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的焦点在于德系大众速腾与日系丰田卡罗拉的对撞测试。两款车型都是主流中级车,价格和配置相近,代表着各自阵营的典型水准。在64km/h、50%重叠率的正面对撞中,速腾和卡罗拉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表现。
首先从外观上看,撞击过后卡罗拉车头严重塌陷,下防火墙变形明显,车门连柱也出现了裂缝。而速腾虽然前部受损,但车门可以正常开启,乘员舱结构基本完好。随后白车身拆解时,差距更加明显:卡罗拉从前到后无一完好,中央通道扭曲变形,甚至座椅和后备箱均出现不同程度变形。速腾则除前部外其余区域无大碍。
这极不符合"日系车安全可靠"的既有印象。事实上,汽车安全并不完全取决于车身硬度,更多在于厂商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车身吸能设计理念。德系车向来以刚性车身著称,而日系车家族近年来开发出"吸能车身"的TNGA平台,旨在通过更大范围变形来吸收撞击力,保护乘员安全。
然而从测试来看,卡罗拉的吸能效果并不理想。大面积变形加剧了乘员的二次伤害风险,在高速情况下车身解体也不无可能。相比之下,速腾的车身吸能分区更合理,撞击主要集中在可控范围内。
当然,这只是一个侧面案例,我们不能因一镳而斩断。每个品牌车型的表现都大不相同。但从这次对撞中,人们似乎重新认识到德系车在被动安全方面的优势。业内人士也强调,车身壳体的硬度固然重要,更关键的是整车协调一致的安全设计理念和工艺投入。
除了主动安全系统,车身本身的吸能分区、易拆卸组件、易维修性等,都是决定汽车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本次测试粗略还原了真实事故中车辆损毁情况,为人们对德日系车安全性认知提供了新视角。
有意思的是,大众在先前一些检测中的"翻车"表现似乎也得到了弥补。不排除大众在安全领域有所加强,或针对新车型进行了结构性改进和优化。当然,单单一次对撞测试结果难以权威判断。汽车安全涉及多方面因素考量,需要通过更多数据、更系统化的研究来得出结论。
如今,汽车行业都在加大对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的投入。各家理念和路线虽有差异,但总的目标都是为消费者营造更安全的出行环境。期待未来各路厂商百家争鸣,在成本和性价比间寻求平衡,带来更多安全可靠的优质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