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约日报 04.14」魏牌蓝山上市 售27.38万元起;禾赛发布高度25mm的舱内激光雷达;传华为与江淮合造百万级纯电车型

「建约日报 04.14」魏牌蓝山上市 售27.38万元起;禾赛发布高度25mm的舱内激光雷达;传华为与江淮合造百万级纯电车型

04月14日
建约EV预测 正式上线
点击了解详情

1.魏牌蓝山正式上市 售价27.38-30.88万元

2.别克ELECTRA E5上市 售20.89-27.89万元

3.比亚迪海豚/元PLUS开启限时优惠

4.特斯拉下调部分车型在欧售价


自动驾驶

1.禾赛科技发布高度25mm的舱内激光雷达ET25

2.地平线与自动驾驶厂商科博达达成战略合作

3.Ouster发起针对禾赛的专利侵权诉讼


电动化

1.G7计划拨款75亿美元开发锂、镍等矿产

2.比亚迪与壳牌在欧洲联合推出十万张铂金充电卡

3.蜂巢能源拟在欧洲新建5座动力电池工厂

4.采埃孚与意法半导体就车用碳化硅签长约


数字化

1.极氪与英特尔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企业·财经

1.传华为与江淮合作打造豪华纯电车 售价可达百万级



车型·车市


1.魏牌蓝山正式上市 售价27.38-30.88万元


4月13日,魏牌在北京发布了其中大型旗舰SUV产品——魏牌蓝山,共推出两驱长续航以及四驱超长续航两个版本,定价分别为27.38万元和30.88万元。



外观尺寸上,魏牌蓝山的长宽高分别为5156*1980*1805mm,轴距为3050mm,定位中大型六座SUV。该车的内部空间面积接近5平米,其中二三排中央通道的宽度达到276mm,高度达到1234mm。如果放倒三排座椅,后备箱的空间可以扩展至1040L。该车值得一提的是在B柱上设计了扶手和扣手来方便老人和儿童上下车。


在座舱方面,魏牌蓝山的女神副驾支持110度的零重力放倒,同时具有12向电动调节以及8点按摩。魏牌蓝山拥有一块12.3英寸的仪表屏以及一款27英寸的4K娱乐屏,娱乐屏打通了中控和副驾,搭载Coffee OS 2操作系统以及高通8155芯片,该屏幕目前暂不支持多点触控因此无法实现分屏操作。与此同时,蓝山还搭载了25英寸的HUD。


动力方面,魏牌蓝山采用DHT混联技术,搭载1.5T混动专用发动机以及3挡DHT变速箱,匹配前后双电机的四驱版车型最大综合功率380kW,综合扭矩933N·m,0-100km/h加速时间4.9s。搭载44.5kWh的电池包,在WLTC工况下可以实现180km纯电续航以及1200km的综合续航,百公里馈电油耗6.7L。


智能辅助驾驶方面,魏牌蓝山采用了Coffee Pilot 2.5行泊一体方案,匹配26个感知元件,包括1个ADAS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4个环视摄像头以及4个侧视摄像头,可以实现高速NOH在内的30余项L2+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魏牌蓝山将与魏牌首款MPV产品——魏牌高山同时亮相上海车展,打造魏牌新能源的双旗舰。



2.别克ELECTRA E5上市 售20.89-27.89万元


4月13日,别克ELECTRA E5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5个版本,售价分别为:


  • 智享标准续航版20.89万元;


  • 臻享标准续航版22.59万元;


  • 智享长续航版22.29万元;


  • 臻享长续航版23.99万元;


  • 艾维亚四驱版27.89万元。


别克ELECTRA E5基于通用奥特能平台打造,车身尺寸4892*1905*1684mm,轴距2954mm,定位纯电动中大型SUV。


该车外观采用PURE Design纯粹设计理念,前脸采用封闭式中网和新款三色盾车标,车身侧面线条平直,四门均配备隐藏式门把手,车尾采用贯穿式尾灯和与车标呼应的高位刹车灯。车身颜色提供天青、月灰、玄黑、辰白、暮紫5种可选。



内饰部分,新车采用一块30英寸6K弧面屏,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并配备12.6英寸HUD。此外,该车还配备或支持前排座椅加热/通风/电动调节、手机无线充电、方向盘加热、360°全景影像、智能语音交互、9/14扬声器音响等配置和功能。内饰颜色提供深墨和雾灰2种可选。



智能驾驶方面,别克ELECTRA E5搭载Super Cruise超级辅助驾驶系统,具备6颗摄像头,6颗毫米波雷达和1组高精地图定位模块,支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车道偏离预警、前方碰撞预警、自动泊车辅助等智驾功能。


底盘及动力部分,该车采用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独立悬架的组合,其中:


  • 标准续航版搭载最大功率180kW,峰值扭矩330N·m的永磁同步电机和68.4kWh三元锂电池组,官方0-100km/h加速时间7.6s,CLTC续航里程545km;


  • 长续航版搭载最大功率150kW,峰值扭矩330N·m的永磁同步电机和79.7kWh三元锂电池组,官方0-100km/h加速时间8.6s,CLTC续航里程620km;


  • 四驱版搭载最大功率211kW,峰值扭矩465N·m的前永磁同步后感应异步电机和79.7kWh三元锂电池组,官方0-100km/h加速时间6.7s,CLTC续航里程603km。



3.比亚迪海豚/元PLUS开启限时优惠


4月14日,比亚迪汽车官方宣布,旗下车型海豚和元PLUS开启限时优惠活动。即日起至4月30日(含),购买以上2款车型的用户可享多项福利政策。


海豚方面,活动期间购车用户可享88元抵5,888元购车款、2,000元置换补贴、2年0息金融政策、2年免费云服务及车机流量、非营运车主2年内免费家充桩及安装服务、三电终身保修/整车6年或15万公里包修等。


元PLUS方面,活动期间购车用户可享88元抵5,888元购车款、1,000元置换补贴、24期0息或60期金融政策、2年免费云服务及车机流量、终身免费OTA升级和基础流量、首任车主免费充电桩安装等。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比亚迪海豚和元PLUS在3月的销量分别为27,687辆和27,907辆,今年累计销量分别为67,951辆和62,528辆。



4.特斯拉下调部分车型在欧售价


4月14日,特斯拉下调了部分车型在欧洲的售价。


具体车型及降价幅度方面:


  • Model S和Model X全系售价下调10,000欧元(约合人民币7.58万元),调整后的售价区间分别为10.299-12.79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8-97万元)和11.099-13.09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84-99万元)


  • Model 3标准续航版售价下调至4.19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1.8万元)


  • Model 3长续航版售价下调至4.999-5.09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7.9-38.6万元)


  • Model 3高性能版售价下调至5.399-5.49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0.9-41.7万元)


  • Model Y标准续航版售价下调至4.49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4.1万元)


  • Model Y长续航版售价下调至5.19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9.4万元)


  • Model Y高性能版售价下调至5.999-6.09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5.4-46.2万元)



自动驾驶

1.禾赛科技发布高度25mm的舱内激光雷达ET25


4月14日,禾赛科技面向ADAS前装市场发布最新车规级超薄远距激光雷达——ET25。这是一款以高度命名的激光雷达产品,ET意为Extremely Thin,与禾赛旗舰产品AT128的高度(48mm)相比,ET25机身高度仅25mm。



禾赛科技CEO李一帆表示,虽厚度减少近一半,但ET25的性能更强:视场角(FOV)为 120° (H) x 25° (V),测距在无挡风玻璃时可达250米,挡风玻璃后为225米,点频超300万每秒,最小分辨率为 0.05° x 0.05°。



针对如何在缩小高度的同时提升性能,李一帆介绍称,禾赛新一代的自研首发芯片, 使ET25接收芯片的灵敏度有数倍提升,从而针对10%反射率的物体,将905nm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提升到了250米以上。



之所以需要开发超薄的激光雷达,首先是因为市场上存在“将头顶的主激光雷达放入舱内”的需求。李一帆表示,这一需求首当其冲的理由是颜值——去掉“犄角”的车型,造型看上去更协调,同时也有利于风阻和能耗表现。


说明:图为ET25样件后装于试装车上的效果实拍,并非最终量产效果


所有集成于座舱上方的传感器都需要与挡风玻璃之间留有一定空间,这一空间被称为Keep Out Zone(KOZ),而传感器的厚度越大,其所需的KOZ就越大。例如25mm厚的ET25,其KOZ要比45mm厚的其他远距激光雷达小一半以上,因为传感器支架置于驾驶员上方,更小的KOZ能更少占用座舱空间,从而降低对驾驶员视野的影响。



在散热方面,由于汽车行驶时驾驶舱是一个封闭空间,空气不易流通,高温天气下温度会迅速升高,特别是在阳光直射暴晒后,后视镜处发热严重——这为舱内激光雷达的散热带来巨大挑战。此前的激光雷达产品功率过高(通常超过20W),散热问题也是其无法集成至舱内的原因之一。


ET25的功率为12W,散热性能更好。活动现场的禾赛研发人员表示,ET25将采用被动散热。



在噪声方面,ET25在舱内运转时的噪声不超过25分贝,更利于满足豪华车舱内NVH要求。



此外,与舱内激光雷达相匹配地,车辆还需安装特制的挡风玻璃。这是因为一方面,传统的汽车玻璃会导致激光雷达发射出的近红外激光产生严重的信号衰减,无法满足对测距和分辨率的需求;另一方面,如何将激光雷达与安装在挡风玻璃后的其他器件(如摄像头、雨感器等)有效地集成,也是舱内激光雷达安装的极大挑战。


针对此,禾赛在活动上揭晓了与福耀集团的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ET25前装量产方案的落地应用。



福耀特制的前挡风玻璃实现了激光雷达特征波段的红外光透过率优化,解决了普通玻璃造成舱内激光雷达运转时信号衰减的难题。在激光雷达KOZ区域采用这种经过特殊处理的近红外增透玻璃,就能让安装在挡风玻璃后侧的激光雷达性能不打折扣,点云效果如下图所示:



ET25是禾赛继纯固态激光雷达F120之后的又一款ADAS前装量产产品,后者发布于2022年11月2日,定位前装量产车的纯固态近距补盲激光雷达,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量产,发布时已获得来自车厂的超100万台定点。


针对ET25的量产时间,禾赛并未给出具体日期,李一帆表示全球市场可能会在2025年规模量产上车,而国内市场可能在2024年开始量产。


市场方面,禾赛旗舰产品AT128已获得理想、集度、高合、路特斯、长安、上汽等11家汽车厂商及科技公司共计百万台定点,已量产上市车型包括理想L9、L8 Max、L7 Max,高合Hiphi Z、路特斯Eletre等。



在活动中,李一帆分享的其他重要观点和信息包括:


  • 激光雷达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其他传感器之间,不存在竞争/替代关系,而是互补


  • 在所有传感器中,激光雷达具有最高的感知确定性,历史上,汽车产业把激光雷达当作一个安全件,但近年来的趋势是,激光雷达正在转变为一个功能件(即:有了激光雷达,才可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 智能电动车企选择不用激光雷达,是一个商业决策而不是技术决策,因为视觉+激光雷达的感知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 激光雷达的成本下降潜力,取决于自动驾驶安全性提供的价值,而不仅取决于硬件成本


  • 与传统制造业不同,激光雷达这样的新型行业中,引入代工厂初期进展快,但可能导致无法达到车规级质量;自建工厂初期进展慢,但更利于解决量产初期工程化问题,在资本加持下则可以加速初期的进展


  • 禾赛自建工厂命名“麦克斯韦”,是源于电磁波的鼻祖“麦克斯韦方程式”;而下一阶段更大规模量产时,因更注重生产的节拍、速度,因此工厂可能取名“赫兹”



2.地平线与自动驾驶厂商科博达达成战略合作


4月13日,地平线宣布已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科博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科博达将开发面向不同层级、场景的域控制器及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科博达旨在自研开发各级别乘用车域控产品,提供包括自研AEB(自动紧急刹车)、AES(自动紧急变道)等主动安全功能及IALC(智能变道)、NoA(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等行车功能以及自动泊车功能。


现阶段,科博达正与多家车企深度开展联合预研,未来有望同步完成相关域控产品的平台化开发。


截至目前,地平线已定点量产50余款车型,前装定点120余款车型,征程系列芯片出货量已超280万颗。



3.美国激光雷达厂商Ouster发起针对禾赛的专利侵权诉讼


4月12日,美国激光雷达厂商Ouster在官网宣布,公司已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ITC)提交一份针对禾赛科技的专利侵权诉讼,要求ITC根据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对其进行调查。


Ouster称禾赛共侵犯其5项美国专利,并请求ITC下令禁止禾赛向美国销售涉及侵权的激光雷达设备、部件和产品。


此外,Ouster还在美国特拉华州地区法院对禾赛科技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请求法院禁止禾赛的侵权行为并要求金钱赔偿。


这是禾赛自公司成立以来第二次遭遇境外专利诉讼。2019年8月,另一家美国激光雷达厂商Velodyne曾在美国当地起诉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称这两家公司侵犯了Velodyne拥有的美国专利。该专利涉及基于激光雷达的3D点云测量系统,可用于自动驾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机器人视觉和其他应用。


此后,禾赛分别在德国法兰克福/美茵地区法院和中国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发起对Velodyne的专利诉讼,称Velodyne侵犯了禾赛的旋转式激光雷达相关专利。


2020年6月,Velodyne宣布与禾赛科技就专利侵权案达成和解,双方“互不承认侵权”,并“相互撤诉”,同时双方达成长期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为达成和解,禾赛向Velodyne支付一次性专利许可补偿1.6亿元,以及按年支付的专利许可使用费共计约6,000万元。


不过,禾赛曾在其科创板上市招股书中披露,支付给Velodyne的是“专利许可补偿”费用,而非赔偿,这主要是出于“发起和应对国际诉讼的费用和机会成本”的考量。


2020年7月,禾赛CEO李一帆对《建约车评》表示:两家头部激光雷达供应商打架,各自手握一个“炸弹”,会让客户心里很不踏实,你们两家都存在法律风险,无论选谁,我都担心选错了。如果案子一直拖下去,客户会“退而求其次选择第三名、第四名”,禾赛和Velodyne则双双成为受害者,“只有和解才能实现双赢”。


2023年2月,Velodyne与Ouster宣布完成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保留Ouster的名称,并继续以“OUST”的股票代码在美国纽交所交易。


而在合并完成前的2022年6月,Velodyne还曾向ITC提起过针对Ouster的专利侵权诉讼。但随着数月后两家公司合并工作的开展和最终达成,这项诉讼不了了之。



电动化


1.G7计划拨款75亿美元开发锂、镍等矿产


4月14日,据外媒报道,七国集团(G7)预计于本周日上午在日本的环境部长会议上确定一项行动计划,以保证电动汽车上的关键矿物安全供应。


报道称,七国集团将在行动计划中确定钴、锂和镍远期供给计划以及开发关键矿产的回收体系。七国集团将为相关矿业发展提供超过1万亿日元(约合75.5亿美元)的财政支持。



2.比亚迪与壳牌在欧洲联合推出十万张充电会员卡


4月13日,比亚迪宣布与壳牌签订合作协议,为比亚迪在欧洲的新能源车主随车配送十万张会员充电卡,比亚迪欧洲车主专享的壳牌铂金会员权益还包含欧洲境内超过30万个壳牌充电终端使用权。


2022年3月,比亚迪与壳牌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在欧洲地区建立出行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内容包括:


  • 壳牌将为比亚迪的个人与商业用户提供会员服务,覆盖其充电漫游网络上超过27.5万个充电终端;


  • 双方还将共同为比亚迪在欧洲的客户开发车队解决方案和专属充电服务;


  • 双方还计划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该合资公司预计将在深圳运营一万多个电动汽车充电终端,并计划在未来扩展到中国其他城市。



3.蜂巢能源拟在欧洲新建5座动力电池工厂


4月13日,据外媒报道,蜂巢能源正计划在欧洲地区新建5座动力电池工厂。


报道称,蜂巢能源计划在欧洲东、西、北部寻找选址,最大工厂年产能为20GWh。SVOLT欧洲负责人武凯威(Kai-Uwe Wollenhaupt)向媒体表示,公司计划至2030年在欧洲地区的动力电池年产能达到50GWh。


2022年9月,蜂巢能源宣布,公司在德国勃兰登堡州的劳赫哈默(Lauchhammer)建造一座电芯工厂,供货范围面向整个欧洲市场。该工厂也是蜂巢能源继萨尔州霍伊斯韦勒(Heusweiler)的pack工厂后第二座海外电池工厂。



4. 采埃孚与意法半导体就车用碳化硅签长约


4月13日,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官方宣布,公司与采埃孚(ZF)达成碳化硅器件长期供应协议。


根据协议,意法半导体将从2025年开始向采埃孚供应数百万个第三代碳化硅MOSFET器件,用于采埃孚新型模块化逆变器架构中。


意法半导体表示,公司将在位于意大利和新加坡的工厂生产碳化硅芯片,芯片将封装到公司开发的STPAK模块中,并在位于摩洛哥和中国的后端工厂进行测试。


采埃孚董事斯蒂芬·冯·舒克曼(Stephan von Schuckmann)表示,到2030年,公司电驱动业务订单金额将超过300亿欧元,考虑到大量订单,采埃孚需要多家可靠的碳化硅器件供应商。


除与意法半导体签订供货协议外,2023年2月,采埃孚还与Wolfspeed建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双方将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推进碳化硅器件的技术研发工作。同时,采埃孚还将向Wolfspeed在德国萨尔州(Saarland)的200mm晶圆工厂进行投资。


采埃孚表示,公司计划通过提供数亿美元的投资来支持Wolfspeed新工厂建设以置换Wolfspeed的普通股股份。作为该投资的一部分,采埃孚将持有该工厂的少数股份,Wolfspeed将保持新工厂的所有运营及管理控制权。



数字化


1.极氪与英特尔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4月13日,极氪智能科技与英特尔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基于此前Mobileye合作的基础上,在汽车硬件产品开发、智能车载应用和解决方案,以及生态链建设等领域探索深入合作,携手为用户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车载体验等创新产品。




企业·财经


1.传华为与江淮合作打造豪华纯电车 售价可达百万级


4月14日,据36氪报道,华为与江淮合作的智选车,将定位超高端豪华纯电市场,价格区间约在80万-100万元。


36氪称,在此次与华为的合作中,江淮明显有意学习华为的工程研发体系,因此向华为开放了更灵活的合作空间。“江淮已经在主动学习华为的管理模式了,连整车开发也是按照IPD的流程进行。”36氪引用知情人士消息称。


知情人士表示,“这次包括整车研发、电子电气架构、三电,华为也会参与一些。”


公开信息显示,华为与江淮的新项目选址位于肥西县的江淮新港工业园区内,总投资约26亿元,工厂预计于明年年初竣工。


此外,36氪的报道还表示,此前有传言奇瑞和华为的合作出现波折,但据其了解,双方合作还在正常进行。


报道称,基于奇瑞E平台,奇瑞的智选车将开发两款车型,项目代号为EH3和EHY,分别对标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此外,奇瑞也将基于EH3和EHY的平台,独立自主再开发出两款新车,在不同的品牌下销售。



新闻回顾(4月13日)

车型·车市

1.2024款极星2上市 售29.98-35.88万元

2.五菱缤果累计销量突破1万辆

3.高合HiPhi Y官图发布

4.疑似特斯拉Model 3改款车型照片曝光

自动驾驶

1.滴滴自动驾驶量产车2025年接入共享出行网络

2.小马智行计划全面发力乘用车智能驾驶业务

电动化

1.蔚来首批第三代换电站10城10站上线

2.雷诺与Verkor达成长期电池供货协议

数字化

1.CARIAD中国将与中科创达成立合资公司





“建约EV预测系统”定位为专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预测系统,为企业客户提供第三方趋势预测服务,包含:EV销量预测、产业趋势分析和产业沙龙服务三大部分内容。


购买咨询:
石颖   微信:13552299966
 
详情参考新能源汽车产业预测系统「建约EV预测」 已正式上线
建约车评  只做有价值的汽车科技报道




 
今日热点

智己汽车发布线控数字底盘技术 开启智能汽车“具身智能”新时代


2025荣威品牌日群访实录:以原创设计驱动品牌向上,深化全球化战略


谷玉坤:坦克不做十三四万的车,但会做豪华越野,“不然V8给谁用”


极狐ARCFOX 77°——以设计之名,启未来之境 上海车展来极狐展台看车


东风猛士M817迎首秀,将首批搭载乾崑智驾ADS 4


华为发布乾崑智驾ADS 4等解决方案 携手合作伙伴共向未来


硬控全路况,售价15.29万起的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一车通关”让你哪里都能去


阿维塔11焕新上市28.99万起 Max版入门即高配


东风日产N7正式上市,11.99万起售,14.99万享百万级满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