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兴亚:关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5-03-06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两大核心议题提交多项建议,从产业融合、技术创新、政策优化到社会责任履行,全方位勾勒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产业融合:以新质生产力驱动技术革命

新质生产力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首次被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冯兴亚提出,汽车产业应与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低空经济与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是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其技术路径与新能源汽车存在高度协同性。广汽集团已推出首款复合翼飞行汽车GOVY AirJet,并在集群化发展、共享电车技术、产学研协作等方面提出建议。例如,通过整合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技术,降低eVTOL研发成本;推动跨部门机制优化,加速低空经济商业化进程。

人形机器人产业追赶国际步伐冯兴亚指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国外领先、国内追赶”阶段,需加快核心技术突破与示范应用。广汽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已实现自主导航与交互功能,未来将通过政策规划引导、产业链协同攻关,缩短技术代差。

破解行业痛点:构建可持续补能与循环体系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背后,补能效率、电池回收、芯片自主等痛点亟待解决。冯兴亚聚焦三大关键领域提出系统性方案:

加速换电模式普及当前全国乘用车换电站仅4200余座,存在建设成本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冯兴亚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规划换电站布局,并逐步统一电池规格,形成规模化效应。广汽旗下昊铂品牌已建成超级充换电中心,探索“车电分离”商业模式,降低用户购车成本。

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优化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高峰,但回收产能过剩、企业资质参差等问题突出。冯兴亚呼吁出台专项法规,规范回收流程,并推动梯次利用技术研发,例如广汽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为高价值回收奠定基础。

车规级芯片自主可控针对芯片设计短板、制造能力不足等瓶颈,冯兴亚提出“产---用”协同攻关模式,扩大国产芯片应用场景,完善测试认证体系,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社会责任:以创新技术普惠特殊群体

冯兴亚将社会责任融入产业升级,重点关注无障碍出行与绿色经济:

推广无障碍汽车我国无障碍汽车年销量不足千辆,难以满足超1亿特殊群体需求。冯兴亚建议放宽合法改装限制,健全配套服务,并推出广汽传祺新能源E9电动福祉版等定制化车型,实现座椅电动旋转、斜坡辅助等功能。

建设绿色商品定价中心为推动广州成为全球绿色商品定价中心,冯兴亚提议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例如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新能源金属期货,增强我国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

广汽实践:从战略布局到全球拓展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中坚力量,广汽集团以“番禺行动”为引领,践行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技术突破:全固态电池、飞行汽车等前沿技术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马来西亚CKD工厂竣工量产,破解海外零部件“回国检测难”瓶颈,提升全球服务响应能力打造“电池-换电-回收”闭环,推动产业链绿色转型。

结语:以新质生产力重塑汽车强国之路

冯兴亚的建议不仅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从技术到政策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更将社会责任与商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智能化、低碳化、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汽车产业需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完善产业生态,方能实现从“规模领先”到“质量引领”的跨越,为全球汽车工业贡献中国智慧。


文章作者
董宾 记者
铁肩担道义,无悔守初心
© 2016-2022 车主必读 京ICP备15004248号