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2023-03-17

车主必读北京时间3月17日北京报道 (记者 曹邯月)近期,部分车企掀起了“史上最强”的降价潮,瞬间引爆整个中国汽车行业,作为自主品牌市值三强之首的比亚迪也按捺不住,开启了2023年的第一次“自杀式”大降价,其中不乏王朝系列热销车型。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比亚迪此次的降价行为可以理解为“清库存、提销量”,同时也是背刺燃油车大打价格战之下,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争夺市场的直接表现。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可谓是突飞猛进,在政策的支持下,以特斯拉和比亚迪为首的汽车企业和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而作为中国汽车企业传统第一阵营的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相对而言在智能新能源的转型上,略显“后劲不足”。

站在智能化和新能源的风口,长城汽车积累的30年燃油车整车制造、自研核心技术、用户基盘等优势,会被转化为更强大的市场影响力还是会被新时代所淘汰?带着这样的思考,记者参加了310日长城汽车在保定举行的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探寻燃油车起家的长城汽车如何应对。

头部占位成形,谁才有资格去竞争?

在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上,穆峰的一句话让我们明白了过去两年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慢”半拍的原因:坚持长期主义,相对于追逐潮流,把握趋势更为重要。

在长城汽车看来,当前最大的变革体现在能源变革、科技变革和用户体验变革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但最终要实现驱动用户体验变革,为用来带来更好的技术和产品,花更少的成本,获取最好的体验。

不仅长城汽车如此,中国车市更是经历着不同阶段的变革。

从过往的20年历程中可以了解到,中国汽车企业从2010年开始具备独立的整车制造实力和初步的技术能力后,市场竞争开始加速分化,仅仅用了8年时间,第一阵营企业就已普遍具备技术建设能力、品牌建设能力以及体系建设能力,在这之中尤以长城汽车最为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第一家推出中国高端品牌的汽车企业,长城汽车带领了中国品牌持续向上发展,逐步实现赶超合资,弯道超车,稳固其领导的地位,此时的市场格局已是梯度布局,头部占位强者恒强。

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下,中国车市在变革中进入了生态建设阶段,面对汽车与互联网、传统汽车与智能汽车以及中国车企与全球车企的PK加剧,企业格局再次进行分化。

那么,在新旧时代交替之下,长城汽车是否拥有这一“入市”资格呢?答案毋庸置疑。

不惧价格战挑战,新能源技术让造车回归本质

2023年对中国车市而言是意义非凡的。

据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中国乘用车累计销售共267.9万辆,其中,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型分别占据总销量的71.26%28.74%;但与去年同时期相比,燃油车减少了近30%,而新能源车却大幅增长22.8%,更有专家预测,截止2023年年底,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突破850万辆,渗透率将达到36%

作为国内首个公开提出“碳中和”时间表且不惧价格战、无视此次“降价潮”带来的短期利益的汽车企业,长城汽车在八年前就已意识到新能源转型大势终会来临,通过精准持续的人才、资金方面的投入,围绕智能化和电动化两个维度进行了整体的产业布局和技术布局。

在此次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上,长城汽车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品牌宣言——更省,更远,更安全要“回归造车本质,科技实现平权”,这也是继2020年和2021年创变,宣布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转型以来,再一次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与此同时,还发布了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要“等价平替两驱”,以四驱的享受,实现两驱的能耗,做到“全工况效率最优,全场景驾驶无忧”,根据计划,到2024年将全面普及四驱,进入全民电四驱时代

据了解,该技术通过三动力源双轴分布新构型、iTVC 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统新突破、机电耦合传动系统新高度在内的三大技术革新,相较传统能量管理,实现智能能量管理系统整车能效提升约8%,并将首搭在哈弗全新新能源产品之上。

换言之,全新Hi4解决了“花更少的钱,享受更好的体验”和“怎么开都好开,去哪开都能开”两大问题,利用新能源技术的升级,把最低的成本和最好的车还给用户,真正做到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享受生活的资本。

随着森林生态体系下最新、最重要的技术成果之一——全新Hi4的推出,让长城汽车成为了成为中国唯一、世界唯二完成了新能源、智能化两大领域扁平化、网络化、去中心化的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

在能源布局上,森林生态体系拥有了“光伏+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的能源体系,完成了“太阳能-电池-氢能-车用动力”的全价值链布局,可以说,在包含光伏、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储备上,长城汽车不仅做到了拥有,更多的是在现阶段下的独一无二。

在钙钛矿光伏领域已经产业化,率先突破20%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全球范围内保持最高纪录在分布式储能领域,长城汽车通过蜂巢能源打造了叠片短刀电,利用能源服务与数字化技术融合,满足多端的储能及能源管理需求。

当大家对氢能源还是一种模糊的概念时,长城汽车已经构建起“制-储-运-加-

应用一体化的产业链发展模式,自主研发的“氢动力系统”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赋能,多项技术突破了“卡脖子”的行业痛点,核心零部件也已经实现100%的国产化率。

车用动力领域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的发展策略,加速了长城汽车电动化转型,从而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

例如欧拉闪电猫搭载的“无忧电池”以及此前推出的“大禹电池技术”等,均来自于森林生态体系下蜂巢能源,布局了磷酸铁锂、磷酸猛铁锂、无钴等多化学体系的动力电池把动力电池安全提升到行业全新高度。

不仅如此,还将高速叠片技术引入方形电池领域,这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首开先河。

目前,长城汽车森林生态体系下蜂巢易创构建了M、L两大平台,能够实现“集成、高压、高速、高效”,将电驱动做成拥有100-220kW的系列化产品,覆盖A-D级车型

DHT混动技术自2020年发布以来,在汽车行业内掀起了一场油电转型改革,并凭借“1-2-3”的架构特点和独有的四大优势打破了日系车型垄断的HEV专利壁垒,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在该领域站稳了脚跟,凭借一己之力打造了中国人原创的HEV技术。

这得益于长城汽车在混动领域的多架构并行、横纵置并举的技术路线,不论是哪个品类车型这种,均能做到性能与效能并存。对企业而言,技术推动行业影响力,生产成本降低;对消费而言,用车成本更低,动力享受提升,无疑是一举两得。

至于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碳化硅,国内首创的CSS技术平台,模块功率密度可提升50%,但成本降低30%,据了解,规划车规级模组年产能可达120万套。 

从感知到认知,长城汽车领导了智能汽车的时代

在智能化领域,长城汽车具备了从感知硬件到计算平台的全域自研能力。

国内首例采用1700万像素感光芯片的车载摄像头、业内首个媲美激光雷达的高分辨率成像4D毫米波雷达、自主开发的V3.5高算力计算平台,以及中国首个可大规模量产落地的城市NOH导航辅助驾驶产品,都是智能驾驶软硬件架构的重要成果。

另外,智能线控底盘和智能座舱是这两年最为热门的话题,长城、吉利等第一阵营企业都在陆续研发,但在智慧线控底盘的方面,长城汽车实现了领跑,在全球范围推出首个融合了线控转向、线控制动、CTC、一体化压铸铝车身等核心技术,实现了机械部件四合一,达到响应速度更快,同时可实现减重10%。

举例来讲,搭载了智慧线控底盘的车型,每百公里制动距离能够减少4.8m、续航里程提升超20%以及传动比在9-16范围内实现动态可调,在紧急状态之下,驾乘人员可从根源性提升安全性。

数据智能体系是智能驾驶的灵魂,以最低的成本积累更多的数据,用最快的速度进行产品迭代,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毫末智行在国内引领了自动驾驶技术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的发展方向推出了中国首个数据智能体系“雪湖”、中国自动驾驶行业最大的智算中心“雪湖•绿洲”以及全球首个自动驾驶认知大模型Drive GPT。

目前,自动驾驶数据智能体系的学习时长,已超过50万小时虚拟驾龄相当于人类驾驶6.2万年,推动智能驾驶产品快速迭代并向全场景迈进。

长期主义下,森林生态布局才是用户体验变革的“捷径”

通过长城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我们能够清晰的了解到其变革的底层逻辑——坚定造车初心,把好的技术交给市场,把好的产品还给用户。

正如穆峰所说,未来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竞争一定体现在产品和用户体验上,站在当下这个风口之中,企业要想突破时代交替的迷茫和解除“降价伤企业、不降价伤销量”的焦虑,关键点在于生态的布局,而长城汽车的生态布局不是从今天开始,是在今天收获。

我们了解到,长城汽车的生态布局——森林生态是以整车为核心,全面布局新能源、智能化等相关技术产业,实现多物种相互作用并持续进化

在森林生态体系下,作为最注重核心技术研发性研发投入力度最大的中国车企之一,长城汽车拥有千余项专利。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2022中国汽车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022年长城汽车专利公开量、授权量再创新高,蝉联中国民营车企年度专利公开量、在华车企专利授权量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公开量、授权量四项年度冠军。

在2022年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榜单上,长城汽车专利公开量达6042份,同比增长62.86%,蝉联中国民营车企第一;专利授权量达4652份,同比增长42.87%,位居在华车企第一。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城汽车专利公开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966份、1650份,分别同比增长51.11%和80.53%,均蝉联在华车企第一。

与此同时,在森林生态体系的加持下,长城汽车在新能源、自动驾驶、氢能及钙钛矿领域均实现行业领先,成为独角兽企业的超级母体,是行业最看好的千亿独角兽孵化器。

据内部人士表示,森林生态体系推动了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了相对更低成本的制造,利益让渡,实现更具价值力、更出色的产品优势。

从长城汽车过往两年财报中可以看出,2021年其营业收入为1364亿元,同比增长32.04%;净利润67.3亿元,净利润远超比亚迪的30.45亿元和吉利的43.5亿元,同比增长25.41%;2022年营收1373.51亿元,增长0.69%,净利润达82.79亿元,同比增长23.09%,良好的营收表现,稳健的财务扩张,为长城汽车的生态建设和技术布局提供了最直接的保障。

编者说:

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尽管长城汽车在平台建设阶段对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反应“慢”了半拍,但现在看来,超前的生态建设意识以及生态布局更加重要。毫无疑问,对于长城汽车,我们都此前都低估了它。

在记者看来,此次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的举行,更像是一场成果分享会,以“强心丸”的方式告诉大家,长城汽车不仅具备生态建设阶段的企业竞争资格,更有能力和实力实现弯道超车,继续稳坐变革后的企业第一阵营,以其过往30年的技术、用户基盘等方面的积累成为影响市场格局的资本和底气。

正是由于企业对长期主义的坚持、对研发持续的投入才能将森林生态完整的布局,才能在“价格战”强势压迫的环境下依旧泰然处之,最终推动用户体验变革终极目标的实现。



文章作者
曹邯月 记者
长城奇瑞中国一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扫码添加我的企业微信
© 2016-2022 车主必读 京ICP备15004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