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广州车展媒体日,长安马自达展台EZ-60前聚集了很多人。
这个曾因"固执"坚持自吸发动机而被行业讨论的品牌,如今以一款月销四千多台的新能源SUV,悄然完成了转型。
在专访室里,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市场销售副总裁兼销售分公司总经理藤桥稔和长安马自达汽车分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吴旭曦谈及EZ-60的成绩时,语气沉稳却不掩自豪。"9月、10月这两个月,EZ-60在中国中型合资新能源SUV细分市场取得了第一名。"藤桥稔说。这个数据背后是9月3317辆、10月4500辆的交付量,以及超过28000辆的累计订单。
合资转型不是简单换壳
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2025年,传统合资品牌处境艰难。德系、日系、美系纷纷推出电动化产品,却鲜有成功突围者,长安马自达用EZ-60打破了这一困境。
吴旭曦点出了关键"合资品牌做新能源和新势力最大的区别,在于百年车企的制造工艺、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对安全的理解"。当新势力普遍18个月推出新车时,长安马自达坚持24个月的研发周期,我在试驾其中包含大量实车验证环节。
EZ-60的底盘调校明显带有马自达的印记,转向精准,过弯稳定。这得益于中、日、德三国团队对200多种方案的验证。在行业追逐智能驾驶军备竞赛的今天,长安马自达将资源投入到用户真实可感的驾控体验上,这种克制反而成就了差异化。
值得关注的是,EZ-60的电池安全标准已提前满足2026年新国标,这也是他们敢承诺"不限车主,不限里程"终身零燃权益的底气。在电动车安全事故频发的当下,这种对安全的坚守难能可贵。
用户变了,粉丝没变
在EZ-60的用户构成中,25-35岁群体占比达38%,远高于马自达燃油车20%的比例。这一变化印证了传统品牌电动化转型的核心挑战,既要守住老用户,又要吸引新用户。
吴旭曦分享了两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案例:上海一位用户收藏了6台马自达;一位EZ-6用户在社交平台自发分享用车体验,已推荐97台车。这种用户自发的认同感,是流量营销难以复制的资产。
马自达的车友会活动,与其他品牌组织的活动不同,马自达的聚会更像是一群志同道合者的真实交流。情感连接,也是马自达在电动化转型中珍贵的资本。
南京工厂,从生产基地到全球枢纽
长安马自达南京工厂,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马自达全球唯一的新能源整车出口中心。90%自动化率的柔性生产线,实现了3分钟下线一台车的效率。
更令人惊讶的是技术流向的改变。南京研发中心开发的骐骥电池与碳化硅电驱系统,已通过MAZDA 6e车型反向输出至欧洲市场。
藤桥稔透露"EZ-60是作为我们的全球车型,接下来对这款车型有需求的市场都会进行投放。"这意味着中国研发中心将深度参与全球产品规划,而非简单的本地化适配。
"新合资"的真正含义
长安马自达曾提出"双百翻番"战略,新能源业务投入超100亿元,整车出口额达100亿量级,最终实现产值翻番。到2027年,新能源车型销售占比将达90%,年产销目标30万辆。这一目标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显得雄心勃勃。
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转型,不是简单的产品替代,而是技术话语权与价值体系的重新布局。长安马自达通过"中国创新-全球验证-技术反哺"的闭环,正在改变合资模式。
在行业普遍焦虑于电动化转型速度时,长安马自达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不盲目追随新势力的激进策略,而是将百年造车经验与本土创新结合。EZ-60的成功表明,合资车企的转型不在于速度,而在于能否在保持核心价值的同时,真正理解并满足用户需求。
EZ-60销量中,紫色占比近60%。这完美印证了吴旭曦描述的用户选择三阶段:"一见倾心、驾乘愉悦、爱不释手"。在电动车沦为参数竞赛的当下,马自达依然在坚持"造有灵魂的车",或许这正是它能在合资新能源困局中突围的关键。
广州车展上的喧嚣终会散去,而真正的转型才刚刚开始。长安马自达用EZ-60证明,合资车企只要勇于变革、扎根中国、拥抱全球,不仅能生存,更能开创一片新天地。这或许就是"新合资时代"最值得期待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