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隐秘的魅力”

2023-10-11


本文字数:2223字

阅读时间:14分钟


"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各地华为门店人潮涌动,俨然一副室内景区的样子。这种现象的由来不仅因为Mate 60系列的热销,还有摆在显眼位置的问界新M7,自9月12日正式上市后,问界新M7深受消费者喜爱,日均大定超过1500。不久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朋友圈发文称,问界新M7发布至今,首销已超过5万辆大定。

"


需要注意的是,大定一般指的是预定且不退定金,转化率通常较高。根据AITO问界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改款车型问界新M7单日大定量达到7000台;其中,10月5日大定3500台,10月6日大定超7000台。与同期其他品牌车型相比,问界新M7的订单量可谓“遥遥领先”,也难怪余承东会在朋友圈用“起死回生”、“创造奇迹”等浮夸词汇来感慨。

事实上,在此之前问界品牌销量并不景气,问界M7一度生存在品控的质疑声中。以8月问界系列共销售3,222辆,同比下滑超过85%。其中,问界M5销量为2,234辆,同比下滑近87%;问界M7销量达988辆,同比下滑超81%。在问界新M7的订单量引爆车圈之时,一个现实问题也来临,为什么问界新M7能够突然爆火,这背后的现象如何去解释?

首先要提的是,针对老款车型的质疑,这次问界新M7的发布会上,余承东着重进行了解释,“问界汽车对车身进行重新匹配开模,重新改造焊装产线。车身潜水艇级热成型钢占比为24.4%,每平方厘米可承受17吨重量,相当于一台重型卡车的重量。”同时,问界官方还强调,“新M7有全球首发全向防碰撞系统,真本事不怕事。”

其次,问界新M7可以说是认清了市场现实,针对性的补足了老款问界M7的各种短板,上市发布会中,余承东表示新车重金投入了5个亿,在续航、性能、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方面都进行了突破,紧随其后的又是各种“遥遥领先”。抛开这些不谈,笔者认为从价格层面分析,问界新M7可以说更加务实。

新车价格较改款前的M7起售价下调了4万元。此外,新M7还推出了限时6000元优惠活动,起售价进一步下探至24.38万元,比老款车型起售价低4.6万元。与竞争对手理想相比,新问界M7无论是大五座产品还是大六座产品,都与理想的对标产品有着高达7万元的差价。如此优惠的价格,势必会造成前期订单激增。

除了打破质疑和配置加码外,问界新M7爆火背后还有着三重更深层的原因。不能否认,华为的技术影响力已经深刻传递到汽车市场,华为Mate60手机的成功销售不仅在技术领域赢得了赞誉,还在引导消费者涌入线下门店,特别是那些对问界汽车产生兴趣的消费者。第一重原因在于购买华为手机的消费者通常认可华为的技术实力,而Mate60手机与鸿蒙汽车系统的紧密连接使得这种认知在汽车领域得以延续。

从实际体验来看,问界新M7搭载的鸿蒙智能座舱,能够和手机实现超丝滑的梦幻联动,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追剧、游戏等应用流转;购买问界新M7的消费者还可享华为Mate60系列手机或华为Mate X5手机的优先购买权(限1部)。基于此,在问界新M7跟华为Mate手机客户画像相互重叠的前提下,带来了更高的客户进店流量,相关客户的试驾、购买意向度也更高。

第二重原因则是华为拥有强大的核心能力,也就是完全自主的硬件、软件闭环生态体系。现在很多车企宣传的智能化,实际上都是建立在英伟达Orin和高通8155芯片之上,如果哪天这两种芯片真的断供了,可能真的造不出来车了;华为和所有人都不同,是真正建立在全栈自研上,并且与国内厂商合作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他们自研的各种芯片,如屏幕驱动芯片、汽车芯片等,全部在国内完成制造,这无疑是国产芯片产业的一大进步。

水滴汽车认为,华为的科技创新不仅是技术领域的突破,更是对于自主创新的强烈信仰。这一系列动作,都表明华为在实现自主研发,减少对外依赖的道路上走得更为坚定,当友商还在花高价购买其他芯片的时候,华为已经通过更低的成本批量生产芯片,对于科技公司而言,自主创新是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而华为用不懈的努力和投入来证明这一点,这才是华为取胜的核心。

第三重原因被称为“隐秘的奇迹”。众所周知,此前在美国的封锁下,台积电早已给华为停止了芯片代工服务,而我国大陆目前也无法制造出7nm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但是华为研发团队没有气馁,终于在今年初成功研制出这颗性能强劲的自主芯片。这颗芯片采用了全新的芯片架构,其计算能力不但领先同期的高通骁龙8+芯片,关键指标如CPU和GPU的运行速度还超过了10%。

Mate60 Pro发布后,美国对它的芯片进行了反复拆解和检测,想要一探究竟,结果让美国科技部门大跌眼镜,无论他们如何检测,就是无法判断这款芯片的具体生产技术。近日美国也正式公布了对华为芯片调查的结果,那便是麒麟9000S芯片是由中国企业代工制造的,但并不清楚该芯片采用了什么技术。毫无疑问,这种“隐秘的奇迹”更具备魅力和吸引力,这种魅力也一定会投射在问界新M7上。

回顾华为三十年的历史,从“中华酷联”时代的功能机,到能够在高端市场与iPhone正面PK,华为的成功其实有着自己的方法论,只要认定的战略就会集中优势资源进行突破,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问界同样延续了华为的这些基因,不计较一时得失,而是在用户体验和用户口碑方面稳扎稳打,志在整个智慧出行生态,只是问界新M7订单火爆之下,真的如余承东所说的“起死回生”,还是又一次“昙花一现”,仍需要时间进行检验。







© 2016-2022 车主必读 京ICP备15004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