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车问答】法系为什么没有高档车?福特新锐界L产品力如何?

2023-03-04

只为爱车的你!



踢车问答

踢车帮的小伙伴们
本周《踢车问答》
的5个问题已到
有请踢车夏东来为大家答疑吧!

踢车问答第254期,火速戳开收听!
254期 | 踢车问答

本周入选的5个问题如下

问题 1


Apollo夏老师您好,通常同价位对比,轿车总是占优。那么国人钟爱的SUV在10至15万的红海市场有没有优势,性价比也是不如轿车么,比如CMA之星瑞和博越L,哪个性价比会更高啊?如果是星瑞更高,那么加入买新不买旧的选择,星瑞还是首选么?

答:在这个问题上,合适的说法是同级别车的价格相对来说,轿车低于SUV,而不是轿车的性价比高于SUV。因为它们不是同一个品种的汽车。不同品种意味着使用功能上存在某种显著的差别。性价比处在两个不同类别的车,做比较时,关键看这个具体的购车者本人心目中,哪个车的功能所占的权重更高。

如果对功能的不同无所谓,可以“相当于”它们一样,然后简单比价格即可。否则,还是应该把功能的权重加上。比如SUV的功能权重高,占60%,轿车功能权重低,占40%,SUV的重要性是轿车的1.5倍。那就把SUV车型的价格除以1.5,再去跟轿车价格比,看看谁比较低。

这个权重概念完全是个人化的,就是纯粹从自己的评估角度去设置。人购车时犹豫不定,多半是在权重的评估上还没有考虑清楚。一方面,把决定的时间推后,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思考都是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只是不同的事情,过程长短不一,等它自然变得清晰是最舒服的。

同时,要去调查。车是买来用的,它通常会伴随人很长时间,深度与人共同生活,购车其实已经是这一生活的开始,所以,与它接触得越多越切身越好。去看车试车,带着家人去看车试车,边看边聊,你会发现,自己要买的那辆车就在眼前了。

问题 2


Tifosi请问夏老师:法系车的悬挂技术独步天下,法国又是传统强国,但为什么没有面向高端市场的汽车品牌?

答:很悲催的是,法国人自己动手在很短时间里消灭了自己的高档汽车品牌。这个消灭不用打引号,因为就是他们故意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消灭了高档品牌。

这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欧洲流行搞“社会主义”。那个时期,苏联很强大,其实苏联在二战之前就被认为很强大,胜利之后,就变得更加强大。这使得在一战和二战之间这段时期开始流行起来的“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理念在西部欧洲也相当的强势。毕竟,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发源在英国,革命的实践起始在法国。那个时期人的做法也相当激进,就是搞国有化,英国把自己的汽车工业基本上毁掉了,法国则把高档品牌消灭掉了。

法国当时就是通过立法对售价昂贵的高档车征收高额的惩罚性税,让这些企业无法经营而关闭,同时鼓励制造大众买得起的廉价汽车,因此后来法国成了欧洲小型车最大的制造国,有雷诺和PSA两家大型车企。雷诺就属于是国营公司,PSA设法保住了私营地位。

英国则通过设立国营的利兰公司,使自己的汽车业消亡殆尽,最终,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通过改革重回市场化,然而汽车品牌,仅剩下几个产量极低的豪华品牌,因为接手的外国公司只对这些品牌感兴趣。

法国还形成了一个传统,即品牌最大型的轿车也基本限制在中型车,不制造更大型的汽车,行政级轿车都很少。PSA重新建立高档品牌,就是DS,目前最大的DS9还是这两年刚推出的,之前一直都是紧凑型车,这车还是在中国制造。

时过境迁,法国厂家已经失去了打造豪华车的技术,只能从时尚界找些灵感,做些表面化的装饰。要说悬挂技术独步天下,那也只剩故事了。目前就是在扭力梁后悬挂方面有些技艺积累而已,其它,则乏善可陈。

问题 3


Mac Usher夏老师,燃油车的范畴有一种说法“无后驱不豪华”,后驱的确在车身比例、机械构造上有独到的优势,但也有一些定位豪华品牌的厂家推出了横置前驱的产品,想听听您对豪华的理解。

答:汽车从发明之初就是后轮驱动的,这本来也很符合逻辑。因为转向与驱动本身存在互相干涉的问题,既然车有前后车轮,自然将它们分开布置就是合理的。前轮驱动是汽车产业化几十年后的一次创新,著名的故事是1934年的雪铁龙Traction Avant。当时采用这个技术的目的是让车变得更轻,结构更加紧凑(无框架底盘),内部空间更大,材料成本更低等等。

不过,前轮驱动的局限性一直都存在,就是驱动与转向相互干涉。因而,对发动机动力有很大的限制,至今,也只能做到刚刚超过300马力。这就无法深度参加到豪华车的竞争当中。另外,发动机排量和重量都受限制,凯迪拉克最多给前驱车做到V8发动机,却因其动力和操控均无法媲美后驱车型而最终作罢。

高档品牌做前驱最赋盛名的是奥迪,沃尔沃其次,但它们都的依靠四驱来托底,否则也进不到真正的豪华阵营,而奥迪起初还别出心裁地用了纵置前驱方案,以便为四驱留足空间。

汽车特别能体现人这个物种的心理追求:既要又要。也就是效果和效率都致力于提升。前驱的出现就是希望实现一些后驱缺少的效率。它效果上的局限性构成了它的边界。后驱则在动力和操控上的边界更大,所以尽管在某些方面效率低于前驱车,却正好符合了“豪华”、“高档”这个概念——价格从比较高到极其昂贵,总体销售的数量比较少。

至于对豪华的理解,简言之,是需要用很多钱去购买才能获得的“丰富”,就是豪华。豪,指大量的钱财;华,指丰富,缺一不可。

问题 4


昨夜雨疏风骤23号(上个月)锐界L发布了,还提供混动车,请评价一下这个车的产品力怎么样,是不是只是进行了加长不不算全新换代?混动技术可靠吗?之前引进的蒙迪欧PHEV惨淡收场,这次福特还会重蹈覆辙吗?

答:锐界L这次是完全的换代,平台与新一代蒙迪欧和EVOS共享,但整体上进行了扩充。混合动力技术主体来自丰田。福特做了与其2.0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适配。这是福特与丰田的一个技术合作,与广汽与丰田的合作类似。

广汽也是用自己的2.0T发动机与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结合,用在GS8和M8上。从这个系统衍生出插电混合动力是完全可以也几乎是肯定会有的。之前丰田没有开放专利的时候,福特是自研了混合动力系统,成本太高,在市场化上难以落地。现在丰田已经放开了专利,福特采用丰田的系统无非就是由丰田做为供应商提供技术服务和关键零部件,然后福特自己再加以适配,成本低了很多。

从产品角度看,这款车是国产的第二代锐界,也几乎就是完全在中国为中国市场而研发的锐界,与第一代那种引进投产的概念完全不同了。所以它会更吸引中国用户。通常国产品牌在两个地方优于合资品牌:后排大空间和车机系统,这次锐界L都呈现出后来居上的架势。

而它在发动机和底盘方面的声誉仍然起作用。定价到位的话,前景是看好的。

问题 5


百里奚童工夏老师,吉利银河L7这款车从动力上来说,与博越L、星越L差不多或一样,名字和内饰不一样,你说不会有冲突,但是,差别不大,销售上是会有冲突?会不会像比亚迪一样,取消燃油车? 

答:长远看,燃油车肯定会逐步取消,只是一时之间,吉利还不会像比亚迪那样立刻就取消燃油车,否则,也没什么必要再创一个“银河”副品牌。目的就是单独自成一个新能源车系统,跟几何构成一个价格档次上的级差。

另外,传统车企起于燃油车,在向电动车转型的时候是同时在两条赛道运营,面对的挑战是老赛道对新赛道的牵制。组建新的品牌是把新能源车团队与燃油车团队分开,让不同团队的人专心于一。如果说在内部,研发制造方面因为资源共享需要较大程度结合;在外部的营销系统则一定要清晰地分开来运营。所以,银河的销售网络是重新单独建设,其营销方式,考核和利益分配机制都是针对新能源车赛道“定制”的。

在销售上新老赛道的产品肯定会构成相互竞争。正因为存在这种竞争,如果营销上不分开团队、不分开体系,由同一团队来运营,就会自然产生主、次权衡,导致相互牵制的问题,不利于新赛道的发展。在这个时刻,需要自我竞争。新能源赛道的团队义无反顾地向前推进,形成对燃油团队的竞争压力,也会使得燃油团队更加积极地在燃油车的经营当中借鉴新能源赛道的新技术、新思路,改进产品、增进效率。这就发挥出了新能源赛道的拉动作用,而避免了燃油赛道的牵制作用。

本期踢车夏东给大家的问题


主流的日系车也开始降价促销了,你觉得现在值得购买吗?

上期问题的精彩留言


上期交流问题:

假如你有20万到25万元买车,会首先考虑买什么车?(合资还是自主?燃油还是新能源?)


@关乃铮

假如十年前有20-25万,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合资品牌燃油车,比如大众迈腾。现在有20-25万,可以考虑自主品牌,孩子大了父母年纪也大了,我们两个80后+四位老人+一个孩子如果一起出门,在北京又只有一个购车指标,轿车不容易满足出行需求,还是得考虑7座车,只能在SUV和MPV中选,还是中意MPV,因为空间宽敞离地也不高老人孩子上下车方便,第三排也是能舒服座人的。看过上汽的iMAX8和广汽M8,感觉还是上汽iMAX8更适合家用。再过十年,等电车技术更加成熟,电池稳定性更好,电池成本下降,国家充电设施完善,也可以考虑买个自主品牌电动车了,品牌就未知了(十年后得看哪个品牌还存在)。这就是我对20-25万预算,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购车想法,个人看法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孔

我要是有这么多钱,我就买俩车,一个是高尔夫1.4T的给我自己开,还有一个是比亚迪海豚给我媳妇儿开 ,哈哈,主要还是没钱,所以还是得要考虑经济实用还有油耗。


@RobinCorleone

首先要忠于自己所爱,不太在意品牌或在哪里生产。鉴于北京城区拥挤的路况以及家里还有别的车、孩子小也不打算要二胎,不受限于空间实用,喜欢偏紧凑些的,大概率会选择一直在等的斯巴鲁Crosstrek(想体验水平对置全时四驱),也可能会考虑捷尼赛思G70,阿尔法罗密欧Tonale上市了也会去看看,喜欢纯粹一些、原汁原味的车型。当然会是燃油车,对于换车周期稍长点的用户而言,这大概率是最后一辆燃油车了。


@项全

20万到25万的选择空间其实已经比较大了。主要看买的是第一台车,还是第二台车。第一台车的话第一选择考虑买台合资的纯油SUV,比如大众迈腾,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这些,如果市区用车需求比较多,也可以考虑买一台比亚迪汉DMI。如果买第二台车的话,优先考虑比亚迪汉纯电、特斯拉Model 3,甚至宝马的i3都是不错的选择吧。


@喜欢玩游戏的? ?

轿车的话买亚洲龙,SUV会考虑荣放,商务车会去买本田的奥德赛,其实现在最想买的是丰田的格瑞维亚。


@走走看看

处于20—25万价位的车可以说是比较均衡的车,对于普通人是完全满足基本需求的车。我想区分使用场景来购车。一般城市代步,活动半径不超过60公里,买个续航四五百公里左右国产纯电车最好。有长途需求,选油车,路况好拉人为主,选B或B+级轿车,路况差选SUV,紧凑或中级。品牌上比较纠结,只能多看多试驾,最后可能还是头脑一热做决定。


@Ranma

车子确实要根据自己需求来的。我有很多需求,只说一个主要的:用车场景。我很少长途,99%时间不超过2人乘车,上班往返大概75km左右,20-25万我会选Model 3。我觉得特斯拉有2个优势:一是三电系统效率高,这使得它不用堆电池来增加续航,轻量化的优势太多了;二是我有家充,如果外出需补电,特斯拉超充对超时占用的惩罚性收款,也让我无需担忧充电困难。我现在的Model Y长续航版本,使用9个月1.3万km,平均电耗14.6,坐标重庆主城。


@A-小占百货会销礼品

领克不错,目前来说,还是对混动和纯电有顾虑,也许真到换车了,不知道发展的怎么样了?


@basfitmusil ??

这个价位可以选择很多二手的很拉风很个性的车。


@沉默的靠山

25万左右预算,我会考虑增程式电动车。理由有三:1.可以拥有电车的动力和油车的续航;2.本人喜欢自驾,但又不喜欢跑高速,完美契合增程电车的最优工作区间;3.可以长时间停机开空调,长途自驾时可作为休息室。


@Katrina

首先会考虑合资,然后会选择燃油车,因为电车现在个人担虑的东西还有很多什么车的安全,电车的充电问题,以及续航等等,有点不太敢入手新能源,还想在开一段时间燃油车,等这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成熟一点有可能会考虑,因为不太考虑新能源电车,考虑燃油车,所以我才优先考虑合资,毕竟合资燃油车的选择更多,新能源电车国产选择多。


@尼玛

20-25价位我还是选我现在的蔚揽,瓦罐是一种执念确实用起来也很方便,毕竟是纯正又最便宜的瓦罐了。


@Tong

合资+燃油。很可能是高端品牌的小型SUV。如果可以买二手,那么可能选择GLA AMG。


@极控科技 田旭 | JAKCOM Stone

20万到25万元,我会优先考虑英国进口的Triumph燃油机车Rocket 3 GT 。


@Edward

20多万买车,我首选德系燃油SUV,比如途观L或探岳高配。现在疫情结束,要经常长途自驾游,电车长途高速不方便,所以不要电车;国产品牌油车也曾考虑过,比如星越L和星越S,但试驾之后不满意;试驾了探岳高功率的,比较满意。


@S-117

20-25w,具体来说,我会选择合资燃油车(高尔夫GTI)。选燃油车的理由是地方小,公共充电设施不完备,也没装充电桩的条件。选合资车的理由是,在驾控方面,国产品牌的调教和标定也许还是略显稚嫩。如果广义上看,条件允许,我会选国产新能源,现在正是性价比高的时候。


@昨夜风疏雨骤

25万首选唐DM-i,第一个车是福克斯,第二个车是昂科威(已经8年了),已经有一段考虑换唐DM-i,本想等新款上市,但据说新款还是筷子悬挂,所以有点纠结。


@沐芽

20w以下的,我觉得现在可以首先考虑国产品牌,现在国产品牌产品力肉眼可见的增长,性价比也很突出,有时候确实没有选合资的必要。25/30w以上,可能还是优先考虑合资品牌,毕竟花了真金白银,首先得过消费者自己心里的那一关。20-25w,这个价格区间就很微妙了,国产有很多不俗的产品,合资也因为中国市场的内卷,很多更高定位的车型下探到这区间。还是看消费者自己需求,这个价位可以买到很多品质好车,不管新能源还是燃油车,不管合资还是自主品牌,看自己用车场景,选一个适合自己但少花冤枉钱的车型吧。(自己最近刚提了一辆20多万的冷门合资纯电)


@Bruce wen

这个价位,我有几个选择:斯巴鲁森林人(视驭,水平对置,全时四驱),宝马X1(样子好看,空间大),本田雅阁(复古优雅,内饰整合,经典动力),本田CRV(外形复古又现代,综合能力强),大众途岳(新动力,新形象,经典大小),大众速腾(综合素质,市场占有率),沃尔沃XC40(好看辨识度高,简洁内饰)……可见都是合资或进口品牌。吉利新推出的那个银河新能源也还看着不错,但觉得差半口气,可能是觉得内饰侧重点不足,车尾造型不够完整。


@只道是寻常

20-25买车的话,新能源插混在这个价位感觉还是最折中和成熟的选项。个人用车10年以内,可能电池技术的发展,还不足以弥补插混现有的优势,尤其现有产品纯电续航到150左右了,可以满足大多数使用场景,完全可以纯电使用还能解决长途焦虑。国产首选。

上期幸运回复者:@昨夜风疏雨骤


由于微信公众号的规定,释放的精选留言上限为100条,但并不代表我们仅在这100条中挑选,而是踢车夏东认真阅读了后台的所有精彩留言后,从中随机挑选了一位幸运粉丝。

如果您的答案比较精彩,将有可能入选下一期【踢车问答】栏目,并被随机抽中且获得由踢车夏东提供的纪念礼品一份,欢迎大家踊跃交流。

点击标题查看【踢车问答】

251-260期

253期丨为什么豪华车标配反而少?新能源车销售见顶了吗?

252期丨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丰田电动化落后了吗?

251期丨合资车流失的销量去哪了?为什么有的四驱偏后驱,有的偏前驱?


241-250期

250期丨德系高端品牌的电动车还有优势吗?

249期丨特斯拉为何要降价?铝车架比钢车架好在哪?

248期丨丰田皇冠为什么变这样了?用洗涤灵洗车成吗?

247期丨比亚迪的电动技术是世界第一吗?

246期丨国产发动机超越国外主流了吗?动力分配是怎么回事?

245期丨蔚来新ES8有啥优势?长城吉利混动有差距吗?

244期丨比亚迪卖得火为什么没利润?奥迪还会更新燃油车吗?

243期丨国车品牌最后能垄断国内市场吗?热门车减配是否应该选冷门车?

242期丨SUV为什么做不了高档品牌旗舰?电车电池衰退怎么解?

241期丨电动车会用上免充电“核电池”吗?购置税减免能延续吗?


231-240期

240期丨油改电有必要吗?SUV是不是高所以安全?

239期丨谈电动车“单踏板模式”的误导性,摩托车旅行的秘诀

238期哪家新势力前景更好?为何疫情下超豪车卖得好?

237期比亚迪的江湖地位?同平台怎样保持品牌特色?

236期丨芯片封锁会不会打压中国车?美系车还有出路吗?

235期丨豪车转电动会不会掉价?底盘用得着大师调校吗?

234期丨再谈三缸发动机,蔚来ET5/极氪001怎么选? 

233期丨理想L9会抢走BBA的蛋糕吗?马自达有未来吗?

232期丨新势力发布会为什么要吹牛?增程电动为什么贵?

231期15万买哪些新能源车?新能源车要不要磨合?


221-230期

230期为什么气缸越来越少?为什么马路井盖总是坑?

229期上市三年就停产的理想ONE,合理吗?

228期蔚来ET7和奔驰E级比,谁更高级?

227期油、电,谁保值?看不见的地方会减配吗?

226期丨怎么看电动车爆燃?混动车为什么不给绿牌?

225期丨电车吹零百加速是欺骗?国产电车没核心技术?

224期丨为什么豪华品牌不搞混合动力?打折卖车会赔本吗?

223期丨奥迪MLB是不是不如宝马CLAR?林志颖事故是特斯拉车的问题么?

222期国产混动谁更先进?

221期丨汽车付费升级硬件功能合理吗?油价涨,电价呢?


211-220期

220期家用MPV该怎么选?零跑值得买吗?

219期怎么看阿维塔?三款电动车怎么选?

218期为什么很少见到新能源车的碰撞测试?

217期丨国产的纯电动MINI什么时候推出?观致汽车又怎么了?

216期大众为什么只在中国市场比较成功?玻璃天幕安全吗?

215期没充电条件怎么选购新能源车?非承载为什么火了?

214期长安的混动怎么样?保时捷911为什么能理财?

213期丨保时捷风波怎么看?疫情封控,怎么护车?

212期华为怎样“入坑”造车?发动机过热怎么办?

211期宝马用铁替换铝?法拉利应该造SUV吗?



点击“阅读原文”,或后台回复“踢车问答”,即可查看更多!



点击“在看”,开启爱车一天


© 2016-2022 车主必读 京ICP备15004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