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稷下楼》的第八期,想了解理念的可以看第一期。
唐华
汽车通讯社&买车大师创始人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当奔驰开始和吉利抢客户
有媒体报道,奔驰的购车群体随着价格下探悄然发生了变化,有经销店的A级车是卖给了一位已经在吉利交了定金准备去提车,路过顺便看一眼的客户。奔驰跟吉利抢客户,之前闻所未闻。这个事情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自主品牌的产品力已经大幅跃升,二是BBA在国内仍然具有品牌的溢价,让人一见倾心。另外一则消息是曾经的畅销车——普拉多,来看车的用户大多拿它和方程豹和坦克对比,而不是和途锐、牧马人对比;而前者的优势也只体现在最低配穿越BX版都有开放式前后桥差速器和托森LSD可锁止中央差速器。这同样是说明了中国汽车的竞争力跃升,同时伴随着品牌的升级,直接和丰田系比肩。中国品牌在产品力和品牌力的双向跃升,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中外品牌的溢价差在收窄,而中国品牌的单车均价和利润都在显著提升。
近期,长沙连续出现车辆冲撞人群造成极为恶劣后果的事件。对于事件过程与原因,不是我们要讨论的。我们想探究的是自动驾驶的明天会迎来更多云端势态感知或者说监管,还是单车智能始终奉行用户个人独立自由意志。在很多科幻电影里,都不乏天地一体多维交通名场面。但,这些想象其实都需要有庞大的云端顶层设计与系统管理。并且无论“特工”“反叛者”,想拿到一辆车的操控权或者试图干预车辆自动驾驶,都是硬汉硬来缺乏逻辑支撑。现实中普通人根本不会奢望,一辆车里少说也埋有几百个传感器,从说话收音到眼睛睁闭,车主隐私或者说驾驶意图其实并不难被识别。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跟对待自己的手机一样,早就无可奈何,明白没有秘密可言。那么,未来对于一些人群聚集或者敏感区域,一旦进入就势必会被系统接管,想来会是管理层已经将强需求摆上会议桌了。因此,很可能L4有限实现要比各位预判的时间来得更早。虽然目前L3还没普及,但可以推测,中国一定会领先全球在部分区域率先实现L4级云端接管。
SUV大咖创始人
日前,某电动车品牌上演了一幕“喜剧”,当时其工作人员接到一车辆起火报告,“快速反应”到达了 现场。让人奇怪的是,工作人员第一步的工作不是扑灭火情,检查车辆,亦或慰问受到惊吓的车主,而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块黒布蒙盖车辆,并且动手将车标凿去。当车主质疑此种行为时,对方答曰:大不了赔钱! 这些“豪横”的工作人员欲盖弥彰的动机是很明显的,那就是不能让车辆起火这一事实被公之于众。说简单直白一点,就是要不顾一切地“保护”品牌。只是,他们真的达到了目的吗?现实是盖黒布凿车标的行径还是被拍下来并公布到网上,并且引起网友们极大的兴趣。更讽刺的是,其实该车辆起火的原因并非电池失控,事件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此次乌龙事件的背后,说得浅显一点就是很多造车新势力对车辆起火等事故的应对处理不专业,说得深一点就是这些品牌不够诚实,也不够自信。新车上市时口口声声“零自燃”,等到真有车辆起火了就啪啪被打脸。 事实上,掩耳盗铃的这并非这一个新能源品牌。“不科学”地夸大新能源车的性能、质量、功能可以说比比皆是。某些所谓“流量掌门人”,在台上好像是“妙语连珠”,其实就是“满嘴跑火车。”
施雷
传立媒体总经理
最近中国最大的经销商广汇汽车股价持续低于一元,已触发退市机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库存预警指数62%,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2023年销量3009万,创历史新高。而布局的产能是4870 万,同样创历史新高,利用率仅60%。2023年,中国乘用车保有量是3.29亿辆,千人拥车233辆,远低于美国的863辆,2023年中国有5.1亿个家庭,每个家庭拥车0.65辆,而美国平均每个家庭1.88辆。虽然一线城市的汽车市场已经相对饱和,但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汽车拥有率仍较低,这些区域也是公共交通不成熟,拥车成本较低的市场,这些地区将成为未来市场增长的重点。可以考虑针对这些地区进行更多的市场推广和销售活动。与此同时,优化资源配置的时候,一面提升产品竞争力,一面加强品牌建设,成为心智首购及增换购的首选品牌。
上周,大众汽车数百位工程师入驻广州小鹏汽车总部,向其学习技术。区别于其他外资车企和自主品牌的合作多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大众与小鹏仅仅是签署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并不是一个深度捆绑的利益共同体,存在一定的博弈。毕竟,小鹏不是华为,自己不造车能把最新的技术都倾囊相助。如果小鹏把最新的技术给了大众,那么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必然会受到威胁。大众也仅仅是持有小鹏4.99%的股权,学有所成后完全可以卖掉,实现独立研发生产。就财报层面而言,小鹏汽车技术完成商业变现,获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对于大众而言,消费者能否接受以后大众在华的纯电车就是小鹏换壳车?这仍是个疑问句。看似优势互补,但存博弈。现阶段,小鹏还不具备成为下一个“华为”的能力。如何在合作中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和品牌特色,起着决定性因素。
智能化不是选车首要因素,“不好用、不敢用”依然是最大痛点
因“萝卜快跑”,让智能驾驶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段时间以来,到底要不要发展无人驾驶、自动驾驶谁家强、什么是“端到端”等话题讨论非常火热。事实上,“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基本已成为行业共识。这段时间以来,包括长城、广汽、吉利和理想等,都在发力智能化赛道。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无论是“端到端”,还是“AI大模型”,抛开这些不好理解的行业术语,能不能让开车变得更简单、更安全,是评价智能驾驶好不好的唯一标准。当下,很多车企的智能驾驶其实还处于“口嗨”阶段,测试时的极限数据可以用于传播,但落地到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还是不好用、不敢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车企在智能化传播上花了那么多钱,而用户在买车的时候,前几个影响决策的因素依然是安全性、性价比、品质等,智能化基本被排在五名开外。这说明,大多数品牌的智能驾驶还远远没有到商业化的程度,就像“萝卜快跑”一样,在武汉经开区已经上线两年了,但依然处于被吐槽的状态。随着特斯拉FSD入华步伐的加快,关于智能驾驶的争夺,依然会是汽车行业下一步的最大看点。但对于车企而言,一定要清楚,智能化决胜的是未来,而非当下。而很多车企,其实是活不到未来的。如何提升当下的市场竞争力,才是真正的当务之急。
任何一个体量巨大的机构,都必须直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就算你的企业里藏着很多个董宇辉,你想好能给他什么了吗?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一个董宇辉的代价,都不是任何一种利润状况和规模的公司可以内部撸平的。不要说董宇辉这样的现象级的,即便是mini董宇辉,企业也无法摆平他们和东方小孙们之间的收入关系。而营销体系化,在这样的模式面前,基本上算是一句空话。
本周世界最大航展之一范堡罗航展举行,在航空业相对低迷的背景下,低空经济成为亮点,几家该领域公司的展位占据了显要位置。这些飞行器大多采用电驱动或者混动,在轻量化、新能源、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趋势,和汽车行业有共通之处。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企业都在寻求和出行企业的合作,其经营方向也是面向立体交通的出行平台。当汽车行业大谈生态的同时,融入立体空间,可能让未来出行更具想象力。虽然从媒体宣传角度,这些低空飞行器企业都公布获得大单的消息。然而,何时交付、何时真正融入交通,挑战可想而知。我国在无人机领域已经遥遥领先,但低空经济要想成为真正成为新一个赛道,还有短期难解的障碍。
段旭
汽车生活传媒集群总编
不要为自己的无知欢呼,世界的样子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前几天,本田官宣关闭国内的两条生产线,其中涉及广州和武汉两座本田汽车工厂。此消息一出,不少人惊呼日系车真的不行,本田在国内汽车市场卷不动了,要垮杆儿,本田败走中国车市是迟早的事……对于这些充满无知的情绪言论,我满脑子只想到一件事,无知才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之路上的最大阻碍。其实,本田并不是关掉工厂卷铺盖走人,而是顺应中国汽车电动化趋势,调整市场战略,关闭燃油车产线,全面、果断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今年底到明年初,合资品牌东本和广本的全新新能源工厂都将正式投产,产能25万台,到时候,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在中国汽车市场,燃油车节节败退,本田之前为什么迟迟没动手?任何战略的实施,都需要成熟的市场时机,况且本田汽车从不做亏本赚吆喝的事。有人估计又会骂我跪久了站不起来、灭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但我想说的是,世界并不是你想象的中的样子,大厂真的开始下场了,更何况本田在做混动时,有的人还在玩泥巴。在新能源领域,本田以及日系车是有东西的,大家不要轻视。
现在的汽车市场,产品同质化成为了盘桓在每个企业头上的难题,这就对企业最初的产品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企业做产品规划,产品定义很重要。对于这点,极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纵观极氪品牌旗下的车型,可以看出这个品牌一直以来都在坚持做品类创新,把小众的市场做出主流的销量表现。所以极氪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销量突破,并给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品牌印记。
今年下半年,启源的E07也将是一款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努力创造需求的一款车。它的市场表现,也颇为值得期待。
设计还是是中国汽车的短板吗?
回望十年,相比于中国自主的新能源技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在这一轮换道超车中的突出表现,汽车的造型设计显然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
中国车企出新车的周期很短,试错和纠错能力比较强,同时在不侵权和隐藏式模仿设计之间均衡的比较好,而且充分适应了新能源和智能化这个潮流,因此在“市场导向”和“勤能补拙”加持下,虽然设计的同质化严重和创新性不足,但新车普遍颜值偏高,相比于欧美“熟视无睹且无新鲜感”的设计,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杨开然
深度车评创始人兼主编
一年来,大众与小鹏合作不断升级。从单纯的借用小鹏G9平台,到联合开发电子电气架构,可以看出大众对智能电动车的认识不断加深,对生产更具竞争力的智能电动车的需求不断增强,一个燃油车巨头学会了用电车企业的方式思考,大众踏出了转型蜕变的第一步。尽管产品竞争力如何有待市场检验,但踏出大象转身的一步至关重要。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谨慎的德国老牌企业展现出高效务实的另一面,快速授权,快速决策,高效执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大众工程师塞满小鹏广州总部的工位。大众董事长贝瑞德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真诚互动,坦诚交流,德国严谨和广式务实在此刻无缝对接,令人感慨商业文明催生的无比魔力,感慨契约精神给人带来的发自内心的冲击。
大众与小鹏的合作,与其说展现了大众的高效务实和电动化转型的迫切,不如说不同商业模式在创新合作这一点上的神奇携手,通过大众的背书,小鹏汽车拿到了资金,得到技术变现的机会,提升了品牌价值,获得了与跨国巨头合作的经验和未来海外拓展的可能。通过小鹏,大众获得了电子电气架构,获得了深入了解中国电车企业的机会,也获得了加速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机会。
巴黎奥运会,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与往届奥运不同,本次赛事的车企广告投放展现出了一系列新变化。
1、广告商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和参与感。这表明,车企正在从单纯的广告发布者转变为内容创造者和参与者。2、新媒体在广告投放中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和直播成为了车企广告的新宠。这些平台具有高度的用户粘性和广泛的覆盖面,使得广告效应得以指数级增长。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车企能够更精准地定位潜在客户,实现个性化营销。3、某知名德系车品牌在巴黎奥运期间,通过与运动员合作,推出了“奥运限量版”车型,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还成功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的关注。又如,某美系车厂通过社交媒体互动,鼓励用户上传自己的奥运故事,以此作为广告素材,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和广告的传播效率。综上所述,巴黎奥运会为车企广告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只有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策略和手段,车企广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
我噶你共,为何很多车企老板的内容看起来有些假,不真实?而且自然流量和互动性很差?因为风格不对。在办公室 在会议室 在车间 站着一顿输出自家产品和技术,拍摄很精良 剪辑很用心 美颜很厉害,一本正经的样子还有些可爱。这是团队和你一起自嗨。这是不对的,很不自媒体,又不是祝福视频或领导讲话。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们,这几个人是比较有网感的,李斌、邓程浩、胖头鱼,还有周鸿祎。关键在于这3点:不能班味太浓。在公司外拍摄比较好,火车上、机场休息时都可以。我现在就在杭州去往上海的高铁上,可以坐着可以躺着。不能广告味太浓。可以有人帮你拍剪,但一定不能制作太精良,也不用过度美颜,最好的方式是自己用手机自己拍和剪。记得用竖屏,自媒体时代,真实一些。不能太正经。要有情绪,你的喜怒哀乐,销量好的欢乐、技术路线的迷茫、用户抱怨的困惑、包括生活状态,都可以得体、大方地表达出来。发自内心的真诚,总是更能引发共鸣。是不是不容易?当然,对的事从来都不容易。你说呢?风格很重要,内容也很重要,下回分解。
最近有个说法叫”退出价格战“,我查了一下,人家官方没这么说,是外人提了这么个简单的向下兼容的替代词。笑话么这不是,想打就打,想退就退,公共厕所吗?(《疯狂的石头》台词)关于相关施策,严谨的严肃的分析还不少,我就不添足了。我感兴趣”如何从价格战中脱身“的问题。经常打仗的朋友们都知道,仗打起来之后,最危险的时候是撤退的时候。撤退一定要结阵缓缓而退,第一阵要硬,第二退要缓。撤退一个不好,就成了溃退,一个角溃了,全阵就乱了,如果冲击到本阵,大将就只能丢下所有人只带着几个护卫逃跑了。于是全面溃散,全面 S 或降。所以故事里经常有所谓督战队,溃退就砍,就是控制住撤退的节奏。价格战总有结束的时候,我感兴趣结果会是什么。结果的可能性还挺多的。
在我们的“汽车与未来”社群里,常有高价值的真知灼见。我们认为,让它们仅发生在社群里,有些浪费。我们决定收集起来,每周发布一次。这些都是关于汽车行业发展的各种思想、观点、判断。就像百家争鸣一样。所以它的名字叫”稷下楼“,取百家争鸣的意思。发言者称”稷下先生“。如果您也能够做到每周都发表一次思想或观点,请联系我们的负责人许甜。鸣谢:感谢 赵文华@线外邦 在第一期后建议做每个人的金句图片,使本文的阅读预约性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