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忍痛开启“世纪换防”,小鹏“最强之人已在阵中”?

2023-02-08

撰文|Benji
编辑|路由社

 


 
成立20年之后,迎来“各个层面上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的特斯拉,正从最初搅动汽车行业的鲶鱼变成现今的一条巨鲨。
 
1月26日,特斯拉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及2022年全年财报,双双创下季度和年度营收、利润的纪录。
 
第14个连续盈利的季度,也帮助这家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实现了有史以来单季度最高收益、最高运营收入和最高净利润。同时创造纪录的还有单位时间的交付量,去年四季度交付40.5万辆,2022年全年交付131万辆。
 
紧随其后,比亚迪也发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
 
比亚迪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
 
身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汽车制造商,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比亚迪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实现强劲增长,拉动盈利能力大幅改善。预计2022年营收突破420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亿元至170亿元,同比增长425.42%至458.26%。
 
不过,从来“几家欢喜几家愁”。
 
特斯拉、比亚迪这样乘势崛起的企业,加之迅猛异乎寻常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市场正将压力给到更多亟待转型的传统汽车企业,以及发展速度一时跟不上节奏的新品牌这一边。
 
刚刚过去的1月,一大波车企高层的密集人事换防与权力交棒,还有企业一把手们通过全员内部信或新春寄语形式所传达的业务本质思考与后续行动路线图,正是这种外部被动承压、内部主动变阵的明确信号。
 
正月十五过完,开工才算开年。
 
这些人事变化和公开喊话中所包含的“变”与“不变”,为快速转轨中的汽车行业标记了今年的主旋律:在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变革时代,必须重塑业务、重拾信心以适应更多不确定性,要让一线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也要让一线看得见硝烟的人躬身入局、共同投身战斗。
 
 
权力交棒:应对转型长考与短期阵痛
 
 
高层人事更迭与背后的权力交棒,注定会是2023年汽车行业关键词之一。不出意外的话,这大概率也会贯穿2023年的始终。
 
其中,最重磅也最具爆炸性的开年新闻,无疑是1月26日丰田章男在ToyotaTimes紧急报道中宣布的这家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公司时隔14年后再次迎来最高负责人的变动。
 
通过ToyotaTimes紧急报道,丰田宣布最高层人事变动消息
 
透过这则“紧急通告”,丰田想让大家尽快知道的消息是,作为丰田家族的第三代继承人,丰田章男在掌舵丰田汽车13年之后,主动辞任社长一职,转任会长,接替他的新社长是佐藤恒治。4月1日起他将和新管理团队肩负起“将丰田全面转型为移动出行公司”的任务。
 

佐藤恒治(中)
 
公开资料显示,继任者佐藤恒治现年53岁,从早稻田大学理工系毕业后就加入丰田公司,已在丰田任职30年,一直在一线从事零部件和产品开发等技术领域的工作,曾参与过卡罗拉、普锐斯等重要车型的部件开发。目前职位是LEXUS International Co.及GAZOO Racing Company总裁,并于2021年1月被任命的丰田汽车首席品牌官。
 
在解释此次稍显“突然”的新社长任命时,丰田章男提到看中佐藤恒治的理由主要有三:
 
首先,作为“奋斗在一线的造车人”,佐藤恒治具备了丰田的思想、技术与行为准则等特质;其次是他很喜欢汽车,能持续推进丰田以商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再次是他还年轻,热情、体力、精力能确保高层身体力行扎根于一线现场。
 
此次线上发布会,并未具体提及丰田今后的发展战略,也没有讨论具体的财务、产销数据等内容,在简短的发言中,继任者佐藤谈及未来使命与职责时,仍然明确提及“保持自己的风格,做出应有的贡献”,希望能够以一名长期从事汽车制造工作的工程师,成为“持续制造更好汽车的社长”。
 
正如日本国内有分析师所指出的,“对继任社长佐藤来说,今后几年可能是一段学徒期”,佐藤恒治也将“继承与进化”视为新管理层的工作主题,尽管将工作目标确定为实现向“移动出行公司”的转型,汽车“制造”、“商品”、“换代”仍然被置于核心的位置。
 
当然,这种转型的想法和应对之策,也并非丰田独有。
 
如今,面对行业转型的跨期长考,叠加业绩波动的短期阵痛,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正试图通过高层人事更迭与权力交棒,来应对这种短期与长期的双重挑战。某种意义上向汽车行业传统的“回归”,似乎正在成为不约而同的选项。
 
小鹏汽车官宣王凤英加盟
 
1月30日,小鹏汽车官宣,原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正式加盟并出任总裁一职,将全面负责公司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并向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汇报。
 
至此,在长城汽车任职超过30年的这位“车圈铁娘子”,也正式成为除了夏珩、顾宏地之外小鹏汽车的第三位总裁。
 
从官方通告中可知,小鹏汽车之所以延揽王凤英这样的高层级管理人才,核心的动力在于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成功“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得到市场充分认可的现象级产品”。王凤英在产品战略规划、市场营销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不俗战绩,也被处于销售低迷、营销颓势的小鹏汽车寄予厚望。
 
业内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向传统汽车行业的产品定位与规划、营销与销售体系的主动回归,并补齐体系化管理上的短板,从而“将为小鹏汽车从一到二的行稳致远提供更有力的管理支持”(何小鹏语),是此次王凤英“意外”空降小鹏汽车的核心动因。她身上源于传统汽车品牌的销售体系管理、产品市场营销能力正是小鹏汽车当下亟需调整、补强的环节。为市场提供口味对路、定位清晰的主干品类和产品,将是王凤英履新后首要解决的课题。
 
无独有偶,2023年的开年,另外两起高层人事变动同样引人瞩目。
 
第一,长城汽车引进领克销售公司原副总经理陈思英,出任魏牌CEO兼坦克品牌营销总经理。
 
陈思英从领克副总经理转任长城魏牌CEO
 
对于陈思英的加盟,长城汽车方面表示,“陈思英拥有丰富的汽车品牌运营和管理经验,他的加入,将进一步助力长城汽车持续深化品牌创新发展。”
 
第二,阿维塔科技引进小鹏汽车前CEO助理李鹏程,接替此前已离职的首席营销官CMO王蔺,出任公司副总裁、首席营销官CMO,兼任用户发展中心副总经理。
 
阿维塔科技官宣李鹏程加盟
 
对此,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CEO、用户发展中心总经理谭本宏表示,“在阿维塔科技驶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落地双车战略之年,他在多个领域展现出的卓越领导力,将进一步提升团队战斗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楫争先,为更多用户创造超越期待的价值体验。”
 
由这两则案例,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两条相反相成的相似线索:
 
首先,出身传统汽车企业、扎根汽车行业超过20年的职业经理人,陈思英和李鹏程们长期浸润汽车产品、市场、营销所养成的深厚汽车品牌运营和管理经验,是他们被新东家相中的核心因素。
 
其次,他们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通过服务不同品牌、涉足不同业务领域所实现的职业边界拓展和新业务能力的持续精进,也是新东家延聘他们,帮助解决业务瓶颈和短期痛点的另一个重要理由。
 
事实上,所有的变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正如丰田章男所言,“没有标准答案的变革时代,需要高层能够身体力行,扎根于一线现场。”
 
无论是李鹏程、陈思英、王凤英们在不同基因的新旧企业之间的流转与横跳,或佐藤恒治们在体系内部承担的继承与进化任务,背后的相通之处在于,需要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在一线指挥战斗,并在一线业务躬身入局,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的企业转型与进化之道。
 
与此同时,另一重潜在风险也同样值得关注。这种通过高层更新完成的权力交棒,尤其是基于传统造车体系而形成的思路与路径,如何预防最终的转型结果不会出现事与愿违的负面结果?
 
丰田章男
 
譬如,在丰田章男主政的13年当中,丰田汽车就因为一把手对于混动技术路线的执着,对于多元化动力路线齐头并进的坚持,错失了汽车行业近些年来全面快速转轨电动化的浪潮。
 
同样也是在丰田章男任期内,早在2010年初就曾斥资5000万美元入股IPO前的特斯拉,却在2014年至2016年之间,陆续清空了持有的所有特斯拉股份。让双方此前被广泛看好的合作,在短暂的蜜月期之后就匆匆划上了句号。
 
 
转型宣言:推进业务重塑与动态演化
 
 
或许,正是面对转型长考与短期阵痛的巨大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可能波动,在2023年开头,车企一把手们纷纷通过企业内部信或公开信形式喊话内部员工、用户和公众,一边贯彻业务转型的想法与策略,一边争取赢得舆论对转型决心与意志的支持,以期同舟共济达成企业转型和业务重塑的动态目标。
 
其中,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经营状况与现实挑战的车企高管们,在这些内部信、新年献词中提出了各有侧重的思路与打法,也呈现出了差异化的认知与判断。
 
 
1月28日,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的一封新春寄语——《造车者吉利——坚定做我们该做的事情》在汽车人的朋友圈刷屏。
 
以“星睿超算中心”正式上线为切入点,淦家阅为吉利汽车2023年的发展明确了“速度、挑战极限,无限想象空间”的总基调。同时,围绕“担当起中国汽车全球领跑者不动摇”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坚持三个自信——造车自信、科技自信、文化自信,制胜三个主义——用户主义、长期主义、理想信念主义。
 
将这封公开信主旨概括一下就是,在顺应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的万物互联趋势下,长期坚持造好车的核心使命,才是吉利汽车的事业护城河,其中包括建设一个“天地一体、万物互联”的一体化科技生态。
 
由此,站在2023事业新起点上的吉利汽车,也给了“造车者”身份一种更宽泛的内涵与外延。
 
不过,关于什么才是当前“新四化”浪潮下,企业制造出一台“好车”的正确方法论?尤其投身智能电动汽车新赛道的竞争时,企业如何重构品牌、营销、服务与用户沟通?掌门人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打法也并不完全一致。

理想汽车CEO李想2023年公司内部信
 
譬如,在淦家阅那里认为给智能汽车加上“彩电、冰箱、按摩椅”的奇技淫巧,恰恰是理想汽车CEO李想所坚持和倡导的事业使命——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
 
相比而言,作为造车新势力阵营先行者,也是最早实现资本市场上市和规模效应的蔚来,CEO李斌关心的问题就要具体得多。信里除了总结2022年经营业务上的“苦劳”和“功劳”、成绩与不足,面对2023年的展望和预判,也更多在强调的“专注执行”,“专注在执行效率的提升”。
 
何小鹏
 
在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的内部信中,经历旗舰车型G9因复杂SKU导致的上市风波后,“以全场景、低成本自动驾驶为标配形成抓手”,来继续充实小鹏汽车经营多年的“智能”标签和基础产品竞争力,通过产品更新换代快速理顺产品品类、矩阵与营销体系,成为2023年的当务之急与务实选择。
 
值得留意的是,高层管理人才方面引进王凤英出任总裁,无疑也是这种经营思路与去年以来组织架构调整的其中一环。

岚图汽车CEO 卢放2023年内部信
 
岚图汽车CEO卢放则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回到原点重新反思岚图品牌诞生的意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定位。同时,信里直面岚图目前仍然存在的三大问题——品牌知名度、销售体验和服务体验。“知耻而后勇”,“打好翻身一仗”被卢放明确为岚图汽车2023年的重中之重。
 
由此可见,无论是智能纯电新赛道的领跑者,或是那些晚来者、失意者,集体回归到品牌、产品、服务等基础业务的投入与建设,既是一种企业界的共识;同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或面对不同挑战的企业,又有各自不同的挑战与任务。
 
透过这些各有侧重的内部信,尽管个中看法未必一致,有一点却倒是内在相通:既然面对转型中的汽车行业,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家都是盲人摸象,就需要保持适度开放、包容,留出足够的容错率。通过各自的认知、理解和行动,大家都在不断丰富着当下造车、未来汽车的内涵和外延,合力创造出一个更丰富、更清晰的新汽车未来与新出行图景。
 
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曾经的一个说法,可以拿来形容当下这种局面:渔夫出海前并不知道鱼在哪里,可是他们还是选择出发,因为他们相信一定会满载而归。人生很多时候,是选择了才有机会,是相信了才有可能。
 
当然,相比稻盛和夫的这碗鸡汤,关于你死我活的竞争与胜负,《孙子兵法》的洞察显得更为深刻,也更加系统和全面。
 
在论及预见胜利的方法论时,《孙子·谋攻篇》就提到以下五条:“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可见,面对行业转型期的业务重塑与动态演化的这道复杂课题,除了通过内部信或者公开信的形式,谋求上下同欲之外,车企大佬们的转型宣言、行动纲领,还必须考虑与琢磨“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识众寡之用”、“以虞待不虞”、“将能而君不御”等更为复杂、深入的系统性课题有待进一步求解和突破。
 
 
 
「写在最后」
 
 
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
 
据说出自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十六字箴言,早已成为口耳相传的金句——物来顺应,当下不负,未来不迎,既往不恋。
 
这种态度或许也可适用于处于“百年未遇之变局”的汽车行业。那么,究竟要如何具体做到不恋既往、不迎未来,不负当下,物来顺应?
 
 
从2014年以来,成功带领微软实现转型和复兴之路的微软CEO、董事长萨提亚·纳德拉在他的个人首部作品《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中提到的观点,就像是对曾国藩的一种隔空回响,也提供了一种更现代化的表达。
 
“一个人无法去准确地预测未来科技变化,但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使他更好地对不确定性做出反应,并且在技术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去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因此需要不断’刷新’。”
 
的确,从一名不被看好的微软内部接班人,到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被低估的CEO,萨提亚·纳德拉的这种现身说法很具有说服力。
 
这种主动“刷新”自我、不断调适自我的成长思维模式和方法论,才是丰田章男、何小鹏们完成权力交棒的人事决策,以及淦家阅、李想、李斌、卢放们在发布转型宣言与行动路线时应该借鉴的:不去预测行业的变化,不去预言行业的未来,主动与不确定性共舞,主动纠正自己必然会犯下的错误,才有可能在不确定性当中,更好地做出合理、有效的反应。
 
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66岁激流勇退、承认自己极限的丰田章男值得敬佩,主动拓展认知边界、更新“造车者”内涵的淦家阅们也值得点赞。
 
此外,接近长城汽车的消息人士近期对路由社透露,前路特斯中国公关总经理市场高级总监果铁夫将在本月底加入长城汽车,担任集团副总裁,全面负责长城汽车整体品牌传播工作。

如果靴子最终落地,这将是这名公关传播出身的汽车行业“老营销人”,在这个行业巨变时代转战服务多个不同品牌,并与行业共同成长、发展,不断自我刷新、迭代的又一鲜明案例。
 
-END-


© 2016-2022 车主必读 京ICP备15004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