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固态电池已开始量产,迈出产业化的第一步。
2023年12月11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11月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与新能源汽车上月创纪录地实现超100万辆的销量相对应,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也同步高速增长。联盟的统计显示,动力电池2023年11月装车量达44.9GWh,同比增长31.0%;2023年1-11月,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39.7GWh, 累计同比增长31.4%。
在近45GWh的装机量中,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贡献了0.41GWh,占比不及总量的1%,比例虽然微乎其微,却值得特别关注。因为这家公司的产品均为半固态动力电池,单月0.41GWh的装机量意味着,半固态电池已开始量产,迈出产业化的第一步。
来源:新汽车研究所
何为固态电池?
当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电解液为液态有机溶剂,且大都为高易燃物质,容易发生起火、自燃和爆炸等事故。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案之一,是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隔膜与电解液,开发量产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路线
资料来源:中科院物理所
半固态电池有3大优点
从当前产业实践看,半固态电池虽然是过渡方案,但其兼具固态电池和传统锂离子电池的优点,还有一个产业链构成非常重要的优势。
技术方面,它和固态电池有着同样的工作原理,因而也同时拥有固态电池所具备的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灵活性好、循环寿命更长、工作温度范围宽、耐挤压震动等优点。
成本方面,它又具备和传统锂离子电池一样的低成本。据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此前披露的数据,半固态电池电芯的BOM成本为0.5729元/Wh,而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芯BOM成本为0.5766元/Wh。不仅如此,半固态电池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生产线具有极高的兼容性,可大大减少设备投入。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日韩企业拥有大量固态电池专利,在硫化物固态电池领域处于垄断地位。而且,固态电池有若干技术难点尚未克服,量产难度很大。国内企业开发的半固态电池以氧化物半固态电池为主,可较好绕过专利壁垒;还可借助传统锂离子电池的产业链,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