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金钟罩”品牌在市场的动作很快,品牌在11月17日正式发布,如今已经完成动力电池的极限测试,到了11月24日,长安汽车首款标准电芯在时代长安工厂正式下线,这一系列动作都是长安汽车实力硬核的重要体现。
01
以超国标5倍的要求进行自由落体
长安“金钟罩”电池对安全性有着极致追求,应用军工标准的新型隔热材料、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在内的尖端技术来保障安全性,同时电池的云端大数据还可以实时计算,实现毫秒级安全风险感知,全方位守护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
一系列先进技术加身,长安“金钟罩”电池面对远超国标的安全性测试项目也比较从容,在中国汽研电池安全连环测试中,顺利通过自由落体和遇硬更硬两项测试。
关于自由落体测试并不难理解,就是模拟车辆在高速状态下失控冲出护栏/悬崖,从高处跌落电池包撞击地面场景。这种情况在日常用车过程中发生的概率并不高,但是一旦出现,对用车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不小的威胁。因此动力电池自由落体后的性能表现是否稳定至关重要。
按照国标要求,动力电池从1米高度自由落体后,性能表现正常就已经达到合格水平。而国标要求也是针对大多数人用车情况得出的规则,所以达到国标要求的动力电池已经能满足基本用车需求。
02
最薄弱部分也能承受最残酷的碰撞
如果说动力电池自由落体的情况比较少见,那么刮底和碰撞的概率相对较高。于是长安“金钟罩”电池还挑战了遇硬更硬测试项目。该项目就是路面异物刮伤电池和碰撞损坏电池的情况,并且长安“金钟罩”电池还是选择最薄弱的部位进行测试,以验证电池包外框架结构强度、电池包是否起火爆炸。
目前,硬碰硬测试项目在汽车行业内已经不是新鲜项目,很多车企的动力电池也进行了相应测试。不过国家相关部门并没有针对相应标准,这个项目只有行业规则。据悉,刮底测试的行业标准速度是30km/h,电池包侧面碰撞测试的升级难度选择与整车同样32km/h碰撞速度。
长安“金钟罩”电池的刮底和碰撞试验则更加极端。在刮底试验中,电池包或系统工装进行固定,电池以35km/h速度进行测试,障碍物则是150mm球头。而在碰撞测试项目中,动力电池以32km/h的速度进行碰撞,障碍物是254mm圆柱。两组测试的过关条件就是动力电池不起火和不爆炸。
长安“金钟罩”电池在硬碰硬测试项目的结果也让人比较满意,按照最严苛的要求连续完成两项试验,电池包没有变形,更没有发生短路起火和爆炸等情况。而从这些碰撞成绩可以明显看到,长安“金钟罩”电池面对极其严峻的用车环境,也能给用户带来极致的用车安全性。
结语: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车最为核心的部件,最考验企业的制造能力。这与研发制造发动机是一样的道理。显然,从安全性角度来看,长安“金钟罩”电池的表现已经达到行业顶尖水平。而这一切表现,主要归功于长安汽车在新能源车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淀。目前长安汽车已经掌握了180余项核心的新能源技术,累计申请580项专利,构建成熟完备的研发管理、产能管理、供应及营销管理体系。
未来,长安汽车不仅会持续升级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的技术,更会深耕半固态、固态电池。目前,长安汽车已经在开展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原型电芯设计,预计能量密度将突破1300-1500Wh/kg,力争在2035年实现搭载应用。
按照长安汽车规划,将于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电芯,通过技术、产品、体系三大布局全方位解决用户在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低温性能等方面的焦虑,让新能源车消费者的用车生活更安心和更舒心。
更多往期回顾
HEV方程式:新出行时代的价值回归与理性主义
广州车展看不同的生活方式
智能驾驶:纯属扯淡?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