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无论是人还是车辆体检,都应该本着自愿原则,随意选择体检机构。可我们的车检,却是强制的,必须去“有关部门”指定的那几家。而且,还会大概率的遇上一系列中国特色的问题。所以,车检制度一直深受车主们诟病,就连新华社也多有漫画讽刺车辆年检中的种种弊端。
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长陈训华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取消七座以下私家车年检的建议》提案。一时间,街头巷议变为了庙堂高论,取消车检之声再度泛起。
尽管车辆年检现在做了一些改革,比如6年内的新车无需上线检测,推出了网上预约年检功能,但是也有不少车主表示,此次的年检新规看似更加人性化,但其实根本就没有解决车主们真正的“痛点”,比如违章记录与年检挂钩问题、年检费用问题等(有报道称,今年有些地方车检新规发布后,声称减少了这费用那费用,但最终的费用却由过去的200元升至260元)。
国外有汽车年检吗?
除了美国阿拉斯加这样人烟稀少的地区和非洲那些动荡不安的国家,地球上绝大多数地方,车辆都需要年检。但是,绝没有“有关部门”强制指定车辆必须到某一家机构去体检的做法。
美国每个州的车辆年检规定不一样,有些州是两年检一次,也有的终身只检一次。在美国,汽车年审由州警署负责,但警署只负责规则设定,进行网点监督。具体的年检实施,由警署授权的车行或修理厂、加油站来完成。而这些网点不少,整个验车的过程也比国内简单很多,所以美国车主并不需要去某个检测场排队。
日本法律规定,普通轿车第一次车检是购车登记后三年,以后每两年车检一次。卡车、客车、特种车辆需要每年进行车检。在日本,专门的检测场并不多,基本都靠汽车品牌4S店、汽车车检专营店、汽车用品店、加油站、车检代理店等来实施。
在欧洲,很多国家的年检制度基本都是相同的,但在细节方面略有差别,各国会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安排。欧洲大多国家没有政府运营的车检机构,所有车辆年检场所都属私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接受政府监督。所以,其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都能得到保障。欧洲普通的家用车在新购置四年后进行第一次年检,随后每两年进行一次年检。
可见,发达国家与国内车检方面的差异,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流程简单,一是网点众多。
我国车辆年检当前存在的问题
1、服务体验差
排队长、手续多、环境乱,导引差。去做年检,绝不会是愉快的体验。同时,某些地方检测场自认为是“审查机构”,工作人员态度冷漠粗鲁。所以,很多车主宁可花钱找“代办”插队去处理。
2、收费不透明
检测场虽然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但是其显性的和隐性的成本都比较高。而且,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年检机构获取不当利润的冲动很强。有些地方媒体报道称,哪怕是刚刚上牌的新车,过安检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所谓的安检人员手持螺丝刀调调这里、拧拧那里,然后交上所谓的费用,复检就能合格。
3、问题车辆无法肃清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对机动车进行检验,对检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但实际上,据北京中机车辆司法鉴定中心的统计,迄今没有任何涉及车辆安全故障的案件向机动车年检机构追责。还有媒体报导,不管是“尾气超标”这样的环保问题,还是“灯光不合格”这样的安全问题,在向车虫交纳数百至上千元不等的代验费用后,都能顺利拿到年检标志。
改善的方向建议
1、加快机动车年检市场化的进程
公安部会同质检总局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于2014年4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放开了机动车检验许可,实施检验机构市场化和社会化。4年来,全国机动车检测线增加了一倍左右,同时还开通了网上年检预约服务,基本解决了群众检车排队的问题。应该说,改革后群众检车体验在不断提升。但是,检测线增加的同时,机动车数量也在迅速增长,检测场的负荷仍然很大。
以北京为例:截至2018年3月,全市机动车保有量595.3万辆。从北京交管局网站上查询年检网点,共36家检测场。工作时间均为法定节日之外的周一到周六,全年约284个工作日,平均每个检测场每天完成约583辆机动车的年检。实际办公时间7小时,即420分钟,合每分钟完成1.4辆机动车的年检。虽然6年以内新的家庭乘用车不需上线检测,但考虑到还有大量外地车在京年审,实际的繁忙程度相差不会太多。
建议更进一步明确机动车检测机构的准入条件,放开资质认定,加快机动车年检的市场化进程。
2、年检方式与国际接轨并考虑实际发展需求
针对年检流程复杂,项目繁多的现状,应参考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合理简化。特别是部分在车辆例行保养过程中也会检查的项目,可以考虑删减。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增加,汽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的推广,汽车安全的检验也需要与时俱进。检验方式、设备手段、人员培训,都应同步改进。就电动汽车的年检和ADAS有效性的判断等问题,需要尽快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促进标准、规程、设备的更新。
3、建立涉及机动车安全故障的交通事故追溯机制
很多国家由车辆检验机构独立发放年检合格标志,对结论负全部责任。监管部门对年检机构进行条件、规范、程序和实效的监管。检验机构和从业人员违规、违法成本非常高。以此确保了年检的合规性。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北京中机车辆司法鉴定中心建议:鉴于车辆性能和状态在持续变化,年检合格后的使用过程中,仍然可能发生安全系统失效。因此,车辆安全不能仅仅依靠年检来保障。但,对于涉及机动车安全故障的交通事故,应当追溯机动车年检记录。一旦发现存在玩忽职守,弄虚作假的情况,严惩不贷。
何时才能最终取消年检制度?
那么,车辆的年检制度何时才会取消呢?我们认为,只要以下条件成熟时就行:
首先,所有机动车辆出厂内嵌安装汽车电子标识。
其次,要求汽车维修保养涵盖对汽车安全装置的检查。
再次,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车辆的系统状态、性能参数都能远程上传到监控平台,并自动生成“年检报告”供车管部门调阅。
编辑:时代汽车(来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