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国汽车产业逐步迈入飞速发展的轨道。
尤其是近两、三年,整车销量连破新高,特别是去年更是突破了年销3000万辆的大关。在技术上,在智能化和全新动力技术的双重助推下,中国汽车品牌也正逐步占领全球技术高地。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在渐渐累积中。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召回总量达528万辆,其中超40%的问题涉及软件缺陷,逐步成为新的安全隐患。风险维度从“车”本身,逐渐演变为“人车交互”的系统性风险。据不完全统计,超70% 的辅助驾驶用户存在“没有及时响应系统要求”的情况。
在上述大背景下,9月5日,第五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和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共同于重庆盛大开幕。长安汽车正式发布智能化品牌“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这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后,以“新央企”身份举行的首场技术发布会,可见“天枢智能”品牌在智能化竞争的下半场对长安汽车的重要性!
“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极致安全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基于长安汽车世界一流的安全基建及行业领先的智能化技术,搭建起“眼明-脑灵-腿快”的关键核心技术平台,主要围绕驾驶辅助、座舱、底盘三个领域,树立智能出行新安全标杆。在发布会上,中国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掷地有声地宣布:“我们智能化只办三件事: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9月5日-8日长安汽车包馆智博会N6场馆,旗下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等品牌接力举行新车发布会,包括阿维塔07、深蓝L06、长安启源A06等10款新品。利用N6馆内场1万平方米,长安汽车现场打造天枢智能实验中心,展出超过200件黑科技展品;同时在2万平方米外场,打造“天枢智能演示区”和“低空飞行演示区”,包含爆胎稳行、沙地脱困、钟摆泊车等以智能安全为前提的用户日常使用场景演示,更有飞行汽车和飞行背包表演,现场展示未来出行魅力。
【泛安全时代先行者,安全是长安价值观的本色】
从2021年至今,已经是长安的第五届科技生态大会。长安2.4万工程研发团队,用五年的时间,打造出今天发布的智能化品牌“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
“新央企·新长安”被赋予更高的使命,安全更是央企的责任。伴随科技的快速发展,安全风险正在从传统硬件风险向复杂的软件系统风险不断演变,而安全则是智能化的目标和底线。作为造车“国家队”,安全是长安价值观的本色,造车41年始终坚守“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长安汽车将安全理念从传统狭义的物理防护,逐步扩展为涵盖行车安全、健康安全、心理安全、隐私安全等的“泛安全”体系。这一理念全面应用于长安智能化技术开发,并逐步实现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执行的全面跃迁,最终形成了“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品牌。
长安汽车的智能化技术与其它车企最大的区别,就是“安全”。为此,长安基于“主动智能安全,走一步看十步”,以“零事故、零伤亡”为终极目标,搭建起“眼明-脑灵-腿快”的关键核心技术平台。
“眼明”:长安广泛应用激光雷达精确识别,毫米波雷达穿透雨雾,摄像头多路同看,并全面融合自主开发的视觉语言行动模型(VLA),让车辆无盲区死角,帮你眼观六路。
“脑灵”:让车辆每天通过百万公里实驾数据自主学习,不仅能识别各种施工路牌,像老司机般理解并学习“高速洒落物”、“侧翻货车”、潮汐车道等长尾场景,让避险策略越用越老练,让车辆越来越聪明。
“腿快”:长安基于分布式电驱四轮独立控制,使驱动、制动响应时间低至10ms,比人类眨眼快30倍,让湿滑路面失控风险降低76%;也使爆胎瞬间主动稳控方向,0.1秒内修正轨迹,远超职业车手反应。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技术底座对体系形成支撑。长安汽车构建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基座:拥有世界领先的SDA中央环网架构、全球最严苛的CA-ITVS新汽车验证体系,以及唯一的“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尖端设施,结合全球顶尖人才梯队和广域协同能力,长安汽车已然成为智能化安全领域的领跑者。
【天枢智能让用户放心、舒心、安心】
“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不仅是技术品牌,更是一场智能新安全革新的宣言。长安汽车通过端到端交互式领航辅助、多模态AI大模型、分布式电驱、线控底盘等62项关键核心技术,围绕驾驶辅助、座舱、底盘三大领域,实现96个功能场景,其中8项为行业首发。
驾驶辅助:让用户放心用。在驾驶辅助安全层面,从“条条规则”到“灵活应变”:长安自主研发了端到端交互式领航辅助,可对风险场景的实时识别,像老司机一样预判性驾驶,做到未雨绸缪,还具有主动的人车交互,快速不停地训练迭代;而交互式领航辅助,通过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可以像人一样“读懂”环境,例如开启窄道通行的辅助驾驶,可以轻松通过拥堵的胡同或者弄堂,行车全程实现“动口不动手”。
在人驾安全层面,从“被动防护”到“主动出击”:如面对“黑夜+远光灯+行人横穿”的高危场景,“天枢智能”通过黑夜逆光AEB技术穿透眩光,比人眼早两秒刹停;而在高速公路上遇到“消失的前车”,增强型AES技术可在0.1秒内精准协同转向与扭矩分配,即便120km/h时速下也稳如磐石。此外,还能适应多种场景的主动安全,如防误踩紧急制动、泊车防磕、主动加速防追尾等。
天枢座舱:让用户舒心享。以人性化科技打造移动健康安全的“家”。长安是最早布局人车关系研究,最早建立专业人因工程实验室的车企,从感知、响应到互动,构筑起了类人超人的智能化安全体系。
“天枢·交互”座舱的OS交互系统,全面集成化的AI智能体架构“One Agent”(全域智能中枢),它是将汽车转变为我们“工作帮手、生活助手、挣钱能手和情感伴侣”的中枢大脑,首发的App Agent功能可以实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天枢·音响”座舱的智能音响系统,通过自研的AI全景声算法以及声学布置方案,为用户打造“全景3D环绕声体验”,媲美杜比音效的沉浸式氛围。
“天枢·显示”座舱的显示系统,自研的AIPQ画质增强技术,为用户提供家一样舒适的视觉,同时使用超采样和HDR等先进技术,可获得接近3A游戏级的显示画面。
“天枢·智联”成为有眼力见的小管家,专属Agent联接起“人车机家办”,将座舱作为中枢,打造更开放的生态平台,让车成为家庭的“智慧成员”。例如,驶离车库时,车机系统可以为用户自动关闭家里的电视、空调、灯光等。
“天枢·健康”守护健康安全,以人类“五感”为出发点,应用了0苯0甲醛健康安全材料,及行业首创的“纳米水离子空调+高效滤芯+森林级负氧离子”三重净域系统;持续升级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对生命健康体征实时监测等。还首次在行业提出全向防晕车的理念,获得了中汽研行业首个防晕车认证。
天枢底盘:让用户安心行。通过三向六域等技术,打造“识险,避险、脱险”三大能力。识险:行业首发轮胎全状态监控功能,以及针对磕碰引起的电池过热,开发弹性波AI识别技术,精准定位到25毫米。避险:针对雨天湿滑路面,开发了多模态附着极限感知、动态扭矩管理、横摆矢量控制等,有效减少打滑幅度超60%;行业首创的主动横风稳定系统,面对十级横风,车速120km/h车身偏移仅0.4米,行业第一。脱险:首搭分布式电驱,实现225km/h极速下爆胎不失控,避险车速指标行业第一。
【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长安汽车智能化强力支撑】
大会上,朱华荣用一句“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道出了这家“新央企”在智能化安全领域的底气与使命。
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长安汽车坚定推进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三大计划,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起“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三大全球数智新能源汽车品牌,形成了“六国十地”全球协同研发布局,2.4万技术研发团队。
截至目前,长安汽车已在16大领域,建成44个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中心,200余个实验室。建成行业唯一的“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下设全球领先的智能网联测试中心“天枢智能实验中心”,拥有全球仿真测试、人因工程测试等6大集群实验室,全面覆盖智能驾驶、智能空间等领域,获SGS国内首个目击测试实验室认证,全面自主掌握核心测试能力。
一直以来,长安汽车坚持开放共赢,已经形成强大的智能化“朋友圈”,构筑起未来生态体系竞争力:与华为共建阿维塔Hi Plus模式,与腾讯共建智能驾驶的数据闭环,与海尔集团协同构建全场景数字化生态体系。
同时,长安汽车也同步横向拓展科技生态,到2028年量产下线人形汽车机器人,2030年后逐步向家庭服务机器人拓展;2026年力争实现首款载人飞行汽车产品发布,2028年实现量产交付,2035年构建低空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结语】
当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无疑正处于奋力攀登全球巅峰的关键节点上。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更需要每一个有能力者共凿岩钉、共系安全绳。而唯有共享技术红利、共筑安全生态,才能让中国汽车产业行稳致远。
以安全为基石、智能为引擎,长安汽车以“新央企”的身份,以“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为智能化新起点,坚守“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使命,坚守“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新央企新长安,坚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铸就世界一流汽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