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年以来,以特斯拉、理想、广本、大众为首的车企们,开启了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的降本增效大浪潮。
几乎每个月都能看到各种各样裁员的新闻。可以说,这是一场从去年开始,影响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大震荡。
但除了那些动辄上万人上万亿的宏大数字,我们更关心的其实是那些更实际、更细小的裁员本员们——不同的赔偿方案,不同的毕业人员,以及后者被裁前后的心理与生活对比。
“入职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最早被人发现“塞翁失业,焉知非福”的车厂,是已退出中国市场的广汽三菱。
去年10月,广汽三菱两手一摊,承认自己技不如人退出中国区游戏。它将长沙工厂交给广汽埃安接盘改造的同时,还给出了极为丰厚,选择多样的裁员补偿基础大礼包。
一共三种:一是留在存续公司适配上岗,同时还可获得补偿N(自主选择);二是适配进入配套车厂,可获得补偿N+a+β;三是彻底离开广汽自谋出路,给出的补偿最多为N+a+β+(3/2/1)。
此外内退和特殊员工还另有专属方案。
一套组合拳下来,打得不少原广汽三菱老工人泪水涟涟,不少人表示:“几年前入职广汽三菱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曾有人算过一笔账,此次大遣散,三菱对于年龄偏高的流水线老工人格外优待,不少人拿到了20万元的补偿。
不少老工人并不想拿补偿金,他们认为离开三菱就意味着失业。有人感叹:“20万不少,但无法吃一辈子。之后完全不知道自己以后还能去哪里工作,还能做什么。”
而不少年轻人成功转岗广汽内部其它品牌后,则对过去的福利待遇念念不忘——基层员工底薪5000元,每月五险一金缴纳达4300元,还能享受各种津贴、假期和奖金等福利。相比之下,新岗位都远不如三菱。
不少原长沙厂员工依旧清楚记得,2019年到2022年,他们每年平均工作仅100天,却依然每月能按时拿到全勤工资。
也正是他们的口口相传,让三菱在中国车圈轻松get“良心企业”、“福利待遇天花板”、“国内顶好福利的工厂”等殊荣。即便肉眼可见地江河日下,依旧有不少人想进厂工作。
“充分理解,毕竟大有大的难处”
除了广汽三菱,同在去年广发裁员大礼包的广汽丰田,也让不少彻底和工作融为一体的汽车人,留下了不争气的口水。
除了N+1之外,广丰还额外加了相当于1个月收入的“感谢金”,2个月的基本工资(也有说其实就是上一年的年终奖),以及额外一周的工资。
没外界说的N+5那么夸张,但还是相差无几的。
特别说一下,这份裁员大礼包针对的不是正式员工,而是佛山工厂的劳务派遣工。
广丰劳务工一直都享受着同正式职工几乎一样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不仅工时和宿舍与后者相同,高温补贴,年节礼包等各种公司福利也一样不落,连加班工时工资也都一视同仁,按照1.5-2倍工时工资算。
唯一的区别是,裁员这种关键时刻,广丰优先“照顾”劳务工,让他们先撤。
有被裁人员接受采访时坦言,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离开广丰之后,他虽然顺利进入国内乃至世界闻名的上游产业链工厂,依然对老东家念念不忘。
“新单位对外业务壁垒高,颇受资本市场青睐,对内却奉行着森严的加班制度。相比之下,广丰即便在困难时刻,也没有搞过什么‘自愿加班’和‘隐形加班’的事儿,而是选择用‘补班’替代‘加班’——所有额外加班,都按补班的普通工时工资计算。”
他说,当时自己对广丰的“补班行为”还有些怨言。如今他已充分理解,毕竟大有大的难处。
也难怪直到现在,依旧有离职人员表白广丰,说它“是非常厚道的企业,希望它的销量能够快点好起来”!
“横竖都是N+1的结局”
广汽旗下两大合资品牌的大气做派,某种意义上也给到业内友商不小的压力。
今年1月飞凡汽车被曝智驾部门裁员近200人。同样的,飞凡也提供了三选一方案,让被裁员工自行判断。
要么内部转岗,高阶智驾团队的人可以去上汽零束,低阶智驾团队的人可以去研究总院智驾部门。
如果转岗零束,飞凡的岗位、能级、合同期和工龄直接平移,并按新部门薪资结构给月薪和奖金绩效。
如果想去总院,则需要走内部应聘流程——能不能留下来,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或者你可以直接N+1+年终奖,拿钱走人。
对于那些想去总院的飞凡老员工,上汽会给予一个月的待岗缓冲期。这段时间会发放基本工资,你可以内部应聘竞争上岗。
嗯……说是三选一,其实还是二选一,要么去零束要么走人。
据说仅仅过了2个月,就有转岗员工爆料称:零束对合同到期的飞凡转岗员工不续签。甚至有飞凡老人说自己合同3月就到期,无论在飞凡还是去零束,结果都是N+1。
“即便拿到了几十万,依旧没有躺平的资本”
遭遇“合同不续签”窘境的,不仅仅有转岗零束的飞凡员工,还有不少上汽通用的老员工。
不久之前,一位前汽车高级工程师开通抖音,讲述自己的离职故事。
她表示一毕业就进入上汽通用,在那里工作了整整12年,没想到会在35岁这个坎儿遭遇“合同不续签”,被无差别优化了。
和她同时一起下岗的,还有大批经理和高级经理。她用了两天时间整理情绪,决定先给自己放一个长假试着做一段时间的自媒体,赚点买菜钱。
她还在视频里感叹现在大环境太差,整车厂们都停止招聘开始裁员了,想卷都没有机会。她认为今年如果不能回归行业,明年估计就回不去了,并表示爱人目前还留在主机厂,但已经焦虑得整夜失眠。
这条看似平平淡淡记录下岗生活的视频,让不少同行感慨万千。
大家纷纷在评论区踊跃发言,有不少工作了十几二十几年的汽车人,都表示自己在今年说裁就裁了。
好几个刚过35岁的“微中年”表示:“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一个都没少,即便拿到几十万的补偿,依旧没有躺平的资本。”
“即便是被裁员,也能够应对一阵子未来的生活”
同样采取“合同到期不续约”政策的,还有广汽本田。
5月,继去年解雇约900名劳务工之后,广汽本田启动了25年来的第二次大裁员,目前已经有1700人参与,占合资公司总人数的14%。
不同于去年底的第一次,广本此次没有针对哪条产线的劳务工,而是希望生产领域第一次劳动合同到期的年轻合同工,能自觉自愿地选择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约,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据悉,目前广汽本田采用的是N+2+1.8的补偿方案(四舍五入相当于N+4)。2是两个月额外工资,1.8则是额外福利补偿,优待情况和去年的广丰类似。
这一举措的确让不少员工主动申请解除劳动合同。甚至有人表示:“如此优厚的补偿,即便是被裁员,也能够应对一阵子未来的生活。”
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广本做得很人性化——企业又不是慈善家,控制发展成本很正常。
当然,更多人选择留在公司。
有前广本员工爆料:前公司年薪虽然比不上比亚迪之类的顶流自主品牌,但福利还是很令人艳羡的!双休、年假、出国培训、培训补贴、1.5倍加班费、租房补贴、免费健身房和食堂,一样都不少,主打一个WLB(work-life balance)。
尤其是加班这块儿,简直就是活菩萨附体:首先要打报告申请,一般一天不超过一小时,如果你没按要求甚至疯狂开卷,一旦每周超过30个小时,领导就要找你谈话了。
此外,广本坚决不允许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性员工加班。种种福利,让不少提前跳去新主机厂安身立命的前合资车企员工们情何以堪。
不少人疯狂吐槽自己今年日子过得有多狗:自春节以来,每天都要加班到十一二点,甚至凌晨一两点钟都是家常便饭——换过去老东家那儿,这个时间点早就深度睡眠了。
“我真的快不行了”,“最近有啥好机会吗?”“我即将命丧XX……”之类的抱怨,已经成为不少汽车人用来打招呼的口头禅。
“只能做临时工,随时有被裁的危险。”
相比广丰佛山工厂,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今年5月给到500多名油车生产线工N+1的补偿方案,显得平平无奇了。
但据一汽-大众官方表示,他们同时找到当地相关部门组织了专项招聘会,让不少前员工们平稳过渡。
不过,还是有不少整车工人处于待业状态,境况不如去年广丰佛山工厂裁掉的那批劳务派遣工。
有同在佛山相关产业链的某中小企业员工透露:“公司的确来了不少前一汽-大众的工人,可惜最近我们公司效益也不好,他们只能做临时工,随时有被裁的危险。”
她还透露,听说有不少工人已经跑去物流快递公司做日结工,待遇和之前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除了一汽-大众,整个大众集团4月就推出了年度裁员大戏,主要针对人群是德方行政人员。
据了解,和国内常见的赔偿方案不同,此次大众是买断工龄。为此大众已经提前准备好9亿欧元(约70亿元人民币)的离职奖励作为遣散费,专门奖励5月31日之前主动终止协议的员工。
除了基本遣散费之外,每个员工还将额外获得5万欧元(约39万人民币)的高额补偿。这一操作,已获得大众汽车集团劳资委员会的认可。
“直接降薪20%?!”
同样在五一后,理想汽车秉持着铁面无私童叟无欺,绝不会因为你是哪个特殊部门而不裁你的原则,优化了超5600名员工,包含了HR、销售运营、纯电产品、设计造型、研发测试、生产及供应链等相关团队部门。
和一汽-大众相同,理想也给出了最不出错的N+1补偿方案。
据了解,其实大家都不太舍得从“母校”毕业,导致理想总部还加强了安保措施。
大家不愿意走的原因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5000多人同时出来找工作,已经影响到整个车圈的就业供求关系。
的确,理想出来的毕业生,大部分车企还是非常想要的。但当下已是买方市场,车企们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漏”,对理想毕业生……直接降薪20%。
目前最有意思的新闻,无疑是理想这次百密一疏,直接把大动脉割了,让原智驾研发测试团队的员工,经历了一番极为刺激的大起大落。
扯开说一句,理想之所以要裁撤自己的智驾部门,是因为他们去年底有了轻舟智航这支外包供应商,主要负责理想AD Max 3.0向AD Pro平台的优化与迁移。
智驾团队被一锅端后,理想才发现这支外援队的作用几乎是一点作用都没有,甚至已经导致开发测试陷入停滞。
对于裁员裁到大动脉,理想反应还是很快的,说可以直接回来上班,毕业那几天算福利休假。
不过,很多人怀疑如果重新回去上班,之前承诺的赔偿金没拿到,合同重头算起,又多了6个月试用期。而且,一旦将来试用期内新车的智驾部分完成了,轻舟智行顺利接盘了……连带着这次被裁的补偿都没了。
他们讨厌无限循环的猜疑链,更怕被HR套路了,宁愿待业重新找工作,甚至接受降薪20%的苛刻条件,也不敢回老东家。
“不是失业,而是毕业快乐。”
其实这两年,不少造车新势力的裁员赔偿大礼包也不太差,比如去年年底开启10%人员优化的蔚来汽车,就直接给到N+3。
一般来说,在蔚来待了三年的员工,都能轻松获得10万元以上的赔偿。
不少蔚来员工被裁时丝毫不慌乱,甚至用“喜提”来形容自己的失业心情。许多人直接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的“蔚来失业资格”,还晒了自己和同事们最“保守”的赔偿金预估:
“基本工资一般在2万左右,有的人甚至更高。按照N+3的赔偿方案,一个员工在蔚来呆满3年,赔偿金就有12万。”
不少前蔚来人说自己并不是失业,而是成功从蔚来毕业。
还有人为蔚来的离职流程点赞,说老东家交接速度丝滑流畅,钱分分钟到手,做起旅游攻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丝毫不会有后顾之忧。
“感谢特斯拉,让我们达成毕业即失业的成就。”
同样采取N+3赔偿方案的,还有今年4月突然开启全球裁员模式的特斯拉。
不过马斯克认为赔偿方案还是苛刻了。另据了解,除了N+3模式,特斯拉其实还有全新的2N模式。
前者适用于中国,后者特供海外。
如果你在特斯拉未满三年被裁,的确是N+3模式更适合中国打工人体质,如果超过三年……估计就恨不得去国外了。
特斯拉此次裁员,受伤最深的其实是今年一大批已经被录用的校招毕业生。
他们取消了今年所有应届毕业生的offer。此举让不少毕业生大受震撼,大家纷纷上各类平台发文吐槽,说特斯拉毁约的时间点太“搓刻”了,非要在春招结束的时候,发撤回录用的通知。
虽然特斯拉提供了一个月的底薪赔偿,但应届毕业生们认为特斯拉完全没有站在应届毕业生的角度考虑,因为春招以后再去找工作,大家都已经失去的应届毕业生身份,找工作明显难上加难。
“感谢特斯拉让我们达成毕业即失业的成就。”
好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少应届毕业生的吐槽+求助帖的评论区里,诸如极氪、吉利、蔚来等HR纷纷留言表示简历投来,愿意收留。
“从来都没有裁过员?!”
最近几年,没有什么裁员新闻的车企就是比亚迪。甚至有网友夸张表示:有生以来从没听说过比亚迪裁员。
这肯定是夸张了。
有媒体人表示,不裁员这个说法绝对了。毕竟企业想让员工走不只裁员这一条路。而就在2018-2019年,迪子曾经有过一段发不出绩效,员工纷纷离职的艰难岁月。
还有前比亚迪员工坦言:
“请轻易不要进入比亚迪,因为进去之后再出来,你会有怀疑人生的错觉。
首先就是被公司竞业。一般是两年内不能在同行业工作,虽然每个月能拿到不小的补偿。但整整两年你不能做自己想做的工作,之后再去市场求职会怎么样?
竞业就意味着你必须裸辞。
比亚迪在外部人员眼中是极好的平台,极好的公司,是新能源汽车风口上的顶流。你居然想不开裸辞?这会让家人和朋友们觉得你是不是脑子有什么问题,离职后的心理肯定也都是压力山大的。”
“对比某些科技大厂,就显得平平无奇了。”
对比一下某些科技大厂们,车圈一些看起来相当优渥的补偿大礼包,就显得有些平平无奇了。
比如今年苹果宣布解散自动驾驶部门,几百名员工据说拿到了N+4的赔偿。
2022年扎克伯格对Meta的裁员补偿,更是豪华得不共戴天。
首先是16周(相当于4个月)的基础赔偿金,之后是在职一年抵半个月没有上限的额外赔偿,外加6个月的医疗保险,甚至没有休的年假都能换钱。
一名在Meta工作不到3年的女职员透露:她的赔偿折合成人民币总共有40多万元,外附6个月医疗保险。另一名正式入职Meta才半年的新人表示,自己已经领到税前约合20多万人民币的赔偿了。
放到国内,最著名的“互联网菩萨”就是腾讯。
同样在2022年年末,腾讯搞优化瘦身少了数千名员工。后者绝大部分是好聚好散,下次还来的态度——因为腾讯给出了高达N+5的补偿(N+1是基础,外加一部分年终奖发放,综合计算裁员补偿可达N+5)。
这足以让苹果和特斯拉们汗颜。
当然车圈的裁员福利,比上不足比下还是绰绰有余的:
2022年,苹果解雇了约100名临时工,后者只拿到两周的工资补偿和医疗福利。
不过个人感觉最悲催的,还是去年年初百度无人驾驶板块的一批毕业生们。
当时百度提供的补偿方案就是N+1,没有年终奖。不少员工对裁员方案一肚子的想法,只想天天找老板上 访,最终被强制裁员。
而根据相关规定,被强制裁员的员工通过劳动仲裁,一般能拿到2N赔偿——目前结果也是如此,相关部门也要求百度赔偿员工2N。
不过百度并不接受这个仲裁结果,一边拖一边准备上诉。
截至今年年初,这批百度毕业生们依旧没有拿到他们想要的赔偿数额。
尾声
相信大家也发现了,不同的“毕业生”被裁前后的生活与心态,也是不尽相同的。
劳务工比正式员工焦虑,毕竟裁员是先请他们上车。尤其是40岁朝上,已近退休之年的油车产线工人,他们的焦虑感最重。
传统合资品牌的毕业生们比新势力们焦虑,应届毕业生和35岁以上微中年们,比还没三十而立的青壮年加班积极分子们焦虑;今年被裁的比去年那批要焦虑……
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汽车人拿着最少的钱,干着最焦虑的活儿。
的确,大部分车企们的补偿大礼包并不能让大家产生真正的“毕业快乐”感。但至少请让我们的心理和生活能暖上一小会儿,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