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有两大人事变动备受关注:一是丰田章男卸任丰田汽车社长,接班人为雷克萨斯CEO佐藤恒治;二是原长城汽车“二把手”王凤英正式出任小鹏汽车总裁。
相比之下,后者似乎更有热度,毕竟在很多人看来,王凤英加盟小鹏汽车更具“话题性”和“代表性”。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新势力车企经历了一轮残酷的洗牌,大家开始明白,只有留在牌桌上且打出王炸,才有机会成为未来仅剩的“几家”之一。
新年伊始,小鹏汽车便宣布如此重大的人事变动,其信心和决心可见一斑。
王凤英的新起点
王凤英一直被外界看作是长城汽车的“二号人物”,有着“铁娘子”“拼命三郎”等绰号,工作能力之强悍不难想象。
王凤英的故事还是很励志的,1970年出生的她,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销售员,成为了后来的长城汽车副总经理、总经理、副董事长。
在长城的30年,王凤英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也见证了长城汽车从一个地方小企业,成长为国内领先的车企巨头。
关于王凤英的成就,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的原话中已有描述: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王凤英凭借着深厚的行业经验和实践,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得到市场充分认可的现象级产品。
出任小鹏汽车总裁后,王凤英将全面负责公司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虽说王凤英在长城汽车成绩斐然,但加入小鹏汽车对她而言既是新起点,也是新挑战。
何小鹏表示:我们期待她(王凤英)的加入能够给“智能化+汽车”的融合带来更多不一样的火花。何小鹏本人,或者说整个小鹏汽车,都对她寄予了厚望。
可以预测的是,王凤英帮助小鹏汽车实现“从1到2”的难度,一点也不比当初帮助长城汽车“从0到1”的小。
原因很简单,时代对于汽车、对于车企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下半场”,智能化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竞争的关键。
换句话说,王凤英要思考如何让小鹏汽车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得更快”,何小鹏口中的“不一样的火花”,言外之意也是希望她的加盟能给小鹏汽车带来差异。
有业内人士表示,王凤英在加入小鹏汽车后,还需要一个“适应期”,毕竟从传统车企到新势力车企会有个过渡。未来王凤英会为小鹏汽车带来哪些改变,我们拭目以待。
小鹏的新起点
说王凤英出任总裁是小鹏的新起点可能不太准确,因为这本质上是小鹏汽车变革(组织架构调整)的一部分,但这件事选择在春节后官宣,确实彰显着小鹏“调整好状态再出发”的决心。
2022年,小鹏汽车交付量突破12万辆,同比增长23%,旗舰车型G9也初显威力,12月销量突破4千台,环比增长160%。但对于小鹏而言,这成长速度显然不够。
纵观整个新势力阵营,遇到挑战的也不仅仅是小鹏,因为无论哪家车企,在造车逐渐“深入”后,都必然会碰上一些大同小异的问题。
比如,当下新势力车企的产品矩阵都在迅速完善,以蔚来为例,目前其在售车型已扩充至六款,包含两款轿车和四款SUV,不再是当初一款SUV打天下的局面。
但在SUV这条产品线上,蔚来四款车型的价格相互交叉,车型之间的价格有较大重合区间。有消费者表示:蔚来车型内部的定位不够明确,差异化不明显,同样是50万,很多人不知道该买ES7还是ES8。
相比之下,小鹏在售车型虽不算多,但情况或许更复杂,毕竟小鹏的两款轿车、两款SUV,覆盖了15-45万元这个广义上的主流区间,这情况在造车新势力中还是比较特殊的。
去年,小鹏G9就出现了产品SKU较为复杂的问题,好在小鹏迅速作出回应并妥善处理,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而这些问题,在产品上市前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小鹏E、H、F三大平台快速铺设开来后,小鹏的产品矩阵会进一步扩大完善,这也意味着届时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挑战。
在车企规模扩张、车型增多的同时,营销策略、产品定位、渠道拓展都需要同步提升,在单车型、双车型时代的一些小问题,会在车型增多后被逐渐放大,解决起来的难度也会增加。
再来回顾一下王凤英加入小鹏汽车后的主要工作——全面负责公司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是的,她在产品、销售方面的宝贵经验不仅是小鹏需要的,也是当下大部分造车新势力需要的。
大刀阔斧的变革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优秀人才的引进是行稳致远的关键,而更重要的是小鹏的初心一直没变,一句看似简单的做“未来出行探索者”,背后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也只有小鹏自己知道。
对于站在新起点上的小鹏,我们不妨期待一下它“中场再出发”后,会给消费者带来哪些惊喜。
行业的新起点
2023年同时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起点,因为这可能是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车企厮杀最激烈的一年。
回顾去年的新能源车企销量排行榜,可以发现除了比亚迪、特斯拉以及一众造车新势力外,吉利、广汽、奇瑞、长安等车企的势头都很猛,包括合资阵营的南北大众,凭借着ID系列,新能源车年销量都在逼近10万辆。
并且在造车这件事上,传统车企和新能源车企在互相学习和借鉴,例如新能源车企学习传统车企的底盘调教、人机工程学,而传统车企则学习新能源车企的智能化、科技配置,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在新能源时代变得更强大。
市场竞争来到关键时刻,各类车企之间的人才流动会更加频繁,车企说白了也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只有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能最大程度激发企业的活力。
去年,除了小鹏之外,蔚来、理想、零跑、威马、极狐、爱驰等车企都有重大的人事变动,小鹏组织架构调整可以看成是行业的一个缩影。
最后,新能源赛道2023年的“竞速”已经开始,今年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分别都有谁,年末自会见分晓。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