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玉坤:坦克不做十三四万的车,但会做豪华越野,“不然V8给谁用”

谷玉坤:坦克不做十三四万的车,但会做豪华越野,“不然V8给谁用”

04月27日

车主必读427日北京报道(记者 许甜)423日,2025上海国际车展媒体日,坦克品牌首次展示了长城自研4.0T V8发动机、定位超强越野的坦克300虎克版,以及给出了更具现实主义的“新能源”解法——坦克300柴油版,现场被媒体和越野爱好者的涌入围观。发布会之后,品牌方举行了一场小范围媒体沟通会,《车主必读》受邀参加并提问。

记者问:坦克向来聚焦于20万以上的越野领域深耕,随着方盒子潮流兴起,坦克是否也有产品向两端延申的计划,向下辐射更广泛的受众人群,向上提升品牌形象?

坦克品牌执行副总经理谷玉坤回答说:坦克永远不会做十三四万的车,因为要对消费者负责,成本HOLD不住,我们也不愿意降低标准。但坦克肯定会做更高端豪华的越野车,“不然我的V8给谁用?”

对记者提出的“越野真的需要智驾吗?”这个问题,谷玉坤表示,越野场景不需要“全域智驾”,但需要真正能帮用户越障脱困的实用技术。

坦克品牌总经理常尧补充道:智驾我们有计划,但坦克从来不会盲从。我们的特点是,一定是这个东西靠谱了,经过反复地验证,经过团队内部的评定,再加上种子用户的尝试,完完全全没有问题才会推出。经过这么长时间努力,我们的智驾产品也会马上推出,大家可以拭目以待,“欢迎到时候去体验坦克的智驾,到底和别人的智驾有没有什么区别。”



把品质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成本与利润的合理平衡,一直是整个长城体系的领先优势。不盲从,不追随,有自己的战略定力与长期思考,这正是长城保持着“最健康的财务报表”的关键。

本次访谈中,关于柴油车适用性如何、如何打造越野文化、以及关于坦克品牌的海外规划等话题,品牌方也给出了详细分享。现将本次专访核心信息整理如下。


时间:1210—1300

地点:国家会展中心7.1馆 坦克展台

受访领导:坦克品牌总经理常尧

坦克品牌执行副总经理谷玉坤


Q1:先问一下谷总,现在我们看到电气化阶段,所有人都在用电驱解决所有的问题,坦克始终坚持用机械做V8,甚至机械四驱,咱们核心动力是什么?


谷玉坤:我先说。为什么干?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当时去虎克,我们魏总在台上说V8发动机今年跟大家见面,因为我也在现场,我听见了当时下面的呼喊声。从内心里讲,对于那些有挑战精神的人来说,他们对大排量动力有一种执念,代表着他们的专业和自信。

另外,看看世界上大一点、好一点的车企,谁家还没有点硬实力,谁没有V8?但是V8+P2只有我们长城有。他们有3.0P2,但是没有4.0的,所以4.0 P2也能给我们用户带来很高的情绪价值。

从大的方面说,在国家的技术赛道上,我们就要弯道超车,直的弯的都要争第一。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用户对这个有迫切需求,我们要做出来。再一个,我们也不信其他企业会比我们干得好,我们要做就要比他们做得好。


Q2:用户共创层面,所有企业活动一般都集中在把用户当作营销的一环,其实用户共创产生的动力或者产生的效果,可能都是没有坦克这么好的,坦克超过60万,接近70万的用户,在坦克品牌中,如何定义共创这个事儿?什么用户会视为真正的品牌资产?


常尧:我个人认为,坦克走到今天,成立四年时间,全球卖出65万台,最大的因素就是用户。不仅仅是用户共创,包括我们在乎的用户口碑,这些都是我们坦克能走得更远的基石。刚才谷总在发布会的时候提到,我们生于中国,但是着眼全球。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用户的需求以及用户在多场景下的细分需求非常敏感。

本身越野这个事儿,其实就是玩乐的属性比较强,玩的话就要玩明白、玩好,所以我们在整个细分的过程当中,其实就是在洞察用户需求的过程。

另外,对坦克来说,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用户的口碑和用户的场景需求?我觉得这就是坦克的特点,从坦克成立以来到现在,一直都贯穿着这么一条理念。这样的话,也给了我们很多回报。有些人会说,我们在开发车型、设计场景的时候,其实只考虑到了一小撮人,但是为了满足这一小撮人的极致越野、极致乐趣需求,我们这么做也是对的,也是想这么做。毕竟越野这个事儿,大家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步升级,我说的升级并不是产品的升级,而是越野本身的升级,但是最关键的,每一次我们都要强调整体的安全。

刚才一个媒体老师问我,说坦克的名字其实赋予了更多的东西,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认为坦克的名字如果有代表的话,第一个就是安全。我们无论是在营销上,还是在产品设计或其他方面,核心理念都是让你出得去,同时让你回得来,这是我们坦克一贯的理念。

有了这个理念以后,我们在开发产品、做营销的时候,都是围绕它来进行的,所以这是为什么很多用户觉得,我信任长城,我信任坦克,并凭借这份信任跟我们走到了一起,这也是我们能够走得远、朝向一百万全球销量的推力。


Q3:因为现在很多品牌向豪华越野和城市通勤方向延伸,以扩大受众人群,而咱们坦克一直比较聚焦,所以想问一下未来是否会有向更小型的轻越野车型以及更大尺寸的豪华电动越野车型拓展产品线的计划,以及这方面的受众人群情况。


谷玉坤:坦克始终坚守“造好车、对用户负责”的初心,无论是技术、成本还是质量,我们都不会妥协。我们希望造出的每一台车都对得起用户的信任,即使考虑20万元左右的产品,也不会牺牲核心品质,更不会推出“丐版”。哪怕是入门产品,传动轴等关键结构一个都不会少。这也是我们不做十三四万元产品的根本原因——我们做不到,也不愿意降低标准。

从品牌维度看,坦克是目前最有希望做强品牌的中国越野品牌。行业普遍在打价格战,但我们从未主动降价。品牌的价值体现在保值能力上,长期主义是我们坚守的方向。坦克品牌将始终定位在20万元及以上,坚持品牌价值,不做价格竞争。

至于是否会推出更高级别的产品,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V8发动机就是为高端车型准备的,未来还会有比700更大的车,目前已有明确规划。

产品体系方面,坦克目前涵盖三个序列:一是泛越野系列,适配更广泛的城市+户外使用场景;二是强越野系列,满足深度越野需求;三是性能序列,将打造类似AMG的高性能分支,目前仍在规划阶段。此外,“虎克”版属于用户共创的超强越野版本,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产品形态。


常尧:您刚才提到的车型,我们在整个市场看,一个月能卖多少台?不是说我们想象出一个场景或者想象出一种动力就付诸实践。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对经营班子、对经营结果负责,所以我们还要看,除了这个场景以外,是不是能够有更多的人接受它,或者说更多的人确实对这个场景有渴望。去年我们推出330,为什么搞限量?一方面肯定是产能受限,另一方面我们考虑到通过这种方式,能不能看出市场上到底有多少人需求这个车。

我们从不会因为短期的市场热度,盲目推出一款车型。对于那种一个月只能销售三四百台、四五百台的产品,我们会非常谨慎地评估其可持续性。我们始终认为,用户真正的驾驶快乐,并不取决于一个数字堆砌出来的超大扭矩或马力。真正打动用户的,是产品对需求的精准回应,是对使用场景的深度匹配,以及对安全性的充分保障。这才是我们做产品的出发点。


Q4:强越野和智驾是不是一个伪命题,听听坦克对这方面的理解。未来在城市通勤方面智驾肯定是需要的,那在强越野方面,是否也会考虑具备更复杂全面的识别能力,来做智驾相关的事情?谢谢!


谷玉坤:关于智能驾驶,我们有清晰的判断。智驾的底层逻辑必须是安全。我们不会用天花乱坠的概念制造噱头。越野场景不需要“全域智驾”,但需要真正能帮用户越障脱困的实用技术。在城市场景,我们也已在Hi4-Z车型上全面搭载智能驾驶系统,Hi4-T后续也将推进。我们的目标是让用户在各种场景下都能开得轻松、放心。


常尧:智驾我们有计划的。但是坦克考虑的是,我们智驾除了日常通勤能力以外,是不是有特殊的场景。现在每家智驾水平大差不差,但是能不能挖掘用户需求,结合我们场景做特殊的智驾体验,这个很关键,这也是我们团队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坦克从来不会盲目因为潮流或者因为别人有、我们没有,就马上上马一个事情,这不是我们的特点。我们的特点是,一定是这个东西靠谱了,经过我们反复地验证,经过我们团队自己内部的评定,再加上一些种子用户的尝试,完完全全没有问题才会推出。

而且经过这么长时间努力,我们的智驾产品也会马上推出,大家可以拭目以待,再去体验一下坦克的智驾,到底和别人的智驾有没有什么区别。


Q54.0TV8P2的电机,从燃油到柴油,Hi4THi4Z,我们坦克要技术有技术,现在也接近65万辆的销量,未来在坦克越野文化打造上,除了技术、用户,还有哪些方面的想法?


常尧:从坦克整个文化打造来说,国内越野文化土壤特别好,我们国人对于汽车,包括汽车文化的理解非常快,可能在国外需要一二十年,在我们国内可能五六年就形成了这种文化的内核,速度是非常快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清楚,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国内。今年,坦克将走向卢比肯小道等国际越野圣地,推动中国品牌在全球越野文化中的发声。以虎克为代表的用户共创产品也将作为中国越野文化输出的载体,真正实现“走出去”。

另外,如果按照今年坦克的动作能够达成目标,实际上坦克在整个世界越野的排名中已经能够排得非常靠前了。这样,我们不能只是卖产品,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包括共创、新的理念和玩法我们都要跟得上。我也相信,以前是美系或者日系主导天下,我相信我们国人一样可以把大旗扛起来,一样能做得好,将其发扬光大,让它再攀新的高峰。


Q6:现场没有看到坦克400 Hi4-Z,问一下常总坦克400 Hi4-Z推进进度。


常尧:400Hi4-Z是根据我们的营销节奏推出的。

关于您说的Hi4-Z的序列,我们现在已知的有500Hi4-Z400Hi4-Z,预计我们会推出700 Hi4-Z,眼前的就是这几个车型。刚才谷总也提到,透露了一点,我们在Hi4-Z车型上会兼顾城市使用,包括智驾以及我们是否在以后的Hi4-Z车型上赋予它更多城市使用的场景。当然,我们毕竟是做越野车的,我们总是说它是泛越野,但是我们说的泛越野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也挺强的了。大家其实可以看到,我们还是这样不断重复,不断营造这个理念,一定要明确,越野车就是越野车,硬派越野就是硬派越野,超强越野就是超强越野,泛越野就是泛越野,希望更多用户能知道,有感知,真正在自己的需求下选择可靠的产品。


Q7:我们发现坦克品牌今年发布了两款柴油版车型,发布会上领导提出了柴油新能源的口号,为什么坦克品牌在电动化趋势下,我们依然认为柴油车型具有市场潜力呢?


常尧:我们看新能源要抛开现象看本质,新能源给我们带来的是从动力上,包括从经济性上来说更优的解决方案。但是新能源其实不应被固化理解,不能认为一定是有电的才是新能源。包括谷总提到的,汽车之家做的评测,我们看到这个评测的时候,实事求是地说,我们俩也比较心虚。开始测的时候,发现为什么拿柴油车和新能源比,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希望的,也有这么一个传播意图。后续我们也看到这个车的达成率出乎我们的意料。包括我们一直在谈论,魏总也让技术人员验证一下,为什么这个车在撞风的情况下,在高速跑的情况下,能达到这么多续航,甚至之前一些KOC做的高原尝试,达成里程比这个还要高。所以我们发现柴油车真的有很多优点。

包括这次柴油车匹配9AT变速箱确实非常棒。我们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所谓的新能源,我们认为不是说只有电才是新能源。我加400多块钱油,现在柴油6块多一升,我跑1100公里或者1200公里,比新能源都要省,综合看我们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都有优势。

那天直播下面很多人说给坦克300一个绿牌,这个也不夸张。从这个方向上看,我们也看到很多友商做的车电池续航50公里,油箱80升,挂着绿牌,免着购置税,所以我们会认为柴油车也是新能源,这不是我们说的,这是用户说的。我们最开始对柴油车的顾虑无非就是柴油车的问题,环保问题、振动问题、静音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到现在为止,我们柴油车也是符合国6B标准的。从使用层面来说,低扭非常强,又省油,维修又相对简单一些,这些都是优势。

我们有这种经验,在越野领域来说,坦克给市场树立了标杆。我们有这种经验,能够把真正的好东西推向我们的目标消费者。所以为什么现在大力推柴油车,就是让这么好的东西,所有人都知道。除了一两个限牌城市,很多城市对柴油车很友好的,特别是柴油车补能相当方便。一些西部或者偏远困难的地方不方便加油,越是到这些地方,没有汽油都有柴油,因为我们在建设整个过程当中,柴油适用范围更广,而且柴油很多都有生物柴油,可以再生的。我们都觉得这对环保,对消费者的体验,包括对经济性都非常友好。所以我们把它作为重点车型,一个宝贝疙瘩,希望更多消费者体验,对柴油车有新的认知。


现在柴油订单10%上下。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我们不用看订单,我们要看热度,很多人问柴油怎么回事儿,因为柴油确实中间断代很长时间,现在凭我们的优势以及我们的流量,我们希望能够把柴油优势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柴油、拥有柴油。大家可以好好琢磨琢磨整个发布会车展的理念,即全动力、全场景、全车型、全球化。

首先,全场景方面我们已经提了很多场景的问题,大家对我们想说的场景已经耳熟能详了。为什么说全动力呢?如果你有很多技术储备,在这个过程中你就可以任意组合,有无限的空间可以想象。如果说我只有1.5的发动机,而且还是从别的厂牌买过来的,那我这边就只有电机,没有什么可组合的,组合半天无非就是放前面、放后面的问题。但是像谷总说的,我们有很多技术储备可以组合,这样的话就能组合出更多符合场景的车型,这就落到了刚才说的全动力、全场景、全车型、全球化上。

全球化就站得更高了,我们不仅着眼于中国,还要看世界。刚才说了V8发动机,很多地方都需要它,就是这样的情况。


Q8:我们看到去年长城集团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增长非常显著。去年坦克品牌很多车型进入海外市场,尤其是进入中东、澳洲、欧洲等对个性越野车、性能越野车需求相对比较大的市场。对于坦克品牌来说,进入这些市场,优势是什么?


常尧:从海外来说,两个点是最主要的:第一点是质量;第二点是用户口碑。

这两点是内在和表象的体现。长城这边为什么国际化,坦克这边国际化相对走得比较顺利,是因为我们始终在品质层面,不仅仅看到了中国品质,更看到了世界品质,按照世界品质的标准在中国造车,乃至于做出口。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不管是在澳洲也好,还是在俄罗斯也好,实际上很多用户的反馈非常好。

有了口碑以后,用户就会对产品产生依赖,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更会像周边的朋友以及圈内人士进行推荐,越野不就是玩的圈层吗?这都是成功的秘诀。因为大家面对的都是人,都有共性,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在出口层面,虽然海外市场在传播和渠道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对人的影响和对人的营销,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尤其是在海外市场,他们更实际,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吹嘘、传播等,他们更讲实际,讲产品的美誉度和口碑。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整个集团的高标准也给了我们坦克很大信心,使得我们在海外市场走得非常顺利。


Q9:我问一下,刚才有一位老师问了,有没有补充内容?就是我们在全球越野车领域,在成就墙上,销量肯定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咱们后续除了在这个时间点去卢比肯小道做这些事情,有没有其他方式在车迷领域让全球爱好者更认可坦克品牌取得的成就?


谷玉坤:考虑到国际车迷的整体情况 ,我们在逐步拓展销售渠道,销售渠道是一码事儿,建立销售渠道要看整个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化,但是这不影响车迷对于坦克品牌或者说对于中国硬派越野的喜爱。当然,我们也在规划一系列的活动,除了刚才说的小路小道以外,还有其他的内容。我们今年会有很多在海外,甚至在海外展会上亮相的机会,这能够让我们在海外的中国车迷以及海外的本地车迷都有机会见证坦克中国硬派越野的硬实力。


Q10:我在苏州试驾完就直接定了300,我本身在野外玩车就很多,我发现一些情况,像华为媒体KOL、小米的粉丝,他们占比特别高,而长城车主感觉没有组织起来。我想会不会有类似邀请车主和媒体共创的活动,让他们参与到传播当中来?


常尧:我们非常羡慕华为、小米有特别集中的粉丝群体,因为他们之前做3C产品,入门门槛比较低,我说的入门门槛低,是指他们之前的产品是3C产品,几千块钱就可以拥有,因此凝聚了忠实的粉丝。对我们来说,我们是做车起家的,产品动辄几万、几十万、十几万都有,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一定会持续不断地向华为和小米学习。

从魏总角度来说,我们也一直在强调,对于华为、小米,甚至于理想的对标,我们都在持续进行,我们会看到其他车企的闪光点,弥补我们的短板和不足,这条路我们一直在走,我们希望能够建立起更多的用户口碑护城河,做好产品宣传。现在还不够,我们会持续不断努力。


文章作者
许甜
记者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今日热点

智己汽车发布线控数字底盘技术 开启智能汽车“具身智能”新时代


2025荣威品牌日群访实录:以原创设计驱动品牌向上,深化全球化战略


谷玉坤:坦克不做十三四万的车,但会做豪华越野,“不然V8给谁用”


极狐ARCFOX 77°——以设计之名,启未来之境 上海车展来极狐展台看车


东风猛士M817迎首秀,将首批搭载乾崑智驾ADS 4


华为发布乾崑智驾ADS 4等解决方案 携手合作伙伴共向未来


硬控全路况,售价15.29万起的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一车通关”让你哪里都能去


别去挤景区了,埃安全系五一掀桌子:高额补贴+抽黄金=闭眼入


谷玉坤:坦克不做十三四万的车,但会做豪华越野,“不然V8给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