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的C6,也拯救不了雪铁龙
整个2023年,5个月时间卖了2099台,除去3月的降价销量,剩下的月均200多台,增长并不明显,更别说和同级别产品比了,尤其是降价补贴活动后,雪铁龙的热度立马就下去了。更致命的是,虽然短期的降价政策清理了库存,缓解了经销商压力,但从长期来看,雪铁龙在消费眼中,已经是不降价卖不动的品牌,这对于品牌形象来说,是个致命伤。
后浪迭起,不思进取,自取灭亡
一方面,MG6的品控一直备受怀疑,老款车型用的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换挡顿挫,被频频投诉,另一方面,过分强调运动属性,但实际上产品名不副实,影响了品牌形象。
挂羊头卖狗肉,丰田也不行
当你看到实车时,就明白了,明明叫着广汽丰田iA5,但却挂着广汽传祺的车标。没错,这款广汽丰田iA5用的是埃安的技术,和埃安Aion S同源,但却因为叫广汽丰田iA5,所以售价硬是比Aion S多了2万,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多花2万,只是为了丰田2字吗?况且还没有丰田标。
月销不过300台,哪懂女人心
也许是好猫给的自信,欧拉品牌直接跳过了10-15万级的纯电市场,进而直接进军15-20万级纯电市场,推出了欧拉芭蕾猫,还给品牌贴上了女性化的标签,可这一次,欧拉失算了。
且不说甲壳虫这样的复古造型,连大众都选择停产,欧拉哪里来的迷之自信,难道仅凭女性的审美和印象中的“冲动消费”?显然不是,对于汽车这样的大宗消费品,女性也许比男性更加理智。
降价也拯救不了豪华电动车
奔驰EQE的价格已经跌破40万,个别地区给到的价格是38万,和官方指导价47万相比,优惠了小10万,但一看销量,月均只有500多台,似乎不应该。
但即便是奔驰,在新能源领域做不好也是事实,究其原因,在这个价位上,卖得好的产品比如蔚来ET7,至少在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系统以及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总有比较突出的地方,反观奔驰EQE,貌似没有明显优势,单靠奔驰的品牌价值,根本无法支撑起来4、50万级的价格。
降价换量,换了个寂寞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降价换量一场空,长期的降价策略下,凯迪拉克早已不是消费者心目中的豪华品牌,对上BBA没有竞争力,向下来看,和同价位的凯美瑞、迈腾、帕萨特、天籁相比,空间尤其是后排空间是绝对劣势,吸引不了传统家庭用户。
比起降价换量,更致命的是不重视
虽然捷豹XEL的用料很厚道,全新2.0T+8AT、前置后驱、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放眼合资品牌完全够看,但从17年上市以来,捷豹似乎不重视XEL,一直都是靠缝缝补补,改款了事,没有大换代、大更新,外观、内饰还是老一套,在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领域飞速发展的今天,早就过时了。
如果捷豹XEL再不“壮士断腕”,“改头换面”,恐怕难有作为。
没有核心竞争力,无异是空中楼阁
除去价格虚高、门店少等原因,最关键的是极狐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可以理解为这就是一台组装车,人家比亚迪汉有刀片电池、蔚来有换电服务,但看北汽极狐,真的是什么也没有啊。
典型的叫好不叫座
迈锐宝XL的诚意是有的,以前说它是三缸机,但现在全系都是四缸机,并且匹配9AT变速箱,动力系统不但没有拖后腿,反而是加分项。
虽然内饰落后,但迈锐宝XL的终端优惠足够大,作为中级车,已经卖到了紧凑级轿车的价格,可谓是合资车型中的“价格屠夫”,性价比自然不用多说,可依旧卖得不好。
根本原因还是上汽通用的品牌力羸弱,这些年大搞以价换量,对品牌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早就已经沦为了二线品牌,再者在这个价位上,新能源和自主燃油车的奋力追赶,在空间、动力、智能化上丝毫不输。
同车不同命,LIFE卖不动
作为本田飞度的姊妹车型,LIFE(也称来福酱)和飞度无论是外观、配置还是动力系统,都差不了太多,但两者的销量却是天差地别。
小型车市场的日渐式微的是一大因素,毕竟连高尔夫、Polo这样的神车月销也没有太高,相比之下,在产品力高度重合的飞度和LIFE之间,消费者自然更愿意选择名气更大的飞度了,更别说LIFE的售价比飞度更高。
另一方面,这个价位上,新能源车型譬如元PRO、秦PLUS等,空间更大、更智能、能耗更低,更符合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本田LIFE自然卖不动了。
没了华为力挺,问界的日子不太好过
从2023开始,问界M5的销量一直在下滑,现在已经徘徊在3000多台了,相比于去年,在华为加持下,问界在极短时间内实现月交付量过万,反转来的太快了。
一部分原因是华为的车机系统现在已经应用在很多车型上,这就意味着问界M5的核心竞争力正在流失,当然这也和问界品牌渠道的变更有关,3月份,华为再次强调不会涉足造车领域,HUAWEI等字样或标志不能出现在整车外观设计与宣传上,这对于一直受到华为力挺的问界M5来说,影响不小。
越野玩家真的需要一台坦克500吗?
坦克500上市之初,无论是车评人还是消费者都是一片赞誉,首款国产3.0T+9AT、中大型硬派越野车,弥补了国产市场空白,前景大好,但现实的销量却完全不对等,月均1000多,远不及小弟坦克300。
在小编看来,这类中大型硬派越野市场的受众群体本身就很小众,坦克500和坦克300不同,对于偶尔满足越野需求的消费者来说,坦克300完全能够满足,售价更低,油耗也更友好,而坦克500的潜在消费者,应该是经济实力更强,越野需求更高的用户,而这类人,本身就不多。
丰田的“混招”,把自己坑进去了
谁也没能想到,作为丰田转战新能源的首款产品,bZ4X的月销量只有区区600台左右,这相比以往丰田燃油车来说,连个零头都算不上。
究其原因,还是出在丰田自身的问题,颇为绕口的名字bZ4X被戏称为“验证码”,作为纯电车型,虽然官方标称最高续航有615km,但车主实测大大缩水,不少网友表示,实际只能跑200多公里,几乎仅标注里程的三分之一。
不仅如此,丰田更是频出混招,新车上市3个月,价格大跳水,连降6万,网友惊呼,比特斯拉还能割韭菜,如此操作,消费者怎么敢买呢?
还敢涨价,奔驰EQB真不怕掀桌子
豪华品牌电气化做不好有目共睹,尤其是像这种“油改电”的奔驰EQB车型,在国内市场不受待见也很正常,但没想到,居然月销量还有400多台。
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时代过去了
其实哈弗把家当押在越野SUV车型,从某种程度上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在10-15万价格区间内,产品过于混乱了。从哈弗H6到M6,从大狗到二代大狗,又或者是酷狗,别说普通的消费者,即使是专业的车评人,都不一定分得清。
豪华品牌做不好电气化,凯迪拉克也是如此
对于凯迪拉克而言,LYRIQ锐歌有着不小的意义,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因此凯迪拉克注入了不少的心血,例如科技造型、4.9秒的零百加速、600多公里的续航里程,在合资纯电车型中,锐歌是比较强的,但就是卖不好。
海外热销,国内吃瘪,何去何从?
从21年进入国内市场以来,福特电马并未迎来类似海外市场的热销,虽然从去年10月就开始降价,但现在月均销量200台都不到,实在太惨了。
说到底,福特电马还没有抓住中国新能源用户的喜好。在新能源车更强调的三电、续航、智能座舱、大空间、价格等诸多方面,福特电马与国产同级对手相比并没有突出优势,即使直降4万,20出头的售价,也很难生存。
“借鸡生蛋”,是行不通的
这年头,跨界造车这事儿屡见不鲜,比如恒大、小米,但结局一般都不太好,比如创维HT-i,一家电视机制造商,也想来分一杯羹。
当然,创维也知道自己没有核心技术,于是联合比亚迪,造出了创维HT-i,搭载的是比亚迪看家的DM-i混动技术,与比亚迪旗下的插混产品几乎一致,可惜这种做法消费者并不买单。借鸡生蛋虽然可以解决技术上的短板,但是终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国内卖不好就真的不好吗?
欧萌达上市之初,官方喊出的口号就是“全球研发、全球标准、全球品质、全球命名、全球上市”,但上市以来,国内市场一直不温不火,难道真的是产品不行?
显然不是,奇瑞欧萌达从诞生之初,主打的就是海外市场,比如在俄罗斯,欧萌达(OMODA)更是作为独立子品牌,销量确实比国内市场好不少。
OMODA C5(海外版)
相比之下,国内消费者更喜欢大空间、动力强、售价还要低的高性价比车型。这一点欧萌达显然不讨喜,所以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自然没那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