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测罗生门,车媒修罗场|驾仕观

冬测罗生门,车媒修罗场|驾仕观

12月12日

Louis:中国媒体引领的测试并影响全球,才是最终价值所在


最近几年,随着汽车垂直平台对内容创作的投入加码,催生出不少夏测、冬测的大横评项目,动辄三五十台车的大场面,不仅在项目运营上有巨额开销,需要提供的人员支持也绝非驾仕派这样的小微企业可以想象。


而从内容层面上看,之前各个平台基本都是以车企整车耐久测试的方向为基础,只是通过视频节目,用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各款车辆在极端环境下的驾驶性、操纵性和可靠性。


负责操盘这类专业测试的主创团队,基本都具备汽车工程学科背景,甚至就是平台媒体从车企高薪挖来的前汽车工程师,所以从知识储备到测试逻辑都具备了较强的专业度。但为了在可看性上实现创新,他们也不能照搬过去的工作经验,同样需要与视频拍摄的编导配合,根据传播需求设计出更有趣的项目,而为了流量、“收视率”的调整,也让今年的冬测比以往更具话题度。



之前问界已经针对懂车帝冬测结果进行了正面回应,尤其是在插混续航达成率垫底这件事上,问界提出M7在测试前有71分钟空调制热,其中开关车门、车窗十余次,增加空调能耗,而且公布的55.3km纯电续航成绩,是从SOC电量74.9%到20.4%的数据。之后又有媒体透露,余承东在朋友圈直接转发了这条问界官方解读,并直言“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



也许是看到问界的直面硬刚,不少对测试结果有疑问的车企或领导也陆续下场。


吉利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就在社交媒体直接发文,称测试的银河L6后台数据显示,车型同样遇到原地怠速70分钟,4次打开车门,而领克08的原地怠速时间71分钟,开车门6次。在正式出发前这样长时间的怠速增加了空调能耗,使得出发电量降低——至于调取后台数据的合法性,杨学良也在评论区给出了解答:“测试车辆是我们提供的。”



作为对冬测成绩中同样有质疑的车企,长城不仅也通过后台调取数据,验证了纯电续航测试时也长时间怠速运行过,雪地爬坡时电量也只有23%,还拔高了立场,以“捞干的,还得看长城”呼应了“说真的,还得懂车帝”,宣布在14号下午3点进行一场《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其中议题包含新能源车型冬测的科学公正标准、纯电续航测试的车辆整备标准和爬坡角度测试电量标准、爬坡距离测试的车辆制动标准,完全是以更学术、更科研的态度,从另一个角度开启讨论。



面对问界、长城和吉利的反弹,懂车帝也积极给出了回应,表示测试标准统一,对任何车企都一视同仁,并公布了争议最大的混动续航测试标准。懂车帝承认所有车辆都是怠速一个小时以上,用于安装拍摄和测试设备,并统一时间出发。随后懂车帝又在昨晚打了补丁,以冬测开放日的方式,在12月14日邀请所有车企朋友,到漠河现场观摩极寒测试的过程——这一天正好也是长城所预告的“质疑沟通会”时间。



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发酵,今年懂车帝的冬测俨然成为了车圈的罗生门+修罗场,不少车企高层、技术大咖、媒体人和资深车迷,都纷纷下场站队,整个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


作为个人而言,我相信所有平台花费巨资组织大规模的横评测试,原意还是希望能在相同条件下,尽可能真实的给到消费者直观数据成绩。而对于懂车帝这样的汽车垂直平台领头羊,即便有营收压力,本身也能找到足够丰富的造血渠道,没有必要因为接受充值而影响其在这种大型项目中的客观立场——如果连这样的测试都能充值,那一次性投入的广告费应该脱离了我的认知吧。


不过在客观条件限制颇多、数据变量很大,同时有太多参与人员和测试项目的冬测中,即便明面上统一规则,出现纰漏的概率也不小。



姑且不谈是否全场插混车型,在进行纯电续航前都怠速运行了70分钟,就只看冰雪爬坡的测试中,懂车帝公布的测试车辆驾驶模式,并没有使用更好控制扭矩精细输出的雪地模式,而采用“最强性能模式”,难免会因为瞬间扭矩过强影响车辆表现,在去年极氪001已经因此吃亏的情况下,懂车帝没有改变测试方式,自然会带来争议——值得一提的是,猛士在续航测试中被工作人员开启了雪地模式,导致没有办法纯电行驶。


而且也有不少业内朋友质疑,在冰雪天气下,既然能见度已经很低,不能确保主动安全设备可靠的前提下,测试雪地ACC、夜间AEB这样的智能驾驶功能,是否真的有必要。


更阴谋论的看客,则会拿出年初懂车帝线上销售渠道大幅涨价来揣测。作为今日头条的亲儿子,懂车帝在国内汽车行业已经十分强势,虽然一直强调客观、专业,也在一次次拆解车辆、碰撞测试中积攒了良好口碑,但当运动员兼任裁判员后,即便在夏测、冬测这样的大场面里,想要自证清白,也难免要刨开肚皮才能说清楚里面有几碗粉。


当然,懂车帝等平台的夏测、冬测节目,本身也不是收费阅读,观众大可以兼听则明,对其中的数据成绩只酌情参考。毕竟动辄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绝大部分消费者一辈子都赶不上,对实际用车体验的影响微乎其微。



仅就个人而言,我是很支持有能力的中国媒体坚持把这种大规模的横评搞下去。虽然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成绩单,注定让它将争议不断,但这类测试已经在相对客观的情况下,把曾经车企内部枯燥乏味的测试方式进行了平易近人的改编,给消费者带来了一份极端天气下的参考指南。


只是在具体的环节、标准和方式上,无论媒体、车企还是观众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车企的质疑、看客的讨论,对于制作方来说都是推动进步的源泉。


如果最终在一年年的夏测、冬测中,真能创造出一套属于中国媒体引领的“麋鹿测试”,并影响全球汽车行业,也许才是平台大佬们大笔烧钱的意义所在吧。



赵小查:车媒门槛越来越高,严谨度和专业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实评价其他媒体的具体事件之前,我们也在内部探讨过这样做的道德风险。之所以会写这篇文章,其实是因为我们想要探讨的是“汽车媒体在当下时代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我并不质疑懂车帝本身做冬测基于严谨的初衷,也不认为他们有故意贬低谁的主观意图。整个事情更像是文字上说的很严谨,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因为管理难度太大,无法令每一个执行人员都真正像工程师造车那样严谨地把动作执行得像测试说明一样。


简单来说,就是做的和说的并不是很一致。然而没有想到厂商(还不止一家)直接从后台云端数据中找到和文字规则不相符甚至从主观看来,会直接影响结果的地方。


一方面,说明懂车帝的冬测影响力很大,甚至是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另一方面,每一位执行的工作人员是否清楚自己所做之事的价值,才是影响执行细节的关键——这绝非是说出问题的在于个人,而是说明,管理价值观的重要性。



在如此庞大的项目执行团队中,如果并非每个人都清楚知道自己所做之事对于终端市场有什么影响的话,那么在具体细节上就是很容易变形。


“走个过场就完事”,“只要结果是OK的”,媒体在文字上总是字斟句酌,但到了真正做事情的时候——尤其是,去做本来其实应该是测试公司、工程师团队才有能力做的事情的时候,如果没有对于这件事情的敬畏,甚至到每一个现场助理小工都要清楚自己所做之事的意义——那最终动作在细节上走形就难以避免。


看到了么,媒体的门槛正在越来越高,对于专业的敬畏更是有增无减。工程师并不是随便就能够被替代的,媒体也不是出示了自己的标准、初衷,就能盖掉执行时的瑕疵的。


造车有瑕疵,被广泛口诛笔伐;但是内容产品是否也要避免有产品瑕疵?这归根结底并不是懂车帝的问题,这是每个汽车媒体人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所以这件事我们还是拿出来认真写了,因为我们即使是一家小微企业,但从这件事中依然可以看到未来汽车媒体行业发展的趋势:门槛越来越高,严谨度和专业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几家车企发声则更像是一种威慑,方程豹豹5还没下热搜,车企们调出相关行驶数据的隐私问题显然已经不是讨论的重点——只要涉及相关利益、影响了销量和口碑,驾驶车速和空调开没开、实际电量状态目前肯定可以默认为是“脱敏处理过”的数据。


这些数据的调取是如此容易,以后要刻意拉踩、恶意评测,可只能找旧时代旧平台的车了。


大家怎么也不会想到,让拉踩式评测逐渐消失的,会是更智能的汽车。


当数据自己就会说话,可真的是,“消灭你,与你何干?”。


文|Louis/赵小查

图|网络




 
今日热点

小众市场拓荒者 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上市10.98万起


200万车主的选择!14.38万起抢红旗H5 PHEV,7月福利天花板


新央企的硬核实力,长安启源Q07六月卖出11414辆,搅局家用中型SUV市场!


买混动到红旗 HS7 PHEV福利来袭 限时权益价19.88万起


从“不被看好”到“越来越好”!零跑C11的逆袭之路


那家快被挤垮的老字号 靠一道新菜杀出重围


吉利德国研发中心全球首次解密 路特斯调校赋能银河A7成主流家轿最优选


新丝路上的“电的哥”:横跨4448km 起亚EV5如何成为理想营运车?


丝路上的“神刁侠侣”:敦煌的士夫妇与起亚的不解之缘


北汽设计沙龙首秀 三大设计中心助力品牌跃升


从“不被看好”到“越来越好”,零跑全新C11上市14.98万起


从“不被看好”到“越来越好”:揭秘零跑C11逆袭背后的坚守与热爱


从月销3388到霸榜销冠!零跑C11这四年打脸唱衰者


沙漠响起电驼铃 和田的哥艾拜杜拉的纯电新选择


坚守品质,解密一汽-大众如何让安全成为“时间的朋友”


星途汽车818狂欢购车节:总经理特供礼遇放送 至高优惠40000元


奇瑞集团7月销售汽车22.44万辆,同比增长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