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车问答】为什么开车会“路怒”?

2023-09-09

只为爱车的你!



踢车问答

踢车帮的小伙伴们
本周《踢车问答》
的5个问题已到
有请踢车夏东来为大家答疑吧!

踢车问答第281期,火速戳开收听!

本周入选的5个问题如下

问题 1


对方正在输入…您好夏老师,想请教下“路怒症”是怎么形成的?(本人就是路怒症患者)驾校为啥不科普“路怒”常识 ?交警也没科普“路怒”,请问您怎么解析这个问题。

答:这可能要用心理学的理论去解释才能看起来比较“科学”了。我不具备这方面的学识,只能从个人认知角度试着探讨。“路怒症”是人在受到侵犯时的本能反应,几乎人人都会路怒,不同的只是发作的程度而已。这个来自于动物本能,就是当你感到被侵犯,特别是安全受到威胁时,就会产生愤怒感。既然前提是“路”,也就是行路当中的情景,那我们可以把“驾驶汽车”简化为骑自行车,再简化为走路,然后想象一下被侵犯时的场景:突然被人阻挡、推挤、绊住脚等等,会生气,提出抗议等等,是本能反应吗?当然是。

但通常这种情况对人来说,危险性不高,在掌控范围内。即使发生了碰撞,也不太会遭到大的伤害和损失。那么,人的惊恐度较低,愤怒值也比较低。同时,因为人是面对面的,彼此的感知度最直接,这样也更容易管控局势。骑自行车的紧张度就升级了,因为存在更大的伤害风险,且人是借助了这种机器才能达到这个人自体达不到的行进速度,于是恐惧感倍增,愤怒感也倍增。

到了汽车,就呈现一种几何级数的倍增了,因为不仅速度更快了,损失的风险更大了,人与人之间还是被隔绝在自己的封闭空间里,非常缺乏第一时间的面对面互动。而同时,当人驾驶着汽车的时候,人自己身体的强壮程度就不重要了,这就像掌握了像枪这样的对体力没什么要求的武器一样。于是,对抗就成了路怒之后的第二步行动。

问题是,很多汽车之间的侵犯行为没有办法解释,比如自己是无意的,车又是在行驶之中,几乎瞬间就离开了事发场景,对于侵犯者来说,似乎也来不及或者没必要解释了。这种人与人之间完全的无交流,就为路怒症建立了天然的滋生环境。

所以,开车路怒是驾驶者的常态,关键是自己如何调控。经验越丰富,管控能力越强。这就好像那句劝人不要打架的话:打输了进医院,打赢了进局子。于是,想明白的人就不去打架,因为不管他有多么强大,都有比他更狠的人,而所有这些人,又都不如法律强大。

问题 2


阿白夏老师,我没有独立车位,无法安装家用充电桩,而且所在的北方城市也没有针对燃油车的牌照限行,但是外面的公用充电桩数量还挺多,请问这种情况还适合购买新能源车吗?因为在网上看到电动车的使用成本很低,而燃油车又没有续航问题,比较纠结,希望您能解答。

答:电动车的表面使用成本低,主要两点:电费远远低于油费,几乎没有定期保养开支。可是,目前电动车本身的制造成本仍远高于油车,所以,新车售价高。其次,成本主要在于电池特别昂贵,而当前对电池如何折价回收没有方案。这意味着中长期的风险,也就是过了质保期后,电池衰退需要更换时,用户需要全额换购新电池还是以某个百分比置换新电池呢?目前无定论。这一问题对电动车和插电混合动力车的用户影响都很大,风险与电池容量基本成正比。

还要担负的贬值风险是电池技术迭代。当更新一代的电池推出之后,为旧车提供售后更换的电池是可以同步迭代,继续提供老式电池,还是干脆就不提供了?因此,目前电车的二手车折价非常严重,这个损失在今后三到五年对新能源车用户来说,会是一个相当扎心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富裕程度不够高的用户,很可能会后悔当初“超前消费”了。

所以,对于汽车购买者来说,把握分寸很关键。现阶段,新能源车流行热潮中,彼此间攀比所占成分很高,出于真正的实用考虑的比重还不够,因为消费者还没有足够时间取得实践经验。至于油价和电价,存在一种变数,就是油价是波动的,电动化提升对它是压降的作用,而电价,则几乎肯定会升高。当前电价低是因为电车数量还不足以推动其上升。

对你的问题,我的建议是从自己的资金承受力、使用需求和使用条件出发,把它们定为优先条件。

问题 3


刘旭夏老师,奔驰发布MMA平台下的电动CLA,为什么要单独为小车做一个平台?还是油电兼容的?现在电动化平台不是可以做到非常高的兼容性吗?

答:这是奔驰自身情况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所决定的。自身情况是,它现在并没有成熟的纯电动平台。EQS、EQE等使用的EVA2架构是一个更早期的设计,且很大程度上是在它的纵置发动机燃油车架构上演化而来的,所以,我们会发现在内部空间方面,它并没有发挥出电动车在布置方面的优势。MMA架构,说法上,是一个适用于中小型车的架构,实际上是以横置燃油机架构为基础的演化架构。它与EVA2一样,都不是成熟的专属性电动车架构。

奔驰的视角是全球性市场的竞争,而不是单纯的中国市场竞争。目前全球电动车的渗透率还只有10%。另外,技术处在创始期,迭代性很高。奔驰等传统燃油车大厂,在电动化方面选择的是后起跑。因为它们不太可能为电动化获得大量新的外部融资,需要用自己的油车养电车。所以,首先趟路的事就要交给那些新势力电动车初创企业,用社会融资做“燃料”去办。这样就拉动了消费市场、基础设施配套,也带起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研发产业链。而这些燃油大厂也借助这种动力,消除内部阻力,一边向电动化转轨,一边投入研发下一代更加成熟且成本控制更好的三电技术和制造体系。

目前看,实际的第二代竞争将在2030年左右开始,也就是所谓固态电池的大批量应用。这个时间点距离2022年奔驰EVA2电动车型推出恰好8年,是这种高档品牌更新换代的平均时长。在此之前,EVA2和MMA架构车型会帮助夯实奔驰品牌的电动车市场基础。

MMA还有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在PHEV市场为奔驰争取份额。这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问题 4


sunflower夏老师,最近几年国产造车的水平似乎实现了飞跃,令人振奋。假如不考虑品牌价值因素,回到车的价值本身,相同档次相同车型,在20-30万元这个价位区间,头部国产车的综合素质是否真的已经赶上甚至略有超越主流合资车或者进口车的水平?想听夏老师给全面分析一下。

答:如果你同样把进口车、合资车放在这个价位上,那么显然,它们的素质已经不如国产头部车企的产品了。所以,中国车企目前的竞争优势就是拉平价格后,产品明显更好。这就迫使几乎所有合资车都不得不大幅度地降低价格,可是降低价格势必会传导性地压降成本,这就进一步压降了产品的组合素质。

但我的观察是,在20万~30万区间,大概只有电动车或者插电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可以这样说,燃油车就依然比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发动机技术还是有差距,而且目前国产都是借助新能源“弯道超车”,既然是这么表达,就等于承认,燃油发动机这部分是不如的,而且也不再顾及了。所以,如果谁想购买20万~30万元的燃油车或者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还是国外品牌水平高。

国产品牌的竞争优势主要还是在20万元以下较为明显。在PHEV方面是统治地位,在纯电动方面,则是在特斯拉之下,其它之上。但在上述的所有价格区位上,国产品牌全部都是具有更加豪华的材料和配置的。这是由于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能力也同步甚至是提前于整车行业变得强大了。

问题 5


麦Mick夏老师,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惨烈,相当部分造车新势力未来难免被淘汰。如果他们被德日美等外资大厂收购,会不会导致的新能源车的优势技术外泄。而让外资大厂利用其资金优势,品牌优势重新夺回市场?

答:不应该用“技术外泄”这样的解释看待“市场经济”下的产业发展。因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市场换技术,就是遵循市场经济的逻辑发展国家的经济建设的。这就像体育比赛一样,引进外国的教练和技术,提升运动竞技水平。自然,我们优势的项目,也完全允许中国的教练员把中国先进的技战术带给国外的运动队。市场经济就是最朴素的人与人之间的互通有无,彼此交易。

担心外资大厂“重新夺回市场”,首先就是在确定一个前提——外资大厂已经失去了市场。那么,失去市场就是发生了的事,“重新夺回”还没有发生。再者,我们反对别在科技上对我们实行封锁,说明我们是不认同这种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做法的。另外,任何收购均将通过反垄断和国家安全审查,获得批准,才可以实现。相信你担心的事儿并不会发生。

汽车行业的兼并,各种收购或者入股,都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这方面,中国厂家做得更积极更有实效。吉利不仅收购沃尔沃,还收购了路特斯,入股了奔驰、阿斯顿·马丁。上汽收购了MG。假如将来有外资大厂收购中国经营不良的新势力车企,值得乐观其成。不仅是这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得更加成功,更加符合倡导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的大国、强国地位。而且从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讲,就像体育俱乐部之间的运动员转会一样,是对行业资源的高效分配和利用。

本期踢车夏东给大家的问题


你觉得,现阶段,会发生中国的车企被外资收购的事情吗?

上期问题的精彩留言


上期交流问题:

聊聊你心目中购车的首选是哪款车?


@加拉帕戈斯

我理解选车首先建立在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第二从使用需求角度出发。在品类上我倾向于多功能汽车,也就是SUV。其实过去10几年间我陆续买过4台车,都是合资轿车。受制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年龄,喜欢运动型轿车。目前更喜欢具有多种适应能力的SUV,价格在30万以内,看起来国产混动或纯燃油SUV很有吸引力。暂时不考虑纯电动。坦克300、400在考虑之内。另外30以内二手宝马X3也有很多挑选余地,也在考虑范围内。


@王工

比较坚信一个企业的造车理念,不需要功能性娱乐系统,只需简单舒适可靠的驾乘环境从A点到B点就行,例高铁地铁这些交通工具。所以唯一只选丰田皇冠的轿车系列。有条件第二部车选择特斯拉,喜欢马斯克老板这人而喜欢他的产品。


@刘旭

夏老师本期问题太宽泛,是想看看踢车帮的车友群体中哪款车可以用钱投票吗?如果能投三票,我投给博越L燃油版,极氪X,新Model 3。


@tt

心中的购车首选,目前来看就是吉利集团的领克系或者极氪系列了,应该来讲吉利旗下中高端的品牌外形内饰设计现在已经算是世界一流了,内核来讲国产第一梯队在全球也算是第一梯队了,所以中国消费者的福利来了,在国外想拥有同样外形配置做工用料的汽车可远远不止这个价格。


@朝阳群众

心目中购车的首选肯定国产新能源车。新势力的话,选问界、小鹏,因为有自动驾驶功能,这个对于我的选择太重要了。传统车企选比亚迪、吉利、长城。技术更加成熟完善。正在关注问界M7。


@靖江李宁专柜??

我的梦中情车——沃尔沃V90,或者买辆沃尔沃XC90。别的车现在我看的都索然无味。沃尔沃S90也不错,不过一年一减配,减到我都看不懂了


@平凡的小草

我心目中购车首选如果把梦想也算上按照车型功能区分有很多,轿车首选是劳斯莱斯幻影,城市SUV是劳斯莱斯库里南,硬派越野车是奔驰大G、吉普牧马人、日产途乐,凯迪拉克凯雷德,皮卡是福特猛禽系列,跑车性能车是日产GT-R、布加迪威龙,法拉利拉法,兰博基尼大牛,毒药,道奇蝰蛇,雪佛兰科迈罗,福特野马等,保时捷911,轿跑SUV保时捷卡宴,兰博基尼Urus等,MPV保姆车是奔驰V、日产君爵,丰田埃尔法(不加价就买),个性车有大众甲壳虫,菲亚特熊猫等,想买的车太多了都数不过来 。


@走走看看

法系标志408 X,日产Z。


@张杰

目前购车首选车是领克08,关注也有一段时间了,坐等上市,唯一的疑虑是可靠性不知道怎么样。


@All To Well

马自达、法系。


@A小占商务团购电商礼品源头工厂

我记得之前回答过最想购买的三辆车,不过现在和那时候的答案不一样了。用车环境和用车需求不一样了,之前是沃尔沃xc60,安全第一位。但领克08出来之后,我就变了,我买车首选是领克08。


@项全

首选宝马540


@Lu

首选车,随着人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我大学毕业在2000年初,那时别克赛欧成为第一目标,而且是遥不可及的!几年后,去欧洲看到两厢标致307,206,觉得这个车真帅!结果第一辆车就是手动307。再后来成家了,有了小孩,发现本田奥德赛(矮扁的那款)超级好用,在2010年前后就换成它。再开了几年,去广东,看到朋友们都开丰田SUV,感觉真是高。后来自己也换成霸道。后来有次跟朋友们出游,高速上霸道实在慢悠悠,他们的AMG, M power那是爽,结果很快换成M3(也算个神车),唉,这东西确实特点超明显,再接下来,迎来电车代,又手痒痒了,两年前就换成小鹏P7了。现在想来,每个阶段,都可能喜欢不同类型的车,自己也算喜欢车吧。


@广大 君

本打算近期换车的,候选车型集中在35万左右的新能源纯电车型,倾向于轿车,所以一开始就关注极氪001中配,有电磁空悬的车型,试驾过,很满意,无论机械素质还是内饰风格用料做工,关于它的弱项智能驾驶我本身觉得目前全球的水平除了特斯拉在国外的高阶FSD,其他都是半斤八两,谁也没有让人绝对放心使用的优势。所以极氪就成了首选。后来腾势N7上市了,配置拉满,但是SUV的造型,设计上不那么对味。听说极氪今年底明年初可能要改款,所以暂时先等一等。就想知道夏老师入手的是哪一款新能源,我猜一定是纯电,并且有大厂背书的品牌。希望夏老师跟我们聊一聊。


@海滨

如果是电车,我选比亚迪唐,如果是油车,我选奇瑞星途品牌


@无名de兔子

内燃机粉路过,器以载道,一直很喜欢小众、有个性的车,说说三款我心目中的“白月光”吧:斯巴鲁Crosstrek旭豹、DS4、阿尔法·罗密欧Tonale托纳利。但鉴于DS国内目前的保有量,阿尔法·罗密欧的可靠性以及不菲的花费,从购买后长期拥有且省心的角度看,首选Crosstrek。非主流很个人化的选择。


@

首选是江铃大道飞将!


@Tong

取决于能不能有固定车位,如果未来会有固定车位,可能是辆不大的MPV,比如奥德赛。


@司徒掌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每个人的购车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原来觉得一定要买合资车,而且是油车才放心。但是国产品牌的崛起,以及国内电动技术的快速发展,慢慢的觉得国产车也是个合适的选择,性价比起来了;另外,油价的攀升,加上考虑日常用车的主要场景,开始觉得混动车才是最优解:既能满足工作日市内通勤的需求,也能满足假期出行的需求,最主要是空间还不小。没错,我说的是国产插混SUV。经过与领克08、驱逐舰07、唐等各种参数的对比和探店试驾,当下我购车的首选是魏牌摩卡。


@我就喜欢慢慢变老

我想随着不同年龄段心中的首选车都是不一样的,我20岁的时候想宝马z4,30岁的时候想宝马5系旅行车,40岁的时候想途锐,现在快50了,我想买辆皮卡,可惜很多地方限制,不知道60岁我会想买啥,再回过来现实中20多买的是小赛欧,30多买的是途安,40多买了X1,现在却是凯美瑞再加一辆ID.4 c,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总是那么大。

上期幸运回复者:@tt


由于微信公众号的规定,释放的精选留言上限为100条,但并不代表我们仅在这100条中挑选,而是踢车夏东认真阅读了后台的所有精彩留言后,从中随机挑选了一位幸运粉丝。

如果您的答案比较精彩,将有可能入选下一期【踢车问答】栏目,并被随机抽中且获得由踢车夏东提供的纪念礼品一份,欢迎大家踊跃交流。

点击标题查看【踢车问答】

271-280期

280期丨新能源品牌为什么都喜欢造“大”车?

279期丨Model Y会继续降价吗?为什么电动车跑高速费电?

278期丨特斯拉怎么又降价了?保养该按手册还是听修车师傅的?

277期丨怎么看懂车帝夏季测试的甲醛检测?

276期丨电动车的生命周期有多长?家用 MPV 选哪个好?

275期丨奥迪找上汽,大众找小鹏,德国大厂造电动车有困难了?

274期丨电动车需要半年保养一次吗?增程车为什么不用柴油机?

273期丨丰田推出固态电池,国产品牌怎样应对?

272期丨为什么没有灯光评测?蔚来ET5和宝马i3怎么选?

271期轴距长就代表空间大?新势力会被传统车企“吃”掉吗?


261-270期

270期丨玻璃天幕晒头为什么还要用?无框车门有什么意义?

269期丨蔚来降价,损害品牌价值吗?新能源车、油车买谁好?

268期丨DM-i/雷神DHT/长城DHT,谁更省油?总用快充会损害电池寿命吗?

267期丨高档车是不是就买个车标?氢能有多大意义?

266期丨什么是常压油箱?车评人与现实脱钩吗?

265期丨国产大五座SUV太少?油车和电车谁的耐用性更好?

264期丨换电是蔚来给自己挖的坑吗?购车与个人财富的关系?

263期丨新能源会被卡脖子吗?比亚迪云辇能跑达喀尔拉力赛吗?

262期比亚迪的插混技术好吗?人工智能会让司机失业吗?

261期电车会阉割配置降成本吗?这是设计审美贫瘠的时代吗?


251-260期

260期丨疯狂内卷导致怎样的价格厮杀和哪些车企关门?怎样避免德系车烧机油?

259期丨燃油大厂做电动难处在哪里?汽油降价能促进油车销售吗?

258期丨低配的途锐会不会减配降成本?电动车为什么没有变速箱?

257期丨日常高速多还用买混动车吗?领克会出大点儿的轿车吗?

256期丨吉利与丰田谁的混动好?日本车用料轻薄就不安全吗?

255期丨最近燃油车狂降价,是抄底买车的好时机吗?

254期丨法系为什么没有高档车?福特新锐界L产品力如何?

253期丨为什么豪华车标配反而少?新能源车销售见顶了吗?

252期丨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丰田电动化落后了吗?

251期合资车流失的销量去哪了?为什么有的四驱偏后驱,有的偏前驱?


241-250期

250期丨德系高端品牌的电动车还有优势吗?

249期丨特斯拉为何要降价?铝车架比钢车架好在哪?

248期丨丰田皇冠为什么变这样了?用洗涤灵洗车成吗?

247期丨比亚迪的电动技术是世界第一吗?

246期丨国产发动机超越国外主流了吗?动力分配是怎么回事?

245期丨蔚来新ES8有啥优势?长城吉利混动有差距吗?

244期丨比亚迪卖得火为什么没利润?奥迪还会更新燃油车吗?

243期丨国车品牌最后能垄断国内市场吗?热门车减配是否应该选冷门车?

242期丨SUV为什么做不了高档品牌旗舰?电车电池衰退怎么解?

241期丨电动车会用上免充电“核电池”吗?购置税减免能延续吗?


231-240期

240期丨油改电有必要吗?SUV是不是高所以安全?

239期丨谈电动车“单踏板模式”的误导性,摩托车旅行的秘诀

238期哪家新势力前景更好?为何疫情下超豪车卖得好?

237期比亚迪的江湖地位?同平台怎样保持品牌特色?

236期丨芯片封锁会不会打压中国车?美系车还有出路吗?

235期丨豪车转电动会不会掉价?底盘用得着大师调校吗?

234期丨再谈三缸发动机,蔚来ET5/极氪001怎么选? 

233期丨理想L9会抢走BBA的蛋糕吗?马自达有未来吗?

232期丨新势力发布会为什么要吹牛?增程电动为什么贵?

231期15万买哪些新能源车?新能源车要不要磨合?


221-230期

230期为什么气缸越来越少?为什么马路井盖总是坑?

229期上市三年就停产的理想ONE,合理吗?

228期蔚来ET7和奔驰E级比,谁更高级?

227期油、电,谁保值?看不见的地方会减配吗?

226期丨怎么看电动车爆燃?混动车为什么不给绿牌?

225期丨电车吹零百加速是欺骗?国产电车没核心技术?

224期丨为什么豪华品牌不搞混合动力?打折卖车会赔本吗?

223期丨奥迪MLB是不是不如宝马CLAR?林志颖事故是特斯拉车的问题么?

222期国产混动谁更先进?

221期丨汽车付费升级硬件功能合理吗?油价涨,电价呢?


点击“阅读原文”,或后台回复“踢车问答”,即可查看更多!



点击“在看”,开启爱车一天


© 2016-2022 车主必读 京ICP备15004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