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丰田,刷屏了。
起因是3日,一汽丰田致全体经销商的一封信。信里面提到,在10月份、11月份已大幅下调生产的前提下,一汽丰田将12月份配分向下调整到6.6万台,明年1月份配分下调至6万台,2月份调整至3.8万台。
消息一出,立即在业内引起了极大范围的讨论,其中不乏一些持负面看法的声音。
然而,“主动减产”这个行为,就只能和“要不行了”划等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来说,一汽丰田主动减产,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出的正常市场行为。
一方面,车企在年初调整产能,特别是在春节前后下调产能,是业内的普遍做法。另一方面,今年,各个车企乃至整个汽车行业的日子,也确实都不太好过。轰轰烈烈的价格战从年头打到年尾,各家车企“卷”上加“卷”,以丰田系、本田系等为代表的合资企业,都面临着客观的市场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汽丰田选择坚持丰田汽车的TPS精益生产、坚持以销定产,而非盲目“大干快上”,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出的正常调整。
事实上,灵活调整产能,是丰田系由来已久的“传统艺能”。过去几年,丰田汽车在全球市场就有过多次灵活减产。而能够灵活调整产能,也正体现了一汽丰田作为一家成熟车企,在体系力方面的强大实力:能做到生产与销售之间密切配合,准确掌握生产节奏,产品品质始终如一。
一汽丰田内部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验证了这个情况:“这个事情是根据目前市场竞争环境的顺势而为的行为。一方面,我们正视经销商在资金、库存、收益等方面存在的切实压力,努力年底确保销售质量,另一方面在稳住今年销量和合理利润的基础上,也能为明年的销量上扬调整好姿态。”
由此也引出这次一汽丰田减产的内因:为经销商减负。
中国汽车流通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始终处于高位且高于去年同期水平。10月同比有所回落,但仍位于荣枯线之上。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此次一汽丰田减产,也被部分人解读为“一丰经销商库存积压太严重”。但事实是,即使合资品牌整体份额大幅下滑,一汽丰田9月销售7.7万台,同比增长8.6%,是前十榜单合资品牌中同比增幅最大的;1-9月一汽丰田累计销售58万台,同比增长0.8%,也是前十榜单合资品牌中唯一实现同比正增长的。
一汽丰田没有对经销商面临的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袖手旁观。正如信中所说,一汽丰田“不让任何一个有跟随意愿的经销商伙伴掉队”。除了主动减产,还保证在资源配分和目标管理上,继续坚持公开、公正、透明;保证会对各经销商的痛点和需求,第一时间做出响应。此举不仅将帮助经销商渡过难关,更维护了广大车主的直接利益,体现了一汽丰田作为头部车企的担当。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月渗透率已经接近40%,燃油车市场份额急剧下滑,众多以燃油车为销量支柱的合资车企“遇冷”也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行业大趋势,一汽丰田选择通过调整结构带动经销商稳定转型,也是必然之举。
在今年9月举行的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一汽丰田表示,在驱动技术和产品的进化方面,一汽丰田将形成燃油技术与全面电动化双线并进的驱动技术路线,在现已形成的燃油、纯电、智能电混双擎、智能插电双擎、智能氢电在内的多途径前沿动力技术的基础上,持续拓展驱动新技术。
一汽丰田总经理 前川智士 在20周年大会上讲话
坚守燃油与全面电动化共进,既是一汽丰田面对“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落实“继承与进化”,在稳健中寻求变革、保持定力同时积极转型;更展现其对消费者、对市场的尊重和诚意。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从最初的CROWN 皇冠轿车引入中国,到本土化建设销售网络和工厂,丰田汽车在中国创造了众多销量神话。2003年9月成立的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旗下的卡罗拉、亚洲龙、荣放等更是经久不衰的明星车型。这一切都离不开车型出众的产品力,而背后更应归功于丰田汽车对TPS精益生产的坚持。
一汽丰田二十年在中国市场投放过的车型品牌
在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一汽丰田承诺,将携手优秀的中国合作伙伴,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产品布局,持续推进新能源产品焕新及新产品投放,加速完成传统合资车企的进化。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狂飙突进的新能源大潮中,坚持稳扎稳打的一汽丰田,在经历过转型过程的阵痛之后,将更加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