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显示:一汽轿车将红旗拟以4.2亿元转让给了一汽股份,即红旗品牌从一汽轿车中独立出来,归属一汽股份拥有。
堂堂大红旗只值4.2亿元?这倒不至于,红旗品牌价值400亿元。由于是一汽轿车卖给一汽股份,所以4.2亿元是所谓的内部价。
但不管红旗卖多少,也只能内部消化,没人想也没人敢接手这个烫手山芋。以最“走量”的红旗H7为例,总研发经费用超过105亿元,肩负着复兴红旗品牌的使命,上市时扬言要挑战奥迪A6L,结果呢?终端价仅21万,年销量相当于奥迪A6L两周的销量。
红旗H7上市时是这么说的——“直接对标奥迪、宝马、奔驰等国际高档品牌,全力进军高端轿车市场”,看起来是要上演励志片,结果演成了悲剧。
今年上半年,一汽轿车亏损8亿元,于是决定剥离红旗相关资产,以便卸下负担,集中精力推进旗下更为市场化的品牌。
然而,这不是红旗第一次扮演包袱的角色。
1984年8月1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北戴河召开会议,某国务院领导对原一汽厂长饶斌说:“红旗油耗大、速度慢、不可靠,就停了吧。”
饶斌当场争辩说,四抬轿和十二抬大轿不一样,四抬轿用人少,十二抬大轿用人多。车子大,自身重,当然耗油就高些,但是和国外同类车比,并不算多。生产十台解放牌的成本才能造一台红旗轿车,红旗轿车送给中南海的领导坐,也是我们的一片爱国心吧。
领导说:“你别打肿脸充胖子了,你给我停产就完了。”“以后这个事(领导用车)怎么办?”“以后就进口吧。”
于是在这一年,红旗停产了。在那之前的25年,一汽把生产红旗当作一件光荣的政治任务,一直靠解放卡车养着。
1984年10月1日,第一代红旗最后的辉煌
原一汽厂长李刚将研发第一代红旗视作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候,“V8发动机才是第一代红旗的技术亮点,攻关相当艰巨。东风、红旗,还有一个越野车,三个发动机的开发齐头并进。我曾经连续96个小时没有合眼!那时候身体棒呀,根本不在乎。”
V8发动机堪称50年代超一流技术,除了美国顶级豪华轿车采用,苏联也刚刚用在领导人乘坐的海鸥轿车上。德国、日本采用V8发动机则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但一汽从国家只拿到有限的资金,没有后续开发费用。于是红旗只能自力更生,每一个零部件都是国内生产,致使25年后,红旗车的质量、性能和国际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红旗产量很低,到1984年停产,一共只生产了1500辆,这样的小打小闹,没有不赔钱的,技术升级更新无从谈起。
到了80年代,随着国门的开放,红旗乘坐者们眼界宽了,红旗的缺点暴露出来:提速慢,可靠性差。到机场接外宾,上了车却打不着火。甚至发生过罗马尼亚总统游览长城归途,下山刹车失灵的惊险场面。
于是领导们决定,红旗停产,改换进口车。红旗下马的1984年,中国大量进口丰田皇冠用作公务车,领导人开始坐奔驰。
90年代起,一汽一度试图复兴红旗。比如1995年,以奥迪100为原型打造的CA7220系列(小红旗);1998年,基于林肯城市打造的红旗CA7460;2006年,基于丰田皇冠Majesta打造的红旗HQ3(红旗盛世)。
但这些车型都只是外观稍加修改,内饰和动力系统则原封不动照搬过来,缺乏自主创新,再加上售价高昂,在民用车市场遇冷,并陆续停产。
2010年,“红旗盛世”停产当年,一汽开始全力推行“红旗复兴”项目。小红旗和红旗盛世的前车之鉴,使得新一轮复兴战略不容失败,全程自主也成为战略发展方向。
2013年5月,红旗H7上市。可不巧的是,随着国家公务车采购标准调整,红旗H7面临超标的尴尬,即使列入政府采购清单,以红旗H7的定位只能作为副部级及以上级别官员专车,数量需求很有限。
公务车市场空间有限,耗费巨资研发出来的H7必须有足够的销量基数,才能赚回成本并维持生产线的运作,向民用车的方向转变或许是唯一的出路。但面对奔驰、宝马、奥迪等诸多外资品牌的同台竞争,没有摆脱公务车形象的红旗并不受市场欢迎。
除了战略和定位失准,渠道建设滞后也是红旗复兴的一大障碍。其中一个致命的问题在于,奢华的展厅有些徒有虚表。“红馆”(红旗轿车展示厅)虽然尽显高端,却无法提供最基本的购车和售后服务,顾客必须前往同属一汽轿车旗下的奔腾品牌4S店。在数量上,截止今年4月,全国仅有21家经销商。
销量惨淡的红旗并没有认输,一汽集团总经理许宪平在今年北京车展上提出了年销量10万辆的目标。当然,目标也不是凭空喊的。至2017年,红旗计划推出3款全新车型,包括H7换代车型,红旗H5,一款大型SUV车型。在2020年之前,红旗将完成B级车至E级车的全覆盖,共计推出8条产品线。
目前红旗现在的产品,终端私人化的比例67%,2020年的目标是86%。但留给红旗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