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考虑关闭两家德国本土工厂,并结束一项持续超过20年的就业保护协议。若付诸实施,这将是大众集团自创立以来首次关闭本土工厂。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动向显示这家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商在转型和市场竞争中成本压力日益加重,并给德国经济政策敲响了警钟。
“欧洲汽车工业面临的形势非常苛刻严峻。”大众汽车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在一份声明中说,大环境更加困难,新竞争者进入欧洲市场,而德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的竞争力进一步下滑。
此前7月,大众汽车集团表示,因市场对高端电动汽车需求大幅下降,奥迪考虑提前停产旗舰车型Q8 e-tron和Q8 e-tron sportback,或将关闭其在布鲁塞尔的工厂,并被迫下调今年的利润率目标。据了解,该工厂为奥迪首个专门生产电动汽车的工厂,不过当时奥迪官方并没有直接作出决定是否关闭该工厂。
更早之前的6月,大众汽车集团为旗下所有公司设立了一项名为“KI 10”的绩效项目,旨在三年内将固定成本和人员成本降低20%。当时大众中国回应称,20%指间接人力成本,不等于裁员。
官网显示,大众汽车集团成立于1938年,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公司,也是最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外国车企之一。据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大众集团营收为1588亿欧元,同比增长1.6%;营业利润为100.5亿欧元,同比下滑11.4%;营业利润率为6.3%。销量方面,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累计销量为430万辆,低于同期的440万辆。其中,奥迪品牌为83.3万辆,同比下滑8.2%;保时捷为15.59万辆,同比下滑6.8%;大众品牌为222.03万辆,同比下滑0.2%。而大众集团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大众中国销量为134.5万辆,同比下滑7.4%,占大众集团总销量的30.9%。
作为电动化转型最早,投入颇多的大众集团而言,虽然其对纯电动化转型保持坚定的态度,但和绝大多数传统车企一样,大众集团也正面临电动化转型阵痛。
按照规划,大众集团计划在2027年,推出30款本土生产的燃油及混动车型;到2030年,大众中国将在中国市场提供至少30款纯电动车型,届时大众汽车集团将成为中国排名前三的汽车企业。
但这艘巨轮转身,谈何容易?
拥抱新能源汽车未来
商务微信:Amarantine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