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有文化,你的汽车价值观 | @有文汽车
领界、领睿、领裕三款产品,
为何都只是江铃福特的一厢情愿?
在上海华发华润静安府周边,有两家福特4S店,一家是长安福特,一家是江铃福特。
在疫情还未反复时,每当天气不错,就有不少人带着钞票到4S店里优哉游哉地看车。买一辆福特,对于普遍经济收入不错的上海消费者来说,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尽管是一母同胞,但这种热闹仅仅属于“长子”——长安福特。汶水路不到两公里的路程,既隔开了人间冷暖,也隔开了福特在华的两个世界。
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上海。数据显示,今年4月,江铃福特旗下SUV产品仅仅为2818量,同比暴跌36.63%,承载厚重期待而来的领睿,并没有让江铃福特“起死回生”。你说是受疫情影响?上月乘用车市场平均跌幅为35.5%,同时江铃福特3月SUV销量同样只有3912辆,一如既往地跌势难止。
长安福特日子则要好过很多,不仅今年第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近50%,而在4月也跑赢了大盘。都是一个妈生的,区别看似只有先来后到,那么长安福特靠的仅仅是先入华的优势吗?汽车有文化咨询了一些消费者,“一样的车标,两样的技术”,才是购车者用脚投票的真正原因。
江铃福特虽有“FORD”字样的车标,但中国的老百姓似乎并不认可挂在领字辈身上的合资LOGO。
“明明卖的更便宜,为何就是干不过其它合资品牌?”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江铃福特的工程师们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可能想不明白的,只有一些整天坐在办公室吹空调、不接地气的江铃领导们。
江铃福特在战SUV共有4款,分别为领界、领睿、领裕以及撼路者。一款接一款,直到领睿到来,领字辈始终在销量上没有任何起色,问题到底出在哪?
本质上还是产品力不够。以领睿为例,虽挂着福特的车标,但在最为核心的三大件上,却与福特没有丝毫的关联:代号为4G15F6L的1.5T发动机,与此前驭胜S330上所匹配的1.5T引擎序号相似,有很大几率是其升级版本,发动机盖上的EcoBoost是领睿最后的体面。同时,领睿所采用的7挡双离合变速器,同样也不是福特出品,只能瞅着隔壁长安福特的8AT眼馋。
既然技术上难当“合资”二字,那么领睿就要面临和自主品牌抢饭碗的局面。但也如大家所看到,领睿虽定位于中型SUV,但轴距仅为2726mm,且仅仅提供了一款1.5T的动力选择。而在此方面,星越L等自主产品不仅实现了更大的空间,同时还具备2.0T的自研动力选项,且于智能与配置上也均不逊色于领睿。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这道选择题基本上已有了明确的答案。
尴尬的领睿,实际上也展示着着整个领字辈的困境——领界,被消费者戏称为“换壳换标的驭胜”;领裕,则是又一款中国特供车,吃尽了福特在“技术减配,差别对待”上的苦果。
在老旧的技术,以及并不突出的产品力双重劣势下,江铃福特能够喊出的仅仅是“更便宜的福特车”,期望以福特的影响力,在自主品牌根深蒂固的10-20万级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江铃福特忽视的是,消费者对于长安福特与江铃福特有着明显的界限,同时对品牌的态度与自我消费观念正逐渐改变。简单粗暴的大品牌、低价格的打法,隐喻出在乘用车市场缺少积累的江铃福特天生的短见性,以及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这种将“自嗨”写在脸上的造车模式,也让领界、领睿、领裕三款产品,都成为了江铃福特的一厢情愿。
江铃福特应当庆幸的是,这个时代的消费者有着远超于过去的接纳度。即便在核心技术有所不足,但只要能把车造好,其实还是会有大量消费者去买单。
从推出全新富山工厂的江铃福特来看,其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难免会面临积重难返的局面。
汽车有文化了解到:目前,江铃福特共有两大工厂,分别为小蓝工厂与富山工厂。在富山工厂建成之前,领界与领裕两款产品是在小蓝工厂投产,而在建成之后,包含新上市的领睿,“领子辈”均转入到了富山工厂进行生产。
作为江铃集团新建工厂,富山工厂在整个智能化水平与生产管控体系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之所以会下重金打造全新工厂,主要原因在于小蓝工厂难以承担起“福特品质”与江铃福特的市场任务。
据了解,小蓝工厂正式投产于2013年,其不仅承载着生产江铃福特商用车的责任,同时还生产了驭胜S350等停售产品。一般而言,由于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制造标准与工艺要求不尽相同,所以车企会尽力把两者划分在不同工厂生产,以保证乘用车的品质能够过关。而由于在制造基地上的薄弱,此前江铃福特不得不让领裕与领界在小蓝工厂投产。
而这一投产,也就败坏了江铃福特的路人缘。
相关数据显示,此前生产的领界与领裕,均是投诉榜上的常客,不仅三大件是重灾区,而且产品中还存在着中控屏黑屏、车身生锈等低级问题。此外,领界在2021年度C-NCAP的测试结果中,还仅获得了三星评价。
富山工厂到底有多少实力?又将用多少时间来挽回此前的不良印象?在销量下跌之后,富山工厂明显的产能过剩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些我们暂且不得而知。在此能够看到的,是江铃福特自身的急躁。
领界、领睿、领裕同样如此。在友商都追求“造爆款”的当下,江铃福特却抱着“一款不行换下一款”的心态去造车,在不到三年多时间里完成了三款产品的铺设。速度是有了,但汽车有文化却看不到江铃福特的用心与务实。
这也许,是江铃福特应当提起重视的问题。
无米下锅,虽是江铃福特遭遇的最大问题,但却不是其迎来如今局面的决定性因素。整个品牌层面表现出的浮躁,让希望“年轻人留下来”的向东平,正遭遇着年轻消费者快速离开的局面。
自2021年就任以来,向东平在江铃福特传播与渠道层面下了不少苦工,不仅邀请跨界KOL代言、进入电竞领域与打造Family Space家空间·福特体验店等,甚至为江铃福特加上了科技二字。但从市场销量上能够看出,向东平的一连串组合拳,最终都打在了空气上。
消费者为什么不买账?内因是产品力,外因则是故事没讲到位。
在2016年,李书福曾痛斥新势力造车,“有些企业不懂汽车,也没有很多钱,之所以‘造车’,是意在资本市场上圈钱。”走过几年后,我们发现真正有趣的其实不是这些新势力,而是被带跑偏的传统车企。
在整个传播形式上,向东平玩的可以基本上是在天际、上汽大众等车企的那一套模式,在其它品牌中都能找到相关的案例,而Family Space家空间·福特体验店,则更专注于舒适、放松等词汇,营造出了更适合家庭的气氛,与福特的整体气质并不相符。
对于江铃福特,向东平曾多次强调挑战信条与百年基因,但无论在产品层面,还是在营销层面,江铃福特均没有给出相应的解答,让口号得以落地。
当然,向总的做法,也很难挑出什么毛病。但常规的玩法,仅仅说明了何为“更年轻的福特”,却没有讲出什么是“更中国的福特”,以及到底什么是江铃福特。
这也就造成了,江铃福特在许多人的心中,仍不过是个“换皮自主”而已。
江铃福特的困境,一些逐渐消失在市场中的品牌早已遭遇过了。
如讲着“BBBA”故事的宝沃,正如同向东平经常挂在嘴边的“百年福特”;再如换壳与强推性价比等出招方式,祖师爷应当是凉了半截的众泰。
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或许只有江铃福特沉落到谷底,才能够真正认识到到底什么是正确的路,在此就且行且看吧。
更多@有文汽车
旗下出版物
寰行中国系列1 | 《别处,是归客》
寰行中国系列2 | 《风从西边来》
寰行中国系列3 | 《十四行》
《逐光:从西双版纳到清迈的佛光之旅》
……
每天文化多一点
商务合作微信:xuan18621718528
注明"汽车有文化",我们拉您入交流群
汽车有文化出品人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22届、第24届中国经济新闻一等奖获得者(2009、2011);是汽车文化之旅系列图书出版人(2014-2017);在新浪、搜狐、凤凰、百度、知乎、蚂蜂窝、乐途网等拥有汽车和旅行专栏。汽车有文化荣获2014年搜狐旅游汽车联盟最具贡献自媒体;2017新浪汽车&新浪微博“年度专业创作者”;2018年一点资讯“最具传播力一号红人”。2020年出版图书《捷达记忆》(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