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刚提车就“亏”3万,特斯拉为何硬着头皮降价?
12缸汽车
1970-01-01
10月24日,特斯拉宣布国产Model 3和特斯拉Model Y大降价,降价后Model 3车型的起售价为26.59万元;Model Y车型起售价为28.89万元。
经过调整后,目前在售的特斯拉Model 3/Model Y各个版本车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降价。其中,Model Y长续航版降价幅度最高,高达3.7万元,后驱版和高性能版分别降价2.8万元和2万元;Model 3的后驱和高性能版的降价幅度分别为1.4万元和1.8万元。
特斯拉产品出现大幅度降价后,也引起了不少刚刚提车的车主关注,甚至有不少车主在特斯拉门店拉起了维权横幅。
这给缸哥的感觉是,省吃俭用几个月,花重金入手一件商品,结果第二天便遇到了商家搞促销。
特斯拉降价背后的逻辑
事实上,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两款产品降价,似乎早在几个月前便已经有预兆。马斯克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便表示:“我认为通胀将会在年底前下降,希望在那个时候,我们可以稍微降低车价。”
结合Troy Teslike(专注追踪特斯拉交付等数据分析的知名推特用户)发布的数据来看
,特斯拉手上掌握的订单销量在今年7月达到接近50万辆的峰值后,订单量便持续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10月21日特斯拉订单量骤减至30万辆以下。
有意思的是,从Troy Teslike公布的数据图来看,特斯拉在中国地区的订单量下降幅度非常快,3-7月还有17-18万台,到10月已经下滑至1.1万辆。这意味着,现阶段特斯拉的储备订单已经快要到底。作为参考,比亚迪尚未交付的订单达70万台。
由于此前产品交付速度慢,特斯拉在建设柏林工厂的同时,也对上海超级工厂的产线进行了优化。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一期)第二阶段的产线优化项目已经在9月1日竣工并开始调试,预计验收期限为9月1日到11月30日。
对于特斯拉来说,此次产线优化有着重大意义,能够进一步扩大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规模。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基本保持在75万辆/年,经过产线优化后,预计产能能够达到100万辆/年。
换句话说,特斯拉接下来不仅消化订单的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在接下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存在供不应求。
可惜的是,在储备订单日益稀少,甚至不足一个自然月的情况下,产能过剩已经开始成为特斯拉面临的问题。
怎么办?降价,吸收订单!
相比于特斯拉大幅度降价,大家更加关心的是特斯拉此次降价是否能够吸引大批订单,甚至影响当下的市场“秩序”。从某种程度来看,我们会不自觉的将特斯拉此次调整产品价格定义为“价格战”,因为去年特斯拉便在国内市场引发过价格战。
2021年7月8日,当特斯拉Model Y标准续航版在国内上市后,价格比长续航版低7万元左右。随后,包括宝马、北汽、沃尔沃等在内的多家车企,相继推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具有极强的号召力。
不可否认,特斯拉确实有打“价格战”的本钱。
回顾一下特斯拉不久前公布的财报,特斯拉单车毛利率高达27.9%,高于国内新势力车企。无论是品牌“光环”加持,还是高毛利率,似乎都预示着一旦特斯拉产品出现降价,势必能够吸引大批订单。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如果时间回到2021年,特斯拉在国内市场上确实拥有极强的竞争力,但是在一年之后,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从产品的角度出发,特斯拉目前最畅销的两款产品—Model 3和Model Y其实已经算是“古董车”了,最“年轻”的特斯拉Model Y是2019年年初发布产品,后续并没有进行大幅度升级;特斯拉Model 3发布于2016年,时间更早。
自跨入2022年以来,特斯拉Model 3的竞品车型愈发丰富,除了比亚迪
汉、小鹏P7以外,比亚迪海豹、长安深蓝SL03、蔚来ET5、零跑C01等已经相继上市,瓜分了特斯拉Model 3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一点可以从乘联会公布月销量榜中看出。
在乘联会公布的9月销量排行榜中,比亚迪汉和特斯拉Model 3的月销量分别为31336台、30919台。其中,比亚迪汉1-9月累计销量为179543辆。反观特斯拉Model 3,并没有出现在1-9月轿车销量排行榜前15之列。
虽然SUV产品的溢价普遍比轿车高,加上特斯拉Model Y的起售价在30万元以内,但是随着小鹏G9、理想L8等车型的相继上市,势必会对特斯拉Model Y的销量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市场的不断变化、竞品车型的产品不断加强,曾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叱诧风云的特斯拉Model Y、Model 3已经渐渐失去了“光环”。至于通过降价的方式吸引订单量,缸哥认为并不是长久之计,更关键的还是对产品进行优化。
车企也要过“双十一”
除了储备订单不足以外,特斯拉此次进行降价还有一个关键因素“KPI还没有完成”。
按照50%的增长预期计算,2022年特斯拉的销量目标在150万辆以上。然而,特斯拉今年前三季度仅完成61%的销量目标,仍存在60万台左右的缺口。这意味着,在10、11、12月三个月内,特斯拉平均每月交付20万辆才能实现目标。
事实上,除了特斯拉以外,多家车企都在为实现年度销量目标而努力。以中国一汽、东风集团、上汽集团、长安集团等为例,几乎都在为完成年度销量目标而努力。
中国一汽今年年初定下了410万辆的销量目标,具体来看,
一汽-大众年销量目标200万辆、一汽丰田年销量目标为100万辆、红旗汽车为40万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1-9月,一汽-大众累计销量为137.7万辆、一汽丰田累计销量为63.3万辆、红旗累计销量为22万辆,均完成了年销量目标的2/3左右。
除了中国一汽以外,东风、上汽等车企同样面临着类似的挑战。
车企累计销量与年销量目标存在差距的背后,与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供应链不稳定有着极大的关系。特斯拉、上汽集团、一汽集团等上半年都相继因零部件供应不足出现停产。此前有车企抱怨道,从去年7月至今,博世公司每个月都没有完全满足车企的零部件需求。
对此,缸哥认为,特斯拉降价或许只是一个开始,预测从11月初开始到12月月底,陆续会有车企推出价格调整的相应政策,目的是为了推动销量的增长,从而实现年度销量目标。
为了了解更多的信息,缸哥也陆续采访了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车企的相关工作人员,面对特斯拉全系产品加价问题以及冲击年销量目标是否有进一步规划。(注:小鹏汽车对外公布的2022年销量目标为:确保25万辆,冲击30万辆。小鹏汽车1-9月累计销量为9.86辆新车,距离目标销量依旧有一定的差距)。
尽管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车企的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向缸哥透露更多的信息,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接下来车企是否采用进一步措施,缸哥认为建设完善、稳定的供应链,确保产能是最为重要的。
总结
随着2022年渐渐接近尾声,汽车市场经过了近一年的不断发展后,早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斯拉的品牌“光环”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车企以及车型开始悄然崛起。可惜的是,在众多车企崛起的同时,汽车供应链却持续受到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们想要持续发展,共同构建稳定的供应链是必不可少的。
说到最后,缸哥还想提及的一点是,无论特斯拉降价后销量表现如何,但是值得我们赞赏的是,特斯拉改变了汽车行业的定价“规则”,让价格变得灵活、透明,车企能够根据产能规模、成本变化等因素进行价格调整,让车企与消费者共同实现“双赢”!
往期精彩:
从赛拉图到EV5,连云港“的士王”的电动转型记
在江苏连云港,有一位22年驾龄的资深的哥——王师傅。驾驶起亚赛拉图出租车7年,行驶近60万公里,车辆品质稳定,让他对起亚车刮目相看,于是在去年5月,他又率先购入起亚EV5营运版,成为连云港首批使用纯电动SUV出租车的司机。尽管提车时间不长,但EV5已经成为“的士王”营运路上的好帮手。#起亚#起亚EV5#我的可靠伙伴、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