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能体系之争,谁能笑到最后?

2023-02-15

2023年新能源汽车依然属于高景气度行业赛道,这已经是行业共识。但随着内卷的加剧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车企靠着“以价换量”的单一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新能源行业变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竞争维度逐渐多元化。正如前几天热议的充电桩建设话题,引发行业思考的同时,也彻底揭示了新能源行业竞争的一大核心趋势。

目前,充电平台分散、找桩难、充电体验差等一系列补能问题依然严峻。解决这些问题固然需要考验车企的全面能力,更考验着其意志力与决心。未来随着新能源的加速普及,补能体系的问题会更加突出,而且更关乎消费者直接利益。面对如此复杂的挑战,谁能够在2023年迎战?

2023能源大战在补能战场开始

最近行业发生了两件大事,都是与能源战役有关。首先是一直致力于布局充换电网络的蔚来,在春节期间为其他新能源汽车用户给予了不小的支持。据悉,1月13日至1月31日期间,蔚来提供了超100万次换电服务,其中高速免费换电超30万次,提供了超70万次充电服务。秦力洪在会上表示,76%电量服务于非蔚来品牌,比亚迪占17.6%,特斯拉占15.8%,小鹏占4.10% ;并呼吁,认真做电动车的品牌一定要积极建设充电设施,建设了公共充电桩的品牌也要互相开放。

蔚来开放充电服务的举动的确引来了市场的热议,对于新能源车主而言,享受到了充电的便利性;对于行业而言,构建补能体系的迫切性将再次成为重点。但遗憾的是,目前能够在补能体系方面与蔚来抗衡的车企太少,除了埃安。

埃安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头部车企,对于能源生态的布局也是不遗余力。将光伏、储能、充电、换电诸多技术进行了融合打造的超级充换电中心,“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超倍速电池技术和全球充电功率领先的A480超充桩等等,都能看到埃安在补能方面做出的努力。近期,埃安的一次充电服务政策比蔚来贯彻得更加彻底,可以说卷出了新高度。

图片1

为了让消费者更好体验到埃安的全新补能模式,埃安推出了“百站千桩免费充”活动。活动覆盖超百座充电站和超千座充电桩,全面覆盖核心城市。特别有意义的是,埃安海纳百川,该活动在2个多月时间里对全品牌新能源用户开放,所有新能源汽车车主都能参与,而且至少能够获得3次全免费的优惠。

站在埃安的维度,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如此大规模的活动,调动如此庞大数量的充电设施,足可见其生态体系强大的线下调度掌控力,也充分反映了埃安线上和线下的高效打通的联动能力。

2023年伊始,新能源市场就显得热闹非凡,针对各大车企的不同动作,埃安可以说是见招拆招。在开卷这次“能源战”之前,此前整个行业的“价格战”,埃安的反击也是相当漂亮。

价格战的本质是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特斯拉挑起的“价格战”已逐步蔓延,至今包括蔚来、小鹏、埃安、极氪在内的十余个品牌都先后宣布旗下新能源车型优惠政策,优惠幅度从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个别品牌的库存车型降价幅度甚至高达10万元。

各家车企的应对思路都不一样,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埃安,一方面,它有现金优惠,其中AION Y系列和部分AION S Plus车型可享5000元优惠。另一方面,埃安针对大部分AION系列车型也提供了3年0息和超低首付方案,提升了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实际以AION Y Plus为例,换算下来,至少能够优惠2万元。

和单纯的降价促销相比,埃安的组合补贴政策可以带来直接利益,同时也兼顾了灵活的付款方式。数学上“一刀切”算法虽然简单直接,但站在用户角度,合理丰富的金融补贴政策,不但可以减轻购车时一次性付款压力,也可以拥有更多的产品向上选择空间。

“价格战” 是把双刃剑,特斯拉有着独特优势,价格“武器”本就是其核心打法之一。而这不意味着所有造车新势力都可以简单跟进,一旦搞不好销量不及预期,也无形中损害消费者的长期利益。如何达到价格、销量、品牌三者的完美平衡,考验着车企决策者的智慧。

身处销量头部的埃安,有着强大的规模优势,完全可以摊薄优惠带来的成本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埃安品牌定位来说,它们的用户人群更偏向年轻化和家庭化,购车成本衡量是多维度的。埃安通过补能配套体系,不玩数字游戏的金融补贴政策,切实把综合用车成本降了下来,满足目标人群核心关键。

除了以上这些基于消费者的考量,对于当下并不十分乐观的汽车消费环境,“价格组合拳”的优惠方式,也能让车企可以发现并更合理地挖掘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策略。

可以说,“价格战”本身就是一场有门槛,重谋略的战争,只有真正立足于消费者的需求和角度,抢占市场份额才是必然。因此对于埃安来说,“双重大礼”及“百站千桩免费充电服务”不仅是埃安向用户付出的赤诚真心,更是为抢攻市场吹响的第一声号角,而至此后,号角声声不息。

企业综合实力是技术发挥的底气

新能源汽车的这场战役,打法和战术很重要,但前提是综合实力。综合实力首先体现在销量层面,埃安不断开拓15-25万最主流核心市场,精准定位家用车市场,把握了细分市场的红利。2022年外部环境困难程度显而易见,埃安的体系化优势则开始凸显,向上跨越式发展依旧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年销量达到27.1万,再次实现翻倍,顺利拿下年度新势力销量第一的宝座,而“蔚小理”2022年销量仅在10万辆左右,刚越过了车企存亡“生死线。

销量登顶还有个因素不能忽视。目前,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因采用代工厂模式,产能问题一直是阿喀琉斯之踵,而且短期无法完全克服。而埃安拥有属于自己的智造中心,整体规划年产能已突破40万辆,最高可达60万辆,完全可以支持2023年50万的整体销量目标。

图片2

基于良好的销量基础,埃安加快了品牌的进化。2022年,埃安发布了全新 Logo"AI 神箭 ",并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高端品牌昊铂,首款车型Hyper GT将会是前所未有的尝试,助力埃安冲击高端品牌。此外,埃安还推出了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智造的中国超跑 Hyper SSR,填补了中国量产超跑的空白。据悉,Hyper SSR及Hyper GT车型将于年内交付,大幅增加埃安今年销量增长的确定性。

在汽车行业,车企终端的成本压力往往会导致中下游产业链加速洗牌。换而言之,谁对产业链有更强的控制力,谁就能获得更有打价格战的底气。大部分新势力受限于资金规模,产业链布局整体偏缓慢。

埃安的产业链依旧有条不紊地推进,去年埃安陆续启动电池研发试制线建设,先后成立了广汽能源科技公司、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和锐湃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随后与上游材料端头部供应商赣锋锂业、寒锐钴业等达成战略合作,全面打通了包括上游原材料、研发、制造、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内的能源生态产业链布局。

正是凭借制造与销售两端的全面实力,在福布斯中国最新发布的2022年新晋独角兽榜单中,埃安荣登全球新晋独角兽企业之列。这是继2022年埃安被评为广州创新企业超级独角兽和BrandGrow 2022年中国最具增长潜力新锐TOP品牌之后,再次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

图片3 

看行业的未来,从剖析行业头部的样本开始。埃安在补能技术、产业链控制、营销策略层面都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思考。

埃安的“秘诀”并不复杂:从长期发展产业布局,从短期着眼消费者利益。埃安过去的成绩有着其历史必然性,所谓的行业“黑马”是一种理解偏差,其独特领先性很难被照搬。

2023年依然会是埃安厚积薄发、全面“开花结果”的一年,这份深厚的积累将使埃安主动进击价格战的同时,仍能加速补能体系的构建,在这场全方位夺局之战中拔得头筹。但新能源市场风云骤变,我们也依然希望更多车企可以加入这场战斗,那么,埃安打响了抢攻市场的第一枪后,下一个加入挑战的是谁呢?


文章作者
高璐 副总编辑
智能科技新能源方向
收获源自领悟
扫码添加我的企业微信
© 2016-2022 车主必读 京ICP备15004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