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与华为硝烟未散,理想与长城争端再起。
这一次,它们争的是增程式与多挡PHEV谁更优越的问题。那么这一次,谁会赢呢?
“战火”从何而来?
新势力的掌门人喜欢在网上搞事情,这个大家都知道。
11月8号,李想在微博上表示:
现在坚持多挡PHEV的自主品牌,例如吉利和长城,未来一两年都会转换成增程式的技术路线。
然而长城和吉利双双回应:
我不是,我没有,别乱说。
魏牌总经理刘艳钊直接表示
增程式只是多挡混联DHT的三大模式之一,绝不使用增程,同时暗示增程式效率较低。
吉利控股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则比较委婉
指出三挡PHEV能够同时满足性能与油耗,可以实现用户场景全覆盖。
到底在争什么?
双方各执一词,但这场争论不太可能像华为、小鹏之争一样,以某一方退让的方式结束。因为,他们说的都有点道理。
李想的意思是,用户在大多数工况下,是用纯电模式,那么在车上塞上变速箱以及其它零部件就显得有些多余,而且还会提升生产成本、维修成本和故障率。
简单来说就是,我知道你的工作模式多,但你多出来的模式,用户很多时候都用不上啊,绕那么大一圈干嘛?
刘艳钊表示,我们的用户大约有34.7%的里程使用的是发动机高效区间的直驱模式,谁告诉你用户不用的?
而且,我们能覆盖各种场景,你增程式能提供的,我们也能提供;我们能提供的,你提供不了。至于成本和故障方面,我们自己能控制好。
说白了,大家争的不是技术先进不先进的问题,而是成本以及用车场景的问题。增程式是简单粗暴型的,而多挡PHEV则是面面俱到型的。
所以,到底谁更好?
用户对技术并不感兴趣,它们只看自己需要什么,能得到什么。
增程式工作原理简单,它实际上就是个纯电动车,只不过随车带了个发电机。对那些大部分时间用纯电的用户来说,它其实很好用。
多挡PHEV则把纯电直驱、发动机直驱、油电混合驱动都融合在一套动力系统中,喜欢它的人会说,我想用电就用电,想用油就用油,不是挺好?高速上油耗那么低,为什么不直接用发动机跑,而要去发电呢?
所以,谁说的都有理,关键看谁能把油耗、动力、成本等多个指标都兼顾,谁的优化做得更好。
写在最后
增程式与插混之争,不是技术之争,只是两家的看法不同。其实吧,这种事情,你们几个高管坐在一起讨论就行了,网上吵得再凶也没意思,消费者会因为谁“吵赢”就去买谁的车吗?
一对一交流,加小志微信(xinqich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