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型:2015款MODEL S 70
续航里程:420公里
购车时间:2015年9月
车主:耿先生
我平常就上下班用车,基本一半城区拥堵路况,一半高架,能耗在170度左右,通畅路段的能耗最低可达130多度,实际续航里程在280公里~300公里。平时我都按85%来充电,一个星期充一两次即可。
去年冬天,我开启空调暖气,能耗竟升到220度。谁让特斯拉没有发动机可以蹭热呢!
使用半年多来,我觉得目前的超充基本够用,至少在车库充电桩故障那几天很有帮助,而且是免费停车,比如北京站旁边的超充,尽管经常排不上队。希望今后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充电设备也能跟上。如果再能实时查看特定充电位置的占用情况,那就更完美了。
个人觉得自适应巡航是比较实用的一项功能。在应对拥堵路况时,基本只要留意野蛮加塞的车辆,其他情况下自动起步、停车很省力。总体来说,虽然只是两驱70低配车型,但应对城市道路游刃有余。
不过,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在颠簸路面行驶时,由于没有加空气悬挂,舒适性确实差一点,高架和一般路面没太大感觉。另外,前备箱盖子每次都弹开一半就卡住了,给服务台打电话,居然排到一个礼拜以后。
车型:比亚迪秦
续航里程(纯电):100公里
购车时间:2015年2月
车主:张先生
自从2015年2月把秦开回家后,媳妇基本上是主驾,我有时用云服务查看一下,觉得纯电续航里程比以前差了些。眼见为实,我决定沿着之前的路线行驶,再做一次纯电续航测试,然后比较两次里程。
因为家里和单位都可以随时充电,所以充电条件很便利,每次基本都是充满再用,电池均衡应该很充分。这次测试之前,我同样先充满电。
出车库后遇到一个上坡,驶上去后电量就变成99%。接下来是正常路况,电量到90%时,里程8.2公里;电量到80%时,里程16.7公里;电量到40%时里程53.4公里……电量到15%时,里程72.3公里。
当电量显示8%时,里程表上的数是75.4公里,我决定不需要再测试了,因为行驶里程比刚提车时69公里还要多。
不降反增的原因,我认为在于两方面,一是我基本每次都充满电,直到仪表盘全暗为止,且电池均衡比较充分;二是这次测试没有急加速,速度控制在50公里/小时~70公里/小时之间,刹车很少,路上车辆也不多,路况较好。
提车到现在已有14个月,我知道以后电池会有衰减。比亚迪官方在这方面也没有避讳,明确告知衰减的程度,让我觉得很厚道。
车型:北汽E150EV
续航里程:160公里
购车时间:2014年10月
车主:冉女士
2015年5月23日在京港澳高速收费站附近,我驾驶的白色北汽E150EV莫名其妙抛锚了,修车的人说是空调的一个插座松了,导致整个车的动力系统缺电。然而,这类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有天早上起床后,我像往常一样拔下电源线,用钥匙开车门,可怎么也打不开,且不停地亮着双闪。换机械式开锁,结果只打开驾驶室的车门,其他车门都打不开,最后只好求援。
拨通北汽400电话,维修人员把车拖走了,修了三天,幸亏我家还有一辆汽油车。
其实在此之前,也曾发生过突然趴窝的情况。当时离家不远,续航还剩20多公里,最后由我掌控方向盘,老公在后面推车。推了一阵儿再启动,居然又可以走了,只是不显示续航,所以我们俩小心翼翼地把车开回家。
之后,我的白色北汽E150EV又遇到两次无法启动的情况,一次说是小电瓶没电,来了两位维修师傅把小电瓶换了,车子又恢复正常。当时,我心想就有一个疑问:“一没开大灯,二没开双闪,为什么小电瓶会没电?”
没过几天,车子又被拖走,情况跟之前一样,除驾驶室车门外,其他都打不开,被拖到727厂维修。
频繁的出现车辆启动不了的情况,让我对北汽的满意度有所下降。
车型:启辰晨风
续航里程:175公里
购车时间:2014年9月
车主:赵先生
自拿到驾照到现在,日系、德系、美系换过10辆车,每辆车都不超过1年就置换了或者给家人开。
什么原因?加速的平顺性。不管是几挡变速器,新车的油门踏板踩下去都是丝般柔顺,但是1年后呢?顿挫感、油门卡滞等现象慢慢暴露出来,你只能无休止地清洗节气门。电动车完全没有这种感觉,油门丝般柔顺,好像每天都在开新车。
我买晨风已有1年,行驶里程将近2万公里,在ECO模式下,电池充满一次能跑160公里。不过,个人感觉160公里还是欠缺,要是能到300公里就完美了。
在安装充电桩时,我经历了曲折。提车后等了10天才来安装充电桩,安装后居然充不进电,结果又等了10天才来升级。也就是说,整整20天时间,我没办法用车。所以,建议大家买车的时候,必须和4S店签订“军令状”,就是提车后多少天内必须来安装充电桩,充电桩安装后如果不能使用,则给予何种补救措施。另外,定时充电功能在安装时也要确认好,免得等要用了发现这个功能没有。
新能源汽车到底能开多少公里?是否能达到车企宣传的续航里程?从车主用车的情况来看,存在一些差距,甚至出现趴窝现象,归根结底还是电池技术。
动力电池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是决定其质量、续航里程等关键指标。从车主的角度来说,新能源汽车的用电情况要看个人的用法,不懂珍惜的人,再好的车也禁不住折腾。从车企的角度来说,现在有了政策的支持,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精力搞研发,从根本上提高续航能力。
来源:汽车生活报
原标题:续航,续航,还是续航……
作者:郭勇
编辑制作: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