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ML,是M-Class的第三代产品,也将是以ML命名的最后一代,身后的GLE来势汹汹,不过笔者对此却并不担心,因为就目前看到的GLE实车来说,ML身上流淌的设计精髓依然还在,这也就意味着,属于M-Class的豪华SUV的内涵,只是会以以一个新的名字体现出来而已。
其实受到不能越野诟病的并非M-Class一家,但“不能越野”这一表述运用在ML身上,真心有点为他喊冤。现在的砖家,对于越野的定位不知道有几种标准。到底是不能应付一般的山地泥沼道路,还是不能像陆地巡洋舰,途乐,甚至是牧马人那样只要整上8寸升高的避震,便可以在石林荒漠无往不利。
但似乎并没有这么样个标准的说法。
把奔驰对于M-Class的定位抛在一边,M-Class在越野的配备方面算得上是用心良苦。前后轴上的开放式差速器,位于底盘中央的多片离合器式限滑差速机构,低扭放大档位和分动箱。除了更适合非承载车身和硬派越野的机械式差速锁,基本上所有的越野相关配置,都已经出现在了M-Class的身上。
如果你认为一部SUV仅仅230mm的离地间隙或许没有什么通过性,那也只能说是一种误解,装载着空气悬挂系统的ML400,底盘在3档升高后也完全可以将离地间隙升高至330mm,而且电子限速系统会很善意的提醒你,当你真的需要升高后才能通过某一路段时,时速不要超过20km/h,这是越野车,不是《速度与激情》里面的道具车….
不过对于奔驰来说,在深山老林中开路,M-Class并非最好的选择,何必用空气悬挂+承载车身去“硬拼”错落的巨石和危险的坑洼呢。不用出门,左手边的G-Class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而ML的战场依然是城市,或许过于拥堵的城市路况,对于搭载着3.0L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ML400来说有点大材小用了。7速变速箱驱动480N.m的扭矩,在时速达到100km/h之前都不会让转速超过2000转。
或许事有例外,轻转旋钮,Sport模式下悬架系统的变化会尤为突兀,车身降至-1挡,阻尼变硬,回弹十分短促明显,转弯时对侧倾的抑制也明显有了改观。这就是空气悬挂的高明之处——如果不考虑可能带来的维修养护费用的话。
当然,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搭配也会更加灵敏,不过作为一台自重超过2吨的越野车,设计师不可能让发动机变速箱如同跑车那样直接。深踩油门1秒左右,你才能感觉到澎湃的动力经由传动轴在后轮上得以体现,智能的全时四驱系统和扭矩分配逻辑,在这个时候也充当了一把行车军师,让480N.m如何发挥的更加稳健,智能,让驾驶员即不会开得难受,也不会嫌慢。远比指挥发动机进行粗暴的加速有意思的多。
M-Class,或者说是奔驰的汽车智慧就体现在了智能上面,他从不说自己是全地形适应,但控制面板上的按钮,标示,明确的告诉驾驶者,我们可以应付绝大部分路况。他也不说自己运动性能出色,因为空气悬挂存在的最大意义确实是让颠簸被过滤的更加轻微,乘坐者更加舒适,但6.5秒的实际加速成绩,也足以让驾驶者在完成超越,高速巡航时都底气十足。
聊了太多的驾驶,但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开宝马,坐奔驰”的论调,笔者并不赞成,但不得不承认奔驰的“坐”感,更多的体现在他的外观,而非座椅的软硬,前后的宽窄。当你很有冲动去左一部车的时候,那么他必须是很好看的,不是么?
奔驰ML400的美感,主要体现在毫无特点的车身腰线,和冲击力加强的前脸设计上,这一来一回,对比就这么诞生了。
说到奔驰的前脸,“虎头”一词是业内不成文的说法,先别提历史,我们就说现代的奔驰虎头造型,除了难为我们这些照相的人不好抓角度,他最大的功能就是告诉路人。
“我这是奔驰,ben-Chi, Mercedes-Benz”
炫富?不,这是一种对于品牌的极度信任和骄傲,因为除了车子好,就连奔驰的三叉星徽车标,都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最具美感的标识之一。所以,笔者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整个奔驰越野车系列的颜值,都被这个霸气外露的“大嘴”拉高了。
ML的故事可能就要在GLE上市之前讲完了,文章开头提到的所谓老大哥,也终于要比那些还在推陈出新的“后辈”赶超了,或许没有延续之前的叫法有着奔驰自己的考虑,不过我并不认同GLE就是ML的这种说法,毕竟无论在设计风格,或者是系列定位(GLE有Coupe版本,面对人群可能更加年轻)GLE都会是以一种全新的面貌面对消费者。
公司最近收了部14年ml400豪华型,可谓是顶配中的顶配,除了座椅通风几乎什么都有。那驾驶质感和乘坐质感太舒服了。花了半个月时间整备清理,现在如同新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