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小时周末测续航,蔚来CEO李斌收获新外号“千里斌”。
12月17日,一场“超长直播”引发关注,李斌驾驶ET7实测150度超长续航电池包刷屏汽车圈,经过超14小时的行驶后,从上海出发的李斌最终行驶至厦门龙掘东服务区,达成了一块动力电池行驶1044公里的成绩,最终实现平均百公里能耗13.2千瓦时,剩余电量3%,预计仍可行驶超30公里。创始人“跑长途”在汽车行业内并不多见,而且由于是在周末,“CEO加班亲自测试电动车冬季续航”的相关话题一度登上热搜,网友纷纷表示:斌哥为了给自家电池打Call,真是拼了!
但同样,有网友并不买账此次续航测试,认为李斌此次续航测试中,蔚来ET7车速始终保持在90公里/小时,对于高速场景来说过于慢了,整场直播好似为了达到1000公里续航而测试,偏离了真实用车场景。
买车君认为,首先,李斌测续航目的性就是为了宣传蔚来150度电池,所以采用保守的测试逻辑无可厚非,其次,李斌在直播过程中也坦言,如果时速在110公里/时,续航里程最终可能会在900公里左右,最后,这场直播测试的意义在于:证明一块电池具备超1000公里续航的能力。
“大IP”李斌亲自下场测续航,毫无疑问这场直播有“秀”的成分,但同时也确实引出了大家对于动力电池迭代升级的关注。早在2021年的NIODay上,蔚来就已经对外发布150度电池,而按照最初的规划,150度电池计划2022年四季度开启交付,但显然,蔚来在落地交付上失算了,李斌在12月16日社交媒体上表示“150度电池包,大家久等了。”而在直播的过程中,李斌表示目前蔚来一代与二代平台所有车型都已经完成了验证和公告,这意味着150度电池包支持换电,而在最新的时间规划上,150度电池包将会在2024年4月开启交付。
据悉,蔚来150度电池采用固液混动电解质,属于半固态电池,而在此之前,行业内主流使用的是液态锂电池技术,根据官方描述,蔚来150度电池通过材料和工艺的创新,能够实现360Wh/kg的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跑出1000公里+续航”一直都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焦点,但与此同时,动力电池的革新迟迟未有大的突破,成本是一个关键因素,蔚来总裁秦力洪曾透露,150度电池包成本相当于一辆蔚来ET5(起售价29.8万元)。高昂的成本导致大容量电池难以规模性商用,李斌在谈到自制电池项目延迟推进时也曾说到:“公司在评估该项目时,发现看不到其在三年内能改善毛利率的可能,所以决定选择另外的方法制造电池。”
随着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2023年各家企业押注城市NGP的普及,而在2024年,动力电池有望成为各家车企角逐市场的关键筹码。
从比亚迪刀片电池到广汽埃安弹匣电池,越来越多车企入局动力电池制造,一方面,自研电池能够帮助车企拓展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拥有完整自研体系的车企们能够自主控制成本。近期,两款电池的消息在汽车圈掀起讨论,12月12日,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工厂竣工投产,P58微晶超能电芯下线;12月15日,极氪发布首款自研电池“金砖电池”。极氪汽车表示,金砖电池是全球量产充电速度最快的800V磷酸铁锂电池,同时也是目前全球体积利用率最高的动力电池,体积利用率达83.7%,超过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CEO安聪慧表示,金砖电池最高充电功率达到500千瓦,这也意味着在10%-80%快充区间内,可以实现充电15分钟,续航增加500公里以上。
而谈及因湃电池工厂,广汽埃安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直言生态是关键,未来的行业竞争将会从单一的产品转变为“产品+生态”,因湃电池工厂竣工投产意味着广汽埃安全面打通上游原材料、研发、制造、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内的能源生态产业链布局。无独有偶,长安汽车此前也曾表示:公司计划到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形成50GWh-80GWh的电池产能。
车企亲自下场造电池已经是行业趋势,那究竟会不会影响到动力电池厂商的生存空间?今年动力电池领域最重磅的产品莫过于“宁王”宁德时代推出的“4C神行超充电池”,12月15日,神行超充电池斩获AUTOBEST“TECHNOBEST 2024”奖项,这也是该奖项首次颁发给中国企业、首次颁发给电池产品/技术,宁德时代的这款具备革命性的磷酸铁锂电池获得广泛认可,截止目前,首批宣布将要搭载神行超充电池的车企包括阿维塔、奇瑞、哪吒、北汽新能源、岚图汽车等。根据数据显示,11月,宁德时代国内电池装车量达到19.7GWh,市占率也达到了43.91%,宁德时代依旧拥有电池供应商中的绝对领先地位。
车企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的背后,实际上是扩充产能、降本增效的双重考量,面对越来越“卷”的新能源赛道,车企们每个环节都要“保质保量”,围绕2023年的降价浪潮,让每家车企看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即将面对2024年新一轮竞争,车企们既要保持产品竞争,同样也要打赢成本竞争,关于动力电池技术瓶颈的突破,2024年一定会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