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车帮的小伙伴们
本周《踢车问答》的5个问题已到
有请踢车夏东来为大家答疑吧!
253期 | 踢车问答 音频: 进度条 00:00 00:00 祥富:夏老师您好!想买比亚迪驱逐舰05低配版,看评价说跑高速发动机声音很大?这车真的不适合跑高速吗?还是所有的插电混动车,跑高速声音都大呢!请您解答一下!哎…好纠结!谢谢您!
答:答案简单也有些冷酷,就是因为它是便宜的汽车。作为插电混合动力车,电动部分是车的主要成本,不仅份额最大,而且还是燃油车所没有的。这就是所有混合动力车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必须要通过在其它地方减成本来冲抵,否则车就会太贵而难以销售。
能被减掉且不影响安全又不是表面可见的就是隔音材料。比亚迪驱逐舰插电混合动力车的定位在大众化档次,价格约束很大,舒适感上,它只能顾一头,就是日常城市中低速,电动行驶时,发动机不工作所提供的安静和平顺。高速行驶,电很快耗尽,这时,一方面省油节能的效果基本上没有了,一方面,隔音降噪因为没有投入相应的材料而效果不佳。这些都是硬指标,超出了软性手段的能力限度。
买车必然受自己的支付能力约束,而车当然在适应顾客需求时,也受其支付能力约束。在限定制造成本下,必有取舍。燃油车,混动车,纯电车都遵循同样的成本~价格~功能规则。对于你自己这个案例,无非就是去亲身体验一下,看这个噪音对你本人来说有多大,能不能适应。
假如选择同价位的燃油车,没有电动系统的成本负担,在其它部位就能多分配一些资金,也许表现就会好些。所以,最好是找一两个备选去对比着体验,依着自己的实际感受和需求做选择。我的经验是,在这个价位,即使纯燃油,舍得把隔音降噪做好些的也只有国产品牌了。S-117:夏老师您好,如今新能源家用车已经可以轻松做到5秒以内的零百加速了。但结合我们的道路情况来看,您觉得这样的动力更像是一种“储备”,还是“浪费”?
答:从用户使用角度,九成以上是“冗余”,不是浪费也不是储备。因为这就是电动机的正常特性,不用如同燃油机那样要投入高额成本去达到。像是数码产品,成本特别低,功能特别多,用户使用到的常常十不及一,可这些功能是彼此共生的,用不到也会有,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成本影响较小时,制造商就会主要考虑彼此竞争的需要。因为用户肯定希望付出不变,获得最大,用不用是自己随意,但必须得有,这是心理角度。比如对待芯片的性能提升,也是这样。
电动机比燃油机更适合规模效益,提升性能投入的材料和技术成本很低,而且它的输出能够数字化进行调控设置,只要改变输入的参数,就能输出不同的动力。事实上,这就是所谓的“换赛道”。在实际应用中,必然因此而导致超出燃油车驾驶者适应力或习惯的情况,一些意外事故多因此发生。业界也同样经过学习过程,目前主要是用驾驶模式来约束,比如蔚来把电机动力输出与驾驶模式对应设置,经济模式下的百公里加速设定为将近10秒。
还有一种思路是没有模式设置,完全以驾驶者踩加速踏板的“速度”和“幅度”为参数决定电机的输出,等于完全与人的右脚同步。这种虽然更自然,也更要求人的技能,一定程度上,需要额外的练习,毕竟电机的特性不同于燃油机,它的响应比燃油机直接得多,而现在人们还都是用燃油车培训驾驶技术。
Wilbur胡治扬:夏老师,最近宁德时代与美国福特合作建立电池厂的事情很有意思,说说您对这个新闻的看法吧。
答:这就是做生意的对等原则。福特到中国来不就是跟中国的公司合资建厂吗?中国公司去美国做生意,跟当地企业合资或合作是自然而然。当下这个时间点,宁德时代这个项目恐怕还是会遇到不少阻力跟波折。是否能踏实落地,产生期望的经济效益,还得走着瞧。
经贸与政治总是紧密结合的。政治关系的融洽会推动经贸互通发展,政治关系紧张则会阻碍。而经贸的互通和发展又能够为政治关系的缓和起到调剂作用。所以,出于希望稳定发展经贸的角度,宁德时代与福特在美国合作是好事,希望他们成功。
单纯做生意的角度,中国企业已经到了向全球发展的当口,我们缺乏全球性的贸易和制造企业,也必须且必然向这个空间去发展。当然,率先这样做的肯定是在能力上有全球性优势的企业。宁德时代的全球市场份额最高,有很强的优势,但这主要依赖的是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世界最大,远超世界其它地方。其软肋是对本国市场的依赖性高,缺少海外市场的竞争力。韩国电池业则在这方面具有专长。海外市场当下不如中国大,说明其潜力很大,中国车企,电企们就必须抓紧时间走出去,必须以全球市场为自己的市场。这就是现实版的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华尔街金牛:网传,丰田bZ4X优惠6万,日产艾睿雅优惠6万,锂电池价格见顶了吗?新能源车销量到顶了吗?
答:锂电池价格大概率已经见顶,因为其主要原料锂的价格已开始回落。这是比较典型的周期性。一开始是需求突然暴增,导致供应稀缺,原材料价格大涨。于是资金纷纷涌向原材料供应端,大举投资开发矿藏,提炼原料。然后供应过剩。特别是一旦遭遇大的经济周期,发生需求的下滑时,供应过剩就会加剧,价格加速下跌。
现在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实际供应量开始大幅增加,而经济大周期却面临衰退,就是美国在加息抑制通胀,冷却需求。这个做法对全球经济产生同方向的影响,甚至其它地方被抑制和冷却的速度更快,幅度也更深。只靠中国解封后的经济恢复远不足以支撑全球的锂价格,估计年内锂价将回落超50%。新能源车销量则不仅不会见顶,还会大幅增长,因为国产电动车的价格迅速下降,加快接近燃油车水平。
我国针对进口车按照燃油发动机排气量划定税格的方法则更有利于外国厂商对中国销售新能源车。他们也会因锂价的下降而有了更大调整售价的空间,甚至直接使高端的电动进口车价格明显低于燃油车。不过,预计整车价格下降的幅度会比锂原料小得多,因为锂价下降对大多数车企而言,主要的部分会用于缩小一直以来的亏损。广州三拓-王明海:夏东老师,你好!座椅通风和加热是能大大提高舒适性的配置,最近看了很多BBA的车,基本都是顶配才有甚至顶配也没有座椅通风。座椅通风成本虽然比较高,但是研发出来可以在大多数车型的座椅上使用,也可分摊成本,为什么大多数豪华车还是只有座椅加热,但是没有座椅通风。
答:汽车的生意逻辑是以基础价格提供基本的功能,然后利用附加配置获取附加收益。但贯穿始终的是市场竞争,它与投资回报这条线是相互作用的,既有促进也有抑制。在常态下,市场竞争总是导致压低价格,从而压低投资回报。这属于一对矛盾。真正解决矛盾的手段是升维,就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这类,提高了企业的效率,于是出现即使价格下降了,利润也增加的情况。
可升维后,在新维度里,矛盾依旧——竞争参与者迟早都会进入同一维度,于是竞争对回报的压低作用再次形成。本来,像座椅通风加热这类附加的功能配置是高成本技术,也当然会从高档车上投入应用,被它们用来当作获取附加收益的附加配置,所谓“选装配置”。后来,一些新来的竞争者,将之用于较低档的品牌,还以标配提供。这就是竞争压低回报的典型表现。
技术创新有两个相反的方向,一个是高端化,一个是普及化。通常的发展过程是先高端化,新技术按照先投入后回报的逻辑,前期制造效率较低,成本较高,落地应用往往需要高端用户来支撑。然后越来越批量化,效率提升,最终普及化。随着时间的延续,普及化程度总是不断增加,高档车的相对技术和功能性优势就越来越小了。但同时它们也积累下了越来越厚重的品牌价值,这使它们不需要与低档的车型比配置,也能以高价出售。这跟一个LV的钱包要贵过一个蔻驰背包是同样的道理。
假如你有20万到25万元买车,会首先考虑买什么车?(合资还是自主?燃油还是新能源?)
上期交流问题:
考虑买车的时候,对你来说,品牌和价格哪个优先?
@星多士
我会选择品牌优先。首先确定自己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每个汽车品牌有着不同的定位,认同这个品牌所带来的价值,同样需要承担这个品牌相应的价格。从心理上认同这个品牌,价格会更容易接受。特别现在很多人选择的是自己的第N辆车,品牌一定会占主导。每个品牌有对应的价格区间,其实选择品牌的同时也在选择价格,两者是相对的。
@Edward
我买车首先考虑的是品牌,其次才比较价格。比如我要换车,需要动力和操控好的,高速稳定性好的,所以先考虑德系品牌。日系再保值也不看,国产品牌虽然进步很大,性价比高,但试驾之后,感觉某些方面不如意。
@极控科技 田旭 | JAKCOM Stone
对我来说品牌优先,我认为:一个好品牌,可以标榜出车辆多维度指标特征,一个好价格,只能代表一个好的价格,如果花钱的目的是为了省钱,那不买可以实现目标最大化。
@A-小占百货会销礼品
考虑买车的时候,对我来说,品牌比价格优先。先看品牌,再看有没有适合钱袋子的车型,或者是先看中意的车型,再努力攒钱袋子!不喜欢的品牌不会看的。
@王暮枫
现身说法吧,不惑差一年半,刚买了人生第一部豪华车,70-90这个区间。对比半天,最终2选1,含泪pass当年梦想之车,最后的选择是一直被骂的那个。不过品牌和价格方面,回想过去大半年,没有认真对比过,主要是定一个范围,确认哪些点是自己喜欢的,哪些点又是日常需要的,最终拍板一下。我认为只要同一价位,开5年内应该都大差不差,最后认识到车无完车,但千金难买我喜欢。
@Katrina
应该是品牌优先,品牌是东西的保证性,价格的话其实你自己的预算里的车肯定你考虑的价格都差不多,所以价格在差不多的情况下就优先考虑品牌,品牌的优势出来了,以上仅个人观点哈,不代表其他,这次选我哈,真的是你们的老粉丝了,加油哈 会继续支持你们的!
@Tang
尊重品牌。品牌从某种角度上讲,代表了一个车企的积淀与实力。我们国产新势力层出不穷,但正真做到用心积淀底蕴、发力突破核心技术的企业有多少家?有些产品,看似热闹,却经不起长时间推敲。车的本质属性是机械,新势力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向传统大品牌学习。趁大象们还没转身,利用好红利让自己进化升级,从细微处提高核心竞争力。否则,等大象转过身了,假象始终要被戳破。
@项全
先选好品牌,再考虑这个品牌下面合适自己消费能力的产品,也就是和个人消费能力相匹配的产品。选好了这些,就看价格了,价格是最终决定是否购买的主要因素。
@兔代理REACTO
应该是价格优先,因为现在的市场选择太多,同价位的品牌突出优势已经不明显了。
@丁浩
我觉得买车会优先有一个预算范围,然后在预算范围所覆盖的品牌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
@个
当然是价格优先,用最低的成本购买一件工具化的商品,然后把节约的资金使用在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上,或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上,不买品牌溢价的单。
@走走看看
我会选择价格优先,品牌次之。本人买车目前还是处于工具化层次。价格、质量、售后服务和因保有该辆车所产生的花费,是我关注的重点。品牌的价值对我来说,只是表明该车企能够长期稳定推出新产品,能够支撑相关的售后服务就可以了。哪怕该品牌退市了,只要相关配件充足,第三方服务可以满足日常需要,那么品牌未来命运如何,与我都无关。正是基于此,我的下一辆车可能是法系或是韩系车,法系可能性大一点。
@Jacky
我绝对是价格优先。两年前准备换车的时候,备选了一堆:奔驰C260系列,包括普通四门/轿跑/旅行版/GLC;宝马325。后来无意中听到“六折虎七折豹”的说法,正好一直想换SUV,加上之前坐过一次发现3和揽胜行政版,印象深刻,索性去试驾了发运。最后果断入手,送给自己一份40岁生日礼物,真香
@沐芽
品牌和价格,看平衡点吧,差不多价格,差不多货品的时候,就选择自己倾向的品牌。价格落差很大,尤其考虑到性价比的时候,这估计有些后来居上的品牌被考虑的原因吧。
@名爵吕
品牌和价格都很重要但是选车的时候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假如一个C级和A6让我选,我会偏向A6,一个低配雅阁和一个高配天籁,我选天籁;对品牌都很信任又都抱有怀疑,什么车都可能开好长时间不出毛病或者一买就坏,这纯粹看人品了。这么一说我应该是更偏向价格了,偏向买低价高配的车型,但是对比的时候产品质量也必须是同一水准线上的。
@Tong
油车品牌优先,手头有钱了,预算够了,起码还是会选高端品牌吧。电车的话,品牌的影响力在我这减弱了一些,和价格的重要性类似。
@WHL
年轻时二十几岁的时候购车优先考虑的是品牌,那时候觉得面子很重要,于是就买了辆合资车,福特的。现在,人到中老年,就不怎么考虑面子的问题了,价格合适,适合自己的,足够了。
@刘旭
本来是先价格再品牌,但因自主品牌打破是原有的价值体系,所以现在是先选自主还是合资,然后才考虑价格和品牌。
由于微信公众号的规定,释放的精选留言上限为100条,但并不代表我们仅在这100条中挑选,而是踢车夏东认真阅读了后台的所有精彩留言后,从中随机挑选了一位幸运粉丝。
如果您的答案比较精彩,将有可能入选下一期【踢车问答】栏目,并被随机抽中且获得由踢车夏东提供的纪念礼品一份,欢迎大家踊跃交流。
251-260期
252期丨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丰田电动化落后了吗?
251期丨合资车流失的销量去哪了?为什么有的四驱偏后驱,有的偏前驱?
241-250期
250期丨德系高端品牌的电动车还有优势吗?
249期丨特斯拉为何要降价?铝车架比钢车架好在哪?
248期丨丰田皇冠为什么变这样了?用洗涤灵洗车成吗?
247期丨比亚迪的电动技术是世界第一吗?
246期丨国产发动机超越国外主流了吗?动力分配是怎么回事?
245期丨蔚来新ES8有啥优势?长城吉利混动有差距吗?
244期丨比亚迪卖得火为什么没利润?奥迪还会更新燃油车吗?
243期丨国车品牌最后能垄断国内市场吗?热门车减配是否应该选冷门车?
242期丨SUV为什么做不了高档品牌旗舰?电车电池衰退怎么解?
241期丨电动车会用上免充电“核电池”吗?购置税减免能延续吗?
231-240期
240期丨油改电有必要吗?SUV是不是高所以安全?
239期丨谈电动车“单踏板模式”的误导性,摩托车旅行的秘诀
238期丨哪家新势力前景更好?为何疫情下超豪车卖得好?
237期丨比亚迪的江湖地位?同平台怎样保持品牌特色?
236期丨芯片封锁会不会打压中国车?美系车还有出路吗?
235期丨豪车转电动会不会掉价?底盘用得着大师调校吗?
234期丨再谈三缸发动机,蔚来ET5/极氪001怎么选?
233期丨理想L9会抢走BBA的蛋糕吗?马自达有未来吗?
232期丨新势力发布会为什么要吹牛?增程电动为什么贵?
231期丨15万买哪些新能源车?新能源车要不要磨合?
221-230期
230期丨为什么气缸越来越少?为什么马路井盖总是坑?
229期丨上市三年就停产的理想ONE,合理吗?
228期丨蔚来ET7和奔驰E级比,谁更高级?
227期丨油、电,谁保值?看不见的地方会减配吗?
226期丨怎么看电动车爆燃?混动车为什么不给绿牌?
225期丨电车吹零百加速是欺骗?国产电车没核心技术?
224期丨为什么豪华品牌不搞混合动力?打折卖车会赔本吗?
223期丨奥迪MLB是不是不如宝马CLAR?林志颖事故是特斯拉车的问题么?
222期丨国产混动谁更先进?
221期丨汽车付费升级硬件功能合理吗?油价涨,电价呢?
211-220期
220期丨家用MPV该怎么选?零跑值得买吗?
219期丨怎么看阿维塔?三款电动车怎么选?
218期丨为什么很少见到新能源车的碰撞测试?
217期丨国产的纯电动MINI什么时候推出?观致汽车又怎么了?
216期丨大众为什么只在中国市场比较成功?玻璃天幕安全吗?
215期丨没充电条件怎么选购新能源车?非承载为什么火了?
214期丨长安的混动怎么样?保时捷911为什么能理财?
213期丨保时捷风波怎么看?疫情封控,怎么护车?
212期丨华为怎样“入坑”造车?发动机过热怎么办?
211期丨宝马用铁替换铝?法拉利应该造SUV吗?
点击“阅读原文”,或后台回复“踢车问答”,即可查看更多!
点击“在看”,开启爱车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