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型·车市
1.特斯拉Model 3/Y国内售价下调2-4.8万元 Model S/X售78.99万元起
2.奇瑞集团2022年销量1,232,727辆
自动驾驶
1.佑驾创新基于地平线J5推出自研域控产品D3t
2.极氪NZP高速自主领航辅助系统升级
3.Mobileye在德国启动自动驾驶汽车测试
4.一径科技发布短距补盲激光雷达ML-30s+
5.广汽埃安基于英伟达Orin打造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计划2023年量产
6.歌科技与英博超算达成战略合作
电动化
1.2022年1-1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446GWh
2.开迈斯超充站已达成1015座
3.中矿资源与SK On签署长协 3年供应1.9万吨氢氧化锂
4.奔驰将推出全球性品牌的大功率充电网络
数字化
1.Stellantis新设汽车软件部门
2.AMD加持 亿咖通与smart打造智能座舱
3.岚图FREE标准版免费更换8155芯片
4.smart精灵#1推送1.1.0版OTA升级
5.伟世通与高通合作下一代数字座舱研发
企业·财经
1.小米首款车或26-30万元起售
2.美的威灵汽车部件公司安庆基地正式投产
3.Stellantis称未来或关闭更多工厂
车型·车市
1.特斯拉Model 3/Y国内售价下调2-4.8万元 Model S/X售78.99万元起
1月6日,特斯拉中国下调了Model 3和Model Y全系车型的售价,其中:
Model 3后轮驱动版售价由26.59万元下调至22.99万元,降幅为3.6万元;
Model 3高性能版售价由34.99万元下调至32.99万元,降幅为2万元;
Model Y后轮驱动版售价由28.89万元下调至25.99万元,降幅为2.9万元;
Model Y长续航版售价由35.79万元下调至30.99万元,降幅为4.8万元;
Model Y高性能版售价由39.79万元下调至35.99万元,降幅为3.8万元。
于1月1日上线的4,000元限时保险补贴和6,000元限时交付激励已于1月6日9时提前终止。
此前,特斯拉中国曾于去年10月24日下调Model 3/Y售价1.4-3.7万元,并于第四季度多次推出可用于抵扣尾款的保险补贴。本次调价后,Model 3/Y的国内售价已达到历史最低。
Model 3/Y在日本的售价也下调了约10%,调价后Model 3的售价区间为536.9-714.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7.38-36.46万元),Model Y的售价区间为579.9-750.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9.63-38.37万元)。
此外,特斯拉还下调了Model 3/Y在韩国、澳大利亚的售价。
同日,特斯拉公布了全新Model S和Model X的国内售价,其中:
Model S双电机全轮驱动版售价为78.99万元;
Model S Plaid售价为100.99万元;
Model X双电机全轮驱动版售价为87.99万元;
Model X Plaid售价为103.99万元。
全新Model S/X搭载最大功率493kW的前后双电机和100kWh电池组,官方0-100km/h加速时间分别为3.2s和3.9s,CLTC续航里程分别为715km和700km。
Plaid版车型搭载最大功率750kW的前后三电机和100kWh电池组,官方0-100km/h加速时间分别为2.1s和2.6s,CLTC续航里程分别为672km和664km。
全新Model S和Model X将于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开启交付。
2.奇瑞集团2022年销量1,232,727辆
1月6日,奇瑞集团公布2022年销量数据。2022年集团总销量为1,232,727辆,同比增长28.2%。其中出口451,337辆,同比增长67.7%。新能源销量232,814辆,同比增长112.9%。
目前奇瑞在售的新能源车型主要有QQ冰淇淋、小蚂蚁、无界Pro、瑞虎8 PLUS鲲鹏e+等。
自动驾驶
1.佑驾创新基于地平线J5推出自研域控产品D3t
1月6日,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研发商佑驾创新(MINIEYE)推出自主研发、搭载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的两款高阶智能驾驶产品:智能驾驶域控制器D3t、智能驾驶前视一体机D2。
其中,D3t基于地平线征程5芯片开发,定位大算力高性能行泊一体域控产品,支持11路高清摄像头、5路毫米波雷达接入,摄像头最高支持800万像素。同时,D3t遵循传感器、执行器等主流接口标准,提供丰富的网络和通讯接口,可实现多路多目标感知数据高效处理。
在功能上,D3t可实现L2++级别行泊一体智能驾驶功能,支持高速场景的领航辅助NOA,以及记忆泊车等功能。
D2基于征程3芯片开发,定位高性价比软硬一体智驾产品。D2配备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支持1V1R、1V5R到5V5R的传感器配置,能提供TJA、ICA、DCLC等L0-L2+级别的智能驾功能。
2021年12月,佑驾创新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此后,佑驾创新推出基于地平线征程2芯片开发的前视一体机D1。
佑驾创新(MINIEYE)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研发商,公司已构建四大业务矩阵:L0-L2级ADAS产品及方案iSafety、L2+/L2++级智能领航辅助方案iPilot、智能座舱感知与交互方案iCabin、高精度地图众包更新服务iMap。
截至目前,佑驾创新已与40余家汽车主机厂达成合作,前装量产客户包括头部新造车势力,以及一汽、吉利、上汽、奇瑞、比亚迪、江淮、江西五十铃、东风、柳汽、潍柴、重汽、陕汽、江铃等传统车企。
2.极氪NZP高速自主领航辅助系统升级
1月6日,极氪宣布,NZP高速自主领航辅助系统(简称“高速 NZP”)将实现技术升级,预计于今年1月开启全面先锋测试。极氪高速NZP在升级后:
可在高速路/城市快速路减少车道保持、变道等繁琐操作;
可辅助车辆根据导航路线自动选择路口,自动上下匝道;
可通过AI算法应对变道、匝道等更多复杂场景,覆盖范围将不断增加。
背靠Mobileye,极氪高速NZP已获得20+年数据积累,包括1600万条场景视频片段、200PB真实环境驾驶视频素材。
此外,极氪高速NZP还具有三大核心亮点:
博弈能力:判定他车变道意图减弱后,及时加速超越保持路权;贴近车道线,判断后车有无避让意图;控制车辆在车道内主动偏移,减低剐蹭风险。
灵活的变道策略:连贯向右变道,避免错过匝道出口;向左变道果断,合流成功率更高;控制车辆提前减速,增强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更灵活的车速控制:可显示前车速度、交通标志、导航车速建议,以及行业首发的历史大数据车速。
3.Mobileye在德国启动自动驾驶汽车测试
1月4日,Mobileye获得德国独立第三方测试、认证、审计和咨询服务提供商TÜV南德(TÜV SÜD)颁发的许可建议,将能够在德国道路上运行自动驾驶汽车。
这意味着Mobileye可以在德国所有道路上运行搭载Mobileye Drive自动驾驶系统且配备了安全员的蔚来ES8电动车。
这些蔚来ES8测试车配备了Mobileye的自动驾驶硬件和软件,计划在德国用作自动驾驶出租车和接驳车,融入当地的公共交通系统。
Mobileye称,进行测试的蔚来ES8进行了一系列传感器的改装,并配备了已定义特定运行设计范围(ODD)的Mobileye自动驾驶系统Mobileye Drive。
在传感能力方面,每辆ES8测试车均配备了13个摄像头以及一个独立的辅助感知系统(包含6个环绕雷达、3个长距和6个短距环绕激光雷达)。
4.一径科技发布短距补盲激光雷达ML-30s+
1月5日,一径科技在CES 2023上发布了全新短距补盲激光雷达产品ML-30s+,将在2023年内实现量产交付。
一径科技称,这款雷达具有140°x70°的超广视场角。水平视场角上,与120°水平视场角的激光雷达相比,ML-30s+的140°视场角不仅在造型上更符合车身流线设计,且在不进行航向角调整的情况下能更好地覆盖车侧后向的区域。
垂直视场角上,ML-30s+采用非对称式垂直视场角设计,将有限的FOV用到最关键的盲区,实现近车身盲区最小化。
一径科技表示,ML-30s+水平面下(水平放置)视场角达50°,能够有效探测路沿、低矮安全护栏、砖块、地锁、石墩、锥桶等路面常见障碍物,同时能够帮助完成车道线及车位线识别。
ML-30s+的角分辨率为0.44° x 0.44°,雷达单帧点云数为320(H)x 160(V),单回波模式下的点频为512,000点/秒,可从距离22米的黑衣行人获得20个点,从距离25米的三角锥桶获得6个点。
在硬件架构上,ML-30s+ 采用了非同轴激光雷达架构设计,MEMS振镜仅负责发射部分的二维扫描,纯固态接收端模组负责大视场的凝视接收,二者互不干扰。
整个雷达中唯一一个扫描部件——MEMS振镜模组采用全新自研封装,耐温湿、抗振动、抗冲击均为业内最高水平,设计寿命可达50000小时以上。
5.广汽埃安基于英伟达Orin打造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2023年量产
1月6日,英伟达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表示,广汽埃安正基于NVIDIA DRIVE Orin打造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并计划于2023年实现量产。
英伟达称,双方还将在芯片领域、智能驾驶技术平台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开展合作,并与德赛西威等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产品。
6.行歌科技与英博超算达成战略合作
1月5日,行歌科技与英博超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研发、生态协同等方面深化合作,构建领先的智能驾驶软硬件平台与服务,推动智能驾驶的生态建设与项目落地。
英博超算成立于2018年12月,是一家自动驾驶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专注于软件定义汽车和自动驾驶全栈技术开发。
行歌科技成立于2021年1月,是一家由寒武纪发起成立的车载智能芯片公司,已得到包括上汽、蔚来、宁德时代、博世等汽车行业厂商的投资。
电动化
1.2022年1-1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446GWh
1月4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446GWh。其中,宁德时代1-11月以165.7GWh的装车量位列全球第1,比亚迪以60.6GWh位列第2,LG新能源以54.8GWh位列第3。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1-11月的装车量合计占全球总动力电池装车量的50.7%。
松下位列第四,电池总装车量为34.1GWh,增长率为4.7%,在前10名电池企业中增幅最小。
SK On和三星SDI分别排在第5、6位,电池装车量分别为26.1GWh和22.1GWh,增长率为72.0%和74.9%。
第7至第10位分别是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和亿纬锂能,电池装车量分别为17.8GWh、12.7GWh、7.5GWh、5.9GWh。其中欣旺达1-11月装车量增长率为前10家电池企业中最大,达到287.3%。
进入前10榜单的中国企业2022年前11个月的电池装车同比增速均超过三位数。
2022年11月,全球电动汽车装车量为57.2GWh,增长率为65.7%。
其中,宁德时代的电池11月装车量为23.4 GWh,市占率为40.9%。而比亚迪以8.9GWh的装车量位列11月单月第2,增长率为147.6%,是单月前10名榜单中增速最大的企业。
LG新能源、松下、三星SDI、SK On分别以6.8GWh、3.3GWh、3.0GWh、2.5GWh位列3-6位。而松下与去年同期相比装车量下降0.1GWh,成为前10名榜单中唯一一家负增长率的企业。
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亿纬锂能以2.1GWh、1.4GWh、1.0GWh、0.8GWh的装车量分列7-10位。
2.开迈斯超充站已达成1015座
1月6日,开迈斯官方消息,该公司自营充电网络已经覆盖140座城市,共有1015座超充站投运。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开迈斯共在全国运营充电桩5313根,充电终端9003个。目前,开迈斯共有99座超充站、469根充电桩以及822个充电终端正在建设中。
去年11月,开迈斯宣布国内用户规模突破100万人。
3.中矿资源与SK On签署长协 3年供应1.9万吨氢氧化锂
1月6日,中矿资源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东鹏新材与SK On子公司爱思开新能源(上海)签订销售合同,东鹏新材将在2023年至2025年期间向爱思开供应单水氢氧化锂产品合计19,000吨(±10%以内)。
中矿资源表示,公司目前拥有每年88万吨采选产能以及3.1万吨锂盐年产能。
中矿资源100%持有2座锂矿山权益:
津巴布韦比基塔(Bikita)矿山锂矿资源储量折合碳酸锂84.96万吨LCE。
加拿大TANCO矿山锂矿资源储量折合碳酸锂27.71万吨LCE。
4.奔驰将推出全球性品牌的大功率充电网络
1月5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将在北美、欧洲、中国等主要市场推出全球大功率充电网络。该充电网络将在美国、加拿大率先开始建设,随后拓展至全球。
奔驰表示,此次充电网络的合作企业包括美国最大的太阳能和电池储能的运营商MN8 Energy,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技术公司ChargePoint。到2027年,奔驰计划在北美建立一个拥有400多个充电站和2,500多个大功率充电桩的补能网络。
奔驰在美国与加拿大的大功率充电网络的建设预计投资为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奔驰与MN8 Energy出资比例为50:50。奔驰称,该项目将在未来6-7年内进行。
数字化
1.Stellantis新设汽车软件部门
1月5日,Stellantis官方宣布,将成立一个名为“Mobilsights”的新部门,以加速推进汽车数据应用程序和产品。Stellantis计划到2030年,每年从软件服务中新增200亿欧元收入,而此次设立这一新部门是该计划的一部分。
在CES 2023(国际消费电子展)上,Stellantis公布了Mobilisights这一新部门的名称。
Stellantis希望利用其联网汽车的数据,将产品、应用程序和服务授权给包括其他汽车制造商在内的客户。Stellantis预计到2030年,旗下联网汽车的数量将从目前的1200万辆增至3400万辆。
新部门将由Stellantis高级副总裁Sanjiv Ghate担任首席执行官,Ghate于2022年加入Stellantis,常驻地为美国旧金山地区。
Ghat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从联网车辆的传感器以及其他途径获得的数据,可实现广泛的服务和应用,并带来令人瞩目的收益,包括基于使用的个性化保险、道路危险检测和交通管理。”
Mobilisights是Stellantis计划新建的7个增值业务中的第二个。第一个是于2022年9月对外公布的Circular Economy业务,旨在生产中更多地使用回收材料。
2.AMD加持 亿咖通与smart打造智能座舱
1月6日,在CES 2023上,亿咖通与smart展出了由双方共同打造的沉浸式智能座舱旗舰车载计算平台。
这款智能座舱车载计算平台将搭载在smart品牌计划于2024年推出的纯电量产车型上。这也是亿咖通与AMD于2022年8月宣布全球战略合作后,首款由亿咖通采用AMD技术的车载计算平台。
据悉,这款智能座舱将采用AMD锐龙嵌入式V2000处理器和AMD Radeon RX 6000系列GPU,前者采用7纳米制程,最高8核心,后者采用AMD RDNA 2架构,其性能功耗比是上一代AMD RDNA的1.54倍,号称“颠覆游戏世界”的全新显卡,二者组合将提供领先算力和游戏主机级的视觉图像渲染能力。
亿咖通表示,这套系统包括了3D人机交互界面、超高清4K多屏显示以及3A级高端游戏娱乐体验。
3.岚图FREE标准版免费更换8155芯片
1月6日,岚图汽车举办了首届吐槽大会《你说的都对》回应直播,针对岚图用户通过吐槽大会提出的680条建议进行了反馈,同时宣布岚图FREE标准版8155芯片免费更换方案以及岚图梦想家免费升级快充方案。
岚图宣布自1月6日起,对于购买了岚图FREE标准版但还未升级8155芯片的车主,以及准备购买岚图FREE标准版的用户,可在岚图官方APP中以0.1元或1积分兑换配备8155芯片的智享无忧包,并预约安装。对于此前已付费升级了8155芯片的老用户,岚图将以积分形式将费用返还给用户。
4.smart精灵#1推送1.1.0版OTA升级
1月6日,smart宣布,smart精灵#1迎来首次大版本OTA升级,版本号为1.1.0,共涵盖24个ECU优化、16个新增功能、21个体验优化,具体主要包括:
应用生态
新增哔哩哔哩、喜马拉雅
订阅功能
方向盘加热:999元永久开通,299元/年,99元/月
前排座椅加热:1299元永久开通,399元/年,129元/月
前排座椅通风:1999元永久开通,599元/年,199元/月
交互
可见即可说适配功能拓展,新增15项功能页面,支持交谈“不动手”
导航分屏优化,后台应用可一键清除,功能列表设置自定义
其他升级
新增边牧、白狐2个新形象,新增12个虚拟配饰
新增4种主题皮肤
新增节日彩蛋
Beats音响优化,氛围灯联动音乐
5.伟世通与高通合作下一代数字座舱研发
1月4日,汽车显示解决方案供应商伟世通公司(Visteon)与高通技术公司宣布达成合作,通过开发高性能座舱域控制器,进一步推进技术合作,打造下一代座舱。
伟世通SmartCore™座舱域控制器软件由伟世通在印度的技术中心开发,集成了数字仪表盘和基于Android的信息娱乐系统,以及包括导航、收音机、多媒体播放、语音智能助手等云应用程序。
同时,SmartCore平台支持完全OTA软件升级,并提供集成的白标(White-Labeled)应用商店和精选应用。SmartCore还包括高级视觉处理功能,可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提供环绕视觉、驾驶员监测和远程监控。
企业·财经
1.小米首款车或26-30万元起售
1月5日,据《晚点Auto》报道,小米第一款车为中型溜背式轿车(内部代号Modena 摩德纳),分为两个版本,价格未定。
据报道,目前小米内部在讨论的方案是:一个版本定位26万-30万元区间,另一个版本在35万元以上。
两个版本的小米汽车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方面有所不同。其中一个基于400V平台,搭载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智能驾驶方面采用了大陆集团提供的5R1V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价格高的版本基于800V高压平台,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预计可实现15分钟充电80%。智能驾驶方面则搭载英伟达Orin X芯片,配置激光雷达,算法由小米自研。
两个版本的车机系统均采用高通8295芯片。
《晚点Auto》引用知情人士称,小米还在研发第二款量产车(内部代号Le mans 勒芒),计划2025年推出。这款车与摩德纳同平台,但电驱动系统为三电机,电控软件由小米自研。而第一款车的电控软件来自供应商联电和汇川。
小米2021年3月宣布造车,第一款车计划2024年一季度上市,目前处于样车试制试验阶段。按照计划,小米的试制试验阶段将会持续到明年中旬,之后在北京亦庄工厂进行试生产准备。《晚点Auto》表示,顺利的话,第一款小米汽车可能在今年底发布。
该报道称,小米创始人雷军当天在小米汽车开了一场全员会,他表示,“这辆车一定会大火,唯一担心的是电池价格如果再涨,我们可能就变成超级豪华车了。”
雷军也表示,做汽车真是烧钱,小米造车两年来,研发费用和工厂建设花了60亿,到第一辆车交付时,大概要花180亿元,如果算上渠道建设、营销推广还要再花100亿元。
《晚点Auto》的报道还称,小米汽车目前员工数已达2000余人,核心高管有一半是从小米集团转岗。汽车部门下设十几个二级部门,其中与整车研发相关的部门主要在上海,整车硬件、体系运营的负责人来自吉利,动力部门负责人来自联合电子,智能制造部门负责人来自麦格纳。
其中,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供应链三个部门由小米技术委员会主席叶航军、小米前副参谋长于锴、前小米大家电部总经理李肖爽负责,向雷军汇报。
2.美的威灵汽车部件公司安庆基地正式投产
1月6日,美的新能源板块的威灵汽车部件安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一期正式投产,预计在2月下旬完成产能爬坡。该工厂设计年产能为100万台电动压缩机、120万台EPS转向电机、20万台驱动电机。
据介绍,该工厂是美的集团有史以来投资总金额最大的项目,于2022年2月16日奠基开工,项目总投资约11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65亿元,被美的集团认为是其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战略项目之一。
美的威灵汽车部件公司于2018年成立,聚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电驱动、底盘执行系统”三大领域的增量部件,涵盖电动压缩机、驱动电机、EPS转向电机、电子油泵、电子水泵五大产品线。
威灵的生产基地设在合肥和安庆,合肥工厂的电动压缩机产能超过35万,除此之外,威灵还在上海、安徽合肥、广东顺德、日本大阪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布局了研发中心与合作机构。
3.Stellantis称未来或关闭更多工厂
1月5日,在CES 2023上,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表示,Stellantis必须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削减成本,才能使得中产阶级可以负担得起电动汽车,降本措施包括减少工厂数量。
唐唯实表示,他对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希腊和其他欧洲国家的人民能否负担得起电动汽车感到担忧,“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尽快降低电动汽车的成本,使其价格可以被负担得起。”
他说,Stellantis的生产成本已经上升,特别是原材料成本以及芯片短缺造成的影响。Stellantis必须削减固定成本、可变和分摊成本,以抵消上述成本以及电动汽车本身成本的增加。
2.Mobileye计划与纬创旗下啓碁科技合作量产4D成像雷达
1.锂矿商Piedmont Lithium与特斯拉的合作改为浮动定价
1.高通推出座舱+智驾可扩展系列SoC Snapdragon Ride Flex
“建约EV预测系统”定位为专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预测系统,为企业客户提供第三方趋势预测服务,包含:EV销量预测、产业趋势分析和产业沙龙服务三大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