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知道铝和钢,是否还知道有种叫铝钢复合材料?

除了知道铝和钢,是否还知道有种叫铝钢复合材料?

08月01日
近年,随着几大短视频平台的火爆,网络上出现了一大堆专家、一大堆为民请命的大V,某某说车更是成为了自媒体的标配。汽车话题火热任何时候对于国内的汽车文化发展都是一件好事,但好事贵好事,事情不能迈向一个唯利是图、为博眼球、抢流量而失去科学性及最基本的汽车观。近日,小编看到一些所谓的媒体老湿在那里做所谓的“评测宝马”视频,全程围着车绕圈、拿着磁铁四处找骂点、坐进车里装着开车的模样,但连个驾驶感受、操控感受都拉不出只言片语,这也能叫试车?正如连文案都写不好的,就想一步到位靠拍视频火了?
也罢,看看图个乐子,但是当小编看到他们把车升起看底盘的时候,小编看到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画面:那便是大名鼎鼎“磁铁说车”环节,车展上就一堆自媒体拿着磁铁、漆面厚度计已经蔚为壮观,而在此类说车视频中,在车辆悬挂件上吸来吸去,好家伙,用个破磁铁就来判断车辆悬挂件用的是钢还是铝,或者为什么要用钢、什么要用铝都说不清楚,就开始以“车厂为节约成本”为话题开骂挖苦诋毁。难道这就是中国汽车媒体行业的水平了吗?
铝是地球上第三丰富的元素,仅次于氧和硅,而铁则位列第四。既然是金属,首先就是耐腐蚀性对比,铝氧化的化学反应与导致铁生锈的化学反应相同。但与氧化铁不同的是,氧化铝附着在金属上,防止其腐烂。因此,它不需要油漆或其他涂层以防止生锈。而钢,一般在机械上使用的是碳钢,一般以镀锌涂层防止生锈,至于某些车的悬挂钢结构件被涂成银白色,有可能是镀锌涂层的效果。但有一点金属特性需要知道,铝在高温环境下的硬度会下降,而钢不会。钢的重量大概是铝的2.5倍,如果大家被制作成相同的结构刚度,铝构件的重量大概是碳钢制品的一半左右。


图:除了汽车零件之外,车辆的车架也会使用大量材料,不单止是铝钢合金,在部分宝马CLAR车架平台还为碳纤维材质留下了使用空间,它位于车辆中轴部分,以增加车架刚性,但仅限于高价值的7系使用,3系和5系其实都可以大量加入碳纤维构件,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例如全碳纤维的宝马320i卖个90万,我也真想看看哪位车评人、说车人会掏腰包买?

宝马近年在不少车型上开始使用一种名叫铝钢材质(Aluminium-Steel)来制作悬挂部件,为何不直接使用全套的铝合金?我们当然不会张口就来“难道是为了省成本吗?”
如果稍微静下心去学着理解这个问题,其实就不难理解了,这跟成本高低没太大关系,每代新车都会有所调整,当开口就来说节省成本时,那增加和更新的设备怎么就觉得是天上掉下来的呢?我们不是要为厂家说话,而且宝马也没给咱们半毛钱,咱们只是站在一个略微懂点儿车的角度上看待这个所谓的“钢和铝”的问题。
稍微学过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的车友其实都很容易理解这种材质变化,当一件相同体积、相同形状的铝合金件和钢件对比,铝合金虽然轻了,但机械性能、例如刚性等是一定不够钢铁高的,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吧,作为要经常受力的悬挂构件,加上车辆的重量越来越大,作为车辆的主要支撑部件,如果一定要使用铝合金来打造,那么就必须采用锻造工艺制作或者设计一个更大结构体积的铝合金构件,这样便会导致其制造成本大幅度增加之余,而且还会占用大量有限空间;再者了,作为经常可能会出现刮碰的车底零件,如果使用铝材,耐用性和出现表面刮伤之后的防腐蚀问题一定存在更高风险。既然已经出现了既能减重、又能保证刚性和韧性的铝钢材料,为什么非要纠缠在“铝”上呢?在这类问题上,我们宁可选择相信经验丰富的车企工程师,而不选择听信那些自诩很懂车的自媒体和所谓的车评人。

图:再换一个角度思考,有关注军事新闻的车友应该听说过英国谢菲尔德号(HMS Sheffield)事件吧,在马岛战争中被击沉的原因是因为大量采用铝合金,铝是一种可燃金属。所以后来在军事用途上,铝虽然有轻量化和结构造型后的刚性媲美钢材等优点,但依然在军用领域上的使用也是可免则免。

图:每款车,即使基于相同的车架平台,但因为设定的使用环境不同、车型定位不同、价格不同等各种原因,都会对配置进行调整,这是任何一家负责任车企都必须具备的专业精神,不但宝马会这么做,包括丰田、本田、雪铁龙、标致等等具有数十年、甚至过百年的车企们的基本素养。相对于那块有历史沉淀的品牌价值,那所谓100块×10万辆的盈利算啥?动动脑子思考吧,别人云亦云,蹭流量也得过过脑子吧?!

图:这是宝马官方媒体中心发布的新4系参数表,注意Suspension的表述,明确了结构件的材质为钢铝合金,而其他车型也会明确为铝合金构件。

虽然宝马并无通过官方媒体中心发布过关于这种“铝钢合金”材料的技术说明或者换装原因,但如果车辆的悬挂零件全部都使用铝合金材质,车子的簧下质量固然是更轻了,生产成本也就成倍增加了,试问,如果一台宝马320Li要价将近40万,还会有这么多人买吗(信不信大V们又会跳出叫骂了)?也更别提是为了减轻绝大部分普通人根本察觉不出来的那几公斤,难道每个车评人都能试得出当中的区别?我真不信!
以我们猜测,宝马也好、其他车企开始接受这类钢铝合金的最主要原因,未必全然是为了降低成本,更关键一点应该是这种材料可以兼具了铝合金和钢构件的某些优点,而在各自的缺点上又能实现了一种妥协。钢构件重吗?加入些铝材料,实现比铝重、比钢轻;铝的结构刚性不足,那就加入钢材质让结构件的体积减小、机械性能提升。而且还能让钢不容易生锈,铝不容易腐蚀。当然,如果你只会用磁贴去判断非铝即钢的话,那确实能得出“铝换钢”的结论,贻不贻笑大方不敢说,但这类说车人人云亦云、不过脑子是可以实锤了,当某些一边说着别人收了厂家好处费的时候,自己不也是蹭着流量转X图的钱吗?彼此彼此而已。或者最悲催的是咱们这些只会动笔、拍不出片子的媒体编辑吧。


图:国内车评人、说车人都有一个很优秀的传统,那就是喜欢评论而不善于说明,作为一个汽车媒体从业者,所谓的“评”也就只能代表个人见解,中国汽车文化的缺失面、连基本的汽车知识、用车观念都还没普及,就以个人跛脚的水平来评头品足?不如跟俺科普一下上图这种悬挂形式应该叫什么形式呢?

小编更希望那些媒体老湿不要天天拿M Power的标准来评价一款普通的民用车,两者无论是用途定位和目标群体都是大不相同,更别提两者的差价了,拿着个磁铁在底盘、悬挂部分一直吸吸吸,这样有意义吗?有那个时间研究悬挂的下摆臂、连杆是不是铝合金,还不如多花点时间来研究这套悬挂形式还有没有更可以继续改进的空间,利用自身的数百万粉丝的影响力,给大家科普说明一下汽车的哪跟哪不是更有意义吗?你们把自己吹得再牛、再神、开过再多的车,但通过底层技术知识构建的汽车观、甚至人品,在小编这种汽车行业的小学生眼中,就是个装神弄鬼的戏子罢了。

 
今日热点

智己汽车发布线控数字底盘技术 开启智能汽车“具身智能”新时代


2025荣威品牌日群访实录:以原创设计驱动品牌向上,深化全球化战略


聚焦高端新能源 别克“逍遥”架构和高端品牌“至境”发布


极狐ARCFOX 77°——以设计之名,启未来之境 上海车展来极狐展台看车


东风猛士M817迎首秀,将首批搭载乾崑智驾ADS 4


华为发布乾崑智驾ADS 4等解决方案 携手合作伙伴共向未来


硬控全路况,售价15.29万起的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一车通关”让你哪里都能去


哈弗在上海车展宣布新能源只做四驱车,聚焦新能源四驱技术研发


智己汽车发布线控数字底盘技术 开启智能汽车“具身智能”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