而赛那的终端售价也比官方售价高了不少。
最后也附上所有97个中美共有车型的终端售价对比的完整名单。
(注:中国版有加长的以下划线标出)
文|鱼非鱼
图|网络
2030 Mobility Research Laboratory
中国首个全部由博士组成的
汽车新出行深度研究组织
·
大出行领域博士群
入群渠道
知乎私信 ID:鱼非鱼
邮箱:mrl203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