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最新《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正式出炉。从营收水平来看,今年上榜企业营收合计约为41万亿美元,较2022年上涨了8.4%。同时该榜的进入门槛也从286亿美元跃升到309亿美元。
放眼企业入围者,共有34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入榜,整车企业共有25家,零部件供应商9家。
纵观全球榜单,中国以10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登顶数量榜首,随后德国、日本和美国数量上持平,均有7家汽车及零部件上榜。相比去年,中国增加了2个席位,美国增加4个席位,德国增加1个席位,而日本则减少1个席位。
从排名来看,共有12家企业实现了排名的上升,分别是福特、通用、宝马、特斯拉、日产、广汽、起亚、比亚迪、吉利、沃尔沃、印度塔塔汽车、铃木,而其他企业排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
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前十榜单中,排名前十的企业较去年有较大浮动。其中,大众、丰田和Stillantis排名不变,依旧牢牢霸占前三位,但相比去年总排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分别是7位、6位和2位。
随后福特总排名上升7位,挤下奔驰位居第四。通用上涨14位,排到第六。宝马总排名上升2位,位列第七。本田总排名不及去年下降11位,来到第八位。上汽集团较去年排名不变,守住第九名大门,也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中国车企。而去年排名第十位的一汽集团则被现代集团取代,下滑至第十一位。
中国车企持续霸榜,影响力却下滑
对于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国车企表现可谓喜忧参半。
可喜的是,在上榜的25家车企当中,中国车企在数量上依旧遥遥领先,共计7家车企,占据整体汽车企业28%。而零部件供应商也有3家,但去年在榜的潍柴动力今年未进入世界500强,转而由宁德时代取代,并首次入榜。
忧的是,在这份榜总排名上仅有三家车企的排名出现不同幅度上升,其他四家车企相较2022年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对比来看,在排次下滑的企业中,东风集团和一汽集团幅度最明显。东风集团下滑66位,位居榜单188位。数据显示,东风集团在2022年营收684.15亿美元,同比下降20.55%;一汽集团下滑52位,位居榜单131位。数据显示,一汽集团在2022年营收则为876.79亿美元,同比下降19.86%。
除此之外,上汽集团排名下滑16位,位居榜单84位;北汽集团下滑31位,位居榜单193位。据悉,上汽集团和北汽集团2022年营收收入分别为1106.12亿美元和672.82亿美元,同比下降8.52%和9.93%。
对于2022年的汽车行业而言,国内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似乎并未从根本上揣进主机厂的腰包。尤其受到芯片、动力电池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疫情带来的不可控因素,都给国内的汽车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不过,行业乐观估计,随着疫情放开以后,2023年整体车市开始复苏,明年中国车企在榜单上的表现会有明显好转。
比亚迪、宁德时代杀出重围
不同于传统汽车制造商仍旧处在转型阵痛期,一批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则开始陆续杀进榜单。
首先要说的就是特斯拉,虽然才入榜三次,但上升速度极快。从首次入榜时的392位,到第二次入榜位列242位(提高150个名次),再到今年又再次提高90个名次位列152位。如此快的晋升速度使其名次仅次于一汽集团,位居车企排名第12位。
根据特斯拉发布2022年财报显示,全年的营收为814.62亿美元,同比增长51%;毛利润为208.53亿美元,同比增长53%;毛利率为25.6%,高于2021年的25.3%。同时,特斯拉去年全球共交付131万辆汽车,在纯电动领域仍蝉联行业第一。
如果说特斯拉曾经凭借“提高150名”的成绩足够让业界惊叹,那么今年比亚迪则强势赶超“老对手”特斯拉创造的记录。
事实上,去年比亚迪就以黑马之姿首次杀入《财富》500强,位居436位。而今年比亚迪再接再厉,一下提升224个名次,位居212位。同时,还超过吉利集团位居中国车企排名第六位。
根据比亚迪发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换算成人民币)全年营业收入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22亿,同比增长445.8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6.38亿元,同比增长1146.42%。与此同时,更是凭借全年超过186万辆的成绩,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头把交椅。
《财富》杂志评价称:“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车,增强了中国汽车在全球的竞争力。”如此一来,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车企已然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而此次首次入榜的宁德时代也同样表现强劲,以488亿美元的销售收入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排名达到第292位。“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实力可见一斑。
借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话说,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的增长并非偶然,全球汽车市场正在进行电动化转型,这给中国汽车上下游企业提供发展契机,从整车企业到电池企业,中国品牌正逐渐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