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日报对电动车管理怒批的前提下,其弊端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虽然这些规定是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而定,但若是形式主义上的行为,不符合实际生活,给人民的生活造成困扰,这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央视也看不下去了,对电动车管理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还表示别再寒了老百姓的心。目前电动车管理现状
现如今,随着城市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动车已经成了老百姓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它灵巧、方便、高效且不宜堵车,是最受欢迎的一种交通方式。并且电动车还有一个特点或者说是优势,更加的受人们的追捧,就是便捷又环保,日常骑行中也能够为环境减轻一份负担。
但是随着电动车越来越受欢迎,购买电动车的人数也在成倍成倍的增加,因此,关于电动车管理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身边听到的、见到的最多就是电动车引发的车祸,并且这样的祸事也是时有发生。而为了避免电动车引发的相关问题,减小人民出行的风险性,国标委于7月1日发布全国电动车管理最新规定。然而人民网指出了管理规定中的不足,表示某些地方应该不要过度的限制电动车的使用,否则会造成群众无路可走,从而失去选择出行方式的权力。可见,电动车的相关法规是很明显的“一刀切”形式,这样不仅不利于人民群众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还阻碍了大家环保出行的方式。
电动车新规开始实施,引发广大网友争议
由于电动车是人民生活中必不或缺的一项工具,时时刻刻关系着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实施相关规定,肯定是为了方便百姓,却不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从新发布的电动车新规来看,有些地方是挺合理的,但是也有很多地方是不太合理的。最主要的就是本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去,却被认为有些地方不符合实际情况,是形式主义的产物,反而给人民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比如,新规中的戴头盔一项,原本是为了保障百姓的生命安全,遵守交通规则,防范意外发生的风险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冬天的戴头盔还可以,就不说了,但是炎炎夏日,戴头盔更是让人热的满头大汗,可以说这一点要求戴头盔,并没有切实的解决老百姓的需求,反而带来了诸多的困扰和烦恼。
其次,要求电动车禁行、限行,这就是要搞“一刀切”。毕竟现在不仅电动车变多了,就连开车的车辆也变多了,便划分出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虽然,这样有便于管理,同时也是为了老百姓的安全着想,毕竟车辆与电动车相撞,谁强谁弱一目了然。但根据现实情况而言,因为电动车的乱停,而发生上百起的车祸,这其中的损失对社会来说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干系。于是为了管理以及降低发生的几率,现如今多个城市已经开始实施,电动车在相关车道的禁行和限行规定,并且违反规定将处以200—2000元不等的罚金。最后,此次电动车的新规也透露出了政策的矛盾性。虽然这些政策基于人民出发,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并一定是人民想要的,或者是与最开始的想法是存在矛盾的。比如,国家在倡导环保出行,那么电动车肯定是大部分人的首选,但是与此同时又在限制电动车的出行,这不是矛盾是什么?再者,自7月1日的新规实施,电动车必须要带有头盔、驾照以及车牌,缺一不可,一旦发现,必定是要进行问话和罚款的,于此同时还要保证充电器的质量符合标准。例如福州地区发表了一篇通告,对于车牌照有特殊的要求,将其用颜色分开,为“蓝黄牌”,蓝牌则在三环以外的道路行驶,而黄牌则可以正常行驶。而由于这些关于电动车的相关规定限制,导致老百姓买电动车都是小心翼翼的,如此给老百姓的正常出行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今的电动车乱象可谓是已经成了全国的隐患,各个地区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扰,央视都看不下去了
可见制定电动车的管理规定时,应该贴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应该是过于僵化的管理方式,而群众们也认为电动车的管理规定并没有解决多少实际性的问题。对此,央视也看不下去,针对如今的现状以及相关法规而表示,相关部门不应该限制的是老百姓的出行,而是要从根本上管理好电动车的质量、人民的安全、以及违反处罚的力度。该如何解决这一复杂问题
关于电动车管理,首先,我们应该关注电动车的安全管理,防止以次充好或者是发生隐患(火灾、电线报废等),确保电动车的质量过关以及安全性放心。其次,我们不能够忽略以及理所当然的认为制定的新规定就是完全为了老百姓好,而是要结合实践和人民的真实需求而定,不能以偏概全,寒了老百姓的心。要加强对电动车的规范管理,其中包括电动车的使用范围、使用路线以及使用时间等,避免在车辆以及人流密集的地方骑行,而且要制定灵活的策略,方便平衡环保以及百姓出行的需求。最后,加强社会共治。人民的美好生活是需要大家共同促成的,大家应该相互监督,相互提醒,才能够实现高效的服务和支持,加强电动车管理少不了社会的监督与人民的共同努力。本公众号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转载内容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号认同其观点和立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