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荣威品牌日群访实录:以原创设计驱动品牌向上,深化全球化战略

2025-04-27

424日,荣威品牌在2025荣威品牌日上宣布以“体面、超值、信赖”为核心焕新战略,强调通过原创设计(如“明珠概念车”)、精准产品定位(覆盖不同价位与场景需求)及全球化合作(引入外籍设计师经验)推动品牌向上发展。

发布会结束后,《车主必读》及部分媒体受邀参与群访。

群访中,钱漾与俞经民聚焦用户需求与长期信赖,主张稳扎稳打拓展产品矩阵,强化服务体系,以务实态度实现品牌与市场的协同增长邵景峰与约瑟夫·卡班指出,设计需融合中国文化与国际视野,应对同质化挑战。

以下采访实录

时间:2025424日 下午

地点:上海车展荣威展台

受访嘉宾:

俞经民(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

钱漾(荣威品牌事业部总经理)

邵景峰(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总设计师兼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

约瑟夫·卡班(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设计中心全球设计副总裁)


主持人:非常欢迎各位媒体来到我们荣威品牌日的群访现场,今天非常有幸请到几位重量级的嘉宾。给大家介绍一下: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 总设计师兼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邵景峰;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设计中心 全球设计副总裁约瑟夫·卡班先生;荣威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钱漾。

我们现在开始今天的群访环节,上午大家已经看到全新的荣威明珠概念车闪亮登场,现场的媒体络绎不绝,现在下面还在排队拍照,大家对我们品牌日、品牌焕新,包括我们新的明珠概念车有什么问题,欢迎提问。

问:第一,想让钱总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整个荣威新的产品序列、产品阵容,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内容,会有许多新产品出来。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原创。今年看所有的车,整个车展最大的特点就是这方面的变化。前几年很多车型差异化不大,基本都是一个设计。这次荣威推出明珠概念车,每个人都带着小珍珠,想请您把荣威“明珠”的概念解读一下。因为我始终认为汽车设计要坚持原创,尤其是有了卡班大师的加持,跟过去那种“大家互抄”的时代比,原创对于中国汽车的设计是不是更值得推荐了?

钱漾:我先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刚刚说人的“新面孔”,其实有些媒体老师之前也见过我。我之前上汽大众做产品规划,还做过两年的高端线营销,我是3月到荣威品牌的。到岗头一个月,第一件事儿就是回归“产品经理”身份。包括关注产品未来怎么去梳理、怎么打造荣威品牌。背后,有对于细分市场客群需求的分析,另外一个是对于品牌当前的认知和对我们发展方向的规划。其实这两件事儿分不开的,所以今天我们讲“品牌焕新”,是以品牌的形象先去说我们的产品会往哪个方向发展。三个关键词今天也提到了,我想再强调一下,一个是体面,一个是超值,一个是信赖。这三个词背后一定会有大量的产品点的支撑,“体面”最直白的表述,这个问题回头交给邵总,就是美,怎么让它变的更美。我从营销端我的理解,我觉得造型对于荣威品牌的核心应该是符合主流审美,同时也要符合时代的发展,符合文化的内核和内涵,和品牌往前走的趋势。

而对于最直白大家理解的“超值”,这个词大家一看到就会联想到性价比,但是我认为,超值不只是价格,它背后还有两个关键点——性能和特性。接下来整个荣威产品,一定会走的更“实”。对于产品每一个细分市场客户要什么,客户真正需要什么,会认真回应。荣威纯电D6这两天我也说过很多,荣威纯电D6就是基于国民车背后核心客户要的——整个从造型到空间、舒适、续航、安全,这些最核心的内核来打造的基于技术下放的产品。接下来我们还会和豆包有深度合作,整个智能化的发展,从RX5互联网汽车到后面AI汽车,再到现在的驾驶辅助,再到后面的L3等等,这个是大趋势下的,荣威的产品后面每一步发展,都会做到客户最需要的东西。

第二个点,会讲到的是,客户在每一个用车场景都会有个性化的需求。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说家庭用车带小孩的使用场景,大家其实可以细化讨论:0—6岁的小孩,和6岁以上的小孩要求是不一样的。怎么区分好每一个级别和定位的客群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关键的。昨天也聊到一个问题,大家说行业目前面临一个“堆料”的现象,这是目前一个竞争的格局。但是堆料背后是如何找到对的客群,让堆料的效率更高。有些东西不可能打动用户,有些东西是“送给我当然要”。这个过程中,面对目标客户,怎么在对应价位做到“超值”,这件事上我们绝对是深耕的。后面无论是从新媒体上客户的反馈,还是传统调研方式,还是建立一个to C的客群运营等等全方位的听劝。这是我常说的一句话:听劝,要听从客户的声音把产品做出来。

最后一点是“信赖”,信赖是长期建立的过程。依赖于我们整个体系能力,整个质量、生产、管控,包括长期服务的保障。这些都是长期主义下,去建立整个品牌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三个品牌关键词背后,回到产品型谱,客观的要承认一件事儿——目前荣威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是要逐步往上的。目前,我们5万价位、6万价位、7万价位分别都有车型立住,接下来8万、9万、10万、11万,要一步一步非常稳扎稳打的往前推进。当然,对于每一个价位的客户需要什么,怎么一步步往前走,我们对这个目标是非常清楚的。前面跟俞总也讨论到“一口吃不成胖子”,对我们来说关键就是稳扎稳打。我们跟媒体老师沟通,跟经销伙伴沟通,跟内部沟通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到底是品牌好了、产品好了,才能卖好,还是把所有的环节做好了我们产品自然就好了?这个问题,消费者可能也会讨论。

我想了很久,品牌、产品和市场,其实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它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它是跟着整个体系一步一步往前走的。产品往前走一步,我的营销体系往前走一步,我的经销服务往前走一步,各方面,包括对于产品的介绍,整个运营的方式,每一个环节都得稳扎稳打往前走才行。这个过程中,荣威品牌已经想的非常明白了,我们会更加务实,更加真诚地回应这样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推动价位逐步的往上走。在每个价位段,扎实地去打造爆品。无论是针对有小小孩的小家庭,针对有大小孩的大家庭,针对家庭成员更多的使用场景,日常喜欢的轿车、SUV等等,我们都会不断地投入,推出不同能源形式的新车,来回应不同的客户需求。

过去我们讨论汽车产品时,无论增程、插混还是纯电还是油,可能四种动力总成都有发展。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大,客户需求、应对不同场景的需求足够多,其实没有谁一定干掉谁。真正关键的是,面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只要客户有需求,只要这样的客户需求值得去被满足,我们就会做。

我不会说谁干掉谁,而是基于客户需求、时代发展情况、充电设施条件的发展去考量。它是动态的过程,没有一件事儿是能一蹴而就的。我们会一步步把它走实,一步步顺应时代发展。前面我跟俞总讲到一个词,我说“顺势而为”,更大的一句话叫“道法自然”,这两个概念的含义,都是说要顺应趋势,更稳打稳扎的往前走。荣威品牌现在方向非常明确,也一定会走的更好。

俞经民:

钱漾边讲我边想,一定要从用户的原点看问题。用户买车,你说他冲动吧,也有冲动的时候,但更多的是深思熟虑,毕竟这关系到他和他家人以后至少3—5年的出行生活,毕竟现在换车不容易,三年内换车的我看了数据不到三分之一。现在,平均置换车的周期比2006年又延长了,那时候看到置换周期56年,现在要往78年走了。因为大家开的少了,当年一年开1.6万公里,现在一年也就开1万公里。再加上车子也好了,该有的装备也有了。这样看下来,汽车是很特殊的商品,是长期陪伴我们出行的。所以品牌方必须持续提供兑现承诺的服务,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听上去可能很平淡的“信赖、超值、体面”,还是要有超强的实力才能撑起来。

我们营销服务原点,是用户对品牌有感知,这个感知最终要落到产品和服务上。从这个原点来看,从品牌的感知原点来看,我们要把控好的第一关就是造型,就是颜值。所以我得请邵景峰回来为各位解答一下。

邵景峰:关于这款概念车,大家看到了,背后其实就是上汽设计在全面的焕新。目前来看,整个上海车展,上汽集团旗下的品牌都在一个馆,从昨天上午到晚上再到今天,我有一个最大的感受,也想跟媒体沟通一下,那就是上汽集团变年轻了。尤其是昨天下午的海外全球战略发布会上,现场全英文,我们的总裁带头一起上台,面对台下三四百名海外投资人、经销商和媒体问,这简直是外资品牌发布会,更像全球化品牌的发布会。

另外,从主持人、到整个场地的氛围,再到各家展台布置、展示的展览情况都透着一种“年轻”的气质。这个“年轻”的背后,有一种变革在贯穿始终——上汽集团在这段时间里在进行的对内变革和对外变革,众多的合作伙伴串联起来,共同推动着这个方向发展。

这个事情,从今年上海车展的主旋律和主基调来看,不只有设计师眼中看到的“变”,其实上汽集团整体都在变化。我们在集团内做了这么多年的自主品牌,大乘用车旗下的各个品牌的工作,其实我们面临很多挑战。刚才所讲的所有的压力、内卷化、同质化,背后两个字就是:挑战。

现在车企都在使出各种招数和套路来应对挑战,这个招数和套路用了以后,会发现有些事情已经脱离了设计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有两个关键点。如果不从长远角度出发,如果不从中国文化角度出发,不结合国际化的视野,两年之后我们怎么办?三年之后呢?五年之后呢?我们退休之后这些年轻的设计师怎么办?这是个大问题。米兰设计周禁止一些人进入,不知道消息来源真假。“不让中国人进去看”这一幕,是在我大学毕业的20年前曾经发生过的。因为只要中国人拿着相机在海外看车展,人家就说我们抄,今天为什么在米兰设计周里再出现同样一幕?如果这个消息是真实的话,对于我们而言是件很大的事情,是很悲哀的事情。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车展概念车为什么少了?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环境,还需要什么概念?有啥马上拿出来,但你不量产很快就成别人家的了,那谁还敢拿呢?这就是我们当下面临的现状。

昨天我跟卡班先生,参加了时隔五年在上海举办的全球汽车设计师之夜活动。时隔这么多年,曾经“逃离”中国的国际设计师们又云集在上海,纷纷来中国工作了。为什么?因为他们依然看好中国的未来,看到未来中国肯定还是需要原创的设计。所以,“明珠概念车”基于的点就是这样,如果说我们的品牌现在还稍微有点弱,那我们就更有责任,特别是作为设计师有很大的责任去扛起这份使命。这个“弱”不是我们真实的理想状态,我的梦想是要推动品牌走上去。我讲中国人以前说喜欢8,因为它谐音是发财,那时候大家觉得赚钱很重要。我今天上午在发布之前讲了,很多企业家经历了很多之后,可能更喜欢数字7,因为七上八下,“七”代表的是“向上”的概念。我们的人生要向上,事业要向上,7才是主旋律。

品牌向上怎么打?如果不从自身文化走是走不远的——因为找不到根。只有找到根往上走,基于文化根基出发,才能完成向上的发展。今天卡班介绍车的时候,讲到了大量来自中国的东方元素、北京的元素、上海东方明珠的元素,为什么?从世界级大师角度出发,他特别喜欢东方明珠,所以我们发出来预告图之后,网上有很多人说为什么概念车叫明珠?能换一个吗?我说为什么要换?这个明珠不允许我们用吗?东方明珠不在上海吗?“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概念不能用吗?我们今天所有人都戴了一个“明珠”,这是设计师做的,一个来自东方的、来自于中国的象征。我们车的颜色就来自这个颜色,看车的内饰、线条上,来自东方明珠最大球里面的紫色加上镶金边。一个拥有国际化视野的设计师为什么喜欢中国东方文化?他认为你这是宝藏,要发扬光大。

所以,荣威品牌也是想通过“明珠”概念车传递一个明确信号:我们知道,向上的路很艰难,是需要一步步走,甚至要不断“往上爬”的。卡班讲到,他的梦想是要重回设计高峰。来到中国,他的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梦想也是一样的,还要打拼一段时间,如何重回高峰,只有一步步往前走,遇到困难没有问题,一台车好卖不好卖很正常。荣威品牌通过这款概念车要传递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我们还是要坚持走符合自己文化特征的路。哪怕在座媒体老师你们觉得设计的不好看、有问题,觉得还待推敲都很正常。

卡班也讲到,美学是产品的第一USP,而每个人的眼睛里的“美”是不一样的。我们既然选择做一款面向未来的探索型的车型,那在面对未来不确定的车型时,一定会有成功和失败。所有人人生中都会历过高峰时刻和至暗时刻。至暗不可怕,重要的是得爬起来,重新壮大起来。

这么多年,荣威品牌是跟所有的媒体们一起成长的,十年前、二十年前,我们也是一起壮大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款设计,让大家看到我们团队向上的决心,向上的努力。同时也希望大家能持续支持荣威未来的产品设计。

约瑟夫·卡班:很高兴与你们在此,我想要跟大家讨论的方向,让我先从“抄”说起。大家都在讨论这个话题,我们在抄什么呢?抄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它很常见。当你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抄我们的父母,模仿他们,这样才能走向未来。抄到什么时候停下来?那就是当你知道你的未来不在于你去模仿父母,你可以模仿任何的事物,也希望能够得到认可,也想要在未来取得成功之后做回你自己。现在,我们就来到这样的关键时间点。我们已经准备好起飞,我们想要做原创的东西,不是因为我们不喜欢我们以前做的,不喜欢我们的过去,而是我们想向世人展示,我们能够做出更伟大、更超越的东西。所以我们今天给大家讲,不仅我们有努力的成果,而且我们知道如何去努力,去展现我们的美学。为什么要说它是明珠?因为中国那么大,这么独特,我们就是一颗明珠。我们要相信自己是一颗明珠,作为中国的明珠、作为东方的明珠,这已经是个很美好的开端了。

我知道要实现梦想很难,但是我们一定要有梦想,我们会继续为了梦想而奋斗,也希望你们能够支持我们的成长,这样我们能一起取得成功。谢谢。

问:问一下邵总和约瑟夫·卡班,中国汽车发展这么多年,现在已经位居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领先阵营。中国汽车的设计从刚开始的抄袭,到慢慢融入原创,而且有很多国内的,像邵总这样优秀的设计负责人都诞生了,大家一度认为已经站到比较好的点上。但是这两年出现一个趋势,我发现好像很多车企又重金招聘,或者请了很多国外的设计大咖。前两年一直讲中国设计、中国元素,中国的设计师,现在感觉好像又一个轮回来了,各家又有各自的外国设计师来了,这是什么现象?有的公司感觉是形象代言人,不一定具体干事儿,有的是正经干事儿,所以,希望二位整体上解释一下这个现象。

邵景峰:老师问的问题蛮尖锐的,但是确实问出来学术上的问题,就是轮回,还有经济发展规律的问题。为什么众多车企重新有了外籍设计专家的身影,这是一个大的时代背景,这个背景第一有解题的需求,就是当我们面临全面同质化的时候,什么能够解题,解同质化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内脑、外脑都上,先看看有没有机会,这是一个最大的诉求。我们要解决所有品牌的同质化问题,因为自身设计团队在不断创作的过程中,创意的灵感已经是只有点滴了,这时候适当的要有一些新鲜的东西,新的思考方式、方法、作品拿出来。

第二个最大的时代背景就是出海战略。我们设计团队做的不只是国内这些品牌,我们还要面向全球。上汽集团每年海外销量也要超过百万,对海外诉求的研究,我们是无法像卡班先生这样有全球化视野的。比如在英国做汽车,这两年我做的比较多,英国汽车后备厢要放两个大垃圾桶,因为他们要倒垃圾,所以开的门缝线就不能太斜,要直一点,要让垃圾桶能塞进去,而且他们家里的女主人对这个是强制诉求。如果达不到,垃圾装不进去,送不到小区的垃圾桶,是没法卖的。这一点,在我们中国的语境环境下是缺失的,就需要海外全球化的视野经验来传递。

另外,我们车在欧洲一年要卖超过23万台,未来几年,如何持续保证我们在全球化的优势?需要真正的去了解海外市场诉求。所以,是不是请外脑来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是,也不是。未来还是要把日子过下去,在海外持续投放成功的车型。中国的出海是大的国家战略,我们企业坚定的践行。我们确实到了出海的时代,对海外的诉求不能用我们强制,他们不要的东西我们非给他提供也是不对的。他有要的有不要的,像卡班先生这种顶级设计师,他真正牛的地方,不是做顶级豪华车品牌,而是他也做过人民币十万块钱的品牌,把它拉到非常高的高度。这是一个全阵列的视野,是我们急需的,我们在海外卖车也是卖给家用老百姓的。

很多车企看到上汽在海外取得成功了,他们也要出海,大家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这个时候会发现众多的、海外优秀的设计师加盟我们的团队,这是一个时代的趋势,也是一个时代的选择。

约瑟夫·卡班:15岁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已经足够成熟,我不再需要我的父母。但是后来我发现没这么简单。可能几分钟之前你说你很成熟,你为自己骄傲是很好的,但是这种骄傲和傲慢是不一样的,我相信我们永远无知,永远要学习新的东西,学习别人的东西。如果我们想要发展的话,不要满足于现在所知道的,即便我已经在这个行业从事32年了。我在14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设计,后来就成为了设计师,而且在不同公司担任了设计师,包括宝马等等。如今来到中国,也在这里居住了,我就要去交流、去学习,因为我知道这里和我之前的环境是有些区别的,对于我来说也是很多新的东西。

如果想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我们就要知道优先项是什么,最想先做成什么,如何做到,所以我会用所有的知识和创造力去创造它。当有一天足够骄傲了之后,可能就很自豪地说,我还能做更多。这个世界有很多机遇,有很大潜力,有很多人都想拥有最好的产品,我们就是要建造出这些产品。这是我的一些想法。

俞经民:我想还是要把卡班先生再好好介绍一下,年少成名有天赋,最好的品牌他能做,最经济的品牌他也能做,中国人讲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实战能力特别强。

像卡班所代表的德国大众或者其他豪华品牌的设计师功力,中国设计师还要好好学习,比如比例结构,比如说细节。所以我们能不能有卖得贵的车?卡班今天做发布,他说荣威就一个单词Proud,一个让人骄傲的品牌,手机叫中华有为,汽车叫荣我国威,那就是荣威。他下面写了一个小字,never too cheap

所以我还在想,哪辆车卖得不好,如果造型作为第一元素没到位,肯定是品牌方有问题,我们的输入有问题,为什么?邵景峰肯定是大师,卡班一定是顶尖的,他们俩最应该跟我们谈什么?最应该谈你的品牌是什么,谈了八九个月了,我们这两个月刚刚跟他们回答,这个是代表体面,代表超越,期望叫超值,值得一生为伴叫信赖。他有感觉了,明珠系列就出来了。所以,看设计师、看他了解不了解这个品牌,就看他拿出来的产品,一棒接一棒进入到不同的细分市场,是否体现了品牌的诉求。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群访告一段落,谢谢!

© 2016-2022 车主必读 京ICP备15004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