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
重庆的复“新”之路
由此可见,当下新能源车市场正迎来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而重庆作为全国有名的七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其发展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并在此后数十年里创造了辉煌的成绩,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重庆以其强大的工业基础,陆续引进铃木、马自达、福特、庆铃、林肯、通用及现代等国际汽车品牌,东风小康、长城等国产品牌,以及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的本土汽车品牌力帆等。
这些车企的引入发挥了更加明显的集群效应,吸引了更多汽车产业上下游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进而促使更多车企走进重庆,进一步扩大汽车产业阵容,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但这些优势随着新能源车的迅速崛起被大大削弱。
2014年,作为重庆唯一的民营车企,力帆汽车开始向新能源车转型,并推出首款新能源车型“力帆320E”。当年推出这款车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这是我国首款换电模式的新能源车型;二是为了快速铺向市场,力帆创立共享出行品牌“盼盼出行”。虽然力帆今天的结果令人惋惜,但它创新的两种模式都很有代表性,目前新势力品牌蔚来就是采用的换电模式,而共享出行的“跟随者”更多。在2023年10月23日国轩高科还就“共享出行定制车”与曹操出行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只能说,力帆生不逢时,当然,集团内部的原因也不可忽视。
此后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重庆各家车企开始齐齐发力新能源汽车,经过几年的培育,现在已经培育出了长安系的阿维塔、深蓝、启源,东风系的赛力斯问界、岚图等。尤其作为重庆本土车企的“老大哥”——长安近年来逐步把重心放在自主品牌上,持续发力,在新能源汽车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将长安打造成一个在新能源领域备受大众认可的品牌。而另一家不可小觑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问界,也凭借自身的技术储备,再加上华为与宁德时代的加持,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之一。
据2023年1月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10%,相较2021年增加526万辆,增长67.13%。2022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35万辆,与2021年相比增加240万辆,增长81.48%。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8年的107万辆到2022年的53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3]。而就重庆地区的数据看,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为5.21%,达36.52万辆,同比增长140%,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8%[4]。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重庆的底气
重庆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具有西部地区最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而在此轮汽车行业变革中,自然成为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重点。
熟悉汽车的人都知道,一台传统燃油车的好坏主要看发动机、变速器以及底盘,也就是俗称的汽车“三大件”。其实,作为有着“移动充电宝”之称的新能源汽车也讲究“三大件”——即电池、电动机、电控,也叫“三电系统”。其实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加上“底盘”。因为毕竟新能源车虽然替换了发动机、变速器,但仍旧摆脱不了“底盘”的束缚。因此,看一台新能源车的好坏,主要看这四点就足够了。
在电池方面重庆有着突出优势。近年来,重庆在这方面得到大力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集群。2019年2月,以电池制造起家的比亚迪就走进重庆,重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基地在重庆市璧山区项目开工。2020年12月,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研究总院也落户璧山,2021年该项目的二期扩能工程启动,形成了云巴产业集群。两期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能35亿W·h、年产值300亿元。正是看到了重庆的发展潜力,2022年5月,吉利汽车进军重庆,在重庆市涪陵区启动了一个动力电池生产线及相关配套项目。2023年9月5日,重庆举行的“2023中国国际在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发布《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产业链完善对策》为主题的系列研究报告中提到,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已经累计建设近20个锂电基地,规划产值超4000亿元。
近年来,重庆在电动机方面也有显著突破。2023年1月9日,为蔚来、东风汽车等提供服务的信质集团,其新能源汽车电动机定转子总成项目在重庆两江新区龙兴新城开工。该项目投资13.1亿元,投产后或为一个年产300万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研发生产基地,将为重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提供重要助力。2023年6月,为雷诺、长安、东风、北汽新能源、奇瑞及云度等汽车品牌提供电动机、电控的大洋电动机车辆事业集团,其新能源汽车总成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重庆渝北,将在渝北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和研究院,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此外,还有重庆赛力盟电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百转电动汽车电控系统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昆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以及重庆长安、重庆坤驰等都是从事电动机研发与生产的企业。
电控系统相当于一台车的“大脑”。电控系统的日常工作,就是通过电子信号将能量传递分配至四轮上,同时将遍布全车的传感器搜集到信息及时反馈、交换。如果没有足够智能的电控,车辆的基本安全和精准操控就无法保障,就算拥有再强大的电池和电动机,也无法发挥出车辆的最佳性能。2023年,武汉菱电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5000万元在重庆市涪陵区建设一个电动机电控二合一及集成一体化桥多合一的生产线和配套研发实验室。此外,重庆地区还有重庆元丰汽车电控系统有限公司等专注于电控系统研发与生产的多家企业。
底盘作为保证车辆驾驶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关键部分,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没什么区别。在这方面,重庆作为一座有着近70年汽车工业历史的城市,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历史沉淀,优势更加明显。
但是,如果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重庆要想未来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到足够的后劲,还需在材料方面狠下功夫。重庆经过近几年发展,尤其在轻量化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其能为新能源汽车的能耗和性能优化提供重要支持。长安汽车在轻量化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其在新能源汽车重量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重庆材料研究院也在车身材料、结构优化等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而且重庆市涪陵区还正在打造一个千亿级的材料产业集群,目前,正积极融入重庆市整体布局,谋划化工新材料、动力电池材料和汽车轻量化材料、前沿新材料3大产业赛道,布局轻合金汽车零部件材料等11条产业链,打造先进材料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有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市涪陵区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137.8亿元,同比增长16.8%。
山转见渝州
对于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底蕴和工业基础的城市而言,重庆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完全可以继续续写重庆汽车城的汽车历史传奇。
为此,2022年8月1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特别印发了《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其中提到,重庆将通过规划引领,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这份《发展规划》重点提到,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比重达到10%以上[5]。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发展规划》不仅注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从整车到“大小三电”总成拓展到汽车芯片、传感器等基础核心部件,直至最上游的汽车软件、人工智能等整个纵向产业链的完善提升,从而实现由原来的“链条化”线性发展演进至全产业“生态型”建设全面发展。这就是政策优势。
其次是地理优势。重庆作为长江沿线经济带的支点和节点,在“海、陆、空”三路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有着比较完备的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重庆作为位于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腹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行后,强化了重庆向东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使重庆一跃成为连接亚太、欧洲、东盟三大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再加上重庆又是“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的起点,而且还承担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重点战略任务,这些都会成为推动重庆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
汽车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人才非常重视。尽管随着这些年的科技发展,机器人、智能化甚至推出了无人工厂,对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但正是因为如此,更加需要高科技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因此,在这份《发展规划》中还重点提到:“建立一个市政府牵头的协调机制,建成一个全国先进的人才集聚高地,成立一支支撑有力的汽车产业基金,出台一批导向明确的财政政策,发展一批影响广泛的宣传推广平台,成立一批专业精干的招商队伍,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在为企业和人才发展提供更加实质、更为有力的服务支持。
路长知水性,山转见渝州。在重庆绘就的这幅万亿级新能源汽车新蓝图下,重庆完全有信心也有底气再续“汽车之都”的辉煌历史。
参考文献
编辑 ▎王琰
广告合作 ▎ (微信同号)18240442679 付先生
《汽车工艺师》第一届青年编委会名单 全面剖析宁德时代(CATL)生产线,每个工序都不放过! 国内固态电池及工艺专利 国内多家车企背后庞大的汽车供应链,建议收藏! 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名单 汽车知识大全,一篇文章搞定,必须收藏! “4680” “全极耳” 电池是啥?现阶段根本没有企业敢公开这项技术! 宝马供应商培训资料 它是确保汽车质量的“智慧级”工艺工具,在工业生产中功不可没 新能源电池数字化工厂建设必要性及目标 任正非推荐的5G赋能,已经出书了!这个ppt让您内容全知道。 长城徐水智能工厂:286台机器人打造VV5s的豪华与安全
投稿请点击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