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够不够6?场地试驾智己LS6

2023-10-18

智己从LS7到LS7,或多或少给人以“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发布预热的时候感觉潜力无限,但上市后的表现则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背后,除了定位和价格超出了市场预期以外,恐怕也有产品不够完美的因素。那么发展到智己的第三款车LS6呢?这款“史上最强6系”在终端市场层面到底能不能66大顺?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参加了智己的场地试驾活动,看看能否找到些许答案。

直观感受:应该算得上“够6”

无论你事先多少次看过图,但当你真正近距离感受智己LS6的时候,一个下意识的直观感觉应该是:这价格可以!

什么意思?就是智己LS6的尺寸确实够大,设计好不好看这个话题咱不谈,但总体的气场还是在那儿的。大白话就是,怎么看也不像是个20万出头的车。

这里要提一下。即智己LS6的入门款并不是噱头。它的外观并没有什么区别,内装和配置的区别也不大。高低配之间,主要是电池和性能层面的差异。所以说这个气场与20万(出头)价格之间的反差,是没毛病的。

动态试驾层面也没有悬念。厂商给出的自然是顶配的试驾车,所以表现不可能让人失望。特别设计的连续减速坎路况,底盘的质感不用担心。紧急避让式的桩桶路线,也能体会底盘的操控OK——包括抓地、侧倾等等。当然还有加速,体会过电车加速的应该也不新鲜了,但3.48秒的数据确实在同行里算是领先的。

这里啰嗦一嘴:这个顶配也不算噱头——价格不到30万(目前的实价27.69万),对应它准900V带来的3.48秒的加速、702公里的续航和396KW充电(号称15分钟500公里),稍稍的横向比一下就会发现,依然是够“卷”的。

然后是内饰的质感、车内的气味、整体的豪华感,以及空间等等,这些也没啥悬念。还是那句话,对应到20万出头的价格,让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那个关键字还是:“卷”。

所以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个到店看车,或者简单试驾体会的人来说,LS6给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够6”了。

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着重体会的将是一些细节。这其中既有主办方主推的,也有我们自己的感受。

智驾:讨巧的小细节和小心思

当下的智驾虽然没人敢说L3,但都在拼领航智驾之类的高阶智驾。智己LS6从宣传层面看也有,而且是全系标配。只不过在场地试驾层面,这个体会是不可能实现了。不过。一些小细节的设计,还是吸引到了我们。

一个是补盲。也就是避免盲区。原理上不复杂,就是利用摄像头将可能出现盲区的地方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常见的有两个。一个是后视镜盲区,一个是A柱盲区。这个功能激活后,打转向灯,显示屏上就会显示出相应的影像。右侧固定是右后侧的视野,其实类似于电子外后视镜了。左侧低速的时候显示的左前方视野,可以理解为避免A柱盲区。高速时则显示左后方视野,弥补左后视镜盲区。

这项功能体会下来,其实是挺实用的,绝不是“新手专属”。例如老司机,有了它,也就不会总是左右晃头去避免盲区了,更不必“回头看”。

基于这种补盲的原理,LS6还设计了一个“雨夜模式”。大致可以理解为在视线不好的时候,可以通过外摄像机来提升视野。这对于南方雨多、又经常需要夜间出行的驾驶者来说,应该也是相当实用的。遗憾的是,现场没有雨,主办方只通过几个喷壶和一个棚子来模拟雨天,直观感受不明显。所以这项功能,还有赖深度试驾或车主反馈来印证。

另一个则是四个“一键”。包括一键泊车、一键脱困、一键贴边、一键循迹。这其中,一键循迹,其实就是当初宝马首创的,进入死胡同以后,车辆可以循着原轨迹将车辆倒出来。这个功能关键时候还是挺管用的。不过注意,它的有效距离是50米,所以看见窄路也别一股脑地往里扎。

至于一键贴边、一键脱困,这可以视为智能泊车的衍生功能。不过将其分拆出来,对于一些新手司机来说,也是挺实用的。一键贴边其实就是驾校里的“揉库”,激发一次它可以向右贴15厘米。如果不够,还可以选“再次贴边”,然后再贴近15厘米。它的极限,是距墙40厘米或距路牙20厘米。至于一键脱困,则是反过来,让你从狭小的地方将车开出,系统会选择最优路线。

从体会来看,这个小心思其实挺实用的,感觉比一键泊车还实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可以注意到,大多数场景下,常规的停车,因为要扫描车位之类,多数司机还是“懒得选”智能泊车。然后自己停呢,有时候一把停不到位。这时候,与其自己上下“揉库”,就不如按个一键贴边。

一键泊车的体会也有差异。即在低速时自动扫描车位,然后会有提示。你要是不想停这个车位,直接走就好。但如果想停,只要按一下一键泊车,其他操作就不需要了。从人机工程来说,它少了一道工序,使用频率可能就能增加好几倍。

车内细节:亮点和槽点都有

车内最主要的当然还是车机系统。不过这套系统也不算新鲜,和L7、LS7一脉相承,只是中控屏(指下面这个屏,以下同)尺寸略小略方一点。

如果“走马观图”,对于智己的这套方案估计感兴趣的不多——直愣愣的大横屏,虽然尺寸够猛,但多少缺乏一点设计感。不过从我们的体会、尤其是越来越多“智能车”的体会来看,现在再纠结于内饰屏幕的造型和布局已经意义不大。比拼的,还是屏幕显示的东西。也就是系统、UI这些。

由于“不新鲜”,我们也就不过多赘述。例如像响应速度、显示效果这些,都肯定是相当OK的。副驾驶看电影的感觉,配合标配的20喇叭音响,也是有一种“想去车上看片”的冲动。

智己的设计思路,是将绝大部分的功能都集成在下方这个方形的中控屏上了。菜单设计大家可以看图。总体体会,还是比较直观和人性化的,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可以找到绝大部分的功能。包括一些需要手调的功能(如方向盘),它也会有按键,并显示出如何调整的图片(相当于电子版的手册了)。包括一些个性化的按键(也就是主页按键)自定义,设计得也都OK。只是,如果能像手机或PAD那样,通过下拉屏幕就进行设置之类,就更好了。

智己LS6依然没有任何实体按键,所以像空调、后视镜之类的操作便捷性就显得比较重要。体会来看,空调很直观,直接按下方的快捷键就能直达。座椅调节,也有相应的快捷键。空调出风还有一些个性化的设置,包括吹人不吹人等,出风口的状态也有动画显示。实际体会下来,还真有一定效果。

后视镜的调节,则要进到“调节”的菜单,然后选择左右,再通过方向盘右侧的滚轮调节。对于有好习惯的人来说,会调好后视镜再开车,这没问题。但如果想一边开一边调,恐怕就要摸索一阵子了。还有一些不错的细节。例如前排的腿托,虽然是手动的,但这一般也不需要总调,能给驾驶者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支撑点。

还有那个IM MAG磁吸扩展坞,可以将很多东西磁吸在前排座椅头枕后,包括手机、PAD支架。看介绍想法挺好,甚至比后排屏幕还实用。理论上,应该也能吸得挺牢。只是现场没有相应的装备,没能实际体会。

扶手箱内的容积不错,还带两个C口电源,并且还有一个小灯,晚上插电源找东西不用开顶灯了。后备箱可以通过屏幕一键开启和关闭,这也是挺实用的。当然,还有屏幕升降功能,以及R屏(副驾娱乐屏)单独升降功能,这些都挺实用的。

音响没有捆绑什么大牌,但有20个喇叭。实际感受效果也不错——至少,完全对得起它的价位。还有阅读灯,没有单独设计开关,直接轻触灯本身就能开启和关闭。

然后也说一下槽点。当然,这些纯属个人感受,没准你不觉得是槽点。没有手套箱。虽说这不能算刚需,但毕竟几十年的车都这么设计了,这个位置不能放东西还是让人有些不习惯——既然没有女王副驾,为何不保留手套箱呢?

无线充电不带散热,凹槽的尺寸也有点保守。不带散热意味着可能充一会就得自动停机,这是很多无线充电用户的体会。凹槽保守的意思是,如果遇到更大的手机,或者手机尺寸再扩展,或者套个大一点的手机套,可能就充不了了。

充电板旁边的眼镜盒好像挺有创意,但是否实用见仁见智。关键是,它让杯架后移,放在扶手的下面。如果是高一点的水杯,多少会与扶手功能形成干涉。所以感觉这个设计有点画蛇添足。

中央后视镜可以折叠起来。甚至我们上车的时候就是折起来的。即意味着默认这项功能可有可无。我们将其打开后才发现——原来如此。即后窗视野极小,所以从这个镜子里看不到什么东西。LS6的解决方案不是采用流媒体后视镜,而是如果你需要可以将其显示在大横屏上。是不错,但如果你又想看后视镜,又想用满屏幕的功能呢?或许你可能觉得这有点矫情了——确实,现在有很多人开车时根本不看内后视镜。

然后最后一个,我也不知道是否应该将其定义为槽点:LS6的天幕是无法变透明的,你要在旅游时后排享受“头顶蓝天白云”怕是没戏了。当然好处是,它既可以透光,又能实打实的隔热,规避了常规全景天幕夏天暴热的问题。

总结:

从之前的信息看,LS6的数据、技术、结构,再对应到它的价格,确实是像个“卷王”。从此次场地试驾的提回来看,LS6在智能化方面也确实很花心思,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车机的体验,也基本上不会让人失望。至于提到的那些槽点,都算不得什么硬伤。所以我们给出的答案是:算得上“6”了。那么最终的市场表现能不能也这么“6”呢?不妨拭目以待吧!


© 2016-2022 车主必读 京ICP备15004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