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车帮的小伙伴们
本周《踢车问答》的5个问题已到
有请踢车夏东来为大家答疑吧!
宏義的朋友:现在买特斯拉Model Y合适吗?十月会不会降价?
答:特斯拉Model Y的价格依然有显著下降的空间,也取决于它未来几个月的销量走势。7月份,特斯拉在中国生产的电动车,销售量比6月份下降了31%。特斯拉给出的理由是工厂的临时停工升级改造。尽管这是特斯拉在上个季度就提出的预告,但是,这也是特斯拉自去年12月以来再次出现月度同比的下降。马斯克还在7月份就说有可能今后继续降价。这是一个观察角度。
另一个角度,特斯拉即将推出新款Model 3,这次工厂升级就是为了它。那么,很可能在四季度,Model 3就该上新款车了,同时这也意味着,Model Y的吸引力进一步下降,并在不久之后也推出改款车。那么现款车的价格就基本上确定是走在下降通道中。今年已经接近过去8个月,经济继续处在不景气的区间,即使四季度弹起来,终端市场的滞后效应也几乎锁定了汽车市场有可能出现下降或几乎没有增长,而这还得靠不断地降价来维持。
综合起来看,即使特斯拉是电动车的龙头,它所掌握的主导权也只能是降价而不是涨价,未来Model Y的趋势是持续稳步地降价。自由:夏老师,你好!看了这期【这车有点】介绍的长安深蓝SL03中期改款,我突然有一个想法:为什么车厂在推出一款新车之前,不把模型外观内饰全公开出来,让用户直接反馈,然后再做修改然后再推向市场呢?这样销量岂不是比预期的好,而且更有把握成功。而不是现在的推出一款车,经过用户反馈信息,过个三四年再改款。第二,看过你试驾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只有丰田的MIRAI,什么时候也试驾一下长安深蓝SL03氢燃料电池汽车版和现代的NEOX?
答:在汽车的研制阶段,就要进行多轮的用户调查,只是采用的是非公开的方式而已。通常的方式是选择一些符合产品定位的目标用户条件的人在秘密的场地里进行,会接触到原型车,还有一些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的竞品车型做对比参照。一般来说,参加的用户并不知道这辆原型车是什么厂家、什么品牌,他们只是在看过车之后依据印象回答一些设计好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这样的调研会在多个目标市场,多次进行。每一次选择的人群都不重复。
其实,“公开”并不适合获得“干净”的信息,里面会裹挟大量噪音,这是很难过滤筛选的,要花费的财力和人力都会过高,且效果和效率都比较低。此外,过早地公开新产品的外观和内饰方案等于暴露商业机密,这样做会使自己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汽车工业,从内燃机汽车算起,也已经有一百三十七年的历史,这是经过反复实践得出的工作方式,迄今,还没有用你想到的这种方式,获得成功的案例。
至于燃料电池汽车,我试驾过Mirai,也试驾过NEXO。后者是在洛杉矶短距离体验过。说实活,体验明显不如电池电动车好,动力表现是相当平常的,只是具有电动车的平顺性和安静性而已。鉴于这种汽车技术的复杂度显著高于电池电动车,对基础设施的技术要求也远高于充电设施,相信它并不适合用于私家车。至于深蓝的燃料电池车,就当它是一种技术演示,显示一下厂家的能力吧,与丰田和现代的燃料电池汽车一样,对消费者,基本上没有现实意义。星多士:请教夏老师一个问题,前两天开车误操作了,将车刹停后在D挡按了熄火键,行车电脑提醒我才意识到,然后一键启动后推P档再熄火。不知这样操作是否对变速箱有影响?车用的爱信8AT。事后我觉得这应该和启停是一个道理啊,否则车的预设也不会让驾驶员在D挡上熄火,不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答:不是可以,而是本来就应该这样理解。汽车是“耐用消费品”。它是一台给普通消费者日常使用的行驶机器。可以说,在我们的家用设备里,最耐受粗暴使用的就是汽车了。所以,它的各个功能在使用时,不仅有着很高的安全性,还有很高的“容错度”。
特别是动力及传动系统,它承受的负荷一方面来自发动机,一方面来自地面反作用力。二者是相互对抗的。在这种高强度的对抗里,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可谓瞬息万变。不管是变速箱还是离合器,差速器,发动机等等,对各种极端情况全都有着充分的甚至是高度冗余的承受力。除非恶意的,刻意地去破坏它们,一般的操作是损害不了的。
停车后,在D挡上熄火本身就不算是“误操作”。车的提醒也只是确保安全,务必使人离开车之前挂入P挡。不过,你不需要重新启动,直接推入P挡就行了。这就如同是手动挡车停车要踩开离合器一样。对自动挡车来说,只要停住并踩住刹车,离合就是自动切开的,所以你能在D挡熄火后又直接再启动。这就是系统本身具有的自我安全保护功能。POSM设计+生产~王:请教夏老师个问题:汽油车急加速比较费油,经济时速通常在90公里/小时左右,那么电动车急加速会比较费电吗(相对于匀速行驶)? 电动车的经济时速比汽油车宽泛多少? 电动车的高速行驶(160公里/小时以上)相对于汽油车的高速行驶来说是不是对续航方面更致命?
答:不管是什么引擎,急加速都是在全力输出动力,动力从哪里来?当然是能量。全力地消耗能量,当然就费。电动机与内燃机的逻辑是一样的,不同在于它们的动力特性。由于从零转就提供了峰值扭矩,并且可以持续到相当高的转速,因此电动机不需要变速箱。
但只有一个传动比意味着高速的时候,电机本身的转速就会很高,而电动机的特点是扭矩在高转速时下降。它还在高负荷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就是没被利用到,散失掉的能量。所以电动车车速越高电耗越大。这也与内燃机遵循同样的物理规律。只是内燃机有变速箱,在较高车速时,通过升高挡位,调节转速,但依然是车速越高越费油。只是,在某个临界点后,耗油比耗电更经济了。也就是,都挺费的,只是量的多与少。
衡量的基本参数是所消耗的能量中,有多大比例被利用于推动车辆行驶。PHEV就是中低速用电,高速用油,哪个划算就优先用哪个,分界线大概在时速80公里。哪 吒 三 太 子:夏老师您好,我在北方四线城市,最近有换车的打算,这些年国产车发展突飞猛进,有了换国产车的想法。逛了好几家国产品牌的4S店,发现一个问题,国产品牌基本都是双品牌战略,但在我们这个城市汽车4S店,有红旗没有奔腾,有吉利没有银河,有奇瑞没有捷途,有长安没有欧尚…这种战略在大城市可以理解,但如何兼顾小城市的消费群体?在小城市就不能合二为一吗?这个对汽车厂商来说很困难吗?
答:这主要是由于高的不能就低的。符合低端品牌要求的经销商,没有达到较高档次品牌的标准,所以厂家无法授权它经销较高级的品牌。另外,经销商这一端,如果认为自己所处的市场里,再投资另一个品牌的经销网络不赚钱,也不会参与。而这种情况下,厂家又不认可两个不同品牌放在一个店面里,因为这显然与其多品牌的策略自相矛盾。
另外,就是经销商网络的建设需要成本投入和时间,一些新设的品牌网络铺设还无法触达较小的市场。对消费者来说,新车销售只是一头,售后服务是另一头。如果4S店没有建立,就表明服务不到位,也表明,这里的预期用户数量太少了,无法支撑一个网点的运营。
如果同级别的同类型的汽车,合资品牌价格与自主品牌完全一样了,自主品牌车不再让人觉得便宜了,你还会选择购买自主品牌吗?
上期交流问题:
特斯拉总能不断降价,你会因此购买一辆特斯拉吗?
@弱水围城
客观上说,特斯拉作为目前三电技术最先进的厂商甚至都没有之一,他的电车产品确实是让我有购买的欲望,无关降不降价的事儿。当然它降价会加大被人们购买的几率这是一定的。但是从主观上来说,未来的电车大概率会朝着行走的“摄像头”发展(说是正常商业市场行为,和国家安全扯不上关系,我觉得吧!真不一定),我其实不太愿意买特斯拉之类的国外品牌的车。自己还是有很浓厚的爱国情怀,虽然承认我们的产品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但是我还是支持国产。哪怕会在使用时有落差感,哪怕会被坑,只有前人走过了无数的路,后人才知道哪条路好走,哪条路能走!
@陈留
降几万都不好买,这么多事故都不了了之,虽然是百万分之一都不去赌,更何况现在国产的电动车不比特斯拉差,价格还没降价后的特斯拉贵,蔚小理都很不错,如果追求性价比,零跑还是很不错的。
@朝阳群众
我是有些许国产情结的消费者,就目前来看,特斯拉与国产新能源汽车综合维度对比并没什么明显的优势,更多的是品牌溢价(不知道算不算智商税 ),吸引的大多数是年轻人。所以,对于大部分二次购车,35+的消费者而言,大概率是会买国产的。
@张沛
只要足够便宜,肯定会买一个特斯拉,20块一辆,我肯定每个颜色都买一辆。
@A-小占商务百货团购电商礼品
特斯拉总能不断降价,不会因此购买一辆特斯拉。这是针对特斯拉的公司和其管理者决定的。从其公司的相关新闻到管理者的言论和行为,以及其美国资本的属性,我不会购买特斯拉。
@钟宇
Model 3降到十万出头,可以考虑买一辆,Model Y的话,17万,不能再多了。
@走走看看
根据夏老师做出的分析,我认为除非特斯拉推出新车,否则现今的特斯拉现有产品都不值得购买。
@WHL
特斯拉总能不断地降价,是由于受市场因素波动,成本控制,产能提升等等各方面不断调整的结果。一个阶段是一个阶段价格,不断更新。我认为这也是为消费者负责任的一个态度。我要买特斯拉,是因为我喜欢,别的因素不怎么考虑。
@Lu
本来就不会买特斯拉。要支持国产,不能让美国佬控制我们。不管价格怎样。国人要有一定责任意识。
@Jaybitway
我不会购买特斯拉,除非是它的做工用料以及乘坐体验等达到目前国产主流水平,因为我偏向于舒适性,而特斯拉的车型乘坐起来确实差了那么一点,还有就是全景的天幕我是绝对接受不了的。况且目前特斯拉降价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新款快要推出。目前的款式很快变成旧款。
@熊猫烧香
特斯拉只有四款车在售,本质上在中国绝大部分销量只有3和Y,就算两款也有绝对意义上的销量差距,你把它看成一个单一产品品牌也不为过,况且特斯拉卖的也不便宜,二十多万的车对中国现阶段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还是奢侈品。
@个
有些车就是降到底也不会买,因为他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更何况他的亮点已经黯淡......
由于微信公众号的规定,释放的精选留言上限为100条,但并不代表我们仅在这100条中挑选,而是踢车夏东认真阅读了后台的所有精彩留言后,从中随机挑选了一位幸运粉丝。
如果您的答案比较精彩,将有可能入选下一期【踢车问答】栏目,并被随机抽中且获得由踢车夏东提供的纪念礼品一份,欢迎大家踊跃交流。
271-280期
278期丨特斯拉怎么又降价了?保养该按手册还是听修车师傅的?
277期丨怎么看懂车帝夏季测试的甲醛检测?
276期丨电动车的生命周期有多长?家用 MPV 选哪个好?
275期丨奥迪找上汽,大众找小鹏,德国大厂造电动车有困难了?
274期丨电动车需要半年保养一次吗?增程车为什么不用柴油机?
273期丨丰田推出固态电池,国产品牌怎样应对?
272期丨为什么没有灯光评测?蔚来ET5和宝马i3怎么选?
271期丨轴距长就代表空间大?新势力会被传统车企“吃”掉吗?
261-270期
270期丨玻璃天幕晒头为什么还要用?无框车门有什么意义?
269期丨蔚来降价,损害品牌价值吗?新能源车、油车买谁好?
268期丨DM-i/雷神DHT/长城DHT,谁更省油?总用快充会损害电池寿命吗?
267期丨高档车是不是就买个车标?氢能有多大意义?
266期丨什么是常压油箱?车评人与现实脱钩吗?
265期丨国产大五座SUV太少?油车和电车谁的耐用性更好?
264期丨换电是蔚来给自己挖的坑吗?购车与个人财富的关系?
263期丨新能源会被卡脖子吗?比亚迪云辇能跑达喀尔拉力赛吗?
262期丨比亚迪的插混技术好吗?人工智能会让司机失业吗?
261期丨电车会阉割配置降成本吗?这是设计审美贫瘠的时代吗?
251-260期
260期丨疯狂内卷导致怎样的价格厮杀和哪些车企关门?怎样避免德系车烧机油?
259期丨燃油大厂做电动难处在哪里?汽油降价能促进油车销售吗?
258期丨低配的途锐会不会减配降成本?电动车为什么没有变速箱?
257期丨日常高速多还用买混动车吗?领克会出大点儿的轿车吗?
256期丨吉利与丰田谁的混动好?日本车用料轻薄就不安全吗?
255期丨最近燃油车狂降价,是抄底买车的好时机吗?
254期丨法系为什么没有高档车?福特新锐界L产品力如何?
253期丨为什么豪华车标配反而少?新能源车销售见顶了吗?
252期丨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丰田电动化落后了吗?
251期丨合资车流失的销量去哪了?为什么有的四驱偏后驱,有的偏前驱?
241-250期
250期丨德系高端品牌的电动车还有优势吗?
249期丨特斯拉为何要降价?铝车架比钢车架好在哪?
248期丨丰田皇冠为什么变这样了?用洗涤灵洗车成吗?
247期丨比亚迪的电动技术是世界第一吗?
246期丨国产发动机超越国外主流了吗?动力分配是怎么回事?
245期丨蔚来新ES8有啥优势?长城吉利混动有差距吗?
244期丨比亚迪卖得火为什么没利润?奥迪还会更新燃油车吗?
243期丨国车品牌最后能垄断国内市场吗?热门车减配是否应该选冷门车?
242期丨SUV为什么做不了高档品牌旗舰?电车电池衰退怎么解?
241期丨电动车会用上免充电“核电池”吗?购置税减免能延续吗?
231-240期
240期丨油改电有必要吗?SUV是不是高所以安全?
239期丨谈电动车“单踏板模式”的误导性,摩托车旅行的秘诀
238期丨哪家新势力前景更好?为何疫情下超豪车卖得好?
237期丨比亚迪的江湖地位?同平台怎样保持品牌特色?
236期丨芯片封锁会不会打压中国车?美系车还有出路吗?
235期丨豪车转电动会不会掉价?底盘用得着大师调校吗?
234期丨再谈三缸发动机,蔚来ET5/极氪001怎么选?
233期丨理想L9会抢走BBA的蛋糕吗?马自达有未来吗?
232期丨新势力发布会为什么要吹牛?增程电动为什么贵?
231期丨15万买哪些新能源车?新能源车要不要磨合?
221-230期
230期丨为什么气缸越来越少?为什么马路井盖总是坑?
229期丨上市三年就停产的理想ONE,合理吗?
228期丨蔚来ET7和奔驰E级比,谁更高级?
227期丨油、电,谁保值?看不见的地方会减配吗?
226期丨怎么看电动车爆燃?混动车为什么不给绿牌?
225期丨电车吹零百加速是欺骗?国产电车没核心技术?
224期丨为什么豪华品牌不搞混合动力?打折卖车会赔本吗?
223期丨奥迪MLB是不是不如宝马CLAR?林志颖事故是特斯拉车的问题么?
222期丨国产混动谁更先进?
点击“阅读原文”,或后台回复“踢车问答”,即可查看更多!
点击“在看”,开启爱车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