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说 | 何仑:车圈里的“嘴炮”与“唱衰”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
1970-01-01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何仑

文 | 智库君

近来车圈很热闹,对合资企业的唱衰声、对跨国巨头的敬畏声和新势力车企的超大号嘴炮声此伏彼起、相互交织,相关当事人都语出惊人,搞得舆论场上沸沸扬扬的。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智库君:新势力车企似乎在展开一场嘴炮竞赛,华为车BU老总余承东宣称:“问界M9是1000万以内最好的、陆地上最强悍的SUV。”这比一年多前理想汽车创始人宣称 “500万元以内最好的家用SUV” ——L9要高出了一个量级。类似这样的大忽悠不胜枚举。您怎么看?

何仑:如果你非要跟人家较真说,你这车不过四、五十万,非把人家500万、1000万的豪车生拉硬拽进来比,到底是把自己还是别人当傻子,那你就错了。关键是消费者怎么看。嘴炮打出去了,L9大卖,说明这嘴炮让目标用户很受用,起码没什么不爽、不适的感觉,对厂家来说这就挺好,目的达到了,你就闭嘴吧。所以才有M9来跟风、升级。两边互掐,才有看头,至于消费者会不会为此付出代价,那是以后的事。

智库君:但也有人耐不住了,余承东的合作伙伴、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公开说:“我希望我们的合作伙伴不要误导消费者,领先就领先,但是要适当一点,做广告都没有底线了,这个行业太糟糕了。”他居然公开批评自己的合作伙伴,这是什么情况?

何仑:换了是我,当我感到合作伙伴的一些公开说法破了底线时,我自然要担心别人会因此而质疑我的节操,谁让他是我的合作伙伴呢,于是我只好选择在这一点上与他切割、撇清。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这样的无底线嘴炮竞赛有害无益,会搞得乌烟瘴气,让消费者无所适从。你可以看看在那些成熟的汽车市场上,有谁还玩这种无底线的嘴炮竞赛?没有,因为那里的消费者不好忽悠,这样干只会适得其反,把自己搞臭。在中国,现阶段有人这样玩,你就当是一个乐子,消费者一次次吃了苦头后,才会慢慢成熟起来,这样无底线的嘴炮竞赛才会消失。

智库君:还有,面对国内舆论对合资企业的一片唱衰声,朱华荣认为合资企业会迅速崛起,结果 “崇洋媚外”成了他的新标签。您怎么看?

何仑:华为老总任正非曾对外媒说:我们公司总体是崇美的,因为我们大量地学习了美国文化,到今天仍然是这样崇拜美国,没有改变,不因为美国打我,我就不爱美国了。你能说这算是“崇洋媚外”吗?

智库君:最近,外资、合资车企像是在集体发作,先是起亚中国COO杨洪海说“我等你们烧死了再来抢市场”;后来是一汽-大众高管称“我们有钱有技术还有全球化经验,让自主品牌新势力打去吧,等他们打伤了,我们再全部清桌”;还有沃尔沃高管说“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再有广汽丰田说“合资不是落后代表,它有着成熟的稳重,也有后发的韧劲”,丰田(中国)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也表示“期待合资失败,绝不是中国汽车工业应该看到的前景”。其中有些话是不是太出格了,所以有人说这更像是吃了败仗后又束手无策的气急败坏?

何仑:有些话带有情绪,有些出格、过头也不难理解。一些新势力车企动辄“干掉”、“干翻”BBA算不算出格?我觉得在这类问题上的言论是否出格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言论是否有理。

外资、合资车企在不同场合讲的这些话表明,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共识的,绝不是什么“吃了败仗后又束手无策的气急败坏”。

什么叫“等你们烧死了”?这里的“烧”字是指电池的自燃、充电引燃或事故致燃。以我们一些品牌电车的那种烧法和处理法,要是放在发达国家市场上,早就死过几回了。当然,特斯拉也有烧车,但烧车的机率不同,原因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结果自然会不同。应该说,我国目前对烧车问题的舆论环境、法律环境还是相当宽松的。

除了烧车问题外,对新能源汽车的各种补贴、各种限行限购的豁免规定、很难说受到保护的用户用车数据处理、宽松的知识产权限制等等,都为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的成长营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温室环境。可一旦这种环境变得没那么温暖了,或者你要离开这种温室,进入一个规矩严格、用户挑剔的市场,结果会怎样?你的车能不烧或者少烧吗?电池衰减情况怎样,三电、整车、智驾、智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怎样?NVH表现不错的新车会不会在三四年后就开始浑身异响?二手车残值如何?售后服务跟得上吗?你能解决好用户维权、用户数据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麻烦吗?你能应付的了法律诉讼和公关危机吗?

严格讲,现在很多销量不错的智能化电车还没有经过足够的市场和时间考验,要真正做好这些,都需要强大的体系能力、综合实力和可持续的巨大投入,绝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不可投机取巧。而外资、合资企业的优势正在于这些方面,一旦它们开窍了,把电动化、智能化新技术融入自己的体系,调整好了,后劲上来了,就很难阻挡。

在这方面丰田是典型。在中国,丰田常常被诟病为“技术落后”,涉及到发动机、变速箱、自动驻车、主动巡航等等,丰田对这些曾经的新技术应用往往比较晚,主要是因为丰田特别强调这类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总是要反复测试,争取万无一失。至于丰田原创的油电混动技术,更是慎之又慎,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所以才创造了700万辆混动车电池无事故的奇迹。所以,丰田才能长期盘踞世界第一。

智库君:人们会说特斯拉能在短时间内几乎是从零开始,也能快速崛起成为巨头,打破了传统车企关于车企发展需要这条件、那条件的神话。您怎么看?

何仑:特斯拉是独角兽企业,创新能力无与伦比,加上马斯克个人神话般的存在,消费者和资本能在相当程度上和足够的时间内容忍它的缺点和出错,使它走到了今天,可以说是个异类,不可复制。

智库君:最近,比亚迪老总王传福说:我们连自动化生产线都做不出,更别提难几万倍的自动驾驶。这话也很刺激。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王传福

何仑:王传福是工程师出身,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企老板,经历过无数艰难困苦,说出这种话应该很权威。这话与前面几个外资、合资企业高管所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无非是警告人们不要低估跨国巨头、过高估计自己。

你会说话虽相同,但他们的立场不同。没错,朱华荣是央企老总,王传福是民企老总,杨洪海、董长征都是外企高管,还有合资企业高管,他们当然有各自的立场,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汽车行业里的过来人。他们对这个问题能有类似的看法,绝不是什么气急败坏、崇洋媚外甚至卖国能解释通的。

22年前一汽总经理竺延风说出了不少中国汽车人士对自主品牌发展的一种共识:循序渐进、厚积薄发, “自主品牌要耐得住寂寞20年”。没想到竺延风因此被媒体骂了个狗血喷头,被贴上了了不思进取、长外资威风灭自主志气的标签。但20年后的结果怎样?如今是不是该轮到外资、合资企业说“要耐得住寂寞五、六年”?

往期链接:
智库说 | 中汽研:2024中国汽车政策之十大洞见
智库说 | 崔东树:2023年12月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分析
智库说 | 何仑:“国产保时捷”牵出车史旧案
智库说 | 钟师:全球汽车行业迎来又一次大转折
智库说 | 董扬:有幸正在经历世界汽车产业的第四次大变革!
智库说 | 安庆衡:产销突破3000万辆不等于形势一片大好
智库说 | 原诚寅:《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成为自主芯片上车应用支撑依据
智库说 | 陈玉东:CES,回到四年前!
智库说 | 崔东树: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4000万辆将是趋势
智库说 | 陈玉东:小米汽车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做好新车交付
智库说 | 董长征:主流车企转型的困难与机遇
智库说 | 沈进军:对小米汽车的渠道模式持开放心态
智库说 | 董扬:应继续支持短里程纯电动汽车发展
智库说 | 何仑:华为车BU成不了博世
智库说 | 华为长安战略合作升级,“智驾马拉松”中国战略性加速!
智库说 | 钟师:智能化正在重新定义汽车
智库说|张君毅:中国汽车出海,三大底层逻辑、八大重要趋势
智库说|郑赟:中国汽车增长换“道”、生态变“法”、盈利有“术”
智库说 | 何仑:从零跑到蔚来,电车出海不应单打独斗!
智库说 | 沈进军:汽车“价格战”扰乱市场秩序,经销商与主机厂关系需要重塑!
智库说 | 董扬:储能电池发展是长跑
智库说 | 何仑:威马坏了造车新势力一锅汤?
智库说 | 董扬:对欧洲新电池法的三个认知与三点建议
智库说 | 何仑: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仅仅是个开始!
智库说|何仑:中国汽车,“在一起”麻烦多!
智库说 | 吴松泉:关于新时期汽车产业中外合作的几点思考
智库说 | 探寻汽车合资新时代:从东风日产二十年看合资车企翻盘的机会和挑战
智库说 | 付于武:中国汽车要做出世界性的企业、国际化的品牌
智库说 | 从华晨宝马成立二十年,看中国汽车合资的过去与未来
智库说|赵福全:汽车供应链管理理论需要重构!
智库说 | 沈进军读新政:十四年打通所有堵点,中国二手车市场会迎来大爆发
智库说 | 对话安聪慧:极氪如何突围?
智库说 | 安庆衡:碳达峰目标为结束汽车业粗放式发展设定了时间表
智库说|六大维度看透小米造车
智库说 | “十四五”汽车税收改革至关重要
智库说丨三论自主品牌二次冲高:中国汽车在疫情洗礼下悄然质变
智库说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特斯拉无人可以复制
智库说 |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风口虽至,警惕盲目跟风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现阶段自动驾驶谈盈利是伪命题
智库说|新能源汽车“铁三角”,坐标中国合肥!
智库说救市 | 付于武:给限购松绑,需要城市交通管理升级
智库说救市|安庆衡:放开限购可以分为六个层次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蔚来“补短板”的难度比特斯拉更小
智库说|王秉刚:给补贴退坡后的中国电动车十个建议
智库说丨安庆衡: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应充满信心
智库说 | 沈进军:汽车存量市场时代,需提高置换率拉动新车销售

附: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秉刚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
赵福全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董   扬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德载厚资本董事长
沈进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赵   英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陈玉东 博世集团董事会中国事务顾问、资深汽车专家
林   雷 大钲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梅松林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
何   仑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钟   师 资深汽车媒体人
张君毅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负责人
刘小稚 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   蔚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
吴松泉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
施雪松 腾讯车联副总裁、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顾剑民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CTO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郑   赟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
杨殿阁 清华大学学科办主任、车辆与运载学院首任院长
徐大全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朱西产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原诚寅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
金伟华 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合伙人
余   宁 蔚来资本合伙人 


从赛拉图到EV5,连云港“的士王”的电动转型记
在江苏连云港,有一位22年驾龄的资深的哥——王师傅。驾驶起亚赛拉图出租车7年,行驶近60万公里,车辆品质稳定,让他对起亚车刮目相看,于是在去年5月,他又率先购入起亚EV5营运版,成为连云港首批使用纯电动SUV出租车的司机。尽管提车时间不长,但EV5已经成为“的士王”营运路上的好帮手。#起亚#起亚EV5#我的可靠伙伴、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