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懂车(id:idongche),懂车更懂你!
作者:全周;转载请带以上信息视为自动授权
这次又要以“我有个朋友开头”,不过这事儿是真的。
我有个朋友为某车企工厂做特种设备运维,然而他告诉我,这家工厂很多领导开的并不是本品牌车型。
这件事令我印象深刻,因为下面这些汽车上的“反人类”设计,也令人怀疑设计师是不是只管设计,根本不会开自己设计的车型。
在国内大部分地区,每到冬季,除了寒冷的空气,如约而至的还有大部分电车车主,以及少部分油车车主的被冻住的隐藏式门把手。
传统的拉手车门,开门动作就只有往外一拉这一动作。然而隐藏式门把手要“一按,一拉”两个动作。
当然,也有电动弹出式的隐藏式门把手,但这种门把手也有冬天被冻住,以及发生事故后不能自动弹开,影响救援的可能性。
另外,极氪 X如果没有选装电动门,车门把手是向里收的设计,可能是因为逻辑设计的问题,这个门把手还有夹手的可能性。
嚯嚯完车外门把手,新能源们还把目光投向了车内门把手。
可能是为了体现科技感,越来越多车型,特别是电车,使用“按键式”取代传统的“拉手式”开门方式。
例如最早的特斯拉Model 3,前面提到的极氪 X,以及近期上市的比亚迪 宋L,都采用了这种设计。
这种设计的便利性其实没啥可指摘的,但有一个细节很少有人提到,大部分按键式开门设计都无法使用“荷式开门法”,例如小鹏 G6。
这是一种用反手开门的方式(车门在右边用左手开门,车门在左边用右手开门),因为开门时必须把身体向后转,能有效避免“开门杀”。
当然,如果DOW开门预警也能有效避免开门杀,但目前的主动安全,还是人眼更靠谱。
车门把手虽然是取消了机械结构,但至少还保留了按键,然而近些年来新能源和部分燃油车,把空调控制、媒体控制、座椅功能控制等按键集中进了中控屏。
虽然我们能理解物理结构越少,出故障的可能性就越小的道理,但车企把“按键越少,科技感越高”作为宣传,就多少有些恶心人了。
对于一些消费者希望“盲操”的消费者,车企们声称语音指令就能完成所有控制。
部分车企的语音操控确实有很好的体验,但也有少部分车企的车机不仅反应迟缓,甚至还有可能黑屏死机。没有实体按键,就做不了任何操作。
另外,智己 L7还把魔爪伸向了车窗控制按钮,将其变成了触控式按键,虽然有震动反馈,但完全不好用。
这台车几乎可以和大众ID.3的车窗控制按键设计,并称为近几年最难用的车窗控制按键。当年法系把车窗控制放中控台,都显得如此合乎情理。
另外,大众ID.3的车灯控制、多功能方向盘的按键也都是触摸式设计。
最后再来看看今年大火的半幅方向盘,或者是Yoke方向盘,前面提到的智己 L7、特斯拉 Model S、极越 01都配备了这种方向盘。
这种方向盘主要用于F1这样的赛车,转向度数在190-360度,而民用车的转向度数则在900–1100度,所以用在家用车上第一个问题就是在倒车需要打满方向时,没办法像圆形方向盘丝滑地完成换手。
另外一个问题是只有体验才知道,那就是在握住这种方向盘时,大拇指会处于一种无处可放的状态,非常不适应。
至于半幅方向盘的优点,无非就是视野遮挡小、看起来运动。
要不我建议,下次咱们直接设计一个方形的轮胎。至于用处,那就是体现悬架的舒适性,只要悬架够好,无论什么形状,都有圆形轮胎的行驶体验?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标星,容易错过我们的推送,也无法看到封面图片。还请点击星标?“懂车”,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我们期待与你的每一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