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卖得差的车型 卖不好都是自己作的?
汽车天涯
1970-01-01
01
轿 车

1
雪铁龙C6(2099台)


12万的C6,也拯救不了雪铁龙

3月份的政府补贴,确实给雪铁龙C6带来了一波销量,一个月卖出了1259辆,相比去年月销100辆来说,有着质的飞跃,看起来雪铁龙又能卖得好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整个2023年,5个月时间卖了2099台,除去3月的降价销量,剩下的月均200多台,增长并不明显,更别说和同级别产品比了,尤其是降价补贴活动后,雪铁龙的热度立马就下去了。更致命的是,虽然短期的降价政策清理了库存,缓解了经销商压力,但从长期来看,雪铁龙在消费眼中,已经是不降价卖不动的品牌,这对于品牌形象来说,是个致命伤。

别说拯救雪铁龙了,可能还要“自食恶果”。
2
MG6(2045台


后浪迭起,不思进取,自取灭亡

MG6作为国内市场较早推出的主打运动家轿的车型,在上市之初,凭借着新潮的外观和较低的价格,能做到月销过万的战绩,让很多车企羡慕不已,不过显然名爵没有把握住机会,几年光景,MG6已经被边缘化了。

一方面,MG6的品控一直备受怀疑,老款车型用的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换挡顿挫,被频频投诉,另一方面,过分强调运动属性,但实际上产品名不副实,影响了品牌形象。

最关键的是,这两年里,涌现了一大批譬如长安UNI-V、吉利星瑞、艾瑞泽8这样的既运动也适合家用的车型,售价相当,但智能化、空间、动力都更强,相比之下,MG6自然没优势了。
3
广丰iA5(331台)


挂羊头卖狗肉,丰田也不行

iA5应该是卖得最差的丰田车,存在感极弱,5个月只卖了300多台,如果没猜错的话,这300多台里大部分应该还是网约车,这是什么原因呢?

当你看到实车时,就明白了,明明叫着广汽丰田iA5,但却挂着广汽传祺的车标。没错,这款广汽丰田iA5用的是埃安的技术,和埃安Aion S同源,但却因为叫广汽丰田iA5,所以售价硬是比Aion S多了2万,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多花2万,只是为了丰田2字吗?况且还没有丰田标。

最终的结果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被市场抛弃。
4
欧拉芭蕾猫(1374台)


月销不过300台,哪懂女人心

也许是好猫给的自信,欧拉品牌直接跳过了10-15万级的纯电市场,进而直接进军15-20万级纯电市场,推出了欧拉芭蕾猫,还给品牌贴上了女性化的标签,可这一次,欧拉失算了。

且不说甲壳虫这样的复古造型,连大众都选择停产,欧拉哪里来的迷之自信,难道仅凭女性的审美和印象中的“冲动消费”?显然不是,对于汽车这样的大宗消费品,女性也许比男性更加理智。

再者说接近15万的起售价买台车长4.4米的小车,这笔账谁都会算。哦,对了,对于女性而言,宁愿花小钱买正品,也不会去买一件高仿的“大牌”,欧拉显然错估了女人心。
5
奔驰EQE(2742台)


降价也拯救不了豪华电动车

奔驰EQE的价格已经跌破40万,个别地区给到的价格是38万,和官方指导价47万相比,优惠了小10万,但一看销量,月均只有500多台,似乎不应该。

但即便是奔驰,在新能源领域做不好也是事实,究其原因,在这个价位上,卖得好的产品比如蔚来ET7,至少在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系统以及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总有比较突出的地方,反观奔驰EQE,貌似没有明显优势,单靠奔驰的品牌价值,根本无法支撑起来4、50万级的价格。

所以,在电气化赛道上,人们更在意的是产品本身,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价值感,奔驰EQE还需要拿出更多的诚意来。
6
凯迪拉克CT4(3461台)


降价换量,换了个寂寞

凯迪拉克的想法是好的,既然拼不过BBA,那么向下发展,和雅阁、迈腾、凯美瑞掰手腕,于是CT4新增了1.5T入门版,官方指导价也降到了不到22万,加上终端优惠,CT4的售价已经跌到19万了,这总有诚意了吧。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降价换量一场空,长期的降价策略下,凯迪拉克早已不是消费者心目中的豪华品牌,对上BBA没有竞争力,向下来看,和同价位的凯美瑞、迈腾、帕萨特、天籁相比,空间尤其是后排空间是绝对劣势,吸引不了传统家庭用户。

所以,即便是新增了1.5T车型,CT4降低了准入门槛,但也没什么实质性意义,反而让自己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当中。
7
捷豹XEL(4065台)


比起降价换量,更致命的是不重视

捷豹XEL最初给消费者的印象是“英伦贵族”,不过零整比高,维修贵,故障率高,国产之后,故障率是降下去了,但为了销量却一降再降,不过即便如此,消费者也没能买单。

虽然捷豹XEL的用料很厚道,全新2.0T+8AT、前置后驱、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放眼合资品牌完全够看,但从17年上市以来,捷豹似乎不重视XEL,一直都是靠缝缝补补,改款了事,没有大换代、大更新,外观、内饰还是老一套,在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领域飞速发展的今天,早就过时了。

如果捷豹XEL再不“壮士断腕”,“改头换面”,恐怕难有作为。

8
极狐 阿尔法S(3974台)


没有核心竞争力,无异是空中楼阁

极狐的背后是北汽,财大气粗,定位中高端的极狐阿尔法S自然不会差,左手华为智能辅助加持,右手麦格纳供应商,可谓是一身名牌,但就是卖不好,这是为什么?

除去价格虚高、门店少等原因,最关键的是极狐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可以理解为这就是一台组装车,人家比亚迪汉有刀片电池、蔚来有换电服务,但看北汽极狐,真的是什么也没有啊。

产品力不足,品牌无法支撑起销量,光靠营销,怎么可能卖得好呢?
9
迈锐宝XL(6500台)


典型的叫好不叫座

迈锐宝XL的诚意是有的,以前说它是三缸机,但现在全系都是四缸机,并且匹配9AT变速箱,动力系统不但没有拖后腿,反而是加分项。

虽然内饰落后,但迈锐宝XL的终端优惠足够大,作为中级车,已经卖到了紧凑级轿车的价格,可谓是合资车型中的“价格屠夫”,性价比自然不用多说,可依旧卖得不好。

根本原因还是上汽通用的品牌力羸弱,这些年大搞以价换量,对品牌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早就已经沦为了二线品牌,再者在这个价位上,新能源和自主燃油车的奋力追赶,在空间、动力、智能化上丝毫不输。

迈锐宝XL卖不动就在情理之中了。
10
本田LIFE(2952台)


同车不同命,LIFE卖不动

作为本田飞度的姊妹车型,LIFE(也称来福酱)和飞度无论是外观、配置还是动力系统,都差不了太多,但两者的销量却是天差地别。

小型车市场的日渐式微的是一大因素,毕竟连高尔夫、Polo这样的神车月销也没有太高,相比之下,在产品力高度重合的飞度和LIFE之间,消费者自然更愿意选择名气更大的飞度了,更别说LIFE的售价比飞度更高。

另一方面,这个价位上,新能源车型譬如元PRO、秦PLUS等,空间更大、更智能、能耗更低,更符合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本田LIFE自然卖不动了。

02
SUV

1
问界M5(12388台)


没了华为力挺,问界的日子不太好过

从2023开始,问界M5的销量一直在下滑,现在已经徘徊在3000多台了,相比于去年,在华为加持下,问界在极短时间内实现月交付量过万,反转来的太快了。

一部分原因是华为的车机系统现在已经应用在很多车型上,这就意味着问界M5的核心竞争力正在流失,当然这也和问界品牌渠道的变更有关,3月份,华为再次强调不会涉足造车领域,HUAWEI等字样或标志不能出现在整车外观设计与宣传上,这对于一直受到华为力挺的问界M5来说,影响不小。

问界M5要做的,就是尽快更新换代,增强自身产品力,才是出路。
2
坦克500(5782台)


越野玩家真的需要一台坦克500吗?

坦克500上市之初,无论是车评人还是消费者都是一片赞誉,首款国产3.0T+9AT、中大型硬派越野车,弥补了国产市场空白,前景大好,但现实的销量却完全不对等,月均1000多,远不及小弟坦克300。

在小编看来,这类中大型硬派越野市场的受众群体本身就很小众,坦克500和坦克300不同,对于偶尔满足越野需求的消费者来说,坦克300完全能够满足,售价更低,油耗也更友好,而坦克500的潜在消费者,应该是经济实力更强,越野需求更高的用户,而这类人,本身就不多。

另一方面,坦克品牌推出时间并不长,相比丰田系的硬派越野,品牌沉淀明显不够,再给坦克一些时间,或许会有转机。
3
丰田bZ4X(3113台)


田的“混招”,把自己坑进去了

谁也没能想到,作为丰田转战新能源的首款产品,bZ4X的月销量只有区区600台左右,这相比以往丰田燃油车来说,连个零头都算不上。

究其原因,还是出在丰田自身的问题,颇为绕口的名字bZ4X被戏称为“验证码”,作为纯电车型,虽然官方标称最高续航有615km,但车主实测大大缩水,不少网友表示,实际只能跑200多公里,几乎仅标注里程的三分之一。

不仅如此,丰田更是频出混招,新车上市3个月,价格大跳水,连降6万,网友惊呼,比特斯拉还能割韭菜,如此操作,消费者怎么敢买呢?

4
奔驰EQB(2324台)


还敢涨价,奔驰EQB真不怕掀桌子

豪华品牌电气化做不好有目共睹,尤其是像这种“油改电”的奔驰EQB车型,在国内市场不受待见也很正常,但没想到,居然月销量还有400多台。

尤其是新款EQB上市后,入门款上涨200元,350 4MATIC售价42.8万元,比老款车型更是上涨了4300元,离了大谱。实际上据外媒报道奔驰在不久之后很有可能放弃EQ系列,尤其是油改电产品,所以这一次新款涨价不排除是割最后一波韭菜的可能。
5
哈弗酷狗(956台)


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时代过去了

其实哈弗把家当押在越野SUV车型,从某种程度上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在10-15万价格区间内,产品过于混乱了。从哈弗H6到M6,从大狗到二代大狗,又或者是酷狗,别说普通的消费者,即使是专业的车评人,都不一定分得清。

所以哈弗酷狗卖不好,一点儿也不意外,除了内耗严重,在这个价格区间上,长安UNI-T等车层出不穷,哈弗酷狗就更没什么太多优势了。
6
凯迪拉克锐歌(1044台)


豪华品牌做不好电气化,凯迪拉克也是如此

对于凯迪拉克而言,LYRIQ锐歌有着不小的意义,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因此凯迪拉克注入了不少的心血,例如科技造型、4.9秒的零百加速、600多公里的续航里程,在合资纯电车型中,锐歌是比较强的,但就是卖不好。

原因也很简单,一是锐歌高达43.97-47.97万的售价,价格太高了,同级别的国产纯电车型,理想L9、蔚来ES6等车型明显更胜一筹,其次是此前曝光的“货不对版”事件也影响了锐歌的品牌形象,所以更难卖了。
7
福特电马(951台)


海外热销,国内吃瘪,何去何从?

从21年进入国内市场以来,福特电马并未迎来类似海外市场的热销,虽然从去年10月就开始降价,但现在月均销量200台都不到,实在太惨了。

说到底,福特电马还没有抓住中国新能源用户的喜好。在新能源车更强调的三电、续航、智能座舱、大空间、价格等诸多方面,福特电马与国产同级对手相比并没有突出优势,即使直降4万,20出头的售价,也很难生存。

再加上门店很少,传播力度并不大,了解的消费者就更少了,更别说购买了。
8
创维HT-i(2790台)


“借鸡生蛋”,是行不通的

这年头,跨界造车这事儿屡见不鲜,比如恒大、小米,但结局一般都不太好,比如创维HT-i,一家电视机制造商,也想来分一杯羹。

当然,创维也知道自己没有核心技术,于是联合比亚迪,造出了创维HT-i,搭载的是比亚迪看家的DM-i混动技术,与比亚迪旗下的插混产品几乎一致,可惜这种做法消费者并不买单。借鸡生蛋虽然可以解决技术上的短板,但是终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奉劝创维一句,想要立足,还得要有自己的东西,否则陆续倒下的新势力汽车品牌或许就是创维汽车的明天。
9
欧萌达(3538台)


国内卖不好就真的不好吗?

欧萌达上市之初,官方喊出的口号就是“全球研发、全球标准、全球品质、全球命名、全球上市”,但上市以来,国内市场一直不温不火,难道真的是产品不行?

显然不是,奇瑞欧萌达从诞生之初,主打的就是海外市场,比如在俄罗斯,欧萌达(OMODA)更是作为独立子品牌,销量确实比国内市场好不少。

OMODA C5(海外版)

相比之下,国内消费者更喜欢大空间、动力强、售价还要低的高性价比车型。这一点欧萌达显然不讨喜,所以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自然没那么高了。


 

-END-




         


从赛拉图到EV5,连云港“的士王”的电动转型记
在江苏连云港,有一位22年驾龄的资深的哥——王师傅。驾驶起亚赛拉图出租车7年,行驶近60万公里,车辆品质稳定,让他对起亚车刮目相看,于是在去年5月,他又率先购入起亚EV5营运版,成为连云港首批使用纯电动SUV出租车的司机。尽管提车时间不长,但EV5已经成为“的士王”营运路上的好帮手。#起亚#起亚EV5#我的可靠伙伴、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